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精选范本稿合集

2021-10-31 11:46:07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多篇范本稿合集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共产党员,合集,多篇,信仰共产党员不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多篇范本稿合集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共产党员,合集,多篇,信仰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多篇范本稿合集 本文简介: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多篇范本稿合集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强化自身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多篇范本稿合集 本文内容: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多篇范本稿合集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党性教育水平,使党经受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作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核心,是领导干部从政之基、处世之道、做人之本,是领导干部对党的“忠诚度”和对党的事业“执著度”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

第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着党员干部。在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推崇民主社会主义,极力主张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人权、多党制,看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才能经受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考验。

第二,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入,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面临着新的考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弱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坚定性,不能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搞实用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等;有的奉行享乐主义,热衷于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甚至以权谋私,最终走向腐化堕落;有的经受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为犯罪分子。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

第三,网络舆情难以掌控。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现有网民4亿多人,手机用户8亿多人,网络传播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现实社会各个方面,给党的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营造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党员干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四,教育创新亟待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各种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新课题层出不穷。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党员管理、教育、监督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探索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是当前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新思路、研究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寻求新发展,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探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许多由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所带来的新问题。

第一,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动摇,是由于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的人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认识不清,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实现信心不足。有的人认为“党性无用”、“党性过时”。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但是,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是虚无缥缈的。这些人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

党章是每位党员的行为准则,作为一名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严守党的纪律,践行“三严三实”,勇于担当,做党的忠诚卫士。

一是要学好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从政道德底线。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人生如屋,信念是柱。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所以,必须加强理想信念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牢记党员标准,遵守廉政准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党章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要把党章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归根到底要靠制度作保障。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工作中着力于提高制度的科学性,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和通过查处、解剖案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到制度中,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发挥制度的整体合力。

三是要勇于担当,善于监督,从严执纪,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户,深入实际,听取群众呼声,了解村情民意,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立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执纪监督问责,勇于负责,善于监督,敢于担当,发扬啄木鸟精神,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坚定不移维护群众利益。

四是要践行“三严三实”,守住纪律规矩,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行动准则,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力保障。学习践行“三严三实”,是纪检监察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的根本要求。工作中,我要严字当头,以修身增强党性,以慎行管好权力,以守纪保持形象;从实处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在履职尽责中体现担当,做严守纪律的带头人,秉公执纪的“铁面人”。

作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要牢记党纪党规,对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要熟记于心,在从严治党、严格执纪上认真履职,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做维护党章权威的忠诚卫士。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作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核心,是领导干部从政之基、处世之道、做人之本,是领导干部对党的“忠诚度”和对党的事业“执著度”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

第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着党员干部。在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推崇民主社会主义,极力主张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人权、多党制,看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才能经受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考验。

第二,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入,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面临着新的考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弱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坚定性,不能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搞实用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等;有的奉行享乐主义,热衷于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甚至以权谋私,最终走向腐化堕落;有的经受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为犯罪分子。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

第三,网络舆情难以掌控。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现有网民4亿多人,手机用户8亿多人,网络传播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现实社会各个方面,给党的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营造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党员干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四,教育创新亟待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各种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新课题层出不穷。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党员管理、教育、监督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探索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是当前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新思路、研究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寻求新发展,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在《求是》杂志撰文强调,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给党员信教“开禁”。否则,应及时劝其退中共党组织。

他称,中共“党员当然可以重新选择信教”,但如此一来,所谓党员身份仅余形式上的“组织入党”,对他本人和党组织都不再具有实际的意义。如果党员积极参与宗教团体生活和传教,甚至利用党员身份保护、推动非法的宗教活动,党组织就应及时使其退出党员队伍。

在这篇题为《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文章开头,指出当下“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目前,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有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中共党员信教。该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该政策符合宗教现象发展规律,符合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说中共“赞成唯心主义,可以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持中立态度,可以放弃在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

