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应追寻的三种味道

2021-12-27 19:47:03公文范文
成洁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线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设模块的教学把握不够精准,存在一

成洁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线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设模块的教学把握不够精准,存在一些疑问。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独特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基于史实资源,凝练理论观点,彰显学科味道;解读权威书刊,提高学养水平,凸显研究味道;推进议题教学,开展多元活动,提升素养味道。

关键词:统编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

2020年下半年起,江苏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统编教材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采用历时性方式,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则采取共时性方式,分领域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设模块的教学把握不够精准,存在一些疑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疑问一:如何凸显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味道?教材涉及很多历史知识,清晰地描绘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程,“历史味”十足,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独有的学科味道呢?

疑问二:教学需要把握的学科内容有哪些?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一线教师长期习惯于依循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来厘清学科教学的重难点,现在没了考纲加持,课堂中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如何把握内容要求,如何落实学科知识?

疑问三: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教材内容极为丰富,从历史跨度看,教材的编写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但仅建议用18个课时。此外,教材编写时凸显了“政治性”“学理性”,引用了较多中央文件的权威表述,理论性很强。如此,赶教学进度、析理论观点还来不及,哪里还谈得上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及时澄清以上疑问,将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独特育人价值,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更为系统地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优越性。

一、基于史实资源,凝练理论观点,彰显学科味道

学科味道是学科本质在教学中的体现。思政课的学科味道在于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建构起内化于心的学科逻辑框架和体系;能够用规范的学科语言表达观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史实资源,凝练理论观点,有助于打造思政课的学科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更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历史逻辑。它综合了《社会发展简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两本教材,编写上遵从“史实结合,论从史出”的特点,通过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和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实践中得来的,也是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毕竟不同于历史课,它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仅要介绍历史知识、厘清历史脉络、重温历史记忆、增进历史感悟,更要在建构的历史全景图中,在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中,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与视角,将丰富翔实的史实资料提炼上升为理性的学科观点,凝练成清晰的学科逻辑,并形成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

“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包含两个目题:第一个目题是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实践;第二个目题是阐释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运用大量的史料讲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列举改革开放中重要的大事件,绘制改革开放进程轴线图,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改革开放的意义。笔者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固然史实清晰、具体感性,便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去领悟、感知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重大意义,但还是有些缺憾,即教学中“历史味”有余、“政治味”不足。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历史大事件中的重要节点,带领学生抽丝剥茧,厘清史实背后的社会发展的红线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则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政治认同。如果能进一步让学生将来在面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现实政策时,自觉运用该规律、视角予以观察、分析、解读,则更是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陈友芳教授指出:“一门成熟学科的精髓不在于它对世界的结论,而是因为它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分析方式,而且这种分析方式以其对世界的认识能力而展现出自身的力量。”[1]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让学生学会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去把脉历史发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人类社会发展本质。这也是该教材的“独特价值”和“独特味道”。

二、解读权威书刊,提高学养水平,凸显研究味道

根据《意见》要求,高考不再设置考试大纲,而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因此,教师更要认真研读政策文件、权威文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等,力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政治性和说理性的统一,部分文字甚至直接源自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或政策文件,内容体系、话语表述凸显了鲜明的国家意志。如“伟大的改革开放”中的诸多表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教师如能溯源教材语言的文件出处,则有助于自身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明晰教材的价值意蕴和背后的深层内涵。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本全新教材,教师要理顺教材的知识脉络和体系,还可以多学习教材编写人员关于教材编写说明、整体解读和使用建议的文章,与编者“深度对话”,从而为后期解构、重整教材提供依据。

教师要研读《课标》,尤其要认真研读“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部分。“课程内容”包含“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主题模块,均对教师把握学科内容有着提示作用。以“伟大的改革開放”框题为例,三个主题模块分别做了如下要求:

“内容要求”在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的第二个专题,明确了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学科知识要求,如: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为什么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等。

“教学提示”的表达逻辑为“议题+活动+学科知识”,主要有: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意义……”;结合“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京奥运会……”,达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时期付出各种代价,经过接力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等学科知识的内化与理解。

“学业要求”明确规定: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课程内容”是从静态角度对学生要掌握的学科知识作了界定,那么“学业质量”标准则是动态、质性地划分了其对学科知识理解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刻画了高中生系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所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必备观念,并对其水平表现进行具体描述与分层。学业质量标准在陈述上融入了课程内容,并以具体的课程内容为载体。它不仅指向具体知识本身,而且刻画了基于学科知识的行为表现水平,呈现了学生系统学习课程后所获得的、可观测的标识性成就。因此,教师应在认真研读学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厘清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能用学科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展现什么素养”等问题。

仍以“伟大的改革开放”框题为例,《课标》中对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层级要求为:

水平一:引用典型事例,证实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水平二: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依循历史逻辑证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水平三: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水平四:跟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论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理由。

从不同层级的质量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要求“重在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阐明改革开放的意义”,进而为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提供实践根基。教师应了解、把握不同层级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落实。

三、推进议题教学,开展多元活动,提升素养味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丰富翔实,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学科知识达成和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教师应力争省略程式化的理论推演和学科逻辑的演绎,避免空泛纯粹的“思维体操”,努力让学生亲历思维、探究和体验,进而在活化的情境中获悉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分析、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实地提升核心素养。《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给出了解决的路径,首先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2]。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精准的议题、呈现复杂真实的情境,开展序列化的活动,设置妥帖的学科任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议题既要体现积极鲜明的价值导向,又要直击教学重难点;要将学科知识内嵌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促使学生在获取相应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的同时,还能领悟应用这些知识、方法、思维方式的情境化条件,从而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活动设计要紧密贴合教学目标并有清晰的线索,组织学生围绕议题展开活动和思考;要基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育人价值,恰当选择学科任务类型,培育学生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能力素养。

在讲述“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框时,有教师设置议题“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并将整节课分为三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回看走过的路——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1.结合教材31~33页,完善改革开放进程图。

2.讲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人和事。

3.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交流合作,代表展示,相互补充。

活动二:立足当下的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1.请结合自身感受,收集相关资料(视频、图片、数据等皆可),谈谈改革开放对家庭、家乡和国家带来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探究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秘诀”有哪些。

活动要求:各组交流分享、补充。

第一组——从经济社会角度。

第二组——从政治法治角度。

第三组——从生态文化角度。

第四组——从国际社会角度。

活动三:远眺前行的路——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选择“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角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以上议题设计直指本框题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导向。围绕议题设计的三个活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层层递进。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元,有资料展示、综合探究、建言献策等形式,学生经历体验、探究、合作、分享、交流等后形成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形成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明确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总之,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在教学中凸显学科味道、研究味道、素养味道,用透彻的学理、深刻的真理感召学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友芳.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J].中国考试,2018(7):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2.

猜你喜欢统编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六大策略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1期)2019-03-13“预测”阅读策略的教学建议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年11期)2018-12-20图文交“绘”,给思维一个支点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9期)2018-09-27化“知识”为“写作生产力”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4期)2018-06-11“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4期)2017-04-22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决策与信息(2016年12期)2017-01-14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9期)2016-11-21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一)雕塑(1996年4期)1996-07-12

推荐访问:三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