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

2022-08-08 09:14:02公文范文
李卫云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那么什么是人格呢?“人格也称个

李卫云

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那么什么是人格呢?“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这是搜狗百科对人格的解释。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最正面的性格。

高中阶段是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思想教育,正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而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仅仅通过简单的所谓政治思想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教育应该是自然的,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灌注和人格熏陶,为其终身精神发展打好“底子”。语文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充满人文性的语文能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拓展学牛的精神天本空、这就为完普学生人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塑造学生人格的内涵

(1)浩然之气:对人格修养影响最大的就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如果平时行事无道和义,就会丧失气,此为“害”。无数的仁人志士,把孟子的浩然之气当成反抗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面对外族入侵,在艰难困境中能刚直不阿,视死如归,,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自然这种“浩然之气”对于高中生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浩然之气还包括不畏强暴:《荆轲刺秦王》叙述了荆轲为国(太子丹)分忧,雪耻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荆轲 的刚毅、慷慨、深谋远虑等性格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荆轲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尊重生命:近年来,校园安全尤其是生命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小学生完不成作业而自杀,初中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自残,高中生被老师批评杀害老师,名牌大学学生因泄愤而毒杀室友——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也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应该说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是这些残害生命的极端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尊重生命教育可谓刻不容缓。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大有益处的。

庄子《尊生尧以天下让许由》选文的主旨就是尊重生命,不要让任何有形无形东西拖累和伤害生命,这种思想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它是弥足可贵的,要学会尊重、善特、敬畏每一个生命。要体会生命的意义,不能为自己的私欲去伤害别人的生命。

(3)乐观豁达: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这种艰险有的人随和乐观,有的人悲戚忧郁。在这方面苏轼的做法给了后人莫大的安慰:

他在《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野外遇雨,且不带雨具的情况下,别人是快跑,诅咒这该死的天气,但是苏轼却不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以小见大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体现了一个正直文人在屡遭被贬的坎坷人生中的人生信念,展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而《赤壁赋》全文描写了美好的月夜景色和泛舟江上饮酒赋诗的愉悦心情,然后以客人幽怨的洞萧声,引起主客问答,将文章重点转到关于人生态庭的论辩上。最后得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全文有诗、有情,有意,有理,表达了作者其乐观豁达处世态度。这种处事态度将对高中生排解压力,愁闷,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影响作用。

二、途径与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呢?可以从以下途径结合不同课文的不同内容来进行。

(1)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两个问题对进行挖掘,一篇課文可以设计一个点;如学习《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时,可以设计以下两个问题:①孟子的浩然之气对后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无数的仁人志士,把孟子的浩然之气当成反抗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例如苏武,文天祥,谭嗣同等,面对艰苦条件、荣华富贵、威逼利诱之时能“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充满浩然正气。②“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事合乎道义。

(2)展开讨论,开展辩论。同样是在讲《荆轲刺秦王》时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讲《荆轲刺秦王》时,设计如下问题:①本文成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可以要求学生分别从思想、才能、精神等方面讨论,最后得出“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的答案。②我们应该怎样认识间刺秦王的行为? 学生讨论之初引导学生思路,稍作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但是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荆轲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也阻挡不了秦灭六国的最终结果。但是他站在了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的最前列。荆轲的行为尽管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千百年来,他那种同情弱小和不畏强暴的侠义精神却是值得我们肯定与敬仰的。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3)借助作文,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我们还可以借助作文,塑造学生的人格。例如以“尊重生命”为话题,文章。挖掘题目中对生命尊重的因素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明白生命的无上荣耀,生命的无可替代。学了《赤壁赋》可让学生就苏轼思想方面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自己对全文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乐观豁达精神的理解。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语文教学在对学生人格素养形成方面具有重要职责。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掘语文教材中影响人格塑造的篇目,要善于利用语文课堂,切实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人格的塑造。

猜你喜欢 道义荆轲人格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作品(2022年2期)2022-03-04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奥秘(2021年1期)2021-03-15王根保藏枪金山(2021年12期)2021-01-07道义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19期)2020-07-09吉光片语华声文萃(2019年4期)2019-09-10文言实词小课堂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8年8期)2018-04-13荆轲刺秦王故事作文·低年级(2017年12期)2017-12-13成年后还能人格再造吗家庭科学·新健康(2017年11期)2017-11-28荆轲之死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年8期)2015-05-14荆轲之死小小说月刊(2015年8期)2015-05-14

推荐访问:塑造 人格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