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关于中德音乐师资培训比较研究

2022-01-24 21:20:23公文范文
[摘要]本文主旨为从中德两国音乐师资培训的具体组成包括:培养场所,年限和时长分布,课程设置的种类与数

[摘 要]本文主旨为从中德两国音乐师资培训的具体组成包括:培养场所,年限和时长分布,课程设置的种类与数量,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及体系化程度,再到课堂形式的灵活性,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最后到师资培训成果的考核类型和方式,器乐与理论考试的比例,口试与笔试的选择等众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希望从中对德国音乐教育的成功之处进行发掘。在其音乐强盛的根基——良好的师资培训体系中寻找核心思想,既是德国严谨务实的制度,又是德国人开拓进取的精神。顺势得出我国该如何改进音乐师资培训方式,同时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德;音乐师资培训;对比;改进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1-0199-03

[作者简介] 唐凌俊(1997— ),男,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扬州 225009)

下文中笔者在介绍德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选取了德国北莱茵的科隆音乐学院和中国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师培训方式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并针对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培训方式的不足之处展开思考。

一、德国音乐教育的思想

在德国,美育被定义为培养能感知并理解身边美的事物及现象,乐在其中的同时具有评论和更改艺术品能力的人。而美育的主要手段则是通过艺术熏陶,其中就包含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另外特别注重由康德提出,席勒继承的“审美无功利”的观点[1],音乐教育不是政治教育的工具,良好的审美状态是自由无束缚的境界。而这种理念集中表现在阿多诺的“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音乐课程。该音乐教育还使学校音乐教育功能区别于娱乐性音乐消费,成为了相对纯粹的审美教育。接着维努斯认为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学会怎样与音乐打交道,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好的音乐作品进行甄别的能力,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继的音乐教育。

二、中德音乐教师培养方式对比

笔者在中德音乐师资培训上,希望从培养场所、年限、课程设置、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并联系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

(一)培养场所

首先德国的音教专业会根据不同方向,划分学校进行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主要由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中音教系培养,而高中音乐教师则由专业音乐院校培训[2]。由此可以看出,德国音乐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更强。相较之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是高中音乐教师也都是由这三类学校进行培养,可并未清楚划分,例如综合院校音教系所培养的教师能够在高中任职,而专业音乐院校培养的教师也能在中小学任教。培养方向的不明确势必导致培养过程的模糊性,使师资质量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中国专业音乐学院的音教系也还存在过分强调技能的问题,用表演专业要求培养音乐教师,容易顾此失彼,使得教师最需要的教学相关技能得不到发展。

(二)年限

德国小学和中学的师资培训学制分别为三年和四年。第一次国家考试在结束第一阶段学习后进行,考试周期为八到十个月。接着迎来为期两年的在校实习。德国的实习是融入当地的学校,深入到每一堂音樂课中去,以实践为主进行音乐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得到磨练,并通过经验丰富教师的传授和自身课堂的积累,才具备第二次国家考试的资格。

从表象上看德国的实习期仅在量上增长了时间,而其实质是增加了更多体验教学的机会。教师能在实习期运用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等理论,检验其成效,并进行合理高效地组织,做到“心中有数”。

总的来说,在德国如果音乐教师培训进展的一切顺利,培养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至少需要六年的时间,而一个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则至少需要七年的时间。如臧婉在她文章中提到德国音乐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音乐基础,还得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考取高等院校[3]。以德国培训中学教师的比例进行分析,这七年中四年为技能学习和培训,两年为校内实习,一年为考核或考试。时间分布合理,实习和考试是在学校培训制度之外的。

再对比扬州大学音乐学院中音乐学(师范)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来说,中小学教师的学制为四年,其中六个学期为专业内容的学习,一个学期为校外实习,一个学期的时间为毕业论文写作。其中校外实习主要以现场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为主,亲身参与课堂实践相对较少。如果按实际参与课堂实践的时间计算可能不足十次。通过该方式培养的教师,对于一两节示范课尚能完成。可在长时间的教学中遇到复杂的课堂情况就显得难以招架,甚至产生不当的处理方式。另外该实践与考试是包含在学校培训制度之内的。实习作为学分较高的项目,包含在培养计划之内,课程考试分布于每学期期末。

