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价值及实现

2022-07-27 15:14:02公文范文
刘有升李倩雯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的特有文化资源,是助力新时代、引领新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内在关联来说,

刘有升 李倩雯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的特有文化资源,是助力新时代、引领新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内在关联来说,红色文化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资源,二者具有共同文化根基、指向共同奋斗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激发深层爱国情感、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实践理路而言,可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出发,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深入探索理论、情感逻辑,增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家国情怀;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22)-01-0071-06

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在现实层面上,一方面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史宣传、传承红色基因可以更好地延续红色血脉、凝聚国家意识;另一方面国际间思想文化碰撞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宣扬错误思想,这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产生了巨大冲击,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筑牢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一步,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理论层面上,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如在理论内涵方面,骆郁廷和陈娜从物质文化视角出发,认为红色文化是以革命精神为核心,包括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艺、红色遗存等物质文化载体的革命文化[1];黄蓉生从精神文化视角分析,指出红色文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在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2]。在功能价值方面,刘润为关注文化指引,指出红色文化可复兴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3];张泰城和常胜聚焦资源利用,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容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王炳林和张泰城侧重高校育人,提出红色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对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意义非凡[5]。这些学术成果研究视角多样、内容丰富,为红色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理论基础,但同时也应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一步挖掘时代意蕴,发掘育人功能。红色文化作为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蕴积着特有政治、教育价值,其作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青年學生深入理解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在推进国家长足发展过程中凝聚思想共识、构筑精神力量。

一、红色文化育人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关联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可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宝贵资源。红色文化育人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具有共同文化根基、指向共同奋斗目标。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发挥其特殊育人功能,对增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资源

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人类进行着不同的实践活动,由此,文化总是体现着创造主体的意志与追求,呈现出不同存在形态及发展面貌。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集中体现着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先进思想、崇高精神、正确价值取向,作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三部分有机构成。在物质文化层面,一般包括革命根据地、革命战争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实体存在。如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在精神文化层面,主要包括革命理想信念、坚定信仰等革命奋斗精神。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在制度文化层面,红色文化的制度形态成果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政策、制度等,如党的“三大作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六条规矩”等光荣传统。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国精神底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在历史中发挥出巨大激励作用,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加强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充分释放其育人功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吸引力,激励大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

(二)红色文化育人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具有共同文化根基

从根本属性来讲,红色文化育人和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都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探索、奋斗、建设的文化凝结,是在战争岁月中浴血奋战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家国情怀集中体现着“家”与“国”的紧密关系,“个体”与“国家”的本质关联;个体的“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经之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朴素的认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独特密码。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保证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平稳发展运行的重要一环。从理论基础来说,一方面,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红色文化存在的重要机制[6],红色文化深受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影响,它的形成演进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实践活动持续深入的过程。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高度热爱的写照,无论是继承弘扬红色文化,还是进行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都要求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中持续开展理论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二者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所凝结着的精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勃勃生机的表现。家国情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其中所蕴含的“家国一体” “家国同构”思想对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三)红色文化育人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指向共同育人目标

红色文化作为天然的“教材”,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其中所蕴含的宝贵物质、精神、制度财富是开展教育的鲜活话语。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思想理论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红色文化都是指导动员大家凝心聚力、奋勇向前的思想理论武器,它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充分挖掘和发挥其理论、时代价值,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强烈育人性。红色文化教育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致力于建立红色文化教育体系,打造良性育人生态系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7],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有序开展是传递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提升文化水平的必要工作。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旨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两者都具有育人功能,目标指向相同,承载着新时代育人使命。因此,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青年人格塑造,蓄力国家未来、助力长足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直观生动、吸引力强,是具有强烈示范意义的教育资源。它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其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结合完善创新了自我,赋予自身以新的时代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激发深层爱国情感、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一)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它把一种未来的社会蓝图视为最高价值,并以之统摄个体精神生活;作为自身精神寄托,家国情怀便是这样一种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的体现,集中展示着个体对于自身与国家相连的思考与追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方面,理想信念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出发点。“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丧失理想信念,行动上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理想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无数英雄烈士以小我成就大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坚定信念的鼓舞下,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谱出胜利篇章。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在两个甲子后的今天,我们挺直了腰板,坚定原则立场同美国对话,发出时代强音。这一巨变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印证着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8],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初心使命,这种信念会把大学生群体紧密团结起来,汇集个体精神力量,构筑为国家奋斗终身的“精神长城”。