现今,无论浏览报刊还是欣赏电视,无论外出考察还是旅游休闲,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凡与旅游线路有关的景点,没有不修僧宇寺庙的。每到一寺一院,导游都会津津乐道,口若悬河,听者则晕晕乎乎,不知所云。在这些敬香拜佛的人当中,当然不乏我们的共产党员和我们各级党政干部。他们跟着导游走一处,拜一次,走一路,拜一圈,逢佛必拜、逢庙敬香。他们在敬香拜佛的时候,是否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并不是要贬低宗教文化,也不是要人们不信仰宗教,更不是反对人们崇尚宗教信仰。人人都有信仰或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这是宪法规定了的。但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战士,无产阶级在他的旗帜上鲜明地写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共产党员如果一味地求神拜佛,长此以往只会淡化共产主义信仰,泯灭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显然与共产党的宗旨不符,与共产党员的初衷背道而驰。既如此,那么,共产党员的信仰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共产主义。

有信仰并没有错,但是这个信仰是否正确,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在人的生命中,只为一个信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能够为人们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崇高的目标,而崇高的目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培育人们的意志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使人们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为共产党人,有了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我们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失去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失去精神动力,迷失政治方向。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真正的共产党人总是具有执著的理想追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了崇高的奋斗目标,前赴后继,奋斗不止。作为党员,理想信念越坚定,前进的动力就越大,在遇到困难时就能不屈不挠,奋勇前进。我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李大钊,一九二二年被北洋军阀逮捕,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不会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辉的胜利。”夏明翰烈士被捕时年仅二十八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孩子和妻子而三思,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之中,无数像方志敏同志这样的革命先烈视信仰高于生命,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奉献一切,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精神却很伟大;他们前赴后继书写出的生命长卷,为我们诠释了信仰的真正含义。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许多由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所带来的新问题。

第一,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动摇,是由于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的人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认识不清,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实现信心不足。有的人认为“党性无用”、“党性过时”。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但是,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是虚无缥缈的。这些人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第二,价值取向迷失。有的人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信仰追求,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理想信念的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在党内,有的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直至走向腐败变质,有的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退避三舍、立场摇摆,有的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等,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第三,不公现象加剧。首先,收入分配不公平。根据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贫富之间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和财富在快速增长,而大量的普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或不增长,还有一部分失业、下岗人员的收入减少甚至处于贫困状态。其次,受教育机会不公平。家庭背景影响教育机会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教育收费的快速上涨,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再次,医疗卫生不公平。所谓看病难看病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上的极不公平。如果任这些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发展下去,会造成普通党员不满的心理,造成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从而妨碍理想信念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各种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既有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的渗透、颠覆、破坏,又有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背景下各种杂音噪音带来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法也需要有所变化。此外,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加之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使党面临着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和团结统一,如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重大问题,亟待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加以解决。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党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习近平同志在9月11日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通过“三严三实”教育和学习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和忠诚,精神就会坍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坚定,骨头就硬;理想、信念和忠诚丧失,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坚定信仰、信念和忠诚,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信仰、信念、忠诚,就是党员干部的人生“主宰”。当年正是坚定不移的精神追求,使得“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巨大威力,让我们党从南湖走向全国、从瑞金抵达北京。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赴汤蹈火,因为他们拥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拥有救人民于水火,解放全中国的崇高信念,拥有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有的同志不一定都知道,红军战士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1929年2月,怀有身孕的她不幸被捕。敌人将她押往赣州,一番严刑拷打后,又对她威逼利诱。敌人许诺:只要她声明与朱德脱离关系,就放她回家。伍若兰义正言辞的说:”要我和朱德脱离,除非日自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伍诺兰残忍杀害,将她腹中的胎儿剖出剁成肉泥,将她的头颅悬挂在赣州城三天。这是为什么?因为她有着坚定的信仰、信念和忠诚,她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为了伟大的理想,为了崇高的信念,为了亘古不变的忠诚,她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信念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再联系我们自身的思想实际,我们党员是党的一份子,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我们的每一种幸福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对照革命先烈的榜样,我们自问:理想、信念,我们坚守了吗?对党、对人民,我们忠诚了吗?像我们家与多数同志一样,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从我开始读大学,从我开始进城生活,从我开始当了国家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现在大家庭中,受过高等教育或正在上大学的有20多人。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能忘本。所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无比感恩的态度来接受党的教导、服从党的安排、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无论如何不能动摇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守自己崇高的信仰和信念。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前进路上的短暂曲折,个人成长的荣辱得失,都不能影响对党的伟大的正确的判断,不能影响党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更不能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我在前进的道路中也受过挫折,但是我从来没有对党对组织产生任何怨恨,自己清醒地认识到,党组织好像父母,父母教育孩子,总是有打对或打错的时候,不管是打对了还是打错了,他都是为了孩子们好啊!天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啊!所以,自己从来没有对组织产生任何不满情绪,坚信党是伟大的。恰恰相反,自己更加从严要求,处处夹着尾巴做人、做事;从严检查自己的不足,加倍努力工作予以补偿,在哪里摔倒,再决心从那里爬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执着,对党的坚信、坚守和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为什么?因为党组织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给了我们相应的地位和待遇,我们应当知足感恩,没有对党不忠、对人民不忠、对我们从事的事业不忠的理由。

