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以边塞诗为例

2021-11-06 10:57:19公文范文
陈文婷贺婧涵李祝平黄诗琪李亚婷胡婷婷摘要:常年从事翻译工作,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对《诗经

陈文婷 贺婧涵 李祝平 黄诗琪 李亚婷 胡婷婷

摘要:常年从事翻译工作,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对《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传世名作进行翻译,让中华古典文化“走出去”,在中国古诗英译上有着卓越的贡献。本文便以边塞诗为例,对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进行研究。

关键词:边塞诗;家国情怀;盛唐气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5-0032-02

1诗中反映的盛唐气象

后世诸多学者在评价唐诗时,都说这个时期的诗歌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蓬勃朝气,这当中虽然有作者思想的传递,但更是时代性格的印记。诗人在创作作品基本都是建立在客观事物之上的,这也恰恰展现了一个时代印记,而大唐盛世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自豪感,让这个时代的诗人在挥毫泼墨之间都有一种洒脱、豪迈、朝气十足的英气在其中流淌,诗文更加的行云流水[1]。

凉州自唐朝以来,既是一个人烟阜盛之地,还是一个战略要地,所以凉州這个地方便成为了唐宋诗人笔下的一个高频词。以《凉州词二首·其一》为例: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Starting for the Front

Wang han

With wine of grapes the cups of jade would glow at night;

Drinking to pipa songs, we are summoned to fight.

Dont laugh if we lay drunken on the battleground!

How many warriors ever came back safe and sound.

边塞总给人一种凄凉、悲苦、寂寞之感,而这首边塞诗与别的金戈铁马、黄沙战甲、阳刚之气的边塞诗不同,它的首句出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三个与边塞诗无关的意象,用极具视觉色彩冲击的语句描绘了一个热闹、甚至喜庆的场景,抒写了边塞将士酒宴上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的场面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With wine of grapes the cups of jade would glow at night;”看出译者将夜光杯理解为“闪闪发亮的玉杯”。“夜光杯”在当时指的是一种透明材质的杯子,有可能是“琉璃”,凉州地处西域边境丝绸之路上,出现玉器,琉璃也在情理之中。这里出现也有可能是诗人为了烘托场景采用的一种夸张的渲染。译者在这里将“夜光杯”具象化,助于理解。

“Drinking to pipa songs, we are summoned to fight.”诗中的第二句就来了个大转折: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品尝美酒,便有人骑着马弹奏着琵琶催促战士们上战场了。值得注意的是,原文并没有明确提出人称问题,但为了顺应下文“醉卧沙场君莫笑”(哪怕喝醉了卧倒在了战场,也请您不要嘲笑),译者选择了“we” 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读者身临其境,代入沙场将士们的心理活动:从古至今在边塞上打仗的人又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呢?这就表达了一种正视死亡、正视痛苦的乐观心态。这一幕幕、一幅幅绝美的画面,酣畅淋漓地展现了盛唐盖世气魄,大唐盛世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它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点点滴滴,而诗人则是通过他们的诗情才气,将这点点滴滴传递给了后世。

2诗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爱国是众多边塞诗的主题思想。不管是骚人墨客的弃文从武、慷慨赴疆的豪情,还是百战将士的铁血丹心、马革裹尸的决绝,都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王维的“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岑参的“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都满怀精忠报国的热情,展现了自己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意愿。虽然这些诗人的出身不同、地位各异,诗的表现形式也百花齐放,但情愫一脉相承,都展现了坚守边疆要塞的中心思想。以《从军行(其四)》为例: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rmy life

Wang Changling

Clouds on frontier have darkened mountains clad in snow;

The town with Gate of Jade stands far away,forlorn.

