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发挥同城协作辐射力,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2022-08-15 19:42:04公文范文
张静[摘     要]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依托“同城协同平台工程”中思政资源的聚合辐射功能

张静

[摘           要]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依托“同城协同平台工程”中思政资源的聚合辐射功能,“小手”紧握同济大学“大手”,引入名师李占才成立工作室,在思政课改革、思政队伍培养、提升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等方面,指导学院思政教育建设与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15-03

2018年,同济大学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党建共建框架协议。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共同打造“1+2+3”攻坚新模式,探索公民办优质资源共享新方法、新途径,取得阶段性成果。公民办高校共建机制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在前期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基础上,同济大学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深化公民办高校共建机制协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公民办高校党建共建延伸到相关专业领域,协同推进事业发展,以实现在资源共享中促进共建,在双向服务中形成共为,在全面合作中达到共创,在团队联动中推进共进,在优势互补中取得共赢。

一、紧跟时代步伐与要求,在资源匮乏中突破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课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创建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高校为契机,按照上海市思政工作理念和要求,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寻找有效路径,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创建任务落地见效。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与探索中,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动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针对学院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困惑,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精细化水平,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学院立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四史”等课,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创新方式。思政部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理论教学拓展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其中,理论教学作为基础,教师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互动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不同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努力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确保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利用网络教学拓展教学时空维度,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为了不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将德与爱播撒在学生心中,思政部立足思政课,通过创建团队,组织引领,不断积累案例教学和资源库建设。思政部教师通过讲述学校发展历史和人物故事等,加强课程亲和力;课程设计上增加职业素质教学案例的比重,在教学中摸索与专业教学相互补充和相互结合的内容,各位教师分别联系各个系部专业积累相关案例,将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为学生职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队伍缺少系统化、针对性的培训等问题,学院积极探索依托“同城协同平台工程”中思政资源的聚合辐射功能,遵循“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小手”紧握同济大学“大手”,以外生资源激发内生驱动力,引入名师李占才成立工作室,依托李占才工作室,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发展细则,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涵,创新思政理论社团以及网络思政空间的打造,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依托名师传帮带,以评促建,以赛促教,在思政课改革、思政队伍培养、提升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等方面,指导学院思政教育建设与改革。

多年来,李占才教授把同济大学思政教育经验带到学院,做好传承交流,分享育人感悟。学院举办过“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回顾”“四史”学习等特色活动,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肩负时代重任,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教师亦从中受益,近三年,思政教师已公开发表论文与课题项目多项,各级各类比赛共计9人次获奖。教师1人入选上海高职思政示范课巡讲团并赴其他院校讲授示范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切实推进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建设。

二、同城协作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李占才工作室建设经验掇撷

(一)优质资源共享,同城协作辐射影响

上海濟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开门办思政”工作格局,依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占才教授,通过开展新生第一课和毕业最后一课,为学生做好迎接大学生活的准备,通过用理论武装毕业生,让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更加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搭桥,邀请名师围绕当前最新时事,在师生中开展解读与展望专题学习。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史”学习等相关内容,开展相关主题报告。通过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将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上海市其他学校的优质资源“引进来”,提升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名师工作室平台,持续探索“共建+教研活动”模式,打造“大教育课堂”。引进同济大学名师,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团队建设升级;加强课程建设,外聘骨干教师,承担部分课程,邀请学科带头人来校集体备课,指导推动课程改革,帮助打造“金课”。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同城协作名师工作室平台,率先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直播课程,如今已进行了第四个学期,通过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课程已开设九讲,采用专题式教学,形成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专家为主的教学团队,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领会。通过李占才工作室的感召力、辐射力,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密切联系,谋求思政教师合作与教研室共建机制,通过两校教研室集体备课等途径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理论素养,助力建成一支与时俱进、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思政工作队伍。

(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聚焦第二课堂

建设好高校思政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充分挖掘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等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全校上下联动、校内校外互动的德育共同体,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通过“行走的课堂”形式,不断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推进新思想融入各门课程,深化学习实效。“鼓励学生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悟,激发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的内生动力,是上海深入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精神,将思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学院党委发挥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在大学生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团员骨干及优秀学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该工作得到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此项工作作为市教委民创B类项目被市民办高校党工委予以立项,获得政府扶持资金连续四年的支持。学院从2018年开始到2021年,在全校范围内以院系为小组,构成学习班的形式连续开展了四期。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课学习”“空中课堂”“行走的课堂”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践行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实施理念。虽然2020年项目的进行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及时调整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使得青马学员在不能返校的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返校之后恢复线下活动形式,同时带领青马学员及时学习我国在抗击疫情中的精神与事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

