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探析

2021-11-02 10:50:08公文范文
[摘  要]视唱练耳是一门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全面修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专业教育顺利展开的基础

[摘  要]视唱练耳是一门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全面修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专业教育顺利展开的基础课程,在音乐专业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地方性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并对以后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寄予展望。

[关键词]地方性;应用型;视唱练耳;教学探析

一、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视唱练耳是一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加强全面修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视谱即对唱能力的培养和听觉能力的训练。这其中的“视”主要针对乐谱中的音符、乐句、表情记号、力度记号以及速度变化等音乐符号,通过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乐谱训练,达到“看即唱”的能力[1]。“听”则是在“视”的基础上,对单音、单音连接、音程、音程连接、和弦、和弦连接、节奏、旋律等进行听觉训练,达到“听即辨”的能力。视唱与听辨的训练既相辅相成又密不可分,可以说是音乐专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课程。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指出:“视唱练耳的进行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地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2]。可见,视唱练耳课程涵盖了音乐学习中的诸多学科,是一门将多学科交叉结合、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课程。

由于视唱练耳涉及知识面较广,涉及到旋律、和声、调式、调性、转调、移调、音准、节奏、力度、视谱、音乐表现等知识,它的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音乐教育体系的成败,必须引起学校高层课程设计者的足够重视,这在应用型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应用型院校的生源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都与专业音乐学院有所不同。以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黄淮学院为例,它是河南省的一所地方性公办本科院校,近年来在应用性教学改革和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前列。首先,由于黄淮学院地处黄淮平原,位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驻马店市,生源主要以省内农村家庭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的客观条件决定了生源的音乐素养,生源方面普遍存在音乐基础薄弱的现象,在升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短期的音乐速成培训学习高考的相关内容的,就其视唱练耳的能力而言,普及水平仅维持在无升降号以内的视唱能力和单音模唱与连接的听辨能力。其次,以黄淮学院的音乐学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通常设定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人才规格上,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其在课程结业前须要达到“三升三降”或“二升二降”的视唱水平,以及在此范围内旋律听辨正确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视唱练耳在宏观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与不可或缺的课程地位,在类似黄淮学院这样的地方院校的高等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必须转到应用型课程建设中来。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音乐专业中存在“轻理论,重技巧”[3]的思想,认为视唱练耳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即使开设这门课程,在教学及其他方面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认识上的偏差

多年来,由于高考竞争激烈,社会上存在对音乐专业认识的不正确,认为高考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考音乐专业是一条捷径,以至于许多高中文化课基础薄弱而又不喜爱音乐专业、考前仅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的学生被地方高校艺考录取,这些学生生源质量差,音乐素养不好,接受新知比较慢,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能力不强,这与视唱练耳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差甚远,生源的客观环境促使必须改用更为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结合学生就业与当地社会对音乐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应用型课程的改革力度,解决视唱练耳与学生就业工作能力的脱节,以学生培养过程与能力提升来设计视唱练耳课,能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深造奠定基础,实现视唱练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方案不完善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存在压缩课时和开课顺序混乱的现象,把本该开设两个学年的视唱练耳课压缩为两个学期,大大缩减了课时量;把本应开在学完乐理之后開设的视唱练耳课开在学习乐理之前,致使学生学习视唱练耳时缺少了乐理知识的积累,为练耳的听辨和提高增加了阻力。

(三)采用的教材不完善

现在的视唱练耳教材,使用的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发行、黄明智主编的高等学校表演艺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此教材重视唱、轻听辨,并且缺乏必要的理论概述。同时,教材的编写缺少地方音乐,地方应用性和应用型不强,与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不太适应。

(四)教学方式落后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智能制造、多媒体、智慧教室等被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视唱练耳是“听”和“唱”的技术和艺术,对教学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钢琴、多媒体音响等广泛应用于教学,但由于地方院校受地方经济的影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难以满足视唱练耳的教学要求。

(五)教学理念落后

在一些地方性的本科高校音乐专业中只有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从第一学年开课。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开课学时和内容会略有不同,但对于视唱练耳作为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理念不清晰、培养的标准不清楚,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仍然过分放大“技术至上”的理念、停留在“洋为中用”的“学院派”教学,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等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相匹配,这样培养的人才不能与服务地方社会相适应。

(六)生源基础薄弱

在地方性的高校音乐专业招生中,普遍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文化课分数不高的现象。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发现:1.学生乐理知识较差,不能熟练掌握五线谱,以至于在视唱时,把音符所在线间的位置弄混搞错。2.在内心没有各个音符的固定音高,唱出的音高不正确;对音程之间的相对音高、相对距离把控不准,唱出的音程、音高不准确。3.不能熟练掌握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及其之间的转换。由于乐理基础薄弱,对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含义、特征和转换没能掌握,在视唱时,对于变化音较多的乐谱,在不会运用固定唱名法视唱的情况下,不能迅速地转换成首调唱名法来进行。4.节奏听写困难。对于稍微复杂的节奏型,学生们在听写时不能正确写出。5.旋律听写困难。由于乐理知识环环相扣,在听音和节奏、调式调性判断不熟练的情况下,很难完全写对所听的旋律。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这就使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要转到应用型的教学上来。

