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民工职业选择分析

2022-07-10 16:56:02公文范文
摘   要:以中部地区农民工输出重镇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托,采取多元回归

摘    要:以中部地区农民工输出重镇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托,采取多元回归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农民工职业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培训、经验和健康等变量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总体显著相关,但各变量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导致农民工职业流向和选择差异。政府应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工从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劳动健康;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工回流创业就业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关键词:职业选择;供给侧改革;农民工;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323.6;F249.2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12.007

Analysis on the Career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LI Meizhang

(Jiu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Hubei Province, Jiangxi Province and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adopted multiple regression logistic model to analyze the human capital and career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s. The study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level, gender,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health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areer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s,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and direction of the impact of quantity on various industries, which l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career flow and choice of migrant worker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e the human capital of migrant workers,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physical type to skill type;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ensure the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r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career choice; supply-side reform; migrant workers; human capital

收稿日期:2021-08-1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SH17103);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8YB347)

作者简介:李美长(1966—),男,江西九江人,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农村職业教育方面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民工职业选择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突出表征之一。2015年和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只有6.9%,6.7%,大大低于改革开放后9.66%的年均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第3季度,第二产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39.73%,较2012年第二季度下降了5.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第二季度的45.38%上升到52.3%,上升了6.92个百分点[1]。不同于之前宏观调控采用的需求管理,其通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达到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的目的[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城市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推拉作用下,大批农民工未经技能培训学习直接被吸引到城市中低端岗位就业,他们不计成本的辛勤劳作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的传统产业面临着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的挑战[3],与此同时,新经济新业态不断衍生并迅速发展,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业态,充分发挥新常态下新旧产业发展转换功能,取得迅猛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就业人员[4],但新岗位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来胜任。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热情充分释放,从密集型企业流出的人才可能进行自主创业,根据自己原有的资源和渠道打出一片天地,资本总体加速向三产集聚,第三产业增长贡献较为突出。新型现代化农业,不再单纯需要过去仅依靠经验进行生产的传统农民,而是需要一大批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食品安全负有一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掌握现代科技,熟练运用现代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更有甚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农民[5]。供给侧改革在传统产业行业被整合、被淘汰的同时,创造出许多新行业、新职业、新岗位。供给侧改革必将改变农民工传统就业结构,面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农民工期望朝智能高端技能产业方向转型,但许多农民工文化基础单薄、技能更新缓慢,难于满足智能企业的用工需求。人职匹配理论认为,不同劳动者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每种职业对劳动者能力、知识、技能等也有不同要求。劳动者依据自己的能力特征,选择合适的行业才能获得效用最大化[6]。如何提高供给侧改革中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能力,实现充分就业、理想就业、最大效用就业是新时代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和难点。

本文从职业选择视角出发,以中部地区农民工输出重镇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托,采取多元回归 Logistic 模型,分析农民工人力资本因素与职业选择的关联性,以其帮助供给侧改革中的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和理想就业、改善农民工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与对策。1 数据与变量说明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对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湖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农民工的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为20~60岁农民工,此次调查共发问卷400份,剔除相关缺失值和不符合要求的样本,收回有效问卷342份。调查范围比较广,主要涉及现代制造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等)、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装、建筑维修等)、数字经济服务业(现代物流、快递、外买、市场营销等)、住宿餐饮服务业(住宿餐饮、现代家政、清洁、保安等)、交通运输业(网约车、物流运输、工程运输等)、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健康农业、观光农业等)等领域,样本案例分布详见表1。

人力资本是由人力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个人体内的知识、技能、健康等能够增值的具有资本特性的因素之和。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7],农民工之所以面临不同的职业选择,原因在于个体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职业匹配。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文化程度代表农民工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较轻越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越有机会拥有和从事较高技能的职业和具有较高的工资收入[8];培训就是培养+训练,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农民工接受新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工作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效途径。外出打工年限和城市工作经历可衡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经验,也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因此,本文选取人力资本作为自变量(解释变量),并把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培训、经验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因子;将行业作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并且依据农民工现行就业行业现状,把行业分为六大类:现代制造业、建筑业、数字经济服务业、住宿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农业。采用SPSS 22.0多元回归 Logistic 模型,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建模与实证分析

为了说明人力资本各因素对农民工职业选择概率的影响,本文选择现代农业作为参考类别,便于农民工从熟悉的视角发现其他行业职业特点和要求,便于增加行业间的可比性,便于农民工做出最后职业选择。

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选择现代农业的返乡农民工,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培训、经验和健康等变量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总体显著相关(P<0.05),说明是影响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因素。但各变量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了农民工职业流向和选择差异及职业的多样性。总体来说,年龄对现代制造业、建筑业、数字经济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影响显著并呈负相关,说明这些行业要求年轻从业者,而住宿餐饮服务业则主要吸纳年龄偏大的农民工;文化程度对现代制造业影响显著,说明智能制造给员工提出了较高要求;现代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对培训和经验要求显著,说明这些行业职业技能要求复杂并不断更新,员工完成的不仅是简单劳动;而几乎所有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说明身体是工作的本钱;性别仅在数字经济服务业、住宿餐饮服务业影响显著,大多数行业职业性别差异不大。

