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4-09 11:59:55公文范文
西桂权 类淑霞 曹倩摘要: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加

西桂权 类淑霞 曹倩

摘 要: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加明显。运用PEST方法分析了北京科技服务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从科技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了北京科技服务业基本情况。结合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选取2009—2019 年数据,利用计量模型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分析了科技活动人员、研发经费支出、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服務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利用外资金额5个因素对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有着明显影响。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影响因素;经济增长;PEST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 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6-0695-09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Beijing

XI Guiquan,LEI Shuxia,CAO Qian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Beijing by PEST method,and then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and sub sectors.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Beijing,this paper selects data from 2009 to 2019,and uses the measurement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y personnel,R&D expenditures,and fixed asset investment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from a static and dynamic perspective.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factors,inclu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personnel,fixed asset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the number of employe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the amount of patents,and the amount of foreign capital used,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in Beijing.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influencing factors;economic growth;PEST method

0 引言

科技服务业依靠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向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位于服务业价值链高端,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服务业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分工、产业集聚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北京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战略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全市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产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鉴于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对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韩鲁南、邓丽姝等[1-2]运用PEST方法分析了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新常态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要加强政策制定、人力资源保障等建议。朱相宇等[3]在对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上海、江苏等13个省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上海的综合排名优于北京。杨茜淋等[4]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北京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各细分行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李建标等[5]基于产业协同和制度谐振的视角分析了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协同发展情况,认为通过协同可以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谢臻等[6]利用1985—2016 年的科技服务业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证明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自北京提出全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来,系统研究北京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文献并不多。而且近几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北京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的科技服务业对经济支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分析哪些因素对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较大,为今后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 科技服务业概念

科技服务业最早于19世纪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随后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丹尼尔·贝尔在1974年发表的文章《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中首先提出了知识服务业概念,之后衍生出科技服务业的概念[7]。从全球范围来看,科技服务业发展历程可分为科技服务机构出现等4个阶段,如图1所示[8]。我国在1992年发布的《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文件中提出了科技服务业这一概念,并在以后不断得到完善[9]。随着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学者从多方面对科技服务业进行了研究,例如慕静、贺志姣、薛强、王丽平、陈娜[10-14]等人分别对科技服务业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科技服务业内容包括研发设计、科技金融、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多种服务业态,各业态嵌入到科技创新的不同环节中,推动创新不断向前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行业领域,多年来虽有众多学者研究,但至今对于科技服务业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尤其是关于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方面,更是分类方法众多。在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文件《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8)》中,将科技服务业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等7大类,并明确了每类包含的具体内容,大类及名称见表1。

关于科技服务业分类,王胜利等、彭海阳、韩鲁南等[15-17]学者对科技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专门研究。借鉴朱相宇、杨茜淋等人的研究结果,文中科技服务业范围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将科技服务业范围确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类。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等,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指为了增加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

2 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北京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能力,不仅带动了相关科技服务业发展,还派生了更多的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北京区域内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储存丰厚,为发展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北京市政府部门也重视提高产业与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扩大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业态。为更好地分析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文中采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方面展开[18-19]。

2.1 政治环境

为促进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关部门专门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如《关于加快首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確了今后一段时间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目标,并从科技金融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16年,北京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提出,重点围绕研发设计、成果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精尖产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提出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2019年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2.2 经济环境

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6 62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0 320亿元,增长速度均保持在6.6%以上。近年来,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提升。在北京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逐渐减小,由2013年的0.79%减少到2018年的0.39%;第二产业基本保持稳定,2018年占比为18.62%;第三产业产值由2013年的15 777.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4 553.6亿元,占比由2013年的77.6%增长到2018年的80.99%。北京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2017 年,北京实现新经济增加值9 085.6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 387.3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8%;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4 186.9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北京市经济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为发展科技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社会环境

北京科教资源在全国最为密集,高校、科研院所较为集中。截至2017 年年底,在京高校76所(不含民办高校),其中综合大学4所,理工类高等院校共26所,占在京高校总数的34.2%。在京高校中,市属高校38所,占比50%,教育部直属高校25所,占比32.9%。北京作为全国人才高地,人才工作总体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效能显著提高等特点。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地区共有研发人员38.8万人,两院院士数量791人,占全国的47%,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81人。通过实施“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人才计划,北京已经成国际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地区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专家1 658人,占全国的1/4;入选“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人才916名,涌现出了一批由“海聚”人才创办的领军企业。