三、视唱练耳教学解决措施及方法

目前,像黄淮学院这样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处于加快应用型转型发展提升期,视唱练耳作为应用型课程建设之一,其体系的构架、内容的设置、评价机制的改进都要重新组合与改变。

(一)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

面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能力、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音乐学专业应根据学生深造的欲望和本科毕业就业的定位来对视唱练耳进行分层次教学。在确定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时,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辨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记忆力,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具备一定的听辨分析能力,促进音乐思维的发展。

(二)补充、整合现有教学内容

根据黄淮学院音乐学院2018版培养方案,视唱练耳课程开设两个学期,每学期36个课时,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内容多而繁杂,这就要求整合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选择,摒弃一些简单而不合时宜和繁难而不适用的教学内容,选择基础性、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1.构架共同课为主、分级教学为辅的视唱练耳课程体系

应用型课程视唱练耳的教学体系应该以共同课为主、分级教学为辅。这里的共同课指的是第一学年度,不分专业进行基础知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打下课程的专业基础。在这一学年中,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相对的大班教学,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方便学生间的互动练习与检测;分级教学则是在共同课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班教学,旨在根据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2.设置多元音乐文化思维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体系是以欧洲传统大小调为基础的[4],这种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音乐教学,我们要突出视唱练耳的地方特色,把视唱练耳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从以其他音乐类型为主的西方大小调音乐模式,逐步向西方大小调体系音乐、外国民乐、中国民乐、现代音乐等多种模式层次转变,使学生在演唱和聆听这些不同类型音乐的同时,也能在学习中发挥示范作用,它们可以悄然而动,形成多元音乐文化的音乐思维,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多元音乐文化的概念来评价音乐美学[5]。如我校是从地方性高校转变为应用型高校的地方院校之一,同时又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地方性高校,具有丰富的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资源,把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视唱编入校本教材,以便发挥地方音乐文化优势。

3.建立专业方向为依托的视唱练耳课程评价机制

传统视唱练耳课程评价主要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笔试主要测试音乐的听音能力,口试主要测试视谱即唱的能力。对于这部分教学改革,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笔试和口试的基础上增加平时的成绩分数,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视唱练耳的课程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然而,新课程改革后,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基于专业定位的课程评价机制适合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学生二年级对学生分级教学结束后,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培養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比如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如果以培养专业歌手或表演者为目标,可以将课程结业融入“作品汇报音乐会”的形式;舞蹈方向的学生对节奏有更严格的要求,毕业环节的评价可以通过节奏创作舞蹈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又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针对地方院校特殊的教学情况,就要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黄淮学院视唱练耳课程来说,2018版培养方案将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两个学时,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声乐、乐理、和声、钢琴基础、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课程密切相关,并渗透到其他专业课中。如声乐基础、声乐主修、声乐表演、合唱指挥等课程,都需要具有较好的音准、节奏等能力来完成,要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节奏、音准、速度和旋律,演唱不能跑调,歌声悦耳动听、赏心悦目,准确把握音准的理性和感性关系,既要听得对又要唱得准,要有很强的音乐记忆力和音乐表现力,达到音准美和音色美。这样才能在视唱练耳的应用中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在社会服务应用中指导企事业单位文艺活动、指导合唱指挥、指挥乐队排练等音乐活动。

(四)淡化传统的听觉感知,加强多媒体音响感受

加强视唱练耳的多媒体教学,把现代音响设备运用到和声及多声部的听觉训练,着重强化和弦与二声部的声音色彩,培养听辨和弦的色彩、声部的和谐和音乐的表现力。在黄淮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音乐耳朵,还必须具备透过音乐的耳朵,运用生动的音乐语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展望

在国家倡导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音乐耳朵,还必须具备音乐的节奏、音乐语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视唱练耳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建设,也要建立与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程大纲、实践方式等内容,建立应用型学科教学体系。在视唱练耳中,不仅要重视技术层面的学习,而且要重视更高层面的艺术审美训练,为今后的歌唱、演奏、创作、研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视唱练耳,使学生具备音准准确、内心节奏准确、沉稳、旋律优美等基本能力,并把这些能力应用于歌唱、器乐表演、合唱、器乐合奏中,让视唱练耳更加适应社会不同行业的需求,满足学生就业、创业、深造、发展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得到实现。

注释:

[1]黄  茜.多元与综合[J].黄钟,2012(02):158.

[2](苏)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孙静云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57.

[3]张明慧.多元与融合——新时期本科视唱练耳教学探索[J].通俗歌曲,2015(12):56.

[4]庞  懿.论地方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0(05):172.

[5]于  倩.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分阶段、分模块的单音程训练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0):106.

[收稿日期]2020-12-20

[基金项目]黄淮学院2018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刘爱珍(1974—  ),女,韩国三育大学博士研究生,黄淮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首尔  01795;驻马店  463000)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应用型音乐专业 新起点上应用型本科如何再出发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9期)2021-06-01奇妙的“自然音乐”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3期)2020-12-16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目录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专业修脚店作文大王·低年级(2019年2期)2019-01-23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求学·文科版(2018年11期)2018-01-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与实践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8期)2017-10-19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理科专业大辨析求学·理科版(2015年8期)2015-08-08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6期)2014-08-18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视唱 探析 地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