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2022-08-26 15:07:01公文范文
王培侨摘要: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

王培侨

摘要: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树立开放理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德育时间与空间,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实效

一、树立开放理念,延伸德育课时间与空间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校教育束缚、扼杀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具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和参与创新的基本能力;难以面对社会中各种无法遇见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德育教育失效的因素之一。

(1)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德育空间。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德育教育要走出从德育到德育的圈子,走进生活,拓展德育空间,从生活中找德育,学生活中的德育,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力求从生活实例出发,从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亲自体验、感受、思考,自然地形成认识,自觉地把客观要求和主观愿望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

(2)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德育视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德育知识,突出德育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使用德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德育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也有个别存在着自私自利、不思进取、不守纪律等不良的道德傾向。要围绕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德育教育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德育教育不只向学生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德育,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记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受动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德育,应用德育,增强学好德育的信心。

例如,结合自己或身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事例谈感想和体会。召开主题班会,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以开阔孩子们的胸怀,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在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必须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并由此萌发出社会哺育了我,我也要为社会承担义务的“为集体、为他人”的意识。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任务的实施一气呵成。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围绕实际任务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枯燥德育说教模式的条条框框,在班会或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着眼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道德价值需求。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德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两者相互相成。小学德育教育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终身道德理念。

三、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拓宽德育教育空间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应不断丰富、拓宽、更新与发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除了要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和深化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教师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案例的学习、研究,提高自身实施教育的理论素养。

虽然大部分教师都鄙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学习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调动一切手段,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延伸德育时间与空间,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德育生活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漫生活?阅快乐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2016年12期)2017-01-16生活感悟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无厘头生活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今日教育(2016年1期)2016-03-01教育教学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show(2015年6期)2015-08-13

推荐访问:实效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