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蚕桑实习场:园本课程活动开发的尝试

2021-12-28 11:46:37公文范文
李敏娟我园所处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是江南五大桑镇之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在幼儿

李敏娟

我园所处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是江南五大桑镇之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家乡特有的蚕桑文化为切入口,遵循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蚕桑实习场,让幼儿在真实的蚕桑情境活动中,通过计划、操作、探究、协商等学习方式获得与蚕桑相关的有益经验,增进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有效推进园本课程活动的开发。

一、点状截取,注重体验,以探究为途径开发课程活动

蚕桑实习场是一种感性的、综合性的真实学习情境。在蚕桑活动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抓住蚕、桑这两点元素开发蚕桑实习场的课程活动。

活动初期,教师以小范围的养蚕活动来推进课程的实施。但很快发现这样的形式浮于表面,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针对以上情况,教师组织幼儿围绕在哪里养蚕、如何创设养蚕坊、养蚕需要什么工具、怎样养蚕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实地参观了蚕桑园。通过养蚕人的详细介绍,幼儿现场提问释疑,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喂养方法、桑叶储存方法、蚕室清理要求等知识,激发了幼儿创建班级养蚕坊的意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回到班级,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去选址、收集养蚕工具、布置养蚕室等,通过亲身实践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养蚕方面的综合知识,丰富幼儿有关蚕桑的相关经验,从而让幼儿原有的蚕桑知识框架得到重构。如幼儿亲自去桑园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发现不同时期的蚕宝宝对于桑叶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蚕宝宝的食物”“食物配对”“有用的桑叶”“蚕宝宝喜欢……”等探究活动自然生成。在喂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刚从蚕卵里孵出的蚕宝宝爱吃鲜嫩的桑叶,但咬整张桑叶又不方便,幼儿便尝试用剪刀、小手、刀、小锤子等工具通过剪、撕、切等方式把嫩桑叶变小,最终,让幼蚕都能够方便地吃饱。

在蚕桑实习场中,幼儿有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他们自己观察研究、动手动脑,真正地去发现养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多种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抓住契机,并给予相应的支持,逐步搭建了蚕桑课程活动的基础框架。

二、线形推进,脉络延伸,以情境为线索开发课程活动

蚕桑实习场的创设让幼儿真正将自己的学习置身于养蚕活动当中。为了将幼儿的活动从点到线进行有效串联形成脉络式的主题活动,教师以蚕桑实习场的开发为路径,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1.点线串联,推进蚕桑活动的深度开发。蚕桑实习场的活动是单个的、独立的,幼儿在其中的操作具有简单性和重复性,获得的经验也是零碎的。为此,教师尝试以一根主线将活动进行串联,形成相互联系的、层层递进的蚕桑系列活动,以此来推进课程活动的深度开发。在养蚕活动中,教师以蚕为中心,对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串联。在新园搬迁之际,教师组织幼儿讨论,继续养蚕需要准备些什么。通过讨论和前期的调查,幼儿提出了要有养蚕室,还需要种植桑树。于是,根据幼儿的提议,新园开辟了桑树园,供幼儿种植桑树、采摘桑叶等,还在室内设置了专门的养蚕室。不久,蚕宝宝结茧了,幼儿好奇茧子里有什么,以及茧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咨询家长、上网查询、参观缫丝厂等途径,幼儿了解了从茧子到丝织品的整个过程,陆续开发了缫丝、剥茧、拉绵、制衣、包装和销售等一系列的蚕桑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层层推进的系列活动,有助于幼儿将蚕桑方面的经验从零散走向系统化,不仅了解从蚕卵到生活丝织品的整个过程,更近距离认识了蚕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2.脉络生成,催生蚕桑活动的独特价值。脉络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之间的联系和条理,它加强调事物内在的联系性和条理性。为了完善蚕桑实习场的功能,并深度推进其教育价值,教师开始关注蚕桑实习场脉络的延伸和幼儿的生成活动,以此来丰富蚕桑实习场的内容,有效催生课程活动的独特价值。如在“茧子变变变”的活动中,当大家在仔细观察丝从茧子慢慢抽出的时候,乐乐突然冒出了一句:“老师,妈妈带我去过蚕桑园的,那里的茧子还能够变成花呢。”乐乐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基于幼儿的好奇和兴趣,教师带着幼儿参观了太湖雪蚕桑园,体验亲手制作茧花的乐趣。回园后,幼儿发动家长搜集了蚕茧,创设了“茧子俱乐部”游戏,开发了以茧子为载体,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茧花制作、茧子创意画、制作茧子饰品、茧子抽丝、创意包装和扇面画等。教师发现对同一资源的多维度开发利用,有助于将资源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多维度的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体验、感受和经验虽然是平行的,但却是多角度的。这样的蚕桑实习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获得的经验具有连续性特点。

三、面狀铺开,交错相连,以生态为背景开发课程活动

面状铺开的课程活动是以生态为背景的,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将各个活动以蚕桑为元素有机连接,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1.面状铺开的课程架构让课程活动更加丰富。面状铺开的课程架构是指单个的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联,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补充。为此,蚕桑实习场里师幼以蚕桑元素为主开发了系列面状结构体系的活动。如在“我要结茧啦!”活动中,蚕宝宝结茧需要用到什么呢?幼儿通过与家长上网查询、实地探访、视频观看等方式,获知蚕宝宝结茧的诸多方法,如柴龙、网格、稻草、纸盒等,其中最古老的方式就是柴龙,它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于是,在具有丰富养蚕经验的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幼儿绕好了柴龙,蚕宝宝终于结茧了。但幼儿对柴龙的讨论又开始了。柴是从哪里来的?对于幼儿的疑问,他们邀请家长帮忙,通过网络学习、询问养蚕人、调查等方法,终于知道了柴原来是水稻。于是水稻是怎样的、如何种水稻、在哪里种、如何预防小鸟偷吃粮食等一系列有关水稻种植的实习场逐步地开发了出来。原本独立的养蚕活动与水稻、水稻与小鸟、小鸟与人之间衍生出新的内容。多个活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下,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起着共同促进的作用。

2.生态理念的实施背景让课程活动贴近生活。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与环境的关系。蚕桑实习场创设过程中,教师将其置于生态理念的背景下,把蚕桑实习场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原本单个的蚕桑实习场与周围的人、生活中的动物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理念。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种植桑树、小组领养桑树,共同照顾桑树长大。同时,以桑叶来喂养蚕宝宝,并用蚕室清理出来的蚕沙滋养班级种植地里的各种蔬菜和植物,修剪下来的桑枝为蔬菜搭建大棚,长大的蔬菜通过幼儿采摘、烧煮之后供幼儿食用。幼儿在照顾桑树和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较好地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感受了生命的成长和可贵,从而增强了热爱生命的情感。蚕桑实习场完成了从人到物再到人的相互影响过程,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形成一个养蚕活动的生态链。可见,在系列的蚕桑实习场活动中,人、动物与植物进行有机地融合,形成了一种属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学习方式,让蚕桑实习场真正成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幼儿园课程要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就必须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及环境融为一体。蚕桑实习场的创设是基于幼儿的生活、问题和经验产生的,它追随着幼儿的兴趣逐步拓展,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课程活动。蚕桑实习场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茧子蚕桑养蚕养蚕记阅读(低年级)(2021年4期)2021-06-15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设计(2020年9期)2020-05-19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新农业(2020年2期)2020-03-25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3期)2019-08-16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7期)2019-05-23嫘祖养蚕的故事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4期)2018-06-29我的蚕宝宝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9年7期)2009-09-09

推荐访问:蚕桑 尝试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