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野稻驯化,万年之源

2021-10-22 13:26:28公文范文
曾艺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始建于1512年,历史厚重、人文鼎盛,悠久的种稻历史可追溯上万年。2014年,

曾艺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始建于1512年,历史厚重、人文鼎盛,悠久的种稻历史可追溯上万年。2014年,万年稻作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县以高、中、低丘陵及冲积平原为主,俗称“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生态环境优良,贡米生产系统与其周围的山林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农林复合系统。

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位于万年县东偏北约12公里,群山环抱,形成了葫芦形的大源盆地。盆地北面是石灰岩构造的大、小荷山,南面是洞口,大源盆地东面有条大源河,流经仙人洞旁。1995年,中美联合农业考古队发现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事件,不仅成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也对后人了解人类农耕历史文化的意义非凡。在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考古报告中,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并找到新石器早期的水稻遗存,对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遗址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将人类稻作的起源从7000年前又往前推移了5000年,江西万年由此也成为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起源地之一。

野生稻—栽培稻

在20世纪70年代,相距万年县不远的东乡县发现了一片野生稻,这种野生稻是遗存稻的祖型,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普通野生稻。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此外,这些稻种集中了所有栽培稻不具备的特质,由于处在各种灾害的环境下,东乡野生稻蕴含丰富的抗病虫害基因和很强的耐寒基因,对研究稻种起源、演化和今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在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中发现的稻作遗存具有野、籼、粳稻特征,是一种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类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堆积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野生稻植硅石,而在时间稍晚的地层堆积中,进而发现了具有栽培形态的植硅石,形象地反映出在当时人们对野生稻开始逐渐认识、利用,并主动进行驯化栽培的过程。中国栽培稻的驯化史可能始于距今1.5万年前后,此时正值晚更新世以来全球最寒冷的时期,当地居民为克服食物短缺的危机,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野生稻进行采集和培育,华夏原始农耕文化就从此开始了。

万年贡米

万年稻原名籼稻“坞源早”,据传明朝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万年县知县为答谢朝廷建县之恩,将该县东部归桂乡出产的“坞源早”制成大米进贡皇上,皇上食用后大加赞赏,传旨“代代耕作,岁岁纳贡”,万年贡米由此而得名。明末清初时期州县纳粮送京城,要等万年贡米运到进仓后即可封仓,否则粮仓不能封,城门不许关,故也称作“国米”。现为钓鱼台国宾馆指定国宴用米。

万年贡米原产地裴梅荷桥村,此地具有培植贡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据专家考证,万年贡米的生长培育对气候、土壤、水源等环境有着独特的要求,其具有不可移植性,这是由于万年贡米的生长要求水土含有多种矿物质,适宜在丘陵和平地以及日照奇特、泉水温度变化明显等特征的地方种植。萬年贡米生长在山垅中,山上流下的山泉带着树木的凋谢物以及土壤中的矿物质,常年灌溉贡米农田,为贡米的生长提供营养。如果要保证贡米的正常生长,就必须保护好山林河流,这样才能有山泉常流。因此在贡米所生长的农林生态系统和水土系统中,不但保留了独特的物种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还形成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和良好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后经万年先人进行选种培育,历经近千年的演变,成为今天的优质籼稻。

万年人在近千年的育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从良种培育更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收割贮存到精制加工等一系列的传统贡米生产技术。其中“坞源早”的良种繁育需要在海拔50米到80米的龙田与丘陵坂田中进行良种的栽培和管理,在灌溉上需选用天然山泉水。播种需在5月份的前15天进行栽培,幼苗在30至35天秧龄时移栽,施肥采用有机质专用肥,田间管理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杂草清理,待贡米成熟后通过人工或机器收割的形式进行回收,最后的精致加工步骤分为七步:杂物剔除、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以及包装。

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特殊性及传统生产技术的传承保留,造就了万年稻米的独特性,其米质优良,形如梭、白如玉、香软可口,营养丰富,食用鲜美,其稻谷抗病、虫、寒能力强。经测定,万年贡米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且富含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对于万年贡米的品质,从其所获得的国内外奖项就可见一斑,1956年“广交会”斩获银奖,1958年“印尼万隆博览会”获“优质大米”美誉。当地政府针对万年贡米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做了具体文件说明,并指出对于万年贡米的专用标志进行使用,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特别是经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批。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各国重要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于2010年,联合国将“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列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项目。

稻作文化

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稻米习俗孕育出万年贡米这—地方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物产。万年人民与水稻之间感情深厚,在很早就已经形成放红绿萍选田、打桩排泉、扎草人拒鸟、油茶籽壳磨粉防虫等一系列独特的栽培管理方式,凝结了万年人民的劳作智慧,同时也是具有万年特色的稻作文化。如今,在万年仍然存在一些非常具有历史遗风的农耕信仰,如“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祭谷王”等,提倡尊重老人才能够有福分,尊崇土地才能够有收成,且每年都会祭祀谷王,促使稻谷种植实现秩序化,为人们提供了和谐的生活空间。

万年稻米习俗及贡米生产技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民俗和人类生存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重要的农业研究价值和可观的经济价值。近年来,万年县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博物馆。按照农村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印发了贡谷保护意见,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于2019年,万年贡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除此以外,江西省科技厅将万年县生产的自然有机稻米基地批准建设为“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与此同时也成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期望万年县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的发展理念和保护方案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实现优势共享和资源共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稻作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栽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策略牡丹(2021年4期)2021-04-02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8期)2020-10-2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牡丹(2020年14期)2020-08-31母 校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2期)2020-06-04Tough Nut to Crack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3期)2019-07-01草莓的立体栽培大众科学(2018年5期)2018-05-21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文化月刊·下旬刊(2014年6期)2014-08-28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2009-03-08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2009-03-08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胜东西南北(2000年8期)2000-06-05

推荐访问:驯化 万年 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