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论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时代意义

2022-07-12 18:00:07公文范文
摘 要:要深入地认识《流浪地球》的时代意义,需要把它放在纵横交织的坐标体系和历史发展的源流脉络中去认

摘  要:要深入地认识《流浪地球》的时代意义,需要把它放在纵横交织的坐标体系和历史发展的源流脉络中去认识。具体来说,把《流浪地球》放在中西科幻电影体系中去认识,这一作品使世界科幻电影体系具有了中国色彩,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园地。把《流浪地球》放在中国科幻电影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具有开创性、突破性、奠基性意义。而从超出电影领域之外的视野来认识《流浪地球》对世界和中国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流浪地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提供智慧,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流浪地球》还推动了中国人对科技的的热情以及科技知识的普及,有利于他们科技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社会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时代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科技时代的文学艺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科技时代文艺虚构研究”(批准号:2020BWX015)的阶段性成果。

国产科幻电影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产生,并且间隔性地有作品问世,但是就它们取得的成就、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言,却乏善可陈。直到《流浪地球》在2019年初的上映,才打破了国产科幻电影这种沉寂的、落后的、边缘化的、被人忽视的存在状态。这部作品在中国甚至在西方广泛传播,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当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既有喧嚣、浮躁中的感性认识,也有冷静思考下的深刻洞见。那么这部科幻电影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在中外科幻电影史究竟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它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试图对此做出自己的思考与解答。

一、从中西比较和历史发展中看《流浪地球》的时代意义

我们对《流浪地球》时代意义的评价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感性地就《流浪地球》论《流浪地球》。只有把它放在纵横交织的坐标体系和历史发展的源流脉络中,放在中西科幻电影的比较中以及中国科幻电影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样它在当下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才会充分地显现出来。

科幻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离不开科幻文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积淀下来的科幻文学传统为科幻电影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根基,正如刘宇清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电影类型像科幻电影这样,严重依赖科学发展水平和科幻小说的繁荣程度”[1]30。在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造就的肥沃的社会土壤中,玛丽·雪莱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标志着西方科幻文学的产生,此后这一文学样式随着西方近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长盛不衰,积淀出了悠久的科幻文学传统。而1823年照相摄影技术的发明以及1895年底电影放映机的发明等,则为科幻文学转化为科幻电影准备了科技条件。在这样的基础基础上,科幻电影的鼻祖《机械屠夫》于1895年上映;“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月球环游记》”[2]于1902年出现。科幻电影在西方产生后,以其震撼性的视听效果、强大的吸引力、非凡的盈利能力以及特定的运营机制的推动下,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出现了《科学怪人》《海底两万里》《哥斯拉》《世界大战》《大白鲨》《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优秀作品,很快占领全球电影市场。

而中国的情况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国自近现代以来工业和科技就远远落后于西方,而科幻文学的创作也几乎处于荒芜状态,这使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缺乏深厚的科技与文学根基。虽然早在1938年就已经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在1958年就已经拍摄出了新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在1980年就已经拍摄出了新时期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3]71,此后还有《霹雳贝贝》(1988)、《大气层的消失》(1991)、《机器下》(2009)等科幻电影,但是其制作水平根本无法与西方科幻电影相提并论,甚至达不到对话的水平。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科技发展和科幻文学发展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涌现出刘慈欣、郝景芳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他们创作的科幻文学作品如《流浪地球》《三体》《北京折叠》等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科技与文学根基。然而,像西方一样,要将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幻文学转变成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科幻电影,还需要长期的工业、科技、资本、电影工业、制作技术等要素的积累和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样的纵横交织的坐标体系和历史发展的渊源脉络中来审视于2019年2月上映的中国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能更清晰地看到它在中外科幻史上的地位,它所具有的社会和时代意义。与西方相比,它将中国国产科幻电影提升到了国家和国际水准,具有了与西方科幻电影大片对话的资格。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已经成熟了的世界科幻电影体系中,与西方顶尖的科幻大片全面比较,它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在主题内容、制作技巧、手法工艺、生产理念等方面還存在着改进和提高的空间。正如该片的导演郭帆清醒地指出:“中国的科幻电影与好莱坞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跟顶级的科幻片导演诺兰及卡梅隆相比,更是恐怕有100年的差距。”[1]30因此,中国科幻电影还不能盲目自大,应该虚心学习西方成功的科幻电影制作经验。除了这种中西科幻电影的横向比较以外,还需要把《流浪地球》放在中国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纵向比较。这样,《流浪地球》就显现出非同寻常的时代和社会意义,甚至具有了开创性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它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成功的中国本土科幻大片”“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开启的担纲之作”[4]。中国在此以前并不是没有国产科幻电影,这里所说的“第一部”“首部”“元年”指的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元气之年”,它将开创国产科幻电影的“一种生机勃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3]71。

