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当数学教学遇见数学绘本

2021-11-03 10:37:43公文范文
蔡旅宇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尚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是

蔡旅宇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尚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 。(苏霍姆林斯基语)这使得数学的抽象性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构成了矛盾。而数学绘本巧妙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精练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图画之中,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直观的情境呈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学绘本,就可以在学生“具象思维”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场中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课前渗透,给数学教学注入“开胃剂”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虽是生活常识,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一些知识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甚远,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数学学习相对的空间比较封闭。

如学生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就是个难点,由于手机、电子表等电子产品取代了钟表在原有生活中的位置,使得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积累认识钟表这些生活经验的机会。如果在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带着学生阅读《我的一天》这本绘本,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选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挖掘开发,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达到助力教学的目的,无疑,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注入了“开胃剂”。

《我的一天》主要根据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以消防员一天的工作生活为明线,以认识时间为暗线,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钟面上简单的时间,感受消防员工作的辛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及时挖掘绘本中蕴藏的数学元素——“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你是怎么看出8时的?”“观察8时和9时指针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观察这些几时半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度阅读,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辨认整时、几时半及大约几时的方法,为数学教学中认识几时几分做好充分的准备,缓解他们接触新知时的压力,提升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

课始引入,给数学教学注入“兴奋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够迷住学生的眼睛,扣住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大脑,使他们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数学绘本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利用数学绘本导入新课,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在执教“认识图形(二)”一课时,我选取《谁偷走了西瓜》这本数学绘本中“丢失西瓜”这个片段导入新课:“圆乎乎的球有一片西瓜地,施肥、浇水、抓虫子……球很辛苦地照料着西瓜。可是有一天,不知道是谁偷走了西瓜,还留下了脚印……”让学生在如此生动有趣的情境场中进行思维活动,更有利于激发他们“思”的兴趣。“到底是谁偷走了西瓜呢?” 以疑激学,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探究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利用提供的材料开展小组活动,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学生在绘本故事的推动下,全身心地进行探索。在活动中他们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课中融入,给数学教学注入“润滑剂”

一本与课程内容高度契合的数学绘本,融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为一体,能充分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以绘本为载体进行数学教学,犹如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润滑剂”,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轻松掌握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难点。当然,如果绘本与教学内容不能较好地匹配,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要时,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创编数学绘本。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从条件想起”这一策略,对于才从二年级升三年級的学生来说,缺乏策略意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执教这课时,我将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进行有机整合,挖掘策略教学与绘本的最佳结合点,借助多媒体辅助,创编成有声电子绘本——《小猴摘桃》。小猴卡通的语音为绘本增添不少童趣,缓冲学生对初学“策略”的畏惧心理。绘本中,小猴作为贯穿全课的主角,以小猴摘桃、小猴玩球、小猴卖桃这些数学情境作为绘本故事的切入点,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将解题思路的模型巧妙地蕴含其中,将思维的来龙去脉一探究竟,真正实现数学绘本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课末延伸,给数学教学注入“增味剂”

俗话说:“画龙要点睛,编篓要收口。”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也要有深度思维的“探究”环节,还要有回味无穷的“收口”环节。良好的课堂结尾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如执教“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在课快结束时,笔者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折纸的几何》这本绘本。当绘本中介绍完把一张不规则的纸折成长方形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照着绘本中的方法,折出的一定是长方形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然后继续带着学生阅读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打开后会看到一个什么图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留给大家课后继续研究!”此时教师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绘本阅读,而是在阅读中及时挖掘“数学因子”,提出和本课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再次激起了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及联系的欲望,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思维在谢幕时起飞,达到了“课虽尽,意无穷”的最佳效果。

再如,学习了“认识千以内数”以后,指导学生阅读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将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这个板块的内容进行适度延伸,让学生跟随绘本故事,体验古人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探索历程,了解数学历史,浸润数学文化,让数学这门学科陡然增添了厚度。

好的数学绘本是数学教学的“添加剂”,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承“因需而用”“择优而用”的原则,充分挖掘数学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自然、适时地引入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让数学绘本辅助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样态。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长方形西瓜绘本 绘本读者·原创版(2021年2期)2021-02-26大西瓜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8期)2020-12-16绘本读者·原创版(2020年11期)2020-11-19绘本读者·原创版(2020年10期)2020-11-19绘本读者·原创版(2020年1期)2020-01-14小长方形找朋友数学大王·低年级(2019年8期)2019-08-27大小西瓜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3期)2019-04-19当夏天遇上西瓜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巧替换,妙解答读写算·小学中年级版(2017年4期)2017-05-08寻找图形中的比小学生导刊(高年级)(2016年8期)2016-11-04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遇见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