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2021-12-06 10:55:22公文范文
吴小利 王蕾摘要:中国优秀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光芒,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韵律与典雅的诗句成为

吴小利 王蕾

摘要:中国优秀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光芒,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韵律与典雅的诗句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域,探究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歌曲演绎中的特点,结合古典诗词文化的应用价值分析,提升高职学生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让学生在课堂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提供全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 诗词歌曲 高职院校 现代歌曲

中国民族音乐包括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旋律与词句的有机结合,极大地焕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近年来,古典诗词歌曲在许多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使得中国古典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探究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应用,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典诗词特点在现代歌曲演绎中的运用

(一)根据古典诗词“平仄有序”的特点进行演唱

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进行演唱,是因为其具有音乐特性,其内在的节奏和韵律特点能够将古典诗词内在的声韵和情感表达出来。诗词的音乐节奏是作者和读者情感共鸣产生的和谐音符。从艺术上来说,诗词的音乐特性不是去单一地理解节奏问题,而是对节奏和格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中国诗词的节奏特点是讲究平仄,是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交错韵律形成的,“平”为“扬”,在节奏上就要“长”,“仄”为“抑”,在节奏上就要“短”,这种诗词节奏规律构成了中国诗词音乐演唱之模式,和我们文本写作时讲究的“抑扬顿挫”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具体演唱时,要掌握诗词诵读和吟唱的基本要求,在读音上,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要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诗词,感受诗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韵律特点,用吐字清晰浑圆来推动词曲的演唱,使古典诗词的唯美意境和歌曲的节奏韵律更好地融合,传达出作品丰富的情感色彩。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在仕途不顺,流放途中获得赦免时的心情,从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愉快,犹如顺水行舟,一个“轻”字,不仅是表达了小舟之轻,更是表现了心情的轻松愉悦。根据诗词格律原则,在诗词首句要将平仄格律表达出来,其平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演唱时要根据格律的高低起伏很好地将诗的情感意蕴表现出来。

(二)以古典诗词的文学特性塑造音乐的意境

古典诗词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性,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古典诗词兼具文学与音乐双重属性,体现出中华文化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意识。诗词的婉约唯美和音乐的旋律悠扬融为一体,使诗词化为鲜明可感的音乐形象,富有传奇和独特的艺术气质。下面以许嵩歌曲在歌词中体现的古典诗词意境进行分析,从歌词文字的表达体会古典诗词的文学内涵,理解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深意。比如《半城烟沙》,歌词内容如下:“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與曹松《己亥杂诗》中“一将功成万骨枯”形成印证,可以看出词作表现的是征战沙场勇敢、悲壮的战士,在战场上厮杀,经历了腥风血雨,功成名就或功败垂成,将生命早已置之度外,表现对生命的无可奈何,写出了征战沙场几人能回的悲悯情感。

二、中国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基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强,不仅不需要专业能力过硬,而且还需要具有优秀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职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以此为教育目标,从音乐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将古典诗词音乐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诗词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中国古典诗词本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特性,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载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词歌曲的特点和情感,将古典诗词歌舞中的传统诗词文化与曲调悠扬婉转的音乐结合起来,实现诗词与音乐融为一体。同时,古典诗词中的词、句优美、精炼,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不同时代下,古诗词歌曲从风格上、歌曲旋律上等都有着不同的气质和韵味。例如,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首先,“清平调”是一种歌的曲调,诗词内容和歌曲的韵律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素材,锻炼学生对歌曲的气息能力,并且从这首诗词歌曲中了解诗词歌曲创作手法,从“花想容”了解诗人借花来比喻杨贵妃的美貌,并从云、花、玉山、瑶台、月下等字眼中,体会人与景相融的意味。所以,这篇诗词歌曲可以让学生细致地理解诗词作品的内容、思想,以及根据自身的音乐基础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体会诗词与音乐的关联,感受诗词中的美感,以此更加深入理解音乐。

(二)锻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演唱能力

借助古典诗词歌曲来设计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声乐技巧,锻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歌唱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等渠道搜集诗词曲目资源,并且针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选择适宜学生演唱的诗词歌曲来教学,不仅要发挥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优势,还要通过古典诗词歌曲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理念的感悟,通过实际训练,提升学生对声乐技巧的熟练度以及气息的平稳度,加强学生对声音的塑造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把握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古诗词歌曲时,需要选择篇幅短小、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能够给学生以想象和思考空间的古诗词曲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对古诗词曲目的内容理解,融入自身的创作想法和情感,基于原有的诗词内容和精神内涵进行二次创作,让音乐作品融合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演唱技巧,给诗词歌曲音乐以二次生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气息、发音等能力。第一,教师要了解学生咬字和发音的状态,通过发音技巧训练与生活实际说话状态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演唱诗词歌曲需要结合歌词的发音规律。第二,帮助学生解决发音器官控制不稳定和不协调的问题,选择适合的诗词曲目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如《相见欢》,古典诗词在演唱过程中,都是以中速或慢速进行的,节奏能够更好地舒展开,旋律常采用一字一音的念白形式进行,这对锻炼高职学生演唱能力和语言控制能力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三、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品鉴古典诗词时,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领略词句中不可言说的意蕴和情境之美尤为重要。这种意境之美是古典诗词备受人们喜爱、能够流传至今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的古典诗词歌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美,提升歌唱技巧,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

詩人大多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投射于景物之中,基于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歌曲中诗词的关键信息,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以词句为基础实现诗词艺术想象的再造,从而深入理解作品意境。以歌曲《但愿人长久》中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在月光下跳舞,他的影子舞动散乱,仿佛不是人间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引入作者所构建的意境之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多感官联动以及想象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知识迁移完成古典诗词的意境欣赏。[2]

(二)利用诵读吟唱的教学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前,加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在激起人们勇敢向前、勇于担当精神的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从而在与国际友人展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强大的文化自信。举例来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诵读《论语》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阶段,在职业院校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以及教材体系当中,各地区的职业院校需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教育课程,以便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诵读吟唱中国古典诗词的方式,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来说,吟唱主要指的是吟咏与朗诵,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这首诗歌中“白云”“苍松”等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后,引导学生调整自身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深入领会作者创作文本的情感,进而达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可实现良好应用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从根本上把握诗词的来源与发展特点,明确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途径,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策略的创新目标,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播提供更多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妮.试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特征与传承策略[J].黄河之声,2020(14):36-38.

[2]黄静玮.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20.

[3]宋柳燕.当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发展与时代审美[J].神州印象,2020(01):35-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高职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K2020002);多元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群体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教师为例(项目编号:SK2020019);财经类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jyxm0597)的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吴小利,女,硕士研究生,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王蕾,女,硕士研究生,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和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高职院校 试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六条进阶路径锦绣·中旬刊(2020年11期)2020-12-28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下的发展戏剧之家(2019年11期)2019-05-27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建设BIM实训室的研究与实践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6期)2019-05-22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现代交际(2019年8期)2019-05-16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探究新课程·下旬(2019年4期)2019-05-10建好家庭档案 见证筑梦新时代办公室业务(2019年2期)2019-04-29拼音输入法对青少年汉字读写影响的反思卷宗(2019年11期)2019-04-20增强文化自信 助力党建发展人民论坛(2019年4期)2019-03-12广西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35期)2018-06-1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教导刊(2017年28期)2017-11-22

推荐访问:视域 传承 中国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