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智慧课堂学科素养的养成研究

2022-08-19 09:07:02公文范文
顾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都在进行创新和改革,学习成绩早已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

顾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都在进行创新和改革,学习成绩早已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基于此,初中科学教学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如果能够帮助此阶段学生具备科学核心素养,对于其今后的成长而言意义深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把握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基于智慧课堂背景实现初中科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抓准最佳的教学时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现阶段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要想提升初中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就现阶段初中科学教学情况展开深度分析。

首先,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仍将更多精力投入讲解概念知识,缺乏对学生探究心理、实践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浮于表面。

其次,部分教师对于智慧课堂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的创新素养和良好的应用能力,难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主动意识并没有得到完全激发,影响了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再者,教师的教学标准往往千篇一律。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教师往往缺乏思考热情,难以对自身能力进行精准定位,往往会造成教学偏差。

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策略

以预习为敲门砖,初步掌握学科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完善的意识,如果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被动参与到课堂中,死记硬背科学知识,难以感受到学科的真正魅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把握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范围,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变被动为主动,再利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深度感受科学学科的价值和魅力。当前,微课教学法逐渐普及,教师在课前播放微课能使初中生初步树立科学思维,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精准把握探究重点,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树立基本的科学自然观,了解自然现象,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特点有所了解,理解地壳运动的原因。这部分的知识超出了初中生的思维认知,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课前预习环节,将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的相关现象、产生原因等知识点全部涵盖其中,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产生保持好奇心理,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任务探索,寻找科学依据。进而,教师再借助电子屏幕展示地球结构图,引导学生运用画笔画出三层结构,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同时,设计填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地壳、地幔和地核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从而认识地球内部圈层,为接下来探究火山地震的成因打好基础。随后,教师再次展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山脉、峡谷等地形地貌,使其意识到地壳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并借助信息技术模拟运动的场面,结合不同的历史资料如“1692年的美洲牙买加地震”“喜马拉雅山的鱼类化石”“非洲中西部的刚果盆地”等等,分析地壳的不同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使其在这些真实的地理现象当中感受到地球内部的运动,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打好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以情境为路标,逐渐理清学科思维 在以往的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对学科知识产生深度探究的欲望。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掌握获取不同知识的学习途径,感受到科学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同时,在情境的指引下,将课本中的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掌握深层含义,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此外,初中阶段的科学学科内容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加强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科思维,消化科学知识,深化科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动物的生长时期”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了解动物寿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了提升學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动物世界》的相关视频,创设真实的自然情境,运用视频当中自由自在的动物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和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不同生活习惯和差距,为深化科学核心素养打好基础。进而,以情境为引路标,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的—探究动物的生长周期。以“青蛙”为例,再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青蛙的一生”,提出问题:“青蛙的一生包含了哪些生长时期?”学生纷纷回答:“蛙卵—小蝌蚪—四肢蝌蚪—幼蛙—成蛙。”“经过观看以上视频,你能说说青蛙在蝌蚪时期和成蛙时期有哪些区别吗?”学生思考后回答道:“青蛙的形态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运动方式和器官构成都存在区别。”由此得出本节课的主要概念之一—完全变态发育。这样的探究情境循序渐进,伴随着个性化的问题,带领学生逐步探究,思考动物的生长时期,感受到物种的多样性。以同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展示昆虫的图片,仿照青蛙的探究环节,引导其思考昆虫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由视频分别播放出家蚕、苍蝇、蝗虫等发育的画面,带领大家共同总结出这些昆虫的成长阶段和变化周期,合理区分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区别,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丰富多彩,在多样化的情境当中树立正确的探究思想,使得物种的生命活动得以延续。

