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颜氏家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启示

2021-12-31 11:12:54公文范文
冯丽摘  要:《颜氏家训》在道德教育时机、道德培育机制、道德教育途径和道德教育内容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

冯丽

摘   要:《颜氏家训》在道德教育时机、道德培育机制、道德教育途径和道德教育内容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念。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倡导的“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学校教育可以借鉴《颜氏家训》的教育精髓,努力拓展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重视对学生进行早期价值引导。此外,还需在全社会全方位构建长效、立体的道德培育体系,并在德育内容中有效融入德性养成要素,助力青少年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颜氏家训;青少年道德建设;知行合一;道德体系

当前我国虽然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文化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加之随着西方社会文化的涌入,致使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道德判断和精神诉求,使得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出现瓶颈。“新时代需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公民,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发展。”在此前提下,我们发现,《颜氏家训》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的精髓,可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带来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当代青少年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道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当前社会背景下,各种文化并存、交织、碰撞,构成了多元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文化多元、价值多样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道德准则、价值共识等受到挑战。”

(一)价值观念层面:不良价值观念蔓延,冲击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判断

随着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对物质文化的推崇,社会上的传统价值判断受到了挑战,几千年儒家文化一度推崇的“勤俭节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己欲达而达人”等的价值观遭到冲击,相反“一切向钱看”等的价值导向导致有些人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作为道德准则。因此,这些观念的蔓延既使我们曾经的主流社会价值观遭到冲击,也给当前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文化建设带来重重阻碍。

(二)社会实践层面:学校道德培育与社会道德实践脱节

长期以来,一提到道德教育,人们习惯性地觉得这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学校教育课题。然而,学校教育不是全能的,教育的問题更是全社会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如果仅试图依靠学校教育解决当代青少年的德育问题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更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不能让“拜金”“自私”等道德风气在社会中蔓延。在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要做到知与行相结合,从而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三)个体选择层面:道德相对主义影响个体认同普世价值观

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道德相对主义蔓延,有些人认为“与道德相关的准则、规范是相对的而非客观的普遍标准。”因此,对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理念的曲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当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难度。此外,道德相对主义在无形之中漠视普遍共通的价值标准的同时,还加速了个人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的蔓延。然而,在人类文明发展与存续的过程中,人类价值的存在不关乎民族、肤色、地域、经济发展等而为整个人类世界世代相传,因而道德建设中绝对不能忽视人类社会普遍、共通的价值标准。

二、《颜氏家训》中德育相关思想理念解析

《颜氏家训》是作者颜之推将其一生的经历、经验、所思、所感系统总结整理而成的家训篇章,具有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颜氏家训》全书共七卷20篇,其内容涉及语言教育、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等方面,其中重点论述了道德教育方面。具体的道德教育思想理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关键期及早进行

《颜氏家训》指出,儿童特质的发展是有关键期的,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因而我们要抓住儿童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进行引导。同时,越是年幼的儿童可塑性越强,就越应该抓住时机进行道德引导。此外,在对儿童进行道德引导的同时,还要重视周围环境的影响力,要给可塑性极强的儿童尽可能地创造积极良性的成长环境,并做好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照顾和关爱工作,促进其良性发展而非误入道德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要持续贯穿,不可一蹴而就

《颜氏家训》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道德教育原则。一个人从年幼到年老,向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和贯穿人生的态度。同时,由于儿童对于好与坏的领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德育的发展也需要有持续的引导和教诲,需要有来自成年人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而非一蹴而就。

(三)借助家风家训进行道德教育

《颜氏家训》中主张要秉持家风家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爱中有“教”、慈中有“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可见,家庭主要成员教法得当对孩子是有深远影响的。与此同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家风家训古而有之。中华传统家风家训内容广博, 主要是建立在传统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修齐治平”等方面,且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志向教育”和“情怀教育”

颜之推生逢乱世,不仅曾颠沛流离,也曾见闻和经历过身边许多人临难失节的悲剧,并为此深感惋惜,所以他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人生志向和“家国情怀教育”,且特别强调子孙后代要做一个堂堂正正、有高尚节操之人。这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颜氏家训》对当代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启示

行为规训和德性养成是道德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因而在对当代青少年进行价值引领和道德教育时,不能片面重视行为规训而忽视德性养成,以防加剧“伪道德”现象的出现以及道德教育的低效。因此,基于《颜氏家训》中德育理念带来的道德教育时机、道德培育机制、道德教育途径和道德教育内容等几个方面的启示,我们在对当代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在借鉴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抓住教育时机,并在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期进行启蒙和教育,以降低事后补救工作的低效;根据“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念构建长效培育体系,因为道德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凭着“树大自然直”的假想就能坐观其成的,而是不断培育和引领的结果;要结合当前发展大背景积极拓展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等精髓的育人途径;要不断融入德性养成要素、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抓住道德教育时机:青少年道德建设不能忽视人生发端期的价值引导

