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新时期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2022-08-14 09:35:05公文范文
“网格化治理”的概念是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管理策略进行创新。城镇

“网格化治理”的概念是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管理策略进行创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和社会形态变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条块分割和悬浮化现象、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创新需求和新时期思维方式和治理理念的转变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方式的探索。新时期社区网格化治理要从网格划分、网格队伍建设、网格教育培训、工作格局、责任捆绑和工作保障方面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提高网格化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在城市、县区、乡镇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城市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城市下的社区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深化全科网格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从整体性和特殊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做到有机结合,探索网格建设手段和机制。

“网格化治理”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网格”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初仅仅用于电力网领域中。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引入信息领域,具体指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虚拟组织最终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之后,有学者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网格化管理”这一概念被提出。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互分离的形式。政府业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得社会信息愈加繁杂,基于这一客观情况,我国学者提出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GIS技术等,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城市应急处突能力。“网格化治理”的概念是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基础上提出的,对原有的管理方式、管理策略进行创新,是在多元治理理论下的进一步提高。网格化治理的核心是政府通过统一资源的调配和划分,对区域内的协调治理模式的完善,在彼此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状态下实现治理。

国内关于网格化的文献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分析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状况、历史进程和创新探索,通过比对当前提出的网格管理模式,总结问题并提出对策,寻求将其纳入公共管理体系路径中。第二种是通过已有的网格化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和网格管理的理论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責、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社区网格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在制定实施细则和实践探索时,要以中央指示为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

网格化治理是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选择

网格化治理方式是在我国快速变化的环境背景及其特殊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背景变化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和社会形态变动较大。我国在城镇化加速发展背景下人口和各种资源向城市聚集,人口和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频繁流动,由此带来大量治理问题和治理隐患。

其次,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条块分割和悬浮化现象严重。原本的基层治理由于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形成“社会治理主体缺乏协同机制、多元主体分散管理和各自为政的治理现象”从而形成基层治理破碎化。而治理悬浮化问题表现为:治理政策落实后的反馈链条较长,由此可能出现信息的失真和迟滞现象;宏观治理政策可能和特定区域的特殊治理环境存在差异,产生无效治理现象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治理层面与治理政策落实的主体之间的治理层级较大,存在嵌入不足的问题。

再次,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创新需求推动社会治理探索新方法。现如今,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领域产生的新问题缺乏完整的治理标准和治理要求,互联网领域的问题突出。第一,数据管理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开放度较低。第二,数据共享有待加强。第三,互联网领域的治理空白如制度立法领域、信息安全领域有待填补。

最后,新时期思维方式和治理理念的转变需要构建新的治理模式。在横向治理结构中,农村社会结构瓦解后,城市社会结构尚未完善,人们参与治理的意识淡薄、参与治理的社会组织缺乏科学完善的体系和权威。

新时期网格化治理的发展路径

第一,网格划分依据要坚持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并重。网格划分要考虑到划分地的传统习惯、划分地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以及划分地地域的位置和范围是否方便管理。网格划分前要明确管理内容、人员数量、力量配置、基层党组织、党员数量、自然村和村民小组等历史传统因素,地形地貌等自然状况。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网格划分的特殊情况,例如市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人数较多的区域可以划分专属网格。网格的划分由上下级行政单位协作进行,充分发挥上级行政机关的资源配置权利和下级行政机关对基层事务熟悉的优势,在充分调研后统一进行网格编号,除行政村撤并情况,划分好之后原则上不再变动。

第二,网格队伍建设要坚持多样化、专业化,发挥党委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国家各级治理体系中,党委和政府在这其中作用皆为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委发挥着其他治理主体无法取代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作用。各级党委不仅要在宏观治理格局上起着决策和推动作用,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着领导带头作用和平衡各方的作用。各级党委要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浙江省衢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组,2020),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职能作用,落实好、分配好各级领导责任制。首先要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党委日常工作事项,推动工作细则出台,将职务明确到个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其次,以人为本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导向,社区作为人活动的重要生活场所在治理中是不容忽视的领域。因此,各级党委要重视社区党支部的建设,更要在基层治理中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街道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市域“社区网格化”全覆盖,灵活有序推进治理工作落实到社区、到个人,真正让党委的领导力量发挥在治理的“第一线”。加强社区网格队伍组建既要有全职网格员,又要有兼职网格员,既要充分发挥党委、党员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人员的力量。网格队伍可以积极吸纳有其他职务或社会组织、村里有威望的人参与社区治理。

第三,社区网格治理的教育培训要做到综治牵头、部门负责、分级实施。提高网格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相关部门要为网格员提供定期的线上线下业务培训、专项行动专业培训、指挥平台实战轮训、示范网格工作引领的培训体系。通过典型示范、专业培养、定期交流、上挂锻炼、岗位竞赛、技能比武等方式调动网格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并培育具有职业自豪感强、工作荣誉感、团队归属感、充满幸福感的网格文化。

