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蕾切尔·卡逊与《寂静的春天》

2022-08-16 19:42:03公文范文
摘要: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揭露了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对

摘要: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揭露了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并发出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呼吁。《寂静的春天》唤醒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而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也推动了环境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环保运动;环境史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令世人关切和忧虑的问题。各个学科领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环境问题,历史学也不例外,环境史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环境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很多的学者都对环境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对环境史学的发展就贡献颇丰。《寂静的春天》不仅唤醒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了现代环保运动的诞生,对环境史学科的形成功不可没。本文主要从《寂静的春天》一书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来窥见环境史的形成和发展。

一、蕾切尔·卡逊生平简介

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生态文学家,一生致力于关注和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问题。1907年,卡逊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25年,卡逊在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其间她接触到生物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她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于是在1928年,卡逊将其主修课程改为生物学,并于1929年获得了学士学位。同年,卡逊申请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硕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卡逊已经开始关注自然与环境问题。正式参加工作后,卡逊就致力于研究海洋生命生态学,并撰写了关于海洋生态方面的书籍。1941年至1955年,卡逊先后完成了她的“海洋三部曲”——《海风之下》(Under the Sea Wind)、《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海之边缘》(The Edge of the Sea),引起了人们对于海洋污染方面的关注。此时,卡逊已经凭借海洋三部曲成为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家。

1958年,卡逊开始撰写《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不是她系列“海洋”作品之一,但却是她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她生态环保思想集大成者的一部著作,被誉为“绿色生态运动的圣经”。卡逊凭借自身长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出色的文学功底,深刻地解读了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的影响,“第一次向公众宣传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双向关系的危险性”[1],揭示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本质。

二、《寂静的春天》创作背景及内容

《寂静的春天》诞生于1962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二战后美苏对峙的初期,为了发展经济,尤其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和木材出口,美国农业部把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当成拯救农业发展的“特效药”。于是,大量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被喷向田间地里和山间林里,以控制虫害和杂草。这样的方式虽然让农业生产大幅提升,却造成了水体和土壤污染,从而导致大量树木和鸟类死去。卡逊和她的朋友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对此感到担忧。她开始搜集材料,亲自调查,历时4年,最终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全书共17章,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有毒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卡逊在开篇即点出有毒物质的危害不亚于核污染,她在书中写道:“与人类被核战争所毁灭的可能性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人类整个环境已由难以置信的潜伏的有害物质所污染,这些有害物质积蓄在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里,甚至进入到生殖细胞里,以至于破坏或者改变了决定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2]卡逊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危害的DDT等合成杀虫剂称作“死神的特效药”,而人們由于对其“潜在的危害全然不知”而“忍耐”。第二部分分别论证了化学药品对水资源、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造成的危害。卡逊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事例,分析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对生态圈的各个要素的影响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滥用化学药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最终只有人类及其后代自食恶果,并付出沉重的代价。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另外的道路”。第十五章的标题是“大自然在反抗”,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合乎心意,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遭到了大自然的反噬。因此,卡逊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妄念,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而对付令人厌恶的虫害问题,需要找出与大自然和平共存的方法。

《寂静的春天》不同于以往有关自然环境的著作,它揭示杀虫剂对生物圈物种的破坏,并揭露了化学工业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的情况。卡逊利用生态学中食物链的原理揭示了DDT中毒素的聚集过程,说明它不仅能杀死害虫,也能杀死那些吃了染上DDT的害虫的鸟类,并危害到食用了用染上DDT的作物制成的食品的人类,甚至它的子孙后代。[3]这为人类环境面临的其他威胁敲响了警钟。

《寂静的春天》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卡逊收集了大量关于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等学科的资料,资料丰富且翔实可查,使得该书富有科学性和哲理性。该书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出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所以该书受众广泛,一面世就引起轰动,重新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寂静的春天》的影响

(一)意识觉醒:现代环保运动

《寂静的春天》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与公共健康的关注,不仅在政府内部,在普通民众中也有这种意识。《寂静的春天》的警告不仅仅局限于当代人对环境的担忧,还担忧环境问题的恶化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卡逊在书中对以DDT为主的化学药品造成的严重生态污染的事实进行了大量的事实描述,唤醒了人类的环保意识,改变了传统的生态观,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发展。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对《寂静的春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它是一座丰碑,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许现在还没开始。”“《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2]

