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意蕴及启示

2022-01-08 11:16:47公文范文
周旭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

周旭

摘 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展现了其对于私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担忧和思考。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梳理异化劳动理论的脉络,窥见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学意蕴,探究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提供理论遵循。

关键词:异化劳动;生态意义;启示

中图分类号 D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4-093-0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最早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文简称《手稿》),文中详细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定义及其四重规定性,即劳动者和劳动产品、劳动者和生产过程、人和类的本质以及人与人相异化。借此揭露了资本家的贪婪嘴脸,展现了劳动者被无情压榨和剥削的悲惨境遇。同时,马克思指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强迫的社会分工,才能消除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异化劳动也在新时代展现出生态异化的新特征。梳理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脉络,探究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价值,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前全球性的发展困境,化解全球生态危机。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及其四重规定性

(一)异化劳动的概念

“异化”一词,在拉丁文中原本表示转让、疏远、脱离,后被德国古典哲学家提升到哲学高度。异化首先被黑格尔引用到哲学语域,与马克思后来对异化概念的界定不同,“黑格尔主要从探讨社会历史问题入手,形成异化思想。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他的异化理论是指精神在前进运动中,使人的主体外化、对象化为一种异己力量的客体,这种客体反过来束缚、压制主体,主体在同客体的矛盾、对立中,逐步达到自我认识,扬弃了异化,复归于绝对精神的统一”[1]。马克思在揭示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时引用了异化一词,并赋予它新的内涵。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异化是描述劳动者在私有制条件下,逐渐失去劳动及其相关既得利益,失去自身内在认同,最终丧失一切的过程和结果。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用于解释生产力越发展,工人生活越困苦的现象,揭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真正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实现自身价值、联系外在世界的内在规定性,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私有制和强迫的社会分工使原本自由而愉悦的劳动逐渐外化、异化。劳动的结果不仅不能使劳动者生活富足、精神愉悦,反而使劳动者在萎靡的状态下生存,物质匮乏、精神空虚的劳动者逐渐沦为生产机器。异化劳动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进一步揭露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对被压榨、奴役而不得解脱的工人阶级进行了精神启迪,也为当时处于自发阶段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二)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

在《手稿》中,马克思详细介绍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

首先,异化表现在劳动对象,即劳动产品上。[2]44-45劳动者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到劳动产品中,其结果应表现为自身劳动的外化。但实际上,作为劳动外显的劳动产品却越来越脱离劳动者本身,并逐步成长为和劳动者相对立的力量,并且,这一力量的滋长、壮大以另一方的萎缩、耗损为代价。“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2]44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想获取自身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用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要出卖多得多的劳动来换取,其结果就是劳动者在劳动产品的奴役下彻底丧失肉体和精神的自由。

其次,表现为劳动者和劳动过程的异化。[2]45-46劳动产品的异化,不过是劳动过程异化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并不内在地认同劳动,也拒绝认同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感到痛苦和压抑,劳动只是劳动者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劳动者一旦失去外在强制力,便会立刻停止劳动。劳动者将整个劳动过程看作是一种自我牺牲,并没有在劳动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满足。这种异化使得劳动者脱离了人的本质,当劳动者执行基本的生存职能时,他们能够获得原始的满足。

再次,表现为人和类的本质相异化。[2]48-49人之所以具有类的本质,是因为人依靠自然界生存,并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塑造外在自然,把自然变成人无机的身体。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在劳动中把自身从大自然中异化出去,人类的本质也异化成生活的手段。这种异化把人的活动机能从他的生命活动中异化出去,把属于类的本质机能变成人维持生存的手段。其结果直接表现为人从人那里异化出去,人不仅与自身对立,也和其他人相对立。

最后,异化表现为人与人相异化。[2]52-53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人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的本质异化出去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当每个人从自身类的本质异化出去,那么实现、表达人与自身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必然呈现出异化的态势。每个个体同他自身相对立,并用和自身对立的视角来审视与他人的关系,自然也就与其他人相对立,也就是劳动者以本身所处的地位和角度来观察别人,并异化同他人的社会联系。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意蕴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中就包含着异化劳动理论对于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线索,制定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方案。