2.1 现代制造业职业选择与分析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传统制造业以手工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对劳动力的学历、年龄要求不高,吸引大量农民工就业并为中国制造做出不小贡献。本回归结果表明现代制造业(智能制造企业)对文化程度显著相关(B=1.235,P=0.003),从业人员主要是高中或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同时与培训和经验也显著相关(B=1.630,P=0.036和B=2.720,P=0.003),说明供给侧改革我国现代制造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转化,智能制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支撑。年龄负相关显著、健康正相关显著,说明年龄偏大、技能水平难于更新和身体条件不能满足知识技能更新的农民工难于从事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吸收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同时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对员工要求较高,农民工稳定现代制造业就业留城愿望更易实现。因此,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年轻农民工也开始选择现代制造业,这无疑有利于我国现代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2 建筑业职业选择与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末,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26 432万人,占总人口139 008万人的19%,占就业总人口77 640万人的34%[9],是农民工从业人数第二多的行业。建筑业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从回归结果看,建筑业从业人员在文化程度、性别、经验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影响,培训呈显著负相关(B=-1.645,P=0.020),属于劳动密集行业,从业准入门槛低,工种类别繁多,与我国农民工特别是第一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相匹配,所以,许多农民工选择建筑业就业。当前工地建筑行业的劳动强度非常高,每周工作时间在60 h及以上,工地的高劳动强度是“赶工游戏”下的结果,即根据工作量和工程进度给付工资,工人因此自我逐利,不断超额甚至超负荷完成工作量,以尽可能争取更高工资[10]。所以,建筑业农民工赚取的是地地道道辛苦钱,而且工作场地流动、工地噪声繁杂,要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年轻,这与回归结果建筑业与年龄负相关显著、健康正相关显著相一致(B=-0.809,P=0.029和B=1.163,P=0.036)。

2.3 数字经济服务业职业选择与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革命带来的服务业升级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我国快递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就业总人数大约有600余万人[11];外卖平台送餐员75%来自农村[12]。从回归结果看,数字经济服务业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B=-3.041,P=0.000)、与培训呈显著负相关(B=-3.621,P=0.002),适合年轻没有专业技能或年轻没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就业,大批没有智能制造技能的农民工被吸引分流过来。据统计美团骑手工资高于传统制造业收入,而且时间上也相对自由。因此,数字经济服务业非常适合刚就业、没有工作经验、渴望高收入和相对自由的年轻人。由于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产业,201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3.9%。而且只有很小一部分完成了数字化转型,80%的服务业还处于传统模式[9]。因此,数字经济服务业将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将是未来农民工就业的主战场之一。但是,从回归结果看,数字经济服务业与文化程度、培训和经验都负相关(B分别为-0.093,-3.621,-1.379),说明农民工所从事的数字经济服务业仍然是简单体力劳动、属于低层次就业。数字经济服务业并非仅有简单體力劳动工种,年轻的农民工只有不断积累人力资本,职业上才有进一步上游的空间和可能。

2.4 住宿餐饮服务业职业选择与分析

住宿餐饮业分布广、需求大、流动性强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从回归结果看,住宿餐饮服务业与文化程度、培训和经验相关不显著,说明住宿餐饮业是低端行业,技术含量低,而且员工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又没有发展潜力,并不受农民工青睐,很多年轻农民工只把餐饮服务业当作最初进入职场行业。低端住宿餐饮服务业,由于门槛较低、需求大,也是农民工最初创业的主体。住宿餐饮服务业与年龄显著正相关(B=1.479,P=0.003)、与性别显著负相关(B=-2.736,P=0.000),说明主要从业人员为年龄较大的女性农民工,少数年轻女性或男性要么以自主创业、要么以专业技工、技师等身份加入住宿餐饮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并不要求持续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所以,很多年龄较大女性农民工从事住宿餐饮服务业却并没有丰富从业经验,属于家庭原因选择结果。但随着供给侧改革发展,住宿餐饮业转型升级将会吸引更多年轻农民工就业。受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二胎政策的影响,农村创造了大量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大年龄女性农民工重要的职业选择,但高素质、专业化家政仍供不应求,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2.5 交通运输业职业选择与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必将形成强大的人流和物流,所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非常迅速。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专门技能,交通运输业还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应对突发状况[6]。因此,从回归结果看,交通运输业与培训(B=3.098,P=0.000)和经验(B=2.844,P=0.005)显著正相关,只有取得驾驶资格的农民工才有资格从事交通运输业,只有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农民工才敢从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对年龄没有限制,但年龄太大的劳动者也不适宜继续从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没有性别限制,但长途运输,更倾向于年富力强的男性劳动力。由于公路运输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可以深入到工厂车间、农村田间地头、城市居民住宅,尤其是“互联网+”运输服务催生的网约车、城市配送、快递和电商物流等新模式,使得公路运输业在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发达、私家车普及的情况下,仍然有广泛的、不可替代的就业市场。但是,交通运输业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长途运输特别辛苦,所以,交通运输业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B=-1.030),高中以上文化的农民工一般会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以中部地区农民工输出重镇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农民工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以上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3.1.1 供给侧改革改变了农民工就业结构 从总量看,我国农民工制造业就业比重开始下降,数字经济服务业、农村家庭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民工返乡回流从事现代农业的很少;从质量看,现代制造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明显提升,数字经济服务业、住宿餐饮服务业也要求从业人员正规化和专业化,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高端的供给和减少低端供给,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