据不完全统计, 60年代至70年代初,美国新成立了200多个全国性及地区性的环境保护组织,3000多个基层组织。[4]其中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有环境保护基金会(1967年)、地球之友(1969年)、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1970年)等。普通民众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现代环保运动。1970年4月22日,美国两千万民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这也是二战后美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后被联合国定为“地球日”。

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的研究使环境意识和环保运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许多国家都派代表参加,共同商讨解决人类环境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讨论环境保护的会议,也是国际社会针对当代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它表明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意识觉醒,是世界环保史上的丰碑。2007年,世界各地举行了大约10000次地球日庆祝活动。2016年,175个国家聚集在一起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是卡逊《寂静的春天》留下的宝贵“遗产”。卡逊将环境保护运动从一个精英主义的运动变成了一个大众运动,使得环境史有了听众。[5]

(二)学科建设:环境史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寂静的春天》不能算是一部环境史著作,但它却对环境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寂静的春天》推动的现代环保运动是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之后史学界涌现出“一批受到60至7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影响的革新者”。[6]例如,美国环境史创始人之一的唐纳德·沃斯特,曾多次提到《寂静的春天》对他的影响。多年以后,沃斯特于2020年发表了《另一个寂静的春天》一文,卡逊的明日寓言再次应验。罗德里克·纳什,第一位把环境史搬上大学课堂的环境史开拓者也曾提到过现代环保运动对他的影响。正是这些学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反思,才促进了环境史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史首先兴起在美国。美国的环境史观演变大致经历了荒野文明、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保等时期。随着工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不论是环境史学者还是普通民众,对于环境问题的观念看法都有一个变化过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种化学污染取代了核污染成为一些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生态学为基础,犀利地揭露了化学药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引起许多学者和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推动了环境史学的生态学转向。环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环境是处于生态系统里的,整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空气、土壤等,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任何一个单元遭到破坏,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环境史的研究离不开生态学作为其理论基础。

环境史作为一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关系变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分支学科,最早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以冠名并组织起来的。[7]“环境史”一词最早于1972年由美国学者罗德里克·费雷泽·纳什在《美国环境史: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环境学会和《环境评论》的创建,标志着环境史在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从时间上看,可以说环境史学科的形成与现代环保运动密切相关,而现代环保运动又与《寂静的春天》密切相关,研究资源保护运动及环保运动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环境政治史的发展。另外,卡逊在书中对DDT等化学合成剂危害的批判,也被认为是对科学技术的挑战,这与巴里·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中的观点不谋而合,“都认为技术应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负责”[8]。同时,卡逊作为女性对生态环保运动的影响也触发了女性群体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与参与,而“卡逊在男性世界遭遇的种种困难以及她的思想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环境运动的影响”都促进了环境技术史以及生态女性主义史的發展,是构成环境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因此,环境史的出现不仅仅是理论追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结语

《寂静的春天》作为生态环保主义发展中里程碑一般的存在,蕾切尔·卡逊对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思想极具前瞻性。它对化学药品滥用导致的危害极具冲击力,警示人类注重环境保护,呼吁人应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越发紧张,环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寂静的春天》虽然给了世人一个警示,但未来的路仍要靠人类自己走,环境史学家也不过是将自己的研究所得供世人参考,期望令人们更好地认识环境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寂静的春天》不仅推动了环境史学科的形成,还使得环境史的发展方向多元化,这对中国环境史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提醒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环境保护。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出路。

作者简介:谭俊杰(1995—),女,重庆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世界史。

参考文献:

〔1〕Dorr E.Silent Spring and its Noisy Impact[J].The Histories,2020,16(1):5.

〔3〕侯文蕙.美国环境史观的演变[J].美国研究,1987(3):
21.

〔2〕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高冠楠.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5〕Crosby A W.The Past and Present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J].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95,100(4):1177 -1189.

〔6〕侯文蕙.《尘暴》及其对环境史研究的贡献[J].史学月刊,2004(03):7-10.

〔7〕J·唐纳德·休斯.什么是环境史[M].梅雪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包茂红.环境史学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寂静 切尔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