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想汇报

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集合5篇

2021-11-11 01:29:20思想汇报
《启示录》是博伟电影公司发行的奇幻冒险动作电影,由梅尔·吉布森执导,达莉亚·赫尔南德兹,鲁迪·扬布拉

《启示录》是博伟电影公司发行的奇幻冒险动作电影,由梅尔·吉布森执导,达莉亚·赫尔南德兹,鲁迪·扬布拉德等主演,于2006年12月08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在玛雅帝国即将崩溃的时候,主人公加古亚尔·鲍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与玛雅帝国的统治者进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5篇

【篇一】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爱弥儿(组诗)
作者:冯 毅
来源:《当代教育》2010年第04期

        月神恋

        

        月神,已悄然的离开,带走了月宫的凄冷

        眷恋的月光泛下仇恨的火焰,木栏外的叶子漫无目的飘零

        水,吻了你的脸,

        荡漾抹不去的忧郁,惆怅的古人,对着苍茫之野狂歌而泣。

        你是一首睡梦中的歌谣,惊怒了蛹中的幼蝶

        

        你伸出你的手,钻石般的戒指也丧失了光芒

        忧郁的海,狂放企图占有纯洁的天堂,那漂游于云梦

        中的楼阁,破碎了多少人虔诚的信仰。

        文明的圣歌已失去指尖上鲜血的依恋

        洁白染上肮脏,无法洗涤

        月神,垂下了善意的双眼

        坠下了泪珠。

        

        谁用这玛雅的谎言来诅咒这平宁的世界,颠倒的毁灭彻底

        抹杀了神灵

        没有了国度的依赖,你苍白的眼睛折磨我恋慕的感情

        企图剥削的爱,是过客捎来的影,匆匆的淡去

        葬于灾难的歌,丧失了人性

        真的成了一缕青烟,飘过你的容颜,触吻了你的唇

        哑了,不再喧闹

        等那喜马拉雅的钟声,敲响灵魂

        有一双无形的手,正充溢魔力般地扼住了你的喉咙

        

        淡去了时光轮回里奢侈的幻想,我惧怕了你含泪的脸

        捎来的银杏里的账单,全是骷髅组编的姓名

        死亡伴随了人类的挽歌,而你竟默然的不奢求聆听

        宣判了最后的结局,为你挽回末后的思念

        哀伤的月神,站在栏杆的台边,数落繁星

        

        欢乐的短笛吹响了春的天空

        寒冷已经宣称默默的即将离去

        而你我,正携手走向陌生

        遭遇了破碎的幸福,饮醉了夕阳下你迟暮的容颜

【篇二】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爱弥儿》读书报告

很多教育著作一直享有世界性的声誉,但随着功利风气的盛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却很少静下心来走进它们,阅读它们,因此它的声誉也一直得不到真正落实。卢梭的《爱弥儿》也是这样一本著作,它主张回归自然教育,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从而培养自然人或者说是自由人;而在急于功利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很少停下来细细品味和吸取借鉴这种自然的教育思想,而是急于让孩子学习他们所不愿学习或不能理解的知识,希望孩子能早早掌握超过他这个年龄段所能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人人竖起拇指夸奖的“天才”。但结果却未必能如家长所愿。“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广告词,从广告商能想到这句广告词以及无数家长对这句广告词的动心,就可以看出现在对教育的浮躁了。 所以我选择了《爱弥儿》,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教学。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完全接受卢梭的全部教育主张,希望能够不加修改,不加取舍地实现这些教育主张,毕竟一方面,现在的社会情境和条件下,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完全地回归自然教育,卢梭所描述的这种教育就像是“乌托邦式的教育”,只有在理想的社会中,才不会因为外界的不可控制的恶劣环境影响而失败,而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很难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影响,就算如卢梭所说的到乡村生活,实际也很难避开不良习惯和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就算我们不惜任何代价按照他的主张去实施教育,效果也是存在质疑的,卢梭的教育是在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上开展,认为消极地避开不良事物的影响就能发展自然的善的本性,但这种假设毕竟含有不确定性,按照这种理论来教育孩子本身也是冒险的。我只是希望可以在阅读这本书时与我们现时的教育多做对比,找出有利的因素,通过借鉴和启发来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 在《爱弥儿》的多种中译版本中,我选择的这本是一本精选本。《爱弥儿》虽然名声远扬,但结构松散,过于铺陈,对于我这种刚刚涉足教育的人来说,不好把握文章内容。本书不仅删其繁密,取其精要,还增选了卢梭其他的教育著述,使成为卢梭的简约而又相对完备的教育建构。虽然不能原汁原味地品尝这本著作,但也能让我们大体了解卢梭的整个教育陈设。

