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预聘制不是解决高校问题的灵丹妙药

2021-12-01 11:50:43公文范文
邓耿近日,预聘制(tenure-track)与中国高校青年人才的成长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连

邓耿

近日,预聘制(tenure-track)与中国高校青年人才的成长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连带造成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改革的反思。一些规则推崇者的高度自信与青年学术工作者的处境艰难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预聘制到底是不是解决中国高校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呢?要想真正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思考三个层面上的事情。表层问题是中国高校发展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制约因素,中层问题是预聘制产生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能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而底层问题是制度到底是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切口。

推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高校改革的主要动机,可能有如下方面。首先要解决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的弊病;
其次,要推动真正的学术文化、学术氛围的形成,进而产生更多学术成果;
此外,作为重要的公办事业单位,高校的综合治理改革也和中国整体的人事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建国以来形成的中国高校体制,更多的是模仿苏联,而苏联的传统又进一步来自欧陆的科层式专业结构,与美国高校大异其趣。但另一方面,高校事业编制又使得高校教师成为令人向往的铁饭碗,其职业稳定性又堪比美国的终身教授。因此,中国高校体制的现状与诸多因素盘根错节,并不能够简单的类比到其他国家。这一点也暗示了舶来制度的水土不服。

反觀预聘制的产生土壤,学界早已指出它是在美国高校二十世纪初期的改革中诞生的制度,其目的是在就业市场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提升教师岗位的稳定性,使得他们可以安心工作,进而推动学术进步。所以,预聘制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铁饭碗”的问题,而恰恰相反,是为了给美国教师“铁饭碗”。只不过在通过预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淘汰率,这当然是一个合理的入闸机制。但是要想依靠这种制度来化解中国高校当前已经存在的铁饭碗问题,恐怕就有些南辕北辙了。

不可否认的是,预聘制度的实行使得美国相关高校选拔到优质的青年人才,并进而促进了学术氛围的形成。但是也应当指出,至今实行预聘制非常成功的地方,依然仅限于美国的部分顶尖高校,其他二流、三流学校也并未因此获得更多的人才。相反,由于只能接受到一流高校预聘制竞争淘汰下来的人才,使得它们和一流学校之间的差距难以缩小。另一方面,西欧、日本等学术发达的国家,他们的顶尖高校也并未完全实行预聘制。这些事实再次说明,预聘制既不是解决中国高校发展问题的必要条件,也不是高校学术水平提升的充分条件。

制度决定论曾经是过去二三十年中国改革思潮中的重要论调之一,它肇始于美国经济学家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并被推演到其他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发现制度决定论的解释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在萎缩。对于与社会治理和历史变迁这样的复杂系统而言,仅仅依靠制度一个要素的改变难以解释和决定一切变量的。就拿预聘制来说,其制度中淘汰环节的刚性,就“启发”了一些高校发明出过度淘汰,乃至用青年学者“养蛊”的假“预聘制”。这显然已经背离了制度推崇者的初衷。

真正应当深思的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学术文化、学术氛围与学术成果又应当长成什么样式?任何一种单一的制度都不可能成为解决一切时代、一切地域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手段成了目的本身,那么离南辕北辙也就相去不远了。

猜你喜欢 铁饭碗学术人才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考试与评价·高一版(2020年3期)2020-11-02一共几个人小猕猴智力画刊(2020年3期)2020-04-08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放弃“铁饭碗”的官员到底为哪般人民论坛(2017年8期)2017-05-03毛遂自荐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7期)2016-01-27吃饱了的人延河·绿色文学(2015年4期)2015-06-01铁锁链延河·绿色文学(2015年4期)2015-06-01“铁饭碗”成美国人的新诉求理财周刊(2012年48期)2012-12-18为国家选人才文苑·感悟(2012年6期)2012-06-11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中国体育(2004年3期)2004-11-11

推荐访问:灵丹妙药 高校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