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浅谈主旋律电影的传播特点

2021-12-26 23:09:08公文范文
【内容提要】电影《明月几时有》,以香港抗日为题材,基于香港抗日时期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原型,讲述了

【内容提要】 电影《明月几时有》,以香港抗日为题材,基于香港抗日时期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原型,讲述了日本占领香港时期,香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军顽强抗争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第3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等诸多奖项。本文从影片传播特点及成因、传播内容策略和传播策略分析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主旋律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主旋律  电影  传播特点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发展阶段及传播特点

电影《明月几时有》是2017年为庆祝建党96周年和香港回归20周年摄制的一部影片。

《明月几时有》等影视剧作为大众娱乐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扮演着大众传播的媒体角色,担负着传播国家主流话语、突出主旋律的社会责任。“主旋律电影”的概念是1987年在原广电部电影局召开的全国故事片会议上提出的。这类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真善美,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和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例如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开国大典》《焦裕禄》《唐山大地震》等等。

主旋律影视作品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诞生阶段(1987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不久,主旋律电影刚刚诞生,作品以塑造英雄人物、典型人物为主,代表作品包括《大决战》《大阅兵》等。二是发展阶段(1993年-2010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主旋律电影以“草根”英雄为主要人物,作品強调“以人为本”的内涵。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军旅题材电视剧,例如《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亮剑》(2006)、《士兵突击》(2006),其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大众喜爱。三是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04亿的规模。①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网民有了前所未有的舆论话语权,这一阶段的主旋律影视剧在传播方式上采用隐喻化策略。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主旋律作品包括:《我是特种兵》(2011)、《父母爱情》(2014)、《战狼》(2015)、《建军大业》(2017)、《我和我的祖国》(2019),这些影视剧更加注重品质,在人物塑造上以个性化英雄为主要特征,影片不再是“说教”式的,而是从戏剧情境的构建、戏剧冲突的推进、情感共鸣的实现等多个方面打磨作品,从不同的时代、角度、领域激发起了人们对于理想、信念、祖国的认知与思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文化的多元化,主旋律影视作品发展迅速,传播上采用主旋律与娱乐片相结合等多种新的传播方式,提升了观众对主旋律影视剧的接纳度。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传播内容策略分析

由著名编剧何冀平创作,许鞍华执导的电影《明月几时有》,以香港历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为原型,讲述了日本占领香港时期,香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抗争的故事。该片的创作主题、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都很有特点。

(一)电影主题

影片名字取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作品要表达的家国情怀——家要圆,国要圆。期盼团圆,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与情感,是任何力量都无法侵犯和改变的。

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很多主旋律影视剧都是基于真实事件进行的再创作。《明月几时有》所选取的题材也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影片选择了香港电影从未涉猎的游击队的题材,根据抗日战争时期,香港“东江纵队”的真实抗日故事改编。东江纵队是由曾生、林平等人领导的一支香港抗日武装队伍,开辟了华南“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东江纵队在那一时期的重要性。

香港的抗日,有着其自身历史语境下的抗战意义,英属殖民地,又被日军占领,是一种“双重沦陷”。香港抗日不只是内地抗战的一个环节或扩充,更具有全球性反殖民的意义。本部影片的导演许鞍华正是从这个视角对香港抗战做了全新的阐述,她与编剧何冀平在搜集整理了大量历史文字与影像资料,采访了当年的老游击队员,参观旧址,反复斟酌、选择,最终成就了这部佳作。

(二)人物塑造

电影《明月几时有》中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都不是大名鼎鼎的英雄,而是活跃在抗日第一线的小人物,由这些小人物的寻常经历书写了香港抗日的传奇史,由这些小人物展现了香港抗日的大历史,由这些小人物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体现了浓浓的家国之情。

女主人公方姑来自传奇式人物孔秀芳(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方兰),她曾组建了一只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方姑游击队”的300多人的中队,这支由中共领导的队伍,属于东江纵队下的港九大队市区中队,活跃在香港市区和九龙半岛一带。他们编印《地下火》刊物,散发反日传单,破坏日本军工生产,有力配合了太平洋大反攻。

电影一开始以游击队营救滞留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为悬念,当时滞留香港的中国文化名人大约有800多人,如茅盾、夏衍、梅兰芳、梁漱溟,他们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日军在想方设法的抓捕他们,党在想方设法的解救他们。如何在电影中表现这一营救事业的艰难和重要性呢?影片通过典型人物的经历表现营救事件,同时将主人公方姑拉入情境,让她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

方姑由周迅饰演,是一名小学老师,她崇拜住在她家楼上的文学家茅盾,当茅盾和邹韬奋遭遇汉奸的紧急时刻,情急之中方姑帮助刘黑仔处理汉奸尸体,又带他们顺利抵达会合地点,这一切都来得那样快,她措手不及,却又情之所至,她也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日本占领时期,香港人民的生活艰难,他们面临着随时会到来的饥饿和屠杀的危险,即便在这样的时候,善良的方姑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偷偷放走可以作为食物的小兔子。方姑母亲在帮助女儿工作时不幸被捕,本决心营救的方姑在衡量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后,为了不让游击队全军覆没,她做出了不营救的选择。在方姑无力的痛哭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所承受的不仅仅是失去母亲的痛苦,还有无力营救的痛楚,更是连累母亲的自责之痛。方姑的人物形象很丰满,有选择革命道路的坚定与勇敢,还有对生命、对亲情饱含的深情与责任。