二、《流浪地球》在中外科幻电影体系中具有的时代意义

《流浪地球》的成功拍摄和上映,对世界和中国都具有多方面的时代和社会意义,既包括对电影领域的意义,也包括超出电影领域之外的意义。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它对中外电影领域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一)使世界科幻电影体系具有中国色彩

《流浪地球》对世界科幻电影体系的意义在于,将中国科幻电影推向了世界,使世界科幻电影体系具有了中国色彩。一直以来,西方科幻电影依托于西方悠久的科幻文学传统和雄厚的科技发展实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科幻电影体系中的霸主,甚至使科幻电影这一体裁自身带上了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科幻电影由西方人制作几乎成了一种惯例与传统。黄奋鸣指出:“好莱坞科幻大片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典范”,它已经确立了一种“惯例、样板和传统”[3]70。而中国一直以来的国产科幻电影则相反,它不但自身成就不高,也没有形成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而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则对此有所改变。它既借鉴了西方又突破了西方的“惯例、样板和传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使科幻电影这一体裁体现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和意识”,带上了中国的“精神内核”、色彩和风格[5]。也正因为如此,它成功地登上了世界科幻电影的殿堂,具有了和西方科幻电影对话的资格。具体来说,它是由中国的导演改编自中国的科幻小说,选择的演员也主要是中国的演员。在电影剧情的安排上,有富有中国特色的父子之间、祖孙之间的人伦亲情;有中国的老师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传授;有中国人眷恋故土家园的情感的流露;有对独具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有对胸怀和拯救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表达;有对勇担道义、舍我其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愚公移山精神的呈现;有对通过分工协作、团结一致来改变人类命运的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彰显;……并且,属于中国的浓厚的春节文化氛围和民俗生活气息笼罩其中,有春联、舞狮等活动,有火锅、蚯蚓干等独具中国特色的饮食放松和食品。有高水平的中国科技工作人员和带有鲜明中国标记的航天服饰、航天设备等。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地名如北京、上海、湛江、济宁、杭州等,有北京、上海等标志性建筑物的“科幻奇观”,让人切实地感受到故事就发生在中国以及我们生活的周围。一种浓浓的中国文化氛围笼罩其中,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它发出了东方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园地,使科幻电影不再被单一的西方文化所垄断,而开始因文化的差异变得丰富多彩。这是世界科幻电影体系发生的重要变化。

(二)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从整体上看,中国科幻电影还没有和西方成熟的科幻电影体系相抗衡的实力,而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放在这一体系中也未必称得上是顶尖的科幻电影,这是长期的历史积累造成的差距,我们没必要苛求。如果我们把这部国产科幻电影放在中国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与过去创作的国产科幻电影相比较,它所具有的开创性、突破性、奠基性的时代意义就会鲜明地凸显出来。

