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路径论析

2021-11-17 11:19:40公文范文
包英杰张宝石朱思明[摘要]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多人参与的传播特性,其特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

包英杰 张宝石 朱思明

[摘 要]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多人参与的传播特性,其特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创设出新的空间和载体,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发展状态和话语表达,冲击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权力。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境决定其必须进行话语转换,一是以国际视野为宏观指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宽度;二是以内容沟通为解决之道,打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沟通壁垒;三是以“全员”育人为核心理念,激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潜在动力。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6-0069-03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为硬件技术支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介组织,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提供服务为要义,具有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特征。对于新媒体,主体不同,理解的角度就有所区别,它可以称为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个人媒体、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等,其所具有的传播特性为主体和客体的话语环境创设出新的空间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应用话语进行政治、思想和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话语交流、表达和互动的过程。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为社会发展服务,随社会发展变化逐步实现话语转换,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特性”使它为不同群体所“青睐”,在话语改造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一是开放性。开放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格结构,同时放弃了传统线路交换式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了全新的包交换技术。”[1]这种技术使互联网上的每个计算机都保持相对独立,计算机只是节点,同时,包交换技术使信息在网络上自由传递,无法阻止,除非摧毁全部网络。另一方面,这种开放是“超时空”的开放,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事件的进展几乎同步,并且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没有国界的束缚,全世界都是信息场,人们就是在这样的“超时空”境遇下倾听、选择、传播,“由于受众自由地拉出信息,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自由度,同时也使得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为人们提供了发表言论的最大自由”。[2]

二是互动性。新媒体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即时交互性,在新的网络技术支撑下,即时交互性通过符号实现虚拟人物的在场与共在,如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中,玩家通过对虚拟人物的操控,形成一种“在线效应”,双方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大多数场景,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图形符号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尽情展现自我,张扬主体性,成为典型的以“网络”代替“精神之钙”。

三是多人参与性。新媒体的特性在于可以利用用户内容生成(UGC)和抓取,将感兴趣的群体在短时间内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团体,这种性质的团体在对某个公共事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较大的能量,进而形成网络舆情。在虚拟世界中,话语的质量关键在于理性程度,网络话语是现实话语的表达,是影响现实世界的“无声”力量,因此,新媒体的“多人参与”是社会现实和公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在提供丰富、多元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话语引导,而不应让其成为建立在网络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意见自由市场”,成为制约权力、影响网络政治生态的“法外之地”。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

正如吉登斯所言“一个瞬息电子通信的世界……正在瓦解各地的地方习惯和日常生活模式。”[3]新媒体的产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环境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不仅作为一种教育载体而存在,而且已经演变成无法剥离的生活环境,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发展状态和话语表达,冲击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力,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就机遇而言,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吸引力。由于新媒体的超大信息量和政治本质,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并具有现实性和选择性,教育者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本质内隐于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中,并借助新媒体话语形式、话语内容和相应的话语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二是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出现了分化和再分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由教育者垄断,教育者掌握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和支配权,而新媒体的介入使话语权出现分化和再分配,受教育者开始拥有更多信息资源,并出现文化反哺的社会现象,同时,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践载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在此种境遇下,受教育者的诉求愈发倾向于人性化和个性化,话语传输也逐渐转向理解、对话、互动和个性。三是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形式。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图、文、声、像等表达形式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回归,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信息资源有了交流和共享的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捕获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实现共享。

毋庸置疑,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媒工具,它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一是新媒体交往的复杂语境和交往对象虚拟身份的挑战。网络化生存方式使人的自由意识实现极度释放,一些网络话语体系加剧话语差异,甚至有诱发话语冲突的风险;一些话语表达突破常规,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出现了一些为吸引眼球而具有煽动性的话语,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以其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特点为人们所接受,但它所兼具的娱乐性、飘浮性、诙谐性等特点却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严峻挑战,有使其面临失语、失效的风险。二是新媒体使用者的政治底线伦理约束淡化。一些网络大V和公知利用自己的粉丝肆意抹黑英雄人物、革命团体,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妄加议论一些敏感话题,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误导公众;一些高校教师利用站在讲台、讲堂和论坛的机会,披着学术外衣践踏政治原则,肆意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政治思想为核心的宣传教育活动。”[4]政治思想的话语表达有其特定的表达格式和话语要求,相对而言,这些话语枯燥、抽象、空洞甚至乏味,从而形成话语错位。新形势下,教育者应主动从传统的话语体系中走出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合理设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话语关系,科学传授话语内容,营造话语传输理念所应用的环境。“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5]新时代,新媒体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主动作为,主动求变,清除因信息沟通不畅而产生的交流障碍,提高引导力、引领力和公信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6]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