撇开技能培训和考试的时间,单从实习的时长分配来说,“扬大”为代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是有所欠缺的,实习教师还未充分适应课堂环境,学会基本的应对,便草草结束了实习期。这样浅尝辄止的实践极易造成的后果为:实习教师一旦被聘用任教,规模较大学校一般会重新经过培训,而规模较小学校可能就直接开始日常教学,效果较差。

(三)课程编排

以德国初级音乐教育师资培训课程为例,其专业科目有主专业乐器、教育学、声乐、视唱练耳等,除了本国语言——德语和数学(德国人认为音乐源自数学的学习),都是从音乐技能、音乐理论和教学出发进行学习[4]。细细看来这些内容无不切中音乐技能和教学上的要害,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以合唱指导为例,合唱活动是学校音乐活动中经常举办的。而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则涉及到声乐、视唱练耳、舞台表演、学校常用乐器演奏、和声等学科的综合学习。这些课程像是一张成体系的知识网络支撑起教师。以科隆音乐学院对初高中教师培养方案为例,其中分为四类,分别为研讨课、小组课、专业个别课和集体大课等形式。集体课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小组课会集体对乐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而研讨课则通过专题形式,教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课程形式丰富,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采用灵活方式的同时也保证了实际效用。

对照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师资培养计划,这里参考扬州大学2018版音教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主要有复调基础、基本乐理、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单从专业课程设置部分来看,专业课程科目众多,但大都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该课程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并不明显,其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程度较为局限。另外其他通修课程,例如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及程序设计Ⅲ等足足有十门,与专业课的相关性并不大,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更需提高针对性。如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建议可以免修,因为作为音乐教师考虑,如不兼任历史教师,一般难以触及。

(四)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相对中国的教学方式,德国学校并不要求教师使用固定教材,而是把重心放在自身的研究课题和所持的观点上。所以教师更多地通过给学生推荐书籍,和他们讨论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授课[5]。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及时把握学术前沿的知识。再谈到中国的音乐教学,不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也对陈旧的曲目表现得并不积极,如果教师也不钻研教材进行内容的拓展,那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五)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德国在教师培训上,更多开展技能实训的课程,由学生主导讲课,教师引导进行讨论。学生作为主角,而教师真正成为了引路人。学生在交流中开拓思维,教师也得到学生的启发,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再比对中国,实践类课程也并不少,例如田野采风,舞台表演基础等课程,可培养方式仍以课堂理论的教授为主,替行实践之名。学生和教师的思考量较少,课堂对话不足。从效果上考虑不仅达不成实践的目的,还容易造成所谓的“走过场”,进一步导致形式主义下独立思维的缺失。所以我们更该呼吁开设真正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课程。让师生更积极地追根溯源,开拓创新。

(六)考核制度及内容

德国的考核制度是国家考试委员会设定的,每年两次。首先主专业乐器的考察曲目长度需要在40分钟上下,副专业乐器曲目长度同样需要在30分钟左右。

同时,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在4小时内,口试设置在30分钟,内容范围音乐学和音乐教育学都考察,相对全面。考生不仅需要对技能有较好的把握,还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如地展示,从多个方面反馈。

中国的毕业考核则主要通过论文和毕业演出的方式进行,成绩优异者会举办独奏音乐会,并无特别严格的笔试和口试,副专业乐器的考核有所涉及,主专业乐器的考试要求相对较低。而我国音乐教育还存在的问题为:由于艺术教育注重发掘个体潜在的艺术能力,但同专业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趋同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挖掘和发挥,造成了个性教育的缺失。