在《爱弥儿》中,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体育教育。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第二卷:感官教育。卢梭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第三卷:智育教育。卢梭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第四卷:道德教育。卢梭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第五卷:爱情教育。卢梭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康德曾指出,“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界世界的秩序和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 卢梭根据其对儿童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分析,提出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按阶段地对儿童实施教育,他主张只教孩子在这个阶段所能理解的和有用的东西。就像在孩子的儿童阶段,就应该用游戏来当做教育内容,让儿童充分地动起来,使儿童的身体和感官得到锻炼,而不是叫他们学习和背诵教义条文,不是教他们道德规范,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对这些不能理解,这些也对他们不起作用,所以,这些是不能当做这个年龄阶段地教育内容的。 卢梭带来了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即”儿童的发现”。他指出:“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他特有的成熟状态。”“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当做成人,把孩子当做孩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特有的认识、思考和感情方式;再也没有用我们的方式去代替他们的方式更为愚蠢的事情了。” 卢梭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中心论”对于我们这个讲求“少立大志”、

“少年发奋”的教育文化来说,也具有振耳发聩的作用。也许国人中“少年老成”和“成人拒绝成年”的现象就与我们教育中漠视和抹杀童年有关。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而我们没有觉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况,反而还去追求它,我们觉得年纪轻轻的博士是一种成就,老态龙钟的儿童是一种懂事,所以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教他们很多他们不能理解更不敢兴趣的东西,希望他们尽快掌握许多知识,使之年纪轻轻却很“博学”;所以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严格管束他,给他讲道德知识,不许他乱跑乱闹,而总叫他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坐着。我们不喜欢用催熟剂催熟的水果和蔬菜,却喜欢用催熟剂来催熟自己的孩子。 卢梭看重儿童在童年时期的快乐,他主张着眼当下的快乐而不是着眼未来的快乐,他反对为了所谓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幸福,这一点我是十分同意的。对于当时强调“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风气,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口才和文风而把希腊文和拉丁语作为教育的核心,窒息了儿童的生命力,剥夺了儿童的快乐的现状,卢梭愤然指出两个字——远虑。他说“尽管人生百年,不可谓短,但是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每一具体的人的寿命那样更不确定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个最长的期限。”“生命如白驹过隙的人类,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确定可靠地现在和当下,简直是发了疯!”“当我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儿童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虽然在现在的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像十七八世纪那样要求儿童从小学习希腊文、拉丁语、雄辩术、修辞法等高深难懂的知识,但是“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风气却从没熄灭过,只是不再会像当时一样过分了。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是应该批判地看待的,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是应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习未来能够独立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卢梭培养自然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我认为在教会一个人如何做人是第一位的,而其次的是要教他适应一种职业,他也是社会人,不只是自然人,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适

应生活可以自己谋生,从这点上说,“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这一说法我是同意的。但是另一方面,以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为借口去强迫孩子学习他没有兴趣且不能理解的东西,不管他愿不愿意地去强制他去做,就像卢梭说的为虚无缥缈的所谓的未来幸福而牺牲现在的幸福,我是不同意的。对于一个成绩不好又不爱学习的人来说,我们何必以未来为托词强迫他去努力学习、争取前茅,人生的出路千千万,实在不行咱就换。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对于他一生的成长,绝对不会是有害的,只要不去溺爱他。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儿童阶段地孩子,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不过的行为,在这点上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通过游戏保持着活泼的性格。但是,且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 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 我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教会学生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通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

【篇三】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爱弥儿》的自然教育观

作者:费婷婷

作者机构: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 苏州 215122

来源: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ISSN:1672-8882

年:2014

卷:000

期:010

页码:65-65

页数:1

中图分类:B8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教育;自然后果法

摘要:旧教育的分水岭,对教育特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许多借鉴作用。

【篇四】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从《爱弥儿》探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者:陈潞[1];

作者机构:[1]华南师范大学;

来源:知识文库

ISSN:1002-2708

年:2018

卷:000

期:012

页码:P.20-20

页数:1

中图分类:G40-09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人;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

摘要:卢梭的教育以""自然""为目的,培养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自然人;同时,卢梭的教育也以""自然""为方式,体现了对教育之""度""的把握。通过《爱弥儿》,卢梭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应当被追寻。1以""自然""为目的的教育:培养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自然人卢梭看来,教育可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目的一致.