所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践行“三严三实”,真正做到严于律已,一定要要坚守信仰、信念和忠诚,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一要从思想上严起来,律得住。二要把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三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四要善于在反省中查找不足和差距、查明问题和原因,明确努力的目标和路径。要把人格看高一些,重视自己的言行、形象、品格和名誉;把不足看透一些,在自我检查、自我改进中提升和完善自己,做到思想上自省、行动上自重、工作上自励、生活上自律,始终秉持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良知。五是必须实干立事。坚守信仰、信念和忠诚,不只是讲在嘴上,而要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干事为责、以干事为荣、以干事为乐,保持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释放生命的潜能,激发工作的活力,不甘平庸、不甘落后,更不得过且过。

篇2: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两篇合集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两篇合集 本文关键词:革新,政论,专题片,观后感,合集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两篇合集 本文简介: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两篇合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以“自我革新”实现党的长盛不衰“你看这棵树,比方这一枝,它生虫了,它一生虫,你必须得剪掉它。不剪掉它的话,整个这个树林慢慢传染,一传染就不行了,这个树林就毁了。这棵树是焦书记亲手栽的,我已经看40多年了。”在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两篇合集 本文内容: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两篇合集

《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以“自我革新”实现党的长盛不衰

“你看这棵树,比方这一枝,它生虫了,它一生虫,你必须得剪掉它。不剪掉它的话,整个这个树林慢慢传染,一传染就不行了,这个树林就毁了。这棵树是焦书记亲手栽的,我已经看40多年了。”在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中,专题片以“树”开头,以焦裕禄为起点,生动形象地为“党的自我革新”破题。

中国共产党就像一颗大树,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而腐败问题、“四风”问题就像树上的病枝,必须及时减掉,否则会传染给大树,甚至毁掉一整片森林,让人民厌恶和远离。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雷霆之势,进一步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常言道,“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然而,中国共产党不仅有看清“内疾之害,重于泰山”的智慧和能力,更有“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2012年12月4日,《新闻联播》中“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一则消息,正式开启全党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的利剑行动,标志着全面深化党的建设领域改革大幕由此拉开。

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到抓住“关键少数”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两学一做”专题学习,全面从严治党一步步纵深推进,实现全覆盖;从韩先聪违反八项规定被查处,到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等“大老虎”的纷纷落马,再到辽宁拉票贿选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的严肃查处,党中央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清晰可见;从选人用人机制的完善,到干部领导能下制度的试行,再到中央巡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国际检查委员会的成立,党的建设日益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党自我革新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经过四年多努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风政风明显改善,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忠诚、干净、担当”正日益成为更广大党员干部的“底色”,成为更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干部的“主题词”。而这一切成绩都得益于党的“自我革新”。党以鲜明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品质,言必信、行必果,言出纪随,寸步不让,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作为一个具有96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重要原因,更是党跳出历史发展周期律,实现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对此,只要历史发展的车轮不停歇,党自我革新的脚步就不能停止。

“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党的自我革新关系人心向背、盛衰存亡,这项改革没有禁区、没有休止符。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全党上下必须勠力同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以赴推进党的建设。只有这样,党的领导才是坚强有力的,党的群众基础才是坚实可靠的,党才能在长盛不衰中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幸福。

《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

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一路走来,人民群众的冷暖与期盼,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沉淀在习近平的心中。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砥砺前行,才能淬炼成钢。(7月26日

新华网)