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境促使其必须进行话语转换,话语的转换又催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理论自觉,重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有效的话语转换路径。

(一)以国际视野为宏观指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宽度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网民的心理十分复杂和模糊,特别是一些西方政客针对“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所产生的巨大“文化示范效应”,他们借助新媒体的特性,快速渗透到日常生活,并在本土化标签的掩护下,腐蚀网民心理,影响网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长期以来,话语霸权一直为西方国家所独有,借助话语输出干涉他国的内政,话语输出实质上就是“一个抢夺国际话语权的问题,而话语权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发展优势和综合国力。”[7]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渗力不断提升,故而,一方面要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和核心,借助新媒体打造富有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宣传,敢于抵制西方话语霸权,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帮助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守护好自媒体的精神家园。

(二)以内容沟通为解决之道,打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沟通的壁垒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不但要纯粹说理,也要事实论证,不但要崇高叙事,也要生活情怀,不但要思维碰撞,也要事实可感,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活化内容的意识,融入多元话语。著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沈壮海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统治阶级所要求和确定的层面,该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第二个层面是教育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对第一个层面内容进行组织、加工,第二个层面内容具有“精确性、透彻性和契合性的特点”。[8]本文所讲的是要注重第二个层面内容的话语转换,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内容意识为切入点,以人为本,贴近话语类型,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理念,创新话语方式,形成能够为人所接受的话语场域和话语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

(三)以“全员”育人为核心理念,激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潜在动力

一是要重塑主客体关系。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作为“物”,将其作为被改造的对象,“单子式的”存在具有明显的唯我性,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宗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存在方式为共在,将受教育者视为活生生的、有灵魂的、有血有肉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避免把受教育者异化、物化或客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通过与他人共在的自我的教育活动展开,是交往和存在的出场,只有存在才能生成意义,只有存在,彼此才有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可能。主体间性理论所蕴含的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选择,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要探索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使各专业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从而形成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程的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探索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养,教师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坚持普遍必然性和意志自由性的统一,课程思政在保持自身专业知识相对独立的前提下,还要始终保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向而行。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人,使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课程思政建设要堅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才培养既要体现专业目标,也要遵循其规律性,既要符合群体性特征,也要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从而期待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两张皮”和“孤岛现象”。

三是要正确认识全员理念。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0]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其具有了专门化和职业化的属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地位得到保障和强化,但是,非思政课的地位遭到弱化,出现专门化与全员化相脱离的倾向,甚至一些其他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人员、教务人员、保卫人员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非分内之事,不必承担主体责任。因此,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队伍要发挥专业作用,同时其他队伍也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时刻思考培养什么样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人有责和人人负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化。

话语转换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次的话语转换都是对原来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理论的扬弃而接受另一种新理论,其核心要义亦将发生变革,但理论的更替并非是全盘否定旧理论,而是遵循批判——消化——继承——创新的路径。这也证明“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1]

参考文献:

[1]谭天.新媒体新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2013:17.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03.

[3]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

[4]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及其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397-403.

[5]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3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7.

[7]熊建生.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9-11.

[8]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话语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广东一分钟》对城市形象的微视频传播传媒(2020年21期)2020-12-07传统儒家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浅议新西部下半月(2020年1期)2020-03-31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决策与信息(2018年10期)2018-10-18刍议新媒体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科技资讯(2018年35期)2018-03-11浅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的经营创新中国广播(2017年11期)2017-12-02论英国“绅士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山东青年(2017年6期)2017-10-11雷人话语美文(2017年9期)2017-05-20雷人话语美文(2017年3期)2017-02-2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6期)2014-08-07浅谈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新课程·上旬(2014年2期)2014-05-12

推荐访问:境遇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