以实验为点睛笔,全面提升学科趣味 科学学科的内容丰富,具有深度的探究价值。教师仅仅将教学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上,还远远无法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构建良好的探究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真实的实验情境入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探究小组,使其全面参与实验环节,强弱结合,共同完成项目较多的操作,在多样的实验现象当中感知科学知识的丰富多彩,设计循序渐进的探究问题,不断巩固学科知识,理解实验细节,从而深度塑造初中生的科学思维,掌握实验思路,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E9972EAF-DF16-4739-A4E4-1C9DCA4909E3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密度”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理解密度概念,知道密度本身含义,从而完成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密度知识处理常见的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物理实验,构建真实的实验环节,使得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学科趣味,体会实验现象,深化学科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生的能力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成长环境和学科态度不同,展示出来的学习面貌也有所区别,根据他们的能力差异强弱结合,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够有效弥补其思维漏洞,使其受到积极的学习氛围熏染,产生主动探究的思想。构建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便于实验的顺利进行。随后,教师搜集科学实验视频,找寻合适的实验素材,准备演示实验的器材:天平、水、煤油、两个相同的烧杯和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在正式演示实验开始之前,提出问题,如何辨别颜色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拿出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将其放置在天平上,询问学生:“天平哪端下降?原因是什么?”再将烧杯当中分别盛满水和煤油,询问学生:“天平哪端下降?为什么?”借助这样简单的演示实验,使得学生初步构建“密度”的概念,使其意识到体积相同的物质,质量并不一定相同,使其带着疑问走进正式的实验探究环节,思考同种材料的物体之间,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环节随即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形铁块,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形木块(长方形铁块与木块的体积分别相等)。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列出相应的电子表格,记录下木块1、木块2、铁块1、铁块2的不同数据比值,分别为m/g、v/cm3、m/v、g/cm3。学生之间分别用刻度尺和天平测量出长方形木块的体积和重量,完善以上表格的内容,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经过真实的测量,学生很容易看出,相同体积的木块比值和铁块比值并不相同,这是由于木块与铁块的物质密度不同,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公式:ρ=m/v。单位是:g/cm3。预留简单的物理视频任务,展示习题也能帮助大家巩固相关知识,强化概念理解,如:“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是变大还是变小?”这样的实验探究环节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带着探究的思想逐步解决内心疑问,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以评价为奠基石,激发学生学科热情 在以往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使得学生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讲解应试技巧、分析学科难题之上,忽视了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状态。这样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践价值,难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真实的学科水平,从而造成定位偏差。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还应该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以评价为奠基石,结合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其在适宜自身成长的氛围当中提高能力,产生探究热情,从而逐步完善自身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常见的植物”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带领学生了解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本质区别,使其感受到物种的多样性,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环节,首先引导大家走出课堂,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校园常见植物”的数据搜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列举出植物的名称、外貌、种类等等,针对不明确的环节,鼓励他们运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努力在正式学习之前完成表格制作。这样的探究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即使补充表格之后也对于一些专业的名词存在于疑问,这也凸显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这些不理解的概念进行深度分析,努力完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間的概念区分,促进科学核心素养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补充评价环节,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其设计个性化的电子档案,在每节课后完善他们的学习资料,就其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表现、合作状态、发言情况等等,制作出完整的电子表格,便于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感知到他们的阶段变化,从而提出更加具备针对性的方案和计划,实现其个性化成长。

针对“常见的植物”一课,除了课前表格制作和电子档案完善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环节,借助真实的课堂情境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如展示出苹果的图片,介绍苹果的构成,其种子在最中间,外边由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便是被子植物;
而红松等植物种子外并没有果皮包被,而是直接裸露在外,则是裸子植物。随即提问:“苹果树、郁金香、黑松、银杏、马尾松、玉兰这几种植物当中哪个属于裸子植物?哪个属于被子植物。”“请你再列举出两种不同于以上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请你思考,有种子的植物一定有果实吗?举出实例说明。”这样的问题设计循序渐进,难度逐步提升,使得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全面满足,针对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由此拓展自身的学科思维视野,有效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深化。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多种创新途径,完善的科学思维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更多提高学生科学意识的教学方法,深度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创新课堂,寻求更多与智慧课堂有效结合的途径,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初中科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E9972EAF-DF16-4739-A4E4-1C9DCA4909E3

猜你喜欢 学科科学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23期)2022-05-18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21年10期)2021-11-01兴趣与爱好疯狂英语·爱英语(2021年8期)2021-09-17多思少箅彰显素养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1期)2021-02-28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20年2期)2020-12-07走进科学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9期)2020-01-08走进科学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19年3期)2019-09-10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追本溯源提升素养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7年7期)2017-11-04

推荐访问:素养 养成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