通过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机制,落实“大手牵小手”实施项目,深化思政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从集中性学习教育向经常性学习教育的延伸。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政部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凝聚共识,探讨实施路径,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弘扬教书育人的主旋律,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大大提升,把教书育人工作真正落细、落小、落实。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选派年轻干部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教学经验,逐渐将济光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化,打造“我身边的思政课”,在学习贯彻党的新思想过程中,教师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利用课后时间指导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赴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绿色生态培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学生成果感悟,深化教育目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尊心。

思政课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主要学习内容,除了在第一课堂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政教师紧紧抓住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紧密联系学生,思政教师兼任社团指导老师,通过理论社团的学习与实践,反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前,思政部与团委合作,共同运营三个社团,分别为悦书明礼社、求实社和朝晞文学社。悦书明礼社以“不读书则罔,不明礼则莽”为宗旨,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为主要活动形式,旨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求实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朝晞文学社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养文学新苗,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社员的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并用于实践操作新媒体文案策划与编辑。教师定期联系社团学生,积极组织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反哺思政课堂,通过课外指导,将对思政工作的热情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不断感悟与激励青年学子。

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多次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改革开放40周年讲故事大赛”等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主题活动,将名师效应辐射到学生队伍,让师生加深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坚持正确的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不断激发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提升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学院思政部教师在认真做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依托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大的科研力量,由名师指导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参与项目建设,提升思政部教育教学建设水平及自身理论素养,强化科研能力,及时将教学与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并公开发表。思政课教师通过工作室的各项支持,无论教育教学的能力还是科研能力的提升都有了明顯进步。

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青年教师参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校内教学比赛,学习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科研之余积极参加上海市所举办的各类比赛,2人在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在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获三等奖;在上海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3人在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竞赛中获奖。1人入选“2020年上海高职思政示范课巡讲团”成员,走进兄弟院校巡讲示范课共计7课时,加强了校际的交流,同时也展示了学院思政教师的风采。

(四)延伸思政第三课堂,打造“同频共振”思政空间

网络教学是思政课的第三课堂,鉴于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思政教师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思政教师围绕相关主题通过“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发布相关的教学资料,组织班级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通过平台使学生更便捷、及时地获得资料,指导学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学生通过平台提交期中作业和PPT的设计及作品,对其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推动作用;利用线上教育平台“雨课堂”的班级讨论区鼓励学生课后展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加强了师生互动,还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雨课堂”本身的弹幕、投稿功能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提供了更多途径,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助力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搭建新媒体融合网络思政教育育人平台,通过“济光微思政”微信公众号为师生提供精选的思政教学案例,向师生推送时事热点、学术前沿方面的资讯,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育人的功能。

为切实提升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研究落实责任及保障措施。一是成立学院層面工作专班,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指导。二是进一步提升“李占才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结合“李占才工作室”二期建设,把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空间进行整体整合优化,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场所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打造思政宣传教育空间、社团学习活动空间、心理育人空间等,营造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育人、凝心、聚力”的文化氛围,激发思政育人工作者团结奋进的干事激情和昂扬斗志;通过把济光思政育人展示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学生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和功能模块,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通过线上线下各方改革创新,让师生切身感受到名师工作室给学院思政教育带来的改变,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今后,思政教育名师李占才工作室将持续发挥其作用,不断践行工作室服务于师生的理念,拓宽研究领域,改进活动方式,升华工作室最初的建设目标与发展目标,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科研内涵,助力济光学院思政教育的水平提升,并不断发挥同城协作辐射力,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名师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名师直播课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2022年4期)2022-05-11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河南教育·职成教(2022年5期)2022-05-06用技巧演绎唯美快乐作文(7.8年级)(2019年2期)2019-09-10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在极限的边缘上继续努力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7期)2016-04-26名师读意林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推荐访问:辐射力 同城 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