第四,社区网格治理在工作格局要立足综治、着眼全局、服务中心三个重点。县(市、区)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全科网格工作任务清单。社区网格治理的重点是加强人员流动管理登记和加强社会治安维稳。社区网格人员管理一般将管理人员对象分为常住人员、外来人员、重点人员、特殊人员,网格员需实时登记流入流出人口,消除社区治理隐患。社区治理中的案事件一般分为矛盾纠纷、维稳事件、安全生产事故、治安刑事案件。因此,社区治理隐患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即消防隐患、安全隐患、环境污染、食药安全以及其他自杀、失踪、被拐等非正常死亡事件。在信息工作的采集上,要做到片区协作,建立信息采集质量评估办法,给予重要信息情报重奖鼓励,杜绝信息质量不高问题。

第五,落实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责任捆绑机制。责任捆绑机制的落实要以任务明晰为前提,首先,要明确网格长在工作中负主要领导责任,牵头处理网格日常事务,协调组织网格日常事务,协调组织网格团队开展网格管理服务。其次,要明确专职网格员的功能定位是承担掌握底数、收集信息、配合执法、平安宣传等工作,主要是负责涉及平安、综治、维稳等方面信息采集,做好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推行网格责任捆绑首先是为了消除网格工作就是网格员工作这个误区,其次,责任捆绑机制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下移,更好地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政策上落实责任捆绑要将工作效率、工作成果与经济收入、优先评级、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工作绩效考核要依照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所占比例。同时要注重分类考核,根据网格工作复杂程度明确网格类别,按照不同类别合理设置考核系数,定期考核。

第六,提高网格工作人员工作保障,健全网格化治理的后勤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网格员的硬件装备和日常工作配置。村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要配置网格工作办公室,为网格工作团队开展日常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必要場所。为更好的明确责任划分,要将网格划分图、网格成员图、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图和网格服务联系方式等全部上墙。专职网格员要统一制作工作证、统一规范着装、统一发放工作日志、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其次,要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的经费保障机制。主管部门要将全科网格工作经费列入等级财政正常性的预算,按照酬劳对等的要求,合理确定专职网格员劳动报酬和工作补贴。同时要完善专职网格员待遇动态调整和正常增长机制。再次,要加强对网格化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通过实地明察暗访、网上巡查等方式定期检查专职网格员巡查轨迹和在线履职情况、网格工作团队履职情况。同时要建立网格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强对网格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最后,要完善网格化治理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地方网格化管理工作要列入平安综治考核,并明确考核权重。对于网格工作的绩效考核,要建立全科网格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考核评估、通报等。

结 语

社区是上级政策落实的重要组成主体,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位,关系到人民福祉的实现。国家政策推动以人为本的治理的实践和发展,同时城镇化下的人口资源问题、国家治理体制适应性改革的需求、文化思维的转变、技术的变革也倒逼新时期社区治理模式的新的探索和转变。因此,社区网格化在网格划分上要因地制宜,在人员组成和队伍建设上要在坚持发挥党和政府作用的基础上兼顾多样化和专业化,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培训,提高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潜力,在工作落实中坚持统筹全局和服务导向,抓紧工作人员权责绑定和相关保障落实到位,助推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林.党建引领与治理体系建设: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走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3):12-22.

[2]胡杰成,银温泉.“十四五”时期完善城镇社区治理体制的思路与举措[J].改革,2020(7):55-66.

[3]张瀚.社区治理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与机制建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4):233-234.

[4]浙江省衢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衢州样本[J].社会治理,2020(5):58-61.

[5]周庆智.论中国社区治理——从权威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型[J].学习与探索,2016(6):38-47.

[6]郭伟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制度联动、赋权社区[J].中国民政,2020(18):36-37.

[7]陈友华,夏梦凡.社区治理现代化:概念、问题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20(6):36-44.

[8]王振兴,韩伊静,李云新.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解读、困境与路径[J].电子政务,2019(4):84-92.

[9]叶本乾,赵艳.新时代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契合、制度优势和实现路径[J].社科纵横,2020(12):73-79.

[10]张平,吴子靖,赵萌.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发展态势与评价——基于(1998-2017年)2049篇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治理研究,2019(1):21-30.

[11]马全中.中国社区治理研究:近期回顾与评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93-104.

作者简介

郭姣姣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方向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基层 基层巡览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5期)2022-05-19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西部交通科技(2021年9期)2021-01-11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时代人物(2020年2期)2020-06-19追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9年6期)2019-08-15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9年3期)2019-04-29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知识文库(2018年9期)2018-10-20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中国信息化周报(2016年45期)2016-12-27走基层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基层治理之路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党员生活(2014年10期)2014-10-27

推荐访问:探析 网格 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