3.1.2 人力资本是农民工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尤其是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因素、培训因素、经验因素不仅影响农民工职业选择方向,也影响农民工职业选择层次[13]。进入现代制造业需要有较高文化和掌握现代智能生产技能;入职高端数字经济服务业需要有较高文化程度和掌握现代专业技能;技能含量低的住宿餐饮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并不受农民工青睐。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做好所有工作的保障。

3.1.3 不同职业类型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别  数字经济服务业适合年轻刚工作的农民工,建筑业要求年轻力壮,住宿餐饮服务业门槛较低流动性大,现代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如果熟练掌握技能,则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好。所以,农民工二次职业选择风险较大。

3.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 过去中国的需求结构面向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为主,前者主要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低成本为竞争力,以资源消耗为代价;后者则主要刺激重化工业发展。中国必须转向满足中高端需求,通过技术优势获得新的全球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地发展[14]。因此,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是一个长期奋斗阶段和不断发展完善过程,需要持续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稳定提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2 建议

3.2.1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  对在职农民工应该分类培训,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开设不同的課程,并采取现代学徒制、O2O、终身教育1+X等教学模式,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素质,适应行业及职业发展需求。国家可以通过补贴企业等形式提升企业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力度和范围,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培养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农民工从“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15]。完善义务教育制度,提升义务教育整体质量,有条件地区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农民工整体基础文化水平。继续加大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劳动准入制,提高就业门槛,从源头上确保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加大对年龄较大农民工职业转型培训,为他们二次职业选择提供支持。

3.2.2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农民工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财富,但在劳动力的供过于求条件下,农民工由于自身人力资本的局限性,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选择待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较差的工作,健康状况一旦发生变化就会使他们陷入困境。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并向艰苦行业倾斜,保障农民工劳动健康。

3.2.3 城乡、产业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导致农村抛荒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供给侧改革也只改变农民工在二、三产业间的再分配,现代农业自身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农民工回流创业就业。所以,建议政府采取措施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延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和三产融合的框架下配置资源和劳动。

参考文献:

[1] 欣欣. 《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J]. 出版参考, 2017(1):
69.

[2] 池振合, 杨宜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8):
19-28.

[3] 梁家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13):
204-205.

[4] 郭书克. 供给侧改革对河南省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6(4):
102-105.

[5] 张雯亭.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16):
262-263, 273.

[6] 刘庆宝, 陈杭, 吴海涛, 等.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行业选择行为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8):
52-60.

[7] 聂伟. 农民工劳动权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查[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2):
40-46.

[8] 杨晓军, 陈浩. 农民工就业的职业选择、工资差异与人力资本约束[J]. 改革, 2008(5):
95-100.

[9] 尹振涛. 从“线上买菜”看服务业数字化的趋势[N]. 工人日报. 2020-03-17(005).

[10] 魏丹, 林堃. 建筑业流动人口需求的实证研究[J]. 江西建材, 2020(2):
101-103.

[11] 李长安.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1(6):
1-9.

[12] 李婕.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变了[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10-29(11).

[13] 陈书伟. 人力资本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基于河南省三县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 財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15(6):
18-24.

[14] 21世纪经济报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长期的制度变革[DB/OL]. (2017-12-25)[2021-09-10]. http://www.21jingji.com/2017/12-23/3MMDEzNzlfMTQyMjM3MQ.html.

[15] 陈明. 农民工职业选择行为分析——从职业性质与职业类型的角度[J]. 当代经济管理, 2013(11):
31-36.

猜你喜欢人力资本供给侧改革农民工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企业文明(2017年5期)2017-05-31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问题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1期)2016-12-26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力与企业剩余分配分析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研发投入增长真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吗?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期)2016-10-27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14期)2016-09-14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商(2016年25期)2016-07-29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时代风采(2009年18期)2009-11-09

推荐访问:职业选择 农民工 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