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22-08-18 08:49:01公文范文
傅田周梨洪“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举办的一次全国规模

傅田 周梨洪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举办的一次全国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对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学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破除束缚大学生成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努力把优秀创新创业大学生集聚到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来。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举办的一次全国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大赛具有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的连贯性(不含萌芽赛道以及国际参赛项目),与“挑战杯”“创青春”一同被绝大部分院校认定并大力推广的三大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专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唯一专门宣传、鼓励、引导、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官方网站“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相匹配,开设“投融资”“创业孵化”“逐梦之旅”“产业命题赛道”“InternationalParticipantApplicationforHigherEducationTrack”板块和活动。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连接高校内外创新创业的桥梁和纽带,以其广泛的影响、专业的赛制和严格的选拔,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中之一。”2021年8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决赛在重庆大学A区举行。本届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设立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参赛项目涵盖移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大赛自启动以来,全市共有71所学校32845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其中高校主赛道参赛项目数12970项,红旅赛道3527项,职教赛道16348项,参赛学生147800人次,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次与上届大赛相比均实现了翻番。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累计有1578万名大学生,377万个团队参赛,覆盖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无论是从各院校官方推广程度,还是从参赛项目、参赛人数的质与量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地位、水平、影响力不言而喻。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全球教育的趋势。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提升創新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不同。与传统教育相比,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训练,形成基于实践的能力导向,将获得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对个人发展、社会贡献的影响力更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一个创业实践的载体和平台,为职业院校大学生提供了积累创业经验的宝贵机会。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地体验创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从实质上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大学生备战创新创业大赛的陪伴者、服务者、鼓励者和支持者,在指导过程中不仅发挥自己出色的优势,同时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际上,大部分省市和职业院校将教师的职称评聘与创新创业大赛挂钩,引导和鼓励优秀学生和教师脱颖而出,为学生、学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沿阵地

大学是新的思维模式产生的前沿阵地,“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适宜的机会。无论是任何层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比赛中会根据实际需要作为竞赛的目标,力求通过比赛探寻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赛作品在不断探索研究解决办法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学生通过参加以“互联网+”大赛为主的各项双创大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教师努力提升自己,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领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通过赛场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反思自身教学是否合理,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学生成长成材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桥梁

“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以及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根据企业以及当前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备赛、参赛过程是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提前实践感受,“互联网+”基础上的创业是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把“互联网+”技术与自主创业有效融合发展,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是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全面发展的途径。对于企业来说,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带来经济效应,现实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未来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目前,参赛项目涉及移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开设“投融资”“创业孵化”板块,帮助参赛项目和与投资企业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官方网站,一方面感受到国内日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许多技术型企业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与实力较强的优质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对其进行孵化,帮助项目成长壮大,形成较好的产业生态链。“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平台通过跟踪企业与项目对接情况,不断吸引和引导项目落地。77D1C35C-9041-494D-9C08-261326005A7D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途径

(一)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一是进一步深入地挖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维度(因子),发现更加合理和全面的因子,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更加准确可靠。二是深入全面地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不仅从内部因素(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个人的参赛动机角度考虑,同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外界的政策因素等。三是在深入研究“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的基础上,还要深层次分析如果利用大赛的各个环节、板块精准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四是多维度探索不同视角,比如高校大赛管理组织者、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等,完善研究的维度和内容。

(二)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培养理念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将创新创业与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相结合,紧密围绕实践育人,不断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及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把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二是开展专项培训。与地方人社部门合作举办SYB培训班,依托在线教学辅助平台,对创业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渠道创业的专业化指导和系统化训练,通过培训、举办头脑风暴等形式,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指导;依托校友资源,举办各类讲座,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共享、相互交流的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提升各方创新创业积极性

一是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在高校整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属于多学科开放性的比赛,对各方面知识要求高,尤其是在赛前指导环节的作用显著,需要大量适应交叉学科且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促使大赛高效运行。二是追求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注重大赛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向影响,加快构建系统成熟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注重培养评价的多样性,增强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不局限于考试打分形式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比较传统保守,主要还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用考试打分的形式。

(四)统筹协调教育资源配置

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纳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大赛工作領导小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为开展“双创”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组织支撑。按照分层实施、逐级推进的原则,开展创新创业赛事助推计划及重点培育工作,通过立项方式构建学校、学院联动培养体系,整合校院资源,进一步挖掘有潜力的优秀项目。深度整合“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资源,形成从项目到比赛,从专业到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生态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扶持创新创业项目成长。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指导,通过组织竞赛、报告会、沙龙、路演等形式,对重点培育项目进行辅导、打磨、验收,助力学生提高科研及实践能力,实现培养模式持续连贯。

(五)完善一站式服务制度保障

出台“互联网+”等竞赛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规章,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制度依循;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新科学研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和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训室并免费向大学生群体开放;鼓励支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俱乐部,发挥学生社团在教育与实践工作中的促进作用;依托创业园、师生创新工作室等校内平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助力学生“创客”梦想;依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辅导、财务咨询、投融资等专业服务;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等渠道,通过人物访谈、专题报道、书籍出版、建设长廊等方式,广泛宣传创业典型、创新成果,营造浓厚氛围,固化实践成果。77D1C35C-9041-494D-9C08-261326005A7D

猜你喜欢 赛道职业院校大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我眼中的赛道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15期)2022-05-05彩珠赛道大迷宫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4期)2022-05-05海岛上的立体赛道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2期)2022-04-18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13期)2017-09-14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小火炬·阅读作文(2017年5期)2017-07-07

推荐访问:互联网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