2.4 技术环境

2017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 579.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5.64%,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北京地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8.6万件和10.7万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101.5%和111.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9万件和4.6万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87.7%和128.4%。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地区科技型企业共有502 950家,占北京地区企业总数的28.9%。其中,服务型科技企业492 037家,占全部科技型企业的97.8%;制造型科技企业10 913家,占比2.2%。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的基础,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2017 年,北京地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1 266项,比2012年增长35.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4 485亿元,比2012年增长82.4%。

3 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北京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科技服务业发展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且未来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前景。北京科技服务业呈现规模大、贡献高、辐射强的特点,已经成为促进北京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之一。利用《北京市统计年鉴》等数据,从总体规模、行业细分、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空间集聚等方面详细分析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3.1 科技服务业产值不断增加

科技服务业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6 006.40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4 184.10亿元,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图2显示了2011—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和科技服务业产值及占比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相同,科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36.12%增加到2018年的46.78%。2016 年北京科技服务业生产总值为11 426.9亿元,占全市GDP的44.51%,己经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由2011年的47.15%增加到2018年的57.77%。2013年科技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1.96%。据统计,2019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机构总量为73.7万个,占本市各行业机构总量的40.6%。这说明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已经占据了全市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全市主要的产业形态。

3.2 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从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8年的产值分别为3 859.0亿元、5 084.6亿元、2 016.6亿元、3 223.9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58倍、2.29倍、1.73倍、2.83倍。4个细分行业中,金融业产值最大,以2018年为例,占科技服务业产值比重为35.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最小,占比为14.22%。金融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2018年人均工资水平已达到261 214元/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最低,为102 350元/年。2011年以来,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北京市产业活动单位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也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2011至2018年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和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最高,金融业最低。2018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为4 560个,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157.1万人,消化了社会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人员。2018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情况见表2。

3.3 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北京科技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至2018年期间总体上保持了增长态势,由2011年的337.82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570.47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1年的6.62%上升到2018年的7.65%。近些年,很多地方包括北京,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行业,对科技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今后要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持续投入力度,以保障行业快速发展。细分行业来看,近几年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多,如2018年投资总额达到了372.43亿元,其比重占到了科技服务业全部投资的65.28%。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为15.46%和12.13%,金融业仅为7.1%。受总体经济形势影响,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有所下滑,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为31.2%,4.8%和7.7%,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75.6%,下降幅度较大。2011—2018年北京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占比情况如图3。

4 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北京地区科技服务业的影响因素,文中以现有文献和理论分析为基础,根据北京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情况选取相应的模型变量,从实证方面验证北京地区科技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发展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

4.1 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4.1.1 影响因素的选取

现实中影响科技服务业发展因素较多,借鉴张清正、徐顽强、陈勇、李文川[20-23]等专家学者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特点,对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选取科技服务业产值(Y)代表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包括信息传输软件、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个细分行业产值。文中初步选取科技活动人员、研发经费支出、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等10个因素,并认为其对促进科技服务业發展起到一定作用,具体情况见表3。

文中选取2009—2019年期间的数据,所有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及北京统计局网站。为消除数据异方差问题,对数据取对数。数据处理使用Excel软件完成,模型回归分析使用Eviews软件完成。

4.1.2 单位根检验

在检验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前,首先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在此,对序列平稳性采取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表4的检验结果显示:变量LNY和LNX1、LNX3、LNX4、LNX6、LNX8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而变量LNX2、LNX5、LNX7、LNX9、LNX10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上,没有通过平稳性的检验。因为LNY和LNX1、LNX3、LNX4、LNX6、LNX8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由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

4.1.3 协整检验

由于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需用协整检验来验证各变量线性组合是否存在稳定均衡关系。变量LNY和LNX1、LNX3、LNX4、LNX6、LNX8协整检验结果见表5。

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序列在10%显著性水平上,均至少存在1个协整方程。这表明变量LNY与LNX1、LNX3、LNX4、LNX6、LNX8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协整关系,即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4.2 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静态分析

根据前面分析,选择科技服务业产值(Y)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科技活动人员LNX1、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LNX3、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LNX4、专利授权量LNX6、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LNX85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通过模型系数可以看出,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4个因素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是起正向作用的,而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是起负向作用的。具有高知识性特点的科技服务业必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作为基础,因此科技活动人员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科技活动人员每增加1%,科技服务业地区生产总值就会增加1.02%,说明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对科技服务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增加科技活动人员,可以很好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对科技服务业发展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且影响系数较大。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科技服务业发展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效果具有滞后效应,短时间内并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而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速度又较快,更应该加大、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专利授权量与科技服务业发展也是正相关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本市科技成果转化不高的现状,部分研究成果被放在了实验室里。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与科技服务业地区生产总值成负相关作用,而且相关性较弱。原因可能是北京科技服务业在利用外资的结构和效率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还没有形成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4.3 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4.3.1 脉冲响应函数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分析当其中某一变量的随机扰动项在t个时期发生一个标准差变化时,对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在某一个时间段的影响。在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中,科技活动人员LNX1、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LNX3、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LNX4、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LNX8变量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LNY变量冲击的响应如图4。