童年是人生的发端期,青少年的德性养成离不开人生早期的德育启蒙和重要他人的价值引领。国内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近些年在集中研究犯罪心理的基础上也特别强调了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后期众多的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都在儿童早期缺失道德价值判断方面的正确引导。同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面临更多的风险因素,比如家庭教育难以同步,缺乏及时的教育引导等,而更容易受到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影响出现行为失范现象,这些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最早进入媒介视野和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在最新的研究中指出:“早期公共干预有助于发展弱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由此可见,道德教育不仅不可忽视对儿童早期的引领,更要重视对儿童的道德启蒙和价值引导,同时对于家庭教育不足的弱势儿童群体,国家和社会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及加大对弱势儿童德性养成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建立道德培育机制:全社会全方位构建长效、立体的道德培育体系

在颜之推看来,不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教育要贯穿始终,《颜氏家训》中这种“教育要贯穿始终”的观点恰好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发展理念。1965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时至今日,大家也普遍意识到学习不是仅限于在学校内完成的事情,而更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活动。孔子言“学而不已,阖棺而止”,荀子言“学不可以已”。由此可见,道德教育不仅需要构建长效体系,而且需要在不同的学段教育中倡导“知行合一”,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共同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

(三)探寻道德建设途径:在借鉴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努力拓展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精华,其中,家风家训曾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德育内容。家风家训集中反映了一个家庭、家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共同认可、接收并自觉遵循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精神向往等,家风家训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中华民族是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相对封闭的求稳定、求隐忍、谨慎的畏惧冒险和创新的民族性格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结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家风家训作为传统大家庭的教育在传统社会里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家风家训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它似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润物无声地塑造着家庭成员的人格养成,甚至能从长远意义上影响人的情感、态度、思想、情趣乃至心灵,达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并最终促成他们基本价值判断的养成。同时,传统家风家训采取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教化方式,注重亲情的濡染和感化,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个人道德文化自觉水准,进而构建自觉、自信、自为的道德文化与精神文化,建构起道德人格与精神信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当代青少年群体进行道德熏陶。

(四)丰富道德建设内容:在德育内容中有效融入德性养成要素

道德只有内化成为真实的人格,才能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学校教育要去除“知行相悖”的伪君子、培养“知行合一”的真君子就需要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而德性养成就是增强公民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从德性养成的角度融入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担当教育、良知教育、志向教育和情怀教育,以进一步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

颜之推在对其子孙的教育中特别强调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因而颜氏家族子孙多有作为。此外,有着“天下第二行书”美誉的颜真卿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中也鲜活地记录了颜氏子孙的民族大义之举,后人在体会《祭侄文稿》书法作品悲壮之美的同时,无不对颜氏家族子孙的家国情怀充满钦佩和敬意。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就曾经感慨“我们顶尖大学正在培养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分配不平衡导致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的趋势下,社会学家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精英群体当中相当比例的人群在占有了大量的既得利益后,不愿意共担社会责任。于是便有学者开始提醒社会:“权贵资本主义”或“官僚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危险。“社会主要群体与社会经济位置较高的精英群体之间在利益方面没有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而是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现象。”

综上,当代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骨干与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导向会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借助《颜氏家训》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同时,学校教育需要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培育本土道德文化根基,重塑青少年的道德理念,并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以重构文化范式与道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鲜明特征[J].倫理学研究,2020,(1).

[2]王晓艳. 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9).

[3]檀传宝.公民道德建设如何迎接新时代——正确理解《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时代特征[J].人民教育,2020,(01).

[4]曲铁华.中国教育名著导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5][美]詹姆斯·赫克曼,罗斯高.世界经验对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启示——罗斯高与詹姆斯·赫克曼的问答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3).

[6]秦延安.家风家训的力量[N].西安日报,2018-08-25.

[7]申家字.传统家风家训对大学生道德文化自觉养成的作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

[8]刘铁芳.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3,33(12).

[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0]吴忠民.社会公正何以可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知行合一王阳明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青年与社会(2018年33期)2018-12-05“知行合一”视角下文化主题酒店体验性研究西部论丛(2018年10期)2018-10-25欢旅:触摸经典,知行合一,精致素养在心中滋长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8年7期)2018-09-14良知教育在高中德育建设中的应用新课程·中学(2017年9期)2017-12-06“心学”对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当代启示中州学刊(2017年9期)2017-10-17培育实践人格: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看当代教育目的的实践取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3期)2017-06-29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三习”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把握“知行合一” 落实“两学一做”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7期)2016-08-01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观对明清武术理论的影响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05-30“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36期)2015-02-03

推荐访问:颜氏家训 道德建设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