We will not leave the desert till we beat the foe,

Although in war our golden armour be outworn.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全貌。“Clouds on frontier have darkened mountains clad in snow;”译者并没有像非文学文本处理出“青海”“雪山”这两个地点并加以注释,而是顺应了原文的意象,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理解为 “frontier”。看着玉门关就使人联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思绪激荡。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因此译者巧妙地把“forlorn”单独处理,加以强调[2]。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言简意赅的一句,将艰苦漫长的惨烈战争浓缩成了千古金句。在苦寒之地,面对骁勇善战的胡人,壮士们虽甲胄残破,但百战不悔、视死如归的报国情怀如长虹贯日,深深的烙印在了隔壁大山,让后来人代代传唱。“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塞无畏战士们的呐喊,是所向披靡的凯歌。“We will not leave the desert till we beat the foe, although in war our golden armour be outworn.”同《凉州词》的人称处理,译者选择了“we” 第一人称的视角,抒发了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生动形象还原戍边将士内心的坚定慷慨之情,保留原诗极强的渲染力。

3诗中描绘的战地风光

无论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们都在感慨边塞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的同时,描绘了一幅不同于中原风光的壮阔画卷。不同于“巴山楚水凄凉地”的壮志难酬,因为怀有建功立业,报国之志,这种战地风光带有极强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边塞诗诗人最擅长寓景于情,借景抒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Out of the Great Wall

Wang Zhihuan

The Yellow River rises to the white cloud;

The lonely town is lost amid the mountains proud.

Why should the Mongol flute complain no willow grow?

Beyond the Gate of Jade no vernal wind will blow.

前两句中,“黄河远上”是指远望黄河的源头,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因此译文生动地选用了“rise” 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灵动感。“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之高耸,与此相对应的译文是“mountains proud”(proud:
beautiful, tall and impressive),十分贴切。“一片孤城万仞山”指的是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之上、崇山峻岭之间,有一座城孤独的矗立在那里,格外的悲傷寂寥。译文处理为“The lonely town is lost amid the mountains proud.”而不是 “The town is alone against the high mountains”除了尽量保留了原文的修饰词,又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奠定基础。作者用短短两句诗,将祖国大好河山和边塞城池的肃穆气息描绘了出来,从侧面展现出了边疆战士的孤寒情景,也为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情,埋下了伏笔。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后两句中“杨柳”不仅指杨树的柳条,又指《杨柳曲》。在古代,杨柳经常被诗人用作表达自身留恋之情,此文中的杨柳也是如此。当守卫边疆的将是听到这首《杨柳曲》时,就会不自觉地勾起心中的离愁别绪、满怀惆怅。但是译文中并没有处理《杨柳曲》这一层意思而是处理为“Why should the Mongol flute complain no willow grow?”仅仅保留了哀怨的“complain”,也符合句意和实际背景,深处西域的玉门关哪里会有春分,又怎会有杨柳?而诗中的“何须怨”,在慷慨激昂、满腔热血的将士心中又怎会有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综上所述,边塞诗既体现了盛唐气象,家国情怀,展示了战地风光,但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是《全唐诗》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诗歌的翻译中,会出现许多中国特有的地名人名以及特有的意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人称视角的转化,中国古诗的含蓄很少直抒胸臆, 故常用无主句,而英文诗作中常用“we”等第一人称,翻译时应点名。古诗中信手拈来的修辞手法,如夸张的手法,译者不应当字对字译出“百战”而应变换句式来表达这一场意思。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的文学都要更严谨、更纯粹、更精致。”无论是研究边塞诗还是全唐诗,参透中英语言之别、文化之别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文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J].教育论坛, 2020(36):181.

[2]于永军.流淌在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J].长城学报, 2001(1):48.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边塞诗家国情怀 边塞诗教学中古今对照点滴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36期)2020-01-07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王夫之《莲峰志》研究船山学刊(2018年3期)2018-07-27救援者 最深刻的 “家国情怀”教育新民周刊(2018年18期)2018-05-17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目标与追求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年1期)2018-03-06浅析盛唐的边塞诗派小说月刊(2017年11期)2018-01-03“家国情怀”的逻辑基础与价值内涵人文杂志(2017年6期)2017-08-25河西走廊断想时代文学·上半月(2017年7期)2017-07-29《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圆形人物形象分析报刊荟萃(上)(2017年6期)2017-06-19浅析报告文学《淬火青春》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1期)2017-04-27

推荐访问:边塞诗 为例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