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控制

2021-12-28 11:56:19公文范文
叶尔江·沙尔甫摘要:文章简单分析了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研究了对二者进行合理控制所起

叶尔江·沙尔甫

摘 要:文章简单分析了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研究了对二者进行合理控制所起到的协调多方面因素、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凸显教师作用等效果,并围绕田径教学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训练恢复、改善训练结构性等方面,就合理控制田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训练强度;训练量

近年来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同时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也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而田径作为体育教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对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性、协调性等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不过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很容易出现因训练强度、训练量控制不合理而影响实际训练效果的情况,甚至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损伤,因此有必要就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控制进行研究。

一、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分析

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而言,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首先,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影响和决定训练效果的基础因素。只有在适宜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下,田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学生腿部肌肉得到有效锻炼,强化四肢协调性,全面增强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性、协调性等,塑造健康、良好的体魄。而训练强度过低或者过高、训练量过多或者过少的话,都会影响实际训练效果,甚至可能引发体育锻炼事故。当田径训练强度过低或者训练量过少时,学生并不能通过训练得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无法有效发挥训练作用,不利于学生力量、速度等的发展。反之,当田径训练强度过高或者训练量过多时,则会加大锻炼风险,可能使得学生因训练量过大而出现身体上的损害及疲劳。其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具有协同性。最后,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也有着制约关系。在进行田径训练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在适当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减少训练量,从而加强对学生力量、速度、敏捷性等的培养。通过此强彼弱的制约性,能够让田径训练变得更加科学与合理,从而更好地保障训练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协调控制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必要性

在体育教学的田径训练中,影响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因素十分多,广泛包含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体育教师因素等。整个社会对知识教育更加关注,对田径训练重视不足,相应的田径地位乃至体育教育地位都较低。同时不少家长都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认为田径训练和学习没有太大关系,而且只有参加比赛的学生才会进行田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田径训练的有效落实。只有合理控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才能保障实际训练效果,进而协调影响田径训练的多方面因素,为田径训练效果的改善提供支持。

在传统认知里,田径训练只是开展短跑、中长跑、跨跳、投掷等训练活动,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规则和要领,便可独自完成训练,相应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实际上,由于体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并不能完全独立地完成训练,需要教师指导。而对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进行控制,配合相应的准备活动、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技术训练、训练项目等,能够保障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凸显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控制策略

(一)完善田径教学训练体系

要科学地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控制,必然需要系统化的教学训练体系作为基础支撑。教师则需要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完善相应的田径训练体制,将教学管理制度与训练管理制度相结合,严格基于相关理论基础等合理控制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科学制定训练方案,促进训练效果的切实改善。

(二)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强度和增加训练量

随着田径训练进程的推进,必然会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从而更好地契合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有效锻炼,维持身心健康。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身体素质有全面把握,并在制定基础化训练方案的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训练进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分阶段同时提高训练强度和增加训练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勇攀高峰,逐步提高田徑水平。

(三)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是科学开展田径训练的基础手段。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田径水平等,合理制定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科学训练方案,既要针对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进行基础训练,也要针对学生的100米短跑、400米短跑、800米长跑、1000米长跑、跨跳等展开专项训练。而在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中,同样需要加强对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协调控制。一方面,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二者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呈现制约关系,要么前强后弱,要么前弱后强,这样才能突出训练重点,同时避免学生剧烈运动而出现身体损伤。另一方面,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二者之间可以适当呈现制约关系,从而进一步凸显针对性训练的作用。

(四)科学调控训练恢复

为了保障训练的科学性,防止学生因为训练而出现身体损伤、疲劳等现象,需要科学落实训练恢复的合理调控。在进行田径训练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慢跑、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压腿、压肩、踢腿等准备活动。而在田径训练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恢复,通过慢跑、压腿、高抬腿跑、后蹬跑、变速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肌肉长期劳累、绷紧之后恢复健康,同时改善实际训练效果。

(五)改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结构性

田径训练一定要具有科学性,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方能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防止学生出现身体软组织拉伤、身体疲劳等问题。这意味着在进行田径训练之前,教师便要对学生们的整体身体素养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训练结构,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结构,展开训练,实现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训练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务必要维持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稳定性,逐步将日常训练强度设置为与体育考试前后的训练强度一致即可,同时训练量也不要出现太大的变化,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稳定的结构内更加有效地体会训练乐趣。

综上可知,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需要具有足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能保障训练的有效性,切实为学生们的身强体壮提供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实际训练中对训练强度、训练量等进行合理控制,引导学生在适度的训练中逐步适应田径训练,充分感受自身力量、速度、耐力等逐步发展所带来的满足感,体会体育乐趣,实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兴胜.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读天下(综合),2019(24):1.

[2]李天鹏.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选择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1):223-224.

[3]翟进明.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几点思考[J].探索科学,2019(3):299-300.

[4]吉剑锋.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成才之路,2015(34):85.

猜你喜欢训练量田径训练体育教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75期)2021-07-19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文理导航(2019年31期)2019-10-06试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新课程·中学(2019年6期)2019-08-13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体育时空(2018年3期)2018-09-29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好日子(下旬)(2018年11期)2018-06-11中专体育教育的多样化考试周刊(2017年16期)2017-12-12传统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中旬(2017年9期)2017-11-18在田径训练中应多加强队员意志力的培养魅力中国(2017年18期)2017-08-17试谈中学生田径训练中的放松与恢复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5期)2014-03-05

推荐访问:训练 田径 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