与西方长期繁荣发展的科幻电影相比,中国本土的科幻电影一直以来受科技发展和科幻文学发展相对落后的制约,受资本、科技、运营机制、生产理念、受眾群体、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突破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通过巨大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上映,并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实现重大突破,为中国国产科幻电影后续的发展确立了良好的开端,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从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幻文学就在《科幻世界》等科幻杂志的引领下,逐步走向繁荣,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学作品。但是要把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恢弘、壮阔、丰富、复杂、带给人极大震撼和惊喜的科幻世界通过可视可听、栩栩如生的感性的影像世界呈现出来,还需要资金、技术、市场、运营等诸方面因素的完备以及导演、制片人、编导、演员等影视人才的通力配合才行。刘慈欣的《三体》遭遇难产,其中包含的无限风光与精彩迟迟无法拍摄完毕并搬上电影屏幕,就是诸方面准备不足造成的。宁浩执导的《疯狂的外星人》也存在着想象力不够宏阔、科幻色彩不足等问题。而科幻电影《明日战记》《北京折叠》虽有拍摄计划但是距离上映还需时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科幻电影的向前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它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阻力。在中国科幻电影这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下,《流浪地球》的成功拍摄并顺利上映为后续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讨出一条成功逆袭之路。这部电影将来自西方的科幻电影形式与中国的民族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特效技术制造“科幻奇观”,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这部作品对西方科幻电影成功经验的巧妙借鉴、对科幻文学的成功改编、对资本和技术的巧妙利用、对逼真的画面的成功安排、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中国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成功表达,对中国特色的成功彰显……都需要中国后续的科幻电影人好好学习,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来。当然,尽管《流浪地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仍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点和问题,如它在某种程度上有好莱坞科幻电影的陈旧套路,有迎合大众的通俗电影的痕迹,有不合现代科技的规律和常理、过于随意和离奇的科技想象,有渲染混乱和恐怖、让人看不到希望和未来、让人失望和沮丧的末世的凄凉场景,它的创新性也有待提升,……当然无论如何,它作为中国第一部“成功的中国本土科幻大片”,无论存在着什么样的缺点和问题,无论能否成为国产科幻电影中的经典,它的开创性、突破性、奠基性的时代意义都不容质疑。在它的引领和带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国产科幻电影被创作出来。

从《流浪地球》的成功拍摄和上映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社会科技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中国国民科技素养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国民对科技的爱好和兴趣的不断增加和热情的不断高涨,随着科幻电影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国产科幻电影快速发展的社会土壤和社会条件已经成熟,中国科幻电影人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借鉴西方科幻电影的成功经验,逐步积累中国独有的科幻电影制作经验,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独特的发展道路,用心打磨、制作出国产科幻电影的精品,推动它在整体上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世界科幻电影市场发出中国的声音。有评论者指出:“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6]

三、《流浪地球》对世界和中国具有的时代意义

《流浪地球》的成功拍摄和上映,不仅对世界和中国的科幻电影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也对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提供中国力量与智慧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只是弹丸一般的存在,而人类也只是地球上一个“渺小的族群”。从这样的角度看地球和人类,地球只是一个“村庄”,人类也只是“地球村的村民”,他们的命运早已经与地球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他们相互之间也早已结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7]当地球面临严重的全球性、普遍性的灾难的时候,所有人都将成为这一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没有任何群体和个人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不仅如此,甚至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也不会永远给我们带来和谐、稳定、平安,它在浩渺无垠的宏大宇宙中显得那么脆弱、渺小,它也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遭遇突变,给人类带来无法承受的巨大灾难。在《流浪地球》中,影片就以宇宙科学、天体物理学的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艺术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球灾难。当未来的某个时期,作为地球能量之源的太阳的能量即将耗尽的时候,依托于太阳系而存在的地球将失去依凭而遭遇巨大的困境,而生活于地球之上的渺小的人类也必然随之面临全面的生存危机。于是,如何拯救地球、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各个人类群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开始团结一致,分工协作,成立了地球联合政府,试图共同面这场生存困境与危机。他们在全球设置了驱动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威力强大的行星发动机,修建了躲避地球逃离期间地表生存环境恶化的地下城,安排了引导和帮助地球按照着预定的轨道逃离的太空空间站……在面临全人类共同的灾难的情况下,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

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在北京的一群普通的中国人,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付出了自己的力量、智慧甚至生命,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一个可持续的、美好的未来做出了的重大贡献。当地球在逃离太阳系向预定的轨道行进时,地球上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转,生活在北京的这批地球引擎171-11救援小队克服重重困难,带着行星发动机的“火石”前往救援,其中数人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中国人为拯救地球、挽救人类灭亡的命运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当地球在迁移过程中意外被木星强大的引力所吸引而改变了轨道、即将撞向木星、和人类一道走向毁灭时,又是中国人勇敢地站了出来,自觉地参与其中,说服地球联合政府改变自己的错误决定,进而调配、聚集地球火力资源,通过向木星发射远程火力,引爆木星上的氢气而形成巨大的反弹力,推动地球远离木星而重回自己正常的轨道,从而保证了人类在地球上继续安全地、持续地生存下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凭借自己的顽强、勇敢、才智和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新民指出:“面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多种不确定性,需要中国智慧,《流浪地球》营造的‘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的‘中国方案’,以全新的视角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想象力,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认同。”[8]