【篇五】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

  

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我读了此书后,在此说一说我读这本书后的感受,以及一些评价。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卢梭写下这一本著作是为了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作为一名国家免费师范生,我将来要走上教师的讲台,终生势必要从事于教育事业,因此,阅读本书对于我来说很有益处。虽然卢梭所处的年代相对于现在有点远,但是能够了解先人前辈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将来的教育生涯有很大的益助。

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卢梭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卢梭的《爱弥尔》,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但是,在我们国家,情况却是几乎相反的,因为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虑。这样,特别是在这几十年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高。在城市里,特别是发达城市里,像以前那种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反而优秀的现象已将很少见了,反而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成绩大多数都很优秀,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却很多成绩很差。当然,大学里的老师很难看到这一点,这些现象我在高中时的老师曾经谈论过。原因虽然有很大地原因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能够安心的学习,但是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这变成了家庭条件好就往往能够使学生在年幼时就开始“不情愿”地接受教育。像城市里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必须从小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幼儿园的小孩子就开始学英语奥数钢琴之类。于是,早期培训就火了起来,可以说,中国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的童年都要伴随着众多的补习培优。那么农村里的孩子呢?我问过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同学,他们很多都有着如同卢梭所说的让孩子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但是,跟着他的很多孩子都没有考上大学。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如果像卢梭描述地那样进行教育,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如果照着“符合”我们国情的教育方法,儿童又无法得到一个幸福的童年,只能成为一台麻木的机器人那样进行着自己的人生,像大人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而在那个年代,卢梭因为写《爱弥儿》而横遭迫害,但是并不是因为他的理论不好,他的理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却因为和当时舆论截然相反而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著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象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士国管辖的地区。   

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卢梭的《爱弥儿》为什么会遭到法国反动当局如此仇视呢?原因在于,卢梭以他的《爱弥儿》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从来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卢梭却大声疾呼,要打破这个传统。“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爱弥儿》上卷第5页)这是《爱弥儿》里开宗明义的一段话,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应“归于自然”。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儿童。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卢梭的“性善论”虽然并不科学,但它在历史上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样视为先天罪犯,则必然诉之严酷惩戒,迫使人们盲目顺从而摧毁人权;不如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人物。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卢梭“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自然人;而身心调和发达的自然人,既不同于贵族豪绅和王孙公子,也不同于空疏无用的书生士子。这比以往的和当时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义教育进步的地方,也是他横遭迫害的主要原因。知识教育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主张学以致用,行以求知。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他说:陷入于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是摧残心智的。儿童所需获得的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而书籍“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情。”

关于《爱弥儿》中有关性的教育:性的教育由于性欲发动是青春期的特征,卢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性的教育。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行为端正”。卢梭既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为了防止性欲早熟,卢梭认为,应使青少年远离不正当的诱惑。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们的精力有发舒的出路。谈到儿童对性的好奇心,卢梭强调应不给它以唤起的机会,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尽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问题。但如果这类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宁可对儿童闭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谎言。”这样不会使儿童感到奇怪,因为教师从来就不答复他认为不适合儿童理解的问题。如果认为有必要回答,那么“你的答复永远必须是严正、简当而确定的;不要露出迟疑的神情。回答的内容应当真实,那更不必说了。”(《爱弥尔》英文版第177页)卢梭由此批评过去的教育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瞒儿童的作法,认为这样反而会促使儿童去学习不正当的性知识。对于男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始终要从天性本身去寻找控制天性的适当工具,只能利用欲念的威力去抵抗欲念的暴虐。他说:“我不怕促使爱弥儿心中产生他所渴望的爱情,我要把爱情描写成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并使他对荒淫的行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为情人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这些观点,对后世各国实施正确的性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但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因此,像现在单方面地增大孩子的学习压力是不行的,就像钢硬易折一样,什么东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往往会产生负面效果,我们的教育体制应该努力地向卢梭《爱弥儿》当中的以天性为师进行改革,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合理,这便是我读了《爱弥儿》这本书后所要表达的最主要的感想。

推荐访问:启示 集合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