在科技活动人员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响应图中,当科技活动人员在本期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冲击以后,科技服务业在前1期保持稳定,之后开始迅速上升并在第3期达到最高值,然后冲击作用开始下降,在第6期以后逐步达到稳定状态。这说明,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的增加不会立即引起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从长时间来看,随着高层次、科学素养较高的服务业人才作用的发挥,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科技服务业的冲击影响呈现震荡趋势,最终趋于平稳。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投资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前期呈现震荡趋势。但从长远来看,科技服务业属于高价值服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其影响逐渐减弱。当给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科技服务业一开始呈现负向波动,在第2期负向效应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上升并转为正向,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且发展趋势和科技活动人员冲击响应后期趋势相近。

当给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科技服务业表现为迅速上升,并在第3期达到峰值,之后处于缓慢下降趋势。这与前面静态分析中的結论相反。就北京科技服务业整体而言利用外资实际效果没有显现出来,但在某一细分行业领域作用较为突出。例如据《2020北京市外资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89.8亿美元,同比增长30.2%。

4.3.2 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追踪系统对一个变量的冲击效果,而方差分解主要测量内生变量冲击的重要性。由于篇幅所限,文中只给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Y)的方差分解见表6。

根据表6可知,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贡献在当期均为0,但科技服务业对5个要素第2期以后的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在检验期间内,各时期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对科技服务业的方差贡献度不大,都在20%以下,但全部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专利授权量的方差贡献度逐期增大,在第10期时达到最大值(15%),可见专利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转化,将会在促进科技服务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5 结语

文章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方面对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北京科技服务业影响因素中,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个因素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作用较为明显。然而,科技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是复杂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下一步将开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不断完善数据,更加深入、准确的研究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鲁南,关峻,白玉,等.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6):25-29.

[2]邓丽姝.新常态下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35):11-13.

[3]朱相宇,严海丽.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3):105-118.

[4]楊茜淋,张士运,娄峰.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业拉动作用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4):72-80.

[5]李建标,汪敏达,任广乾.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协同和制度谐振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07):51-56.

[6]谢臻,卜伟.科技服务业集聚、地区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8(06):108-118.

[7]BELL D.The coming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M].New York:Basic Books,1976.

[8]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全球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J].新材料产业,2015(02):62-65.

[9]刘开云.科技服务业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2):149-153.

[10]慕静,马丽.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科技服务业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9):158-162.

[11]贺志姣.产业生态理论视角下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1):104-109.

[12]薛强,赵静.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路径分析——以32家新升级国家高新区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4(03):67-71+78.

[13]王丽平,李菊香,李琼.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与协作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6):69-74.

[14]陈娜,李钊,李海波等.科技服务业政策评估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基于山东省科技服务业政策的案例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03):376-383.

[15]王胜利,张竞开.科技服务行业统计分类问题探析[J].中国统计,2017(10):39-41.

[16]彭海阳.基于循证设计的科技服务业行业分类——以西安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11):103-109.

[17]韩鲁南,关峻,邢李志. 国内外科技服务业行业统计分类对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9):48-53.

[18]赖晓南,吴珺.首都科技服务业的三个问题和五项建议[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07):96-99.

[19]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认识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 [20]张清正,李国平.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7):75-93.

[21]徐顽强,孙正翠,周丽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影响因子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1):59-63.

[22]陈勇.浙江省服务业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3):276-281.

[23]李文川,胡雅文.江西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5):474-478.

(责任编辑:许建礼)

收稿日期:2021-05-04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关联性研究(18YJC02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西桂权(1980—),男,北京市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科技政策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供用电可靠性的因素及预控措施分析科学与财富(2020年26期)2020-11-16中国-中亚五国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商场现代化(2020年11期)2020-07-17陕西省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13期)2020-07-06生态环境视角下青海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20年4期)2020-06-21基于VEC模型的对外贸易与上海市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对外经贸(2020年4期)2020-05-25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及改进策略初探农家科技(2020年3期)2020-05-11营商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商业经济(2020年2期)2020-04-20在线学习中学习者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神州·下旬刊(2019年6期)2019-07-19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2期)2018-03-31再制造生产计划的影响因素与模式面对订单的柔性生产计划及其应用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24期)2017-03-29

推荐访问:北京市 服务业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