(二)激发深层爱国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9],而家国情怀就是爱国主义最为生动的注脚。第一,红色文化充实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红色文化激励国人不断拼搏向前,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它鼓舞人民为国奋斗,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取向,树立起家国一体的情感共识。第二,红色文化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伟大革命精神是历代共产党人努力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守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的结果[10],它是红色文化的灵魂,淬炼升华着民族精神。在如今和平昌盛的中国,广大青年未曾经历政局动荡、山河破碎,在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存在着部分青年理想信念丧失、爱国情感薄弱的现象。红色文化中凝结着厚重历史和深厚情感,无数仁人志士在革命战火中牺牲,在艰苦环境中仍坚守信念、为国而战。即便在和平年代,战争也从未消失,如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祁发宝、陈红军等五名官兵与之英勇对抗,最终牺牲四名。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生命书写伟大,换得家国安宁、岁月静好,是他们始终如一守卫国土,为腾飞的东方巨龙助力,构成中国最坚实的脊梁。因此,深入学习宣传红色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升华大学生思想,培育爱国爱家之情,使其将个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勇于直面未来险阻。

(三)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正如亨廷顿所宣称“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會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11],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土壤贫瘠,那便无法为国家的永续发展提供持续滋养,进而被外来文明所淹没。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深刻反映着中华民族艰难勇毅的奋斗历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是家国情怀扎根大学生心灵的内在逻辑。当前,世界单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浪潮汹涌,我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势必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红色基因在我国长期实践中总结凝练而成,彰显着党的初心使命、展现着党的光辉历史、映射着党的伟大精神、蕴藏着党的无穷力量。如红色乡土文化对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利用家乡红色文化资源,从大学生的生长地开展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认清“根”与“魂”,增进其对“家”的认知、对乡土的依恋,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养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再如红色家书,穿越时空局限,在字里行间中映射着先人的崇高品格、坚定信仰,从红色家书中汲取滋养有利于大学生体会党的初心使命,把稳信念之舵、涤荡自身心灵。红色历史应被铭记、优秀文化应被保护,文化自信的提升必然要以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为重要的着力点[13],回顾红色文化记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原料不是先验的,而是人从事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的产物”[14]。国家、民族、个人道德品质在现实社会中生成,与社会文化、意识、实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15]。一方面,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中国近现代社会所处的历史时期艰难、发展环境险恶,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凭借坚定信念和崇高目标,坚持不懈为国奋斗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幸福。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16]另一方面,红色文化饱含着伟大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无私无畏精神,如沂蒙精神便是诞生于沂蒙这片红色沃土,在革命战争中孕育而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沂蒙人民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险阻的缩影。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古至今都是对中华民族远大格局的一种体现,光明与胜利往往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但如今社会上所流传的“躺平文化” “佛系文化”无疑是对青年学生的一种精神荼毒。因此,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唤醒其忧患意识,让大学生增强其对我国政治、道路、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自信,永葆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理路

深入研究和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途径,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出发,凝聚精神力量、引领发展航向。

(一)真知:夯实理论之基,树立正确认知

利用理论教育,形成正确认知。知是行之始,正确的认知对解决问题起着基础作用,是达成目标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准确理解红色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它在我国萌芽和传播。红色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成熟,它在内容上科学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为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着科学的理论、方法。其次,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性。红色文化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耀目的存在。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独特的教育资源,它利用史实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领大学生端正思想、把稳价值取向。最后,要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发展性。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文化,红色文化不是僵化的理论,它属于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范畴,根植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之中。红色文化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它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回应时代问题、解决时代疑问,其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可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夯实思想理论基石,体认家国之情的深厚内涵。

(二)素情: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之情

利用两个方法,增进教育实效。情感是人类心理结构的核心,对人的意识与外在行为具有调控作用,要想持续建设国家,解决情感问题是关键,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离不开红色文化的熏陶和陶冶。第一,运用感染教育法。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是推进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之基。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形态,可在更大程度上唤醒历史记忆、厚植爱国情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国家归属感。第二,運用榜样示范法。红色文化的鲜明政治性给予大学生明确方向,浓厚历史性呼唤大学生爱国情感,独特本土性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它对于增进大学生家国情怀起着特殊导向作用。个体在学习、思考或提取信息时产生的热认知(hot-cognition)现象,使其更易回忆起富有情感色彩的信息[17]。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发展壮烈牺牲,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因此,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18],如狼牙山五壮士舍身跳崖的壮举、县委书记焦裕禄一心为民的事迹、 “燃灯校长”张桂梅坚守信仰的初心……这些都充分体现着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所以,在大学生中树立起模范榜样,可涵育深厚家国情怀,使其从红色基因富含的信仰信念中汲取力量,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相联系,建功新时代、奋斗新征程。

(三)锐意:亮剑错误思潮,增强国家意识

利用网络载体,疏导错误思想。意志是人面对困难时,直面问题、自觉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有强大信念支撑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各民族间都存在着正面或非正面的对抗,而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致使各类思潮传播更为迅速。但实际上,错误思潮在一定网络范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产生着不容小觑的消极影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便是试图通过污蔑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中国革命,竭力攻击、丑化我国领袖及英雄人物,以搞乱人心、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破坏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为目的。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上所谓的“公知”“意见领袖”,打着揭秘真相、了解史实的幌子,发布大量歪曲、污蔑、质疑党的历史的文章,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这些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在网络中进行传播,且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存在着盲目相信网络谣言的现象,这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因此,要积极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红色文化数字馆[19],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如打造红色文化网站、制作红色视频、开设红色网络课程等,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高地,使大学生汲取红色文化营养,防止错误思潮入脑,培育历史眼光、提高国家认同,深植家国情怀之魂。