在内容上,德国音乐师范的入学考试,除了两门乐器演奏外,还要求流行音乐作品的考察。学校从考试要求着手推动着教师及学生去接触现代化的作品,与本时代的音乐作品接轨。而中国音乐师范入学考试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大部分并不要求当代的作品。其导致的结果为,教师与学生都对现代作品一知半解。具体到声乐考核上,考生所演唱的仍是多年前的曲目,如《红旗飘飘》等。暂且不论演唱效果如何,老歌新唱当然也能融入新时代的内涵。可现代歌曲发展的趋势或是新唱法,如民美结合,师生可能都不太了解。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我们更该紧跟潮流,而非踏步不前。

三、解决措施

上文关于中德教师的师资培训笔者从以上六方面的对比展开思考,下文主要论述了可以进行改革的方面和具体措施,希望能从实效上使我国音乐教师的培养有所提高。

(一)实习制度的改善

笔者认为中国的音乐师资培训在实习方面,可加强与地方中小学的联络,开展定向培养计划,此处指时间的大幅度延长,让音乐教师在其中教学实践至少一年的时间,以聆听并逐步参与课堂的方式,做到知识和实践并重,丰富教学经验来促进自身成长。同時高校与中小学间的互动可以增进交流,高校教师与学生能接触到一线教师教学上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经验。从而加深教师对中小学实际音乐教学的理解。音乐教学不该放置在高高的象牙塔中,而应该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二)课程设置的完善

笔者认为中国在音乐师资培训的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删减一些关联性小的通修课如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即臧婉文中所提到的避免学生单纯为学分而选课,结果造成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提高自身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技能。而以计算机音乐录制、计算机打谱练习、PPT制作训练等更契合专业特点、实战性更强的课程来取代,课程设置上也应考虑衔接性和体系化,一定课程数量固然需要保证,可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知识网络来培养新生代音乐教师会更高效。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中国由易到难的纵向课程设置较为完善。可适当补充横向的课程设置让理论课和实践课可以同步进行,给予学生一定的结合空间。

(三)提高地方音乐教师待遇

针对德国的音乐学校,由于在职前培训方面做得十分到位,音乐教师质量普遍较高。在德国获得教师资格的音乐教师。上任后作为国家公务员,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而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著名音乐学院毕业的教师都更愿意在待遇好的大城市工作定居,而四五线城市的中小学音乐科目仍然大量存在着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状况,这导致了偏远地区的音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的学生很难接触到优质的音乐教育。启发我国是否也应加强地方音乐教师的待遇,让优秀的音乐师资愿意留在基层。

(四)短期的教师培训方式

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忙碌的工作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学习。他们主要通过远程在线培训班来提高自身水平。例如在线柯达伊培训班的开设,其初衷是为了让初学者对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思想、理念、手段和内容有初步认识,提升个人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由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网络授课。课程共六次,通过在线视频,由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进行授课。通过线上视频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在职教师能接受到线下可能不具备的优质培训同时,也能适应其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较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水平。这类通过网络传播的微课,应由学校组织广泛开展起来,强化音乐师资水平。

总 结

本文的目标旨在学习德国高质量的音乐师资培训的基础上,对中国的音乐师范培养方式进行改良,而此过程需要广大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敢于打破陈规,学生要勇于发问,除了思考教学内容,更要思考教学方式。吸取他国优质的教育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使我国音乐教育大步走向世界强国的行列。

注释:

[1]谢嘉欣,杨燕宜,孙 海.德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5.

[2]赵 婷.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J].北方音乐,2019(21):251—252.

[3]臧 婉.从国外视角下探析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发展潜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226—227.

[4]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7.

[5]代百生.中德当代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89.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中德对比改进中德贸易成本弹性测度与分析大经贸(2019年10期)2019-12-09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从语言学角度看中德文化中的“重男轻女”现象东方教育(2018年14期)2018-08-22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与传统信用卡前景对比分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年11期)2017-01-19聚焦难点,化繁为简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8期)2017-01-07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给思维一个“支点”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7期)2016-12-22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年2期)2016-03-24

推荐访问:师资 中德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