历史总是会提出一道道时代的命题。65年前,毛主席用那句“进京赶考”警示全党,最终“考取了好成绩”。“赶考者”永远在路上,永远面临着新的考验与危险。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这一道道困难的考题,中国共产党也绕不过去。我们党只有通过自我的革命,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党的自我革命,要忍得住“刮骨疗毒”之痛。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些考验,这些危险,其实也一点不比战争时期的小,只是表露的形式不同而已。党员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背离了自己的誓言,经不起现实的诱惑,那么就有可能把手中的权力用于不正当的用途。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党员干部就要有觉悟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我们要有猛药去疴的决心,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与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党的自我革命,要有“新鲜的血液”。新鲜的血液不仅要焕发已有血液的精神,更要懂得“造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看见了未来的路。对于干部选用这个问题,挡住投机者是第一步。鼓励改革创新者,推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则是关键的下一步。“能上不能下”沉疴当治,势在必行。要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形成“能上能下”常态,让“有位者”有危机,让“有为者”有希望,真正形成以“有为”换“有位”,以“有位”促“有为”的良好局面!

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此,党对改革的领导才是坚强有力的,这场伟大变革才真正富有生命力和不辱历史使命。

篇3: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本稿三篇合集

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本稿三篇合集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全会,合集,五中,三篇

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本稿三篇合集 本文简介: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本稿三篇合集第1篇: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三五”规划,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

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本稿三篇合集 本文内容:

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本稿三篇合集

第1篇: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三五”规划,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因此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

细读会议公报,从会议确立的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来看,最核心的字眼是“发展”,发展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建议》的全部内容,是本届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下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概括起来说,这个关键时期的五年规划,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更高阶段时的“发展新思维”。

五大发展理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五中全会的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为什么这么说?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所指出的,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讲速度讲效益,更注重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的最佳平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五中全会就此强调,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新”和“改革”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

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走出发展的新路径。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五中全会继续坚持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创新”和“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和“改革”将作为两个重要发展路径,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全会首要强调的发展,就是“坚持创新发展”,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对新形势下的“创新”也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路径指向。总体上说,创新是包涵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具体来说,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点必须放在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战略、发展体制等的创新上,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路径、创新的体制,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其中的关键又是“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这一系列创新又必须融于改革之中。实现创新发展必须破解任何束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注意到,虽然这次五中全会没有直接谈改革问题,是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规划已经将改革已经深深蕴含在新规划任务和实施的方方面面。比如,构建发展新体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必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从而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再比如,培育发展新动力和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清除任何形式的行政壁垒、区域封闭和市场分割,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还比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能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有助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有利于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助改革,也将成为这个五年规划实施进程中的鲜明特色。

十三五规划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2篇:

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这一恢弘重大的历史性主题令全社会倍感振奋与期待。肩负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中国改革再次出发远行,心有梦想的改革者将与之同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改革的实践在基层,基层改革者任重道远。人们不会忘记,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是安徽小岗村农民对包干到户的大胆探索,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正是建立在这样许许多多基层改革者的探索之上。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仍然需要千千万万的基层改革者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不断细化、完善、落实。能否让更多的基层改革者站出来,点燃他们心中投身改革的激情,从而凝聚起一切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的力量,将成为本轮改革迈向成功的关键。

要让一切心有梦想的基层改革者脱颖而出。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现实利益的盘

根错节。今天的改革者往往也是被改革者,需要面对在各种利益表达中调整利益格局、取舍利益分配的巨大压力。

人们有理由期待,顶层设计能够为基层改革者创造相对宽容、宽松的体制机制,允许犯错,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让更多的改革者打消顾虑、轻装上阵,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一切正面力量。

要让基层改革探索的活力充分迸发涌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对于改革的诉求也都有各自利益立场上的深度表达,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改革者”,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并不缺乏。但是,面对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和不断增强的改革阻力,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于改革的信心不足,因而缺乏参与改革探索的主动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激发基层改革探索的活力创造一个人人参与改革、个个奉献智慧的改革新格局,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为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改革提供充分的空间,打造广阔的平台,畅通无限的渠道,全面激活基层改革探索的热情,让一切有利于改革探索的创新能量迸发涌流。

我们相信,基层改革者的队伍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改革也将在全面深化中展现奋发有为的崭新风貌。

第3篇:

哲人说,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改革开放36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大业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

在历史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彰显了共

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检验改革发展的尺度。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在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同志曾经告诫我们“两极分化”之害,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难以保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所在,更是取得改革成功的深厚根基所在。

公平正义不是空中楼阁,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现阶段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的。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蛋糕”分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制度安排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创新,致力于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着眼于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目的正是要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就是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当然,促进社会公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牢记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实干中把现代化建设蓝图逐步化为现实,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