(四)笃行:注重实践锻炼,践行初心使命

利用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行为是认知、情感、意志的外表活动,是认识个体道德水平的参考。实践是启迪智慧、振奋精神的现实道路,思想意识只有转化为具体行动,人们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于思想理论的感悟,真正明白其价值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特有的内涵、文化对于熏陶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激发前进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开展红色校园实践活动。高校要善于开展红色主题教育,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红色情境之中,引起个体与环境的强烈共鸣。如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征文、红歌赛等校园实践活动的进行,可实现高校学生的大规模参与,使其身临其境,在耳濡目染中拓宽文化视野、提升道德境界;再如利用建党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举行集体性纪念仪式,感知红色历史、强化集体记忆。二是大力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20],鉴往事、知来者,历史给予我们诸多经验教训,红色文化中如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记忆的凝结,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理想和政治信念是展开历史画卷,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如借助参观红色基地、重走长征路、慰问红军战士等各种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再如融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21],加强长期性、系统化的红色文化实践,促成常态化实践机制的形成。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缅怀先烈、追寻革命情怀,升华精神境界,领悟家国情怀意蕴。

四、结语及展望

红色文化自革命时期产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所蕴含的理论、实践价值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具有独特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对红色文化愈加重视。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党上下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史中饱含着丰润的红色文化,深化红色文化的挖掘、阐释、传播、教育,对于引领共产党人汲取党史力量、永葆红色基因,增进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提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引领力、支撑力,能为有效促进大学生认清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本文从内在关联、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等角度,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进行了探索,力求增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在当前重视思政育人与红色基因传承的背景下,关于红色文化的研讨已形成了相对成型的研究体系,但在研究深度、广度上仍待深化。未来,还可以继续创新研究视角,通过多案例动态追踪、定量与定性结合等方法,紧跟时代脚步开展探讨,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  骆郁廷,陈娜. 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J]. 江淮论坛,2017(3):139-144.

[2]  黄蓉生,丁玉峰. 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8(9):3-8.

[3]  刘润为. 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 红旗文稿,2017(12):4-7.

[4]  张泰城,常胜. 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 求实,2016(11):30-35.

[5]  王炳林,张泰城.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8[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

[6]  曹劲松. 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逻辑必然与实践自觉[J]. 南京社会科学,2021(6):9-17.

[7]  习近平. 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N]. 人民日报,2019-08-19(1).

[8]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9(2).

[9]  习近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4(2).

[10]  邓纯东. 红色精神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中的价值分析[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6):108-113.

[11]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M]. 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5.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 人民日报,2020-11-04(1).

[13]  唐龙. 红色文化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耦合与契合[J]. 人民论坛,2021(12):102-104.

[14]  冯建军. 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 教育研究,2014,35(6):33-40.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 人民日报,2019-10-28(1).

[16]  习近平.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 人民日报,2021-01-12(1).

[17]  王佩连. 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心理生成路径[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1):100-106,159.

[18]  习近平.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N]. 人民日报,2021-06-01(1).

[19]  楊铭. 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性表达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91-93.

[20]  習近平. 多讲讲党的故事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N]. 人民日报,2021-02-20(1).

[21]  邓艳君. 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路向[J]. 思想教育研究,2021(2):111-115.

The Value and Realiz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Red Culture Integrating into the Devotion to Homeland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Yousheng, Li Qianwen

(School of Marxism,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 of China and a spiritual power to boost the new era and lead new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nternal connection, Re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devotion to their homeland. Red culture and the students′ devotion to their homeland have a shared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future endeav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impli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evotion to homeland will help to further establish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stimulate deep patriotism, enhanc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hard struggle. As far as practical reasoning is concerned, we can proce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affection, intention, and action. We can integrate Red Cultur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feelings, carry out in-depth theoretical and emotional explorations, and enhance the value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Red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devotion to homeland; value

猜你喜欢家国情怀红色文化价值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文教资料(2019年27期)2019-12-05浅谈“语境”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学周刊(2019年29期)2019-11-06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新课程·中学(2019年8期)2019-09-12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探析报刊精萃(2019年1期)2019-01-03高校红色文化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47期)2017-04-27一粒米的价值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7期)2017-02-04“给”的价值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11期)2016-11-29提升城市软实力视阈下红色文化发展世纪桥(2016年8期)2016-09-12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6期)2016-09-03红色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1期)2016-06-03

推荐访问:培育 情怀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