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述评

2021-11-13 12:33:57公文范文
摘 要:近年来,课程思政研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取得了较

摘  要:近年来,课程思政研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借助大数据技术,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提出当前的课程思政研究具有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三个特点,并结合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研究体系、全面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开展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研究三个方面的展望。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大数据;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175-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and has quickly become an academic hotspot in academic research. At present, more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With the help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visualiz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ha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increasing emphasis,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pers, and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research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paper,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s of further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system,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launching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ig data; research review

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课程思政旨在探索各学科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引领、挖掘并融入各类思政教育元素,激发学生胸怀国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思辨能力,实现立德育人的良好效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正式发布,其中重点强调了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正是基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课程思政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研究成果每年快速增长,研究形势喜人。纵观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也明显注意到,这些成果存在质量良莠不齐、部分选题研究重复率高、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等重要课题研究非常薄弱等问题。因此,本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与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章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学界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作一展望,以期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

(一)论文发表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共收录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论文4104篇,其中期刊论文3975篇(中文核心期刊、CSSCI、SCI、EI、CSCD五类高水平来源期刊298篇),学位论文31篇,会议论文43篇,报纸论文55篇,具体情况如表1、图1所示:

结合表1、图1可以看到:其一,当前学界课程思政研究论文以期刊论文为主,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报纸论文相对较少。其二,2016年12月,曹文泽的《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2]一文揭开了国内课程思政研究的序幕,该文高瞻远瞩,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精辟论断为指导,全面阐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重要关系以及课程思政体系创建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为课程思政研究在国内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参考,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其三,课程思政研究在2018年以前处于起步阶段,从2018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课程思政研究被学者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论文发表数量急速增长,其中2019年全年的论文发表量为2018年的近9倍,而且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保持。

(二)基金资助情况

在中国知网所收录的4104篇课程思政研究论文中,除去学位论文和报纸论文86篇,剩余的4018篇论文基金资助率为65.43%,其中期刊論文基金资助率为65.50%,会议论文基金资助率为58.14%,具体情况如表2、图2所示。

(三)作者、刊物、单位

利用数据库,对发表课程思政论文最多的12位学者、10种期刊、16家单位以及5种报纸分别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表3、4、5、6所示。

综合表3、4、5、6,可以得出:1.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体来看,主要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双一流”高校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2.从发表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期刊来看,主要集中在水平较低的普通刊物,高水平刊物对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有限。3.从各单位课程思政的产出成果来看,除了北京联合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外,也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院校。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联合大学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探索,取得了一些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国内的课程思政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4.从课程思政课程论文在报纸上的发表情况来看,《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课程思政研究关注较多,已刊登课程思政研究文章9篇。

二、课程思政研究热点

从2017年开始,课程思政研究开始热起来,四年多的时间,课程思政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成果已涉及方方面面,为了更直观地看到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将课程思政研究论文中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见表7),并绘制了课程思政研究论文关键词词频图(图3)。

由表7、图3可以看出,2016-2020年课程思政研究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关键词分别为:“教学改革”“立德树人”“思政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协同育人”“思政教育”“路径”。其中“教学改革”一词出现频次达401次,可见在课程思政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对非思政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陈楚庭《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3]、杜鸿志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药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4]以及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5]等均是论述这一问题的代表性文章。“立德树人”一词出现了262次,“思政课程”一词出现了216次,可见探讨立德树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也是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这方面代表性的论文如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6],涂刚鹏、刘宇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7],齐鹏飞《全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8]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一词出现了160次,“大学英语”一词出现了153次,可见高职院校以及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如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9],杨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医学心理学>为例》[10],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11]等。此外,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也是热点,“路径”这一关键词共出现84次,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12]、王文思《传媒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13]等。

三、课程思政研究反思与展望

当前学术界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呈现出喜人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从《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提出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再到《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重大文件的颁布,课程思政建设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深入人心,课程思政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对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二)论文数量快速增长