劳动异化与制约人类当前发展的生态问题具有内在关联。异化劳动和生态问题的联系,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自然界是劳动者实施其劳动行为、进行生产活动的材料与场所,是劳动的必需条件,没有自然界,劳动便不能够存在。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依赖于自然这个无机体,人类较之其他动物越是万能,那么,自然的范围也就越广,人类的万能也正是表现在他把自然界转换为自己无机身体的能力上。而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不能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而是以资本家的意志为意志,以牟利为目的,被迫地进行劳动。这样的劳动虽然会使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發展,加速社会财富的积累,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不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并且以积累巨额财富和压榨劳动者生存空间为目的的劳动,必然会加速自然界的消耗,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关联决定了生态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从消除异化劳动入手。马克思在论述异化劳动时就曾提出,只有消灭私有制、取消强迫的社会分工才能消灭异化。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对于当今生态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态启示

异化劳动理论内涵的生态意蕴,对当代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特别是解决生态问题具有战略启示。异化劳动理论是当代中国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根基。二战后,世界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生产力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原始掠夺性的发展方式和错误的思想观念也使自然界的负担加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综合国力逐年增强。然而,粗放型的农业生产、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模式,也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生态思想蕴含着异化劳动理论的精髓,是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的重要依据。

(一)秉持生态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生产力空前发达,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进入了高速阶段。市场完全由价值规律支配。资本家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开始追求巨额财富的积累。这种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使自然界遭受了更多的压力,并为生态危机埋下了隐患。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更不是凌驾与被凌驾,而是共生共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维持基本生存的生活资料,并供给人类劳动生产的工具和土壤。自然界作为人类实现自身类的属性和自由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无机体,是人类身体外化的对象。人类应当扭转传统的索取型观念,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正确发挥自身能动性,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开展经济政治等一切活动。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用人类的正向开发换取自然的正向回报,走生生不息的循环发展道路。

(二)坚持绿色发展,走循环发展的生态道路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生产力的进步所推动的。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今社会,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力,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更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如何发展,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更关系到国计民生、子孙万代。我们应当认清当前发展形势,继续深入推进改革,改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路线为绿色发展路线。无论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还是以往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都表明:坚持绿色发展,走循环发展的生态道路,是党和国家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以人民为中心做出的审慎选择,绿色路线的正确性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绿色发展,不仅是一种产业发展模式,也涵盖新型产业区域和新型产业趋势,我们应当深刻理解、正确执行绿色发展政策。传统产业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残渣排放量、降低排放物含毒量,促进国家传统支柱型产业绿色化。城市规划和产业选址,要在合理保留传统要素的基础上,增加绿色要素比重,既不破坏原有的绿色用地,又能够将产业发展和生态开发联系起来,形成循环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还要增加绿色元素在三种产业,特别是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不断开发新产业,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幸福。

(三)突破种族局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过,异化劳动也随时代发展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生态异化,这种新变化与新特点直接表现为生态问题的突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消除异化劳动,即消灭私有制和强迫的社会分工。放眼全球,本应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进行自由、灵活的社会分工,却被旧有的国际秩序所禁锢,国与国之间也因经济实力、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存在分歧,这些都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与管控未来态势的不利因素。

当今的生态问题不该,也不能由个别国家自行解决,自然反扑的恶果必然由全体地球公民一同承受。所以,构建突破意识形态局限与种族壁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系统逐渐恶化,全球气温与海平面的波动都接近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肆虐,动物和人类生存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我们要用全球化的视野打破旧有的国际格局,推动更加有效、更能团结各国的新格局的建立。与此同时,也应加强经济合作与政治沟通,在环境治理与共同开发等问题上积极共商,携手打造应对生态危机的人类新优势,使生态改良、经济发展的成果由全人类共享。

异化劳动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意蕴,展现出了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为建设绿色循环的经济社会、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同时也为重建国际秩序,共同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解決思路。

参考文献:

[1]  景崇.国外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研究的评介[J].学术月刊,1982(07).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异化劳动启示论异化劳动是整个阶级社会固有特征青年时代(2019年8期)2019-05-16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指导的启示文学教育(2019年1期)2019-01-10瑞典儿童福利政策的现状及启示教育界·中旬(2018年10期)2018-12-19新建本科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困惑与启示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51期)2018-12-11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及启示青年与社会(2018年33期)2018-12-05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现代交际(2018年19期)2018-11-19美英高校创业教育特点及其启示科教导刊(2018年30期)2018-01-0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初探科教导刊(2017年27期)2017-11-08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江汉论坛(2014年5期)2014-10-22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休闲观学术论坛(2009年6期)2009-08-12

推荐访问:马克思 意蕴 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