(二)它推动中国人对科技的的热情以及科技知识的普及

受制于特殊的国情和社会条件,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速度较为迟缓,相应地,中国国民的科技知识储备和科技素养长期以来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反映到科幻文艺领域表现在,远离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科幻文艺的受众群体有限,一般老百姓对它缺乏浓厚的兴起和高涨的热情。然而,这种状况很快被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打破。在中国持续的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大范围的科技引进中,在中国大刀阔斧的本土科技创新中,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多年以来以惊人的速度提高。相应地,中国人民的科技知识储备也不断丰富,科技素养也不断提高,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爱好也与日俱增,对现代科技的热情与日渐高涨。中国近年来持续涌现出来的优秀科幻作家、科幻文學作品以及科幻电影,正是在这些力量的推动下实现的。而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正是这样的作品。有评论者指出:“《流浪地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9]索亚斌也指出:“《流浪地球》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由更具有科学精神的年轻一代观众的成长所推动的。”

而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拍摄和顺利上映,反过来以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方式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情境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普通民众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深化了他们对科技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科技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从而推动了现代科技知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深刻程度上的普及,全面地提高了中国人的科技素养。这有利于进一步改变中国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社会的科技化、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在《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逃离即将耗尽的太阳系,建造可供人类临时居住的地下城,使地球避免遭受木星巨大吸引而走向毁灭的命运,靠的就是现代科学和科技。在这里,人类生死存亡的命运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现代科技成了人类的救世主。《流浪地球》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告诉人们,先进的、发达的现代科学和技术,例如宇宙科学、天体物理学、物理学、航空航天科技、机械工程科技、电子通讯科技等,都可以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显神威,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可以使人类避免灭顶之灾。中国科技馆收藏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就是《流浪地球》,可以看出《流浪地球》所具有的科技重要性,它对丰富公民科技知识、提高公民科技素养具有重大价值。例如,在《流浪地球》中,具有中国独特标志的中国航空服、航空装备、航空器多次出现,就有利于对中国国民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使他们对中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中国国民在获得这类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科技素养。更进一步,《流浪地球》甚至激发了很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一些人在看了《流浪地球》以后,自觉地阅读宇宙学、天体物理学、航空航天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了解自己关注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一些青少年在看完《流浪地球》后,表示要更自觉地学习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便为中国更好地生活于这个星球贡献力量。有评论者指出:“科幻电影的意义是给孩子埋下一颗科幻的种子,让青少年心中的科学梦想能够茁壮成长。”[10]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的现代文明素质、现代科技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科技化、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跟上科技时代的步伐。

总之,我们必须把《流浪地球》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这一世界背景下,放在促进中国社会科技化、现代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放在中西方科幻电影体系的比较中,放在中国科幻电影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流浪地球》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宇清.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J].上海艺术评论,2019(2):28-30.

[2]刘涛,朱玥.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科幻电影的出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9(23):113-114.

[3]黄鸣奋.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了吗[J].民主与科学,2019(2):70-71.

[4]吴言.刘慈欣与中国电影科幻元年[N].山西日报.2019-2-20(07).

[5]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世元年与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04(07).

[6]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N].人民日报,2019-02-13(05).

[7]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EB/OL].[2013-03-2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5/c40531-20902911.html.

[8]李新民.中国科幻电影的奇点正在来临[J].影视制作,2019(3):8.

[9]钟声.《流浪地球》折射源自现实的未来感[N].人民日报,2019-02-14(03).

[10]周游.《流浪地球》,破茧而出的中国科幻电影[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9(3):26-29.

作者简介:王东昌,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学与文艺理论。

猜你喜欢时代意义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科幻中的乡愁晚晴(2019年3期)2019-07-0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持续热映求学·文科版(2019年7期)2019-06-1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及其时代意义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4期)2019-06-08《流浪地球》里的趣味科学奥秘(2019年5期)2019-05-14浅析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爆原因卷宗(2019年10期)2019-04-22《流浪地球》的巨大能量今日中国·中文版(2019年3期)2019-03-29《流浪地球》等四部影片获补贴3600余万元综艺报(2019年5期)2019-03-18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世界家苑(2018年12期)2018-12-18地方政府诚信降低分析与诚信重建路径研究新丝路(下旬)(2018年5期)2018-09-06生存困境下的突围与沉沦戏剧之家(2017年6期)2017-05-04

推荐访问:地球 科幻电影 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