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数学实验教学: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2022-08-01 13:00:10公文范文
赵德琴[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

赵德琴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操作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借此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实验;数学素养;动手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十大数学素养的要求,围绕这十大素养,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教学不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在数学课堂上传授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能用数学思想去看待世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起生硬的知识,更强调情感的诉求.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很明显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方法,需要去思考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学生更加感兴趣的不是直接获得知识,而是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过程中去分析和思考,产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数学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和感受中收获成长.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一谈如何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提升数学素养.

认识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数的认识、方程、函数等等,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基础. 通过学习数的运算、数量关系的变化以及函数、方程等内容,培养学生在运算能力和数感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实验中,加强学生数与代数的学习和提升他们运用知识的技能至关重要.

案例1 切饼实验

数与代数中的经典问题切饼问题,主要讨论的是切的刀数与饼的块数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能遇见这类题目,但是如果没有善于思考的能力,就容易被他们忽视.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实验.

问题1:如图1,图中反映出切1刀、2刀、3刀后,饼有什么变化呢?

生:切1刀,饼被切成2块;切2刀,饼被切成4块;切3刀,饼则被切成7块.

师:同学们应该都有买饼当早饭的经历,那么如果切4刀、5刀,或者n刀,这块饼最多会被切成多少块呢?一下子回答有些困难,那我们先做一个实验,同学们不妨试一试,把结果记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动手操作和记录. )

师: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快. 那么下面我们把记录的结果,用坐标表示出来. 根据坐标上切的刀数和饼的块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呢?

本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记录数据,进而在坐标上呈现数据,使结果一目了然. 通过坐标轴的观察,学生需要运用函数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将所切刀数和饼的块数表示出来,有了这个数学模型,随意变化数值,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计算出结果.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动手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自然极大地提升了数学素养.

探究几何与图形

几何与图形是初中阶段数学的又一关键知识,需要学生学会认识图形及其运动、平移、转换等等,能够通过学习图形知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图形转换建模,进而解决问题. 解决图形问题既需要空间概念,又需要几何推理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不仅对图形及其定理有了明确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及创新思维.

案例2 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質实验

探究活动:

(1)如图3,在纸上画一个∠BAC,沿经过顶点A的直线进行对折,使AB与AC重合,经过顶点A的直线记为AD,那么∠BAC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

(2)如图4,AD是∠BAC的角平分线,在AD上任意取一点P,分别向AB和AC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和N,比较PM与PN,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如图5,已知∠BAC,在其内部作与AB平行的直线l,与AC平行的直线l,两条直线分别到达AB和AC的距离相等,l与l交于点P,连接直线AP,并对折∠BAC,那么两边重合吗?据此你发现了什么呢?

(4)已知一个角,怎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它的角平分线呢?

本例通过四个探究活动,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第一个活动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角平分线;第二个活动是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三个活动则采用逆向思维,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第四个活动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图找到角平分线. 经过这四个探究活动,学生从知识掌握到技能运用,全方位地掌握了角平分线这一知识点.

这四个实验活动,涉及实践、思考、分析,调动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并不只是简单地获得了角平分线这一知识,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认识这一知识,怎样从直观推理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提升了数学素养.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任性一的问题,抽丝剥茧地去引领学生探索知识,并从中感悟数学的方法和思想,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学会统计与概率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概率与统计. 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会更加复杂的概率与统计知识. 概率与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下面以概率知识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笔者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

案例3 摸球实验

(1)准备6个大小相同,质地相同的乒乓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其中2个红色、2个黑色、1个白色、1个黄色,摇匀后随意摸取,请问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颜色的概率大?哪种颜色的概率小?

(2)摸到一个球,把颜色记下来,再重新放回袋子,重复摸取50次,你觉得会是怎样的结果?进行50次实验,记下结果.

(3)将活动一的实验,通过表格记载下来,并计算频率.

(4)观察上述表格中的频数和频率,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各组中的频数之和与频率之和,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上述实验活动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记录、发现规律进而认识概率的过程. 首先通过活动一学生体会到可能性的大小;接着通过50次的实验,体会频数和频率的关系,对如何计算频率有了初步认识;最后计算频数和频率之和,明确了频数即为实验的次数,频率之和则为1.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经过数据的整理观察和分析,再通过小组的交流,逐渐发现其中的奥秘,理解频率的含义. 概率的知识难度并不是很大,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些方法都将经常可以用到.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定理、知识并不是随意得到的,都具有其深刻的实验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眼光去客观公正地看待世界,做到“以理服人”.

以上三个案例只是日常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冰山一角,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活动进行讲解和渗透.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认识到要加强学生数学活动的体验,但是对于以什么内容为抓手,却常常存有困惑,以至于裹足不前.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相信我们会深知数学课堂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真正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只有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交流,收获成功.

总之,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学会知识和技能,感悟数学思想,从而不断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动手实践数学实验数学素养创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五个必不可少的方法东方教育(2017年17期)2017-10-31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甘肃教育(2016年24期)2017-04-13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研究新课程·中旬(2016年10期)2017-02-07概率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38期)2016-06-12课堂教学应贴近现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5期)2016-05-06从数学素养出发谈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考试周刊(2016年7期)2016-03-11应用MATLAB将数学实验融入高等数学的探讨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12期)2016-03-09工程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7期)2015-07-14

推荐访问:数学 素养 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