从2017年到2020年四年的时间,已公开发表课程思政研究论文4104篇,其中2019年全年的论文发表量为2018年的近9倍,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判断,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保持下去。伴随着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快速增长,课程思政研究专著、课程思政专项课题、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等其他成果也在同步增长和丰富。

(三)研究内容不断丰富

从当前学界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来看,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研究体系,这一研究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课程思政定义和内涵的研究,主要探讨课程思政“是什么”的问题[14]。其二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主要探讨课程思政“怎样做”的问题。其三是课程思政价值意义的研究,主要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为什么”的问题。其四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怎么样”的问题。其五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的研究,主要探讨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性”的问题。在以上五大框架下面,学者们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当前学界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几乎覆盖了法学、文学、医学、工学等14个学科门类以及这些学科门类下设的大部分专业,很多学者的研究更是细化到每一门课程。形成了由各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到各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此外,个别学者对高校大学生的课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课程思政建设也有所关注。总之,当前课程思政研究体系正在不断充实和完善。

课程思政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们在看到这一喜人局面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当前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对今后的课程思政研究作一展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促进课程思政研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面对快速增长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传统的文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精准、直观的分析和呈现,可以为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便捷可靠的数据依据,也可以为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数据库,对4104篇课程思政研究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让读者直观地了解了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的基本情况,如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每年的增长情况、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学者、刊登课程思政文章的主要刊物等,通过对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也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到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地发现当前课程思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可以看到当前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定义、内涵、价值、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非常薄弱,课程思政研究综述类成果也比较欠缺等,这些信息对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研究体系以及为相关学者更具针对性地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重质不重量,全面提升研究成果质量。虽然目前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数量多,但高水平的文章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在课程思政研究的3975篇期刊论文中,中文核心期刊、CSSCI、SCI、EI、CSCD五类高水平刊物的文章共298篇,仅占7.50%。在发表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最多的12名学者中,只有4人来自“双一流”或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高校,占比仅为33.33%。在刊登课程思政论文最多的10种刊物中,均为水平相对较低的普通刊物。在发表课程思政研究期刊论文最多的16家单位中,只有上海海洋大学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仅为6.25%。结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成果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一些成果也存在选题重复率高、内容创新性弱、对已有相关成果梳理不足等问题。此外,对课程思政研究的基金资助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应加大对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等核心问题研究的资助力度。

3. 育人先育己,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术改革的关键,其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和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开展效果。当前学术界对如何有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关注不够,相关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对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体系建设的研究更是薄弱。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一,强化教师育人先育己的意识,激发专业课教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内生动力。其二,通过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激励。其三,通过相关制度激励专业课教师主动学习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所教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曹文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N].学习时报,2016-12-26(8).

[3]陈楚庭.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51-53.

[4]杜鸿志,刘义梅,张秀桥,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药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7):1736-1738.

[5]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

[6]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2-14.

[7]涂刚鹏,刘宇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50-53.

[8]齐鹏飞.全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4-6.

[9]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10]杨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医学心理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61-64+74.

[11]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108-109.

[1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13]王文思.传媒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传媒,2020(13):86-88.

[14]韩宪洲.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

么、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J].北京教育,2020(5):48-50.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育己育人路径研究”(编号:CJSFZ20-58);成都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项项目”“《中国古诗词鉴赏》课程思政研究”(编号:YJ2020-SZZX018)

作者简介:马彦峰(1992-),男,汉族,甘肃通渭人,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博士,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课程思政大数据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机电设备维修》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年4期)2021-04-13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6期)2021-04-12基于课程思政的主题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1年1期)2021-04-09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分析锦绣·上旬刊(2020年8期)2020-12-14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文教资料(2020年33期)2020-04-12浅析“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大经贸(2019年11期)2019-02-04大数据视野下档案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卷宗(2017年31期)2017-11-28我国社区归属感研究述评青春岁月(2016年24期)2017-04-15“法律下乡”研究述评法制博览(2017年2期)2017-03-13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平台规划研究中国新通信(2016年9期)2016-06-15

推荐访问:视域 述评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