影片中还塑造了游击队长刘黑仔、方姑恋人李锦荣、方姑母亲、小游击队员彬仔等一系列小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三)叙事特点

电影《明月几时有》没有宏大的叙事,是以生动、丰满的香港平民在抗日战争中情感的变化为主线展开剧情,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影片中小游击队员彬仔作为整个故事的第三人称讲述者,从最开始故事的引入到四条线索之间的转换衔接,再到最后一个蒙太奇镜头从历史场景切入到当下香港的生活,他在整部影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串联作用。

在那个特殊又严酷的年代,面对革命,面对民族大义,个人的情感必须要暂时放下,因此人物之间的每一次告别就成为打动观众的点睛之笔。方姑的恋人李锦荣要去日本人那里做卧底,分别之际,他不能向方姑说明去处,只能用深情的拥抱来诉说自己的不舍之情。默默喜欢方姑的刘黑仔因为革命需要要离开香港,在登上小船之际,千言万语只汇集成一句:“胜利后再见。”

影片的最后一个蒙太奇镜头:茫茫大海上,游击队长刘黑仔搭乘的小船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日本作曲家久石让作曲的音乐由低沉转向欢快,与之相随的镜头由黑夜转为清晨,音乐也越来越热烈,让人感到一种力量在冉冉升起。而后,镜头将70多年前的山村渔港与灯火通明的维多利亚港融为一体,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化,当年的小游击队员和众人道别,他把计程车挂上停止载客的牌子,开着计程车缓缓离去,依旧过着普通的生活。

从影片《明月几时有》我们可以看到主旋律影视剧叙事策略的变化,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外影视剧尤其是好莱坞影视剧在中国市场上影响较大,国内有一些主旋律影片也借鉴了好莱坞影视剧的风格,比如在叙事上通常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但是这种叙事风格与中国文化的传播策略不是完全符合。电影《明月几时有》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在叙事上没有采用好莱坞的叙事风格,而是以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情”为主线,以情动人,从叙事视角上拉近了主旋律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主旋律影视剧的传播策略分析

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文化的消费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旋律影视剧的发展不仅要在内容上进行转变,同时在传播策略上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利用社交媒体制造舆论影响力。随着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多影视剧在上映之前就展开了与网友的互动,将创作过程以“花絮”、“彩蛋”、明星大V助力形成话题讨论等形式引起市场的关注。影片《明月几时有》中有周迅、霍建华、彭于晏、郭涛等几位明星演员的加盟,使影片一上映就引起诸多关注,虽然现在距离影片上映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影片微博的粉丝量还保持在6万左右。

其次,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传播相结合,形成传播合力。在微博搜索中,以“电影明月几时有”为话题搜索,话题阅读量达2.4亿,讨论190.3万,这个话题被周迅、霍建华、彭于晏等大V转发。可见,主旋律影片不仅仅要在内容上取得成功,传播方面也需通过多渠道的方式達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整合资源的营销传播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性来对舆论话题进行引导,激发观众对主旋律影视剧的自主性传播驱动力。例如《明月几时有》通过媒体、明星等几个方面的合力引爆话题,在话题讨论中引导公众参与传播,让舆论内容进入观众视线,同时参与演出的诸多明星对微博话题进行转发,评论、转发与点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数量剧增。最大的亮点在于,观众在转发时增加了新的舆论内容,这种再传播引导了话题的正向循环。另外,影片宣传上再整合一些社交媒体、视频媒体,多种形式的传播在短时间内会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将主旋律影视剧品牌与观众建立起带有人情味的连接关系。《明月几时有》在影片上映前几个月就开始宣传,举办发布会,推出影片主题曲,公布了主要人物形象海报,多次为影片的公映进行了预热,建立起了影片与观众的初次连接。这部影片不像《复仇者联盟》的系列商业影片,或者《战狼》的主旋律系列影片,无法实现日常化营销效果,但因为影片中明星的参与,同样能够实现影片品牌的建立,从而建立与观众的连接关系。主旋律影片在品牌建立上,可以朝着系列影片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品牌建设,达到营销日常化的目标,从而建立与观众的持久连接关系。

主旋律影片的传播策略发展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观众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主旋律影片的传播宣传中去,主旋律影片距离艺术品质与市场化传播的有效结合就不远了。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2020-04-28.

作者简介:许晶,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传播特点主旋律电影从《万万没想到》看低成本网络自制剧成功因素及现实戏剧之家(2019年6期)2019-03-28广播广告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记者摇篮(2018年8期)2018-11-26中美电影意识形态策略的差异魅力中国(2018年28期)2018-10-11紧扣时代脉搏,抒写主旋律华章科技传播(2018年9期)2018-06-11唱响体验主旋律活化中职英语新课堂研究成才之路(2017年35期)2017-12-29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文版传播史述要教学与研究(2014年12期)2017-09-01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电影的人文性分析电影文学(2016年22期)2016-12-20服饰在电影中的作用简析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新课程·上旬(2015年4期)2015-06-17

推荐访问:浅谈 主旋律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