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2022-02-24 10:43:33公文范文
刘建军 范娇阳[摘要]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具体体现为:准确

刘建军 范娇阳

[摘要] 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具体体现为:准确判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明确革命斗争的对象和领导权问题,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把握时代主题的转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阶段性变化,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新征程。

[关键词] 历史方位;  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7-0016-0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百年历程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善于把握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2021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论述,并结合党的历史加以学理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正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所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爬梳整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史,看出党对历史方位和历史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判断始终“在场”。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事业所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科学把握,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际,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及波谲云诡的历史过程中揭示历史性本质趋势,将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转化为具有清晰线索和脉络的基本规划和远景构想的过程。

准确标定历史方位,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在国家战略层面以国家发展所处的时代历史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向为主要表征,以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为现实依据。方位既意味着“身在何处”,也昭示着未来走向;既意味着特定历史时期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也意味着时代形势变化中目标任务的重大转变和意义领域的历史性开启。

准确标定历史方位,彰显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和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革命斗争的对象和革命领导权问题,深化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大改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开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科学把握历史方位和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重要经验来之不易,其表明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是在反复斟酌、比较和总结的长期过程中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具体实际的实践进程中,开创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准确标定历史方位,打破西方现代化道路成为人类现代化唯一方案的境遇,是现代化中国方案独特性和优越性的有力证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阐释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1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快自身发展”和“保持自身独立性”之间似乎有着一条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史,由具体阶段准确标定的历史方位勾勒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光辉历程,描绘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路线图,是中国自立、自信、自强和开放的大国形象的绝佳名片。实践证明,现代化道路是多元的,每个国家都有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极大提振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信心,丰富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图景。

正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把握,体现在判明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方位、把握革命不同阶段的转换上,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审时度势的战略目光。

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判明,明确了革命斗争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从“简单套用一般原理”到“密切联系中国实际”的曲折过程。建党初期,由于缺乏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党的一大将革命的对象确定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并確定了用革命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的最高纲领。2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提出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

对革命性质的判明,明确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1923年陈独秀发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与《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提出“二次革命论”的观点,否认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反思中逐渐明确了革命领导权问题,加深了对历史方位的把握。然而,对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的仇恨和对陈独秀投降主义的愤怒又催生了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的,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观点,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纠正“左”的错误。毛泽东先后刊发《〈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论著,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明确要牢牢掌握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同时,对上述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对象、动力、前途的分析,深化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明了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及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步骤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等。

把握革命斗争不同阶段的转换,制定和实施适应实际的斗争策略。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替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党在把握革命阶段性转换的过程中相应形成指导各个时期革命行动的决策。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是主要任务,国共联合促成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緊紧依靠农民,密切联系工人、士兵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建立了“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3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高瞻远瞩,主动放弃“反蒋”口号,并通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重新成为主要矛盾,我党最大程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开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们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加印证了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明确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方位,为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具有过渡性的社会性质。1953年5月,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调查报告的批语中,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同年12月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4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夯实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尽快促进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正是依据“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我们宣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党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借鉴苏联经验,结合中国自身实际,在经济建设、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正确的建设路线、思想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的八大基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今后的总目标就是要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7年2月,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经济和政治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区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系统分析了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和各方面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明确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和任务。

然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后,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逐渐偏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判断。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错误分析,助长了阶级斗争方面“左”的错误。这一错误理论及其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带来严重挫折。教训警示我们,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要切实用好阶级分析方法,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并据此确定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

正确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把握时代主题转变,开启改革开放进程。邓小平敏锐观察国际局势,认为世界性战争暂时打不起来,并及时提出时代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判断为我国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和开启改革开放提供了奠基性理论依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1党的十三大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

提出“三步走”战略,确定我国改革发展的路线图。邓小平从破解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出发,为社会主义正名,提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考虑到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提出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即“三步走”战略。这一构想在党的十三大上以党的文件形式正式确立下来。党的十五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继“三步走”战略规划,发展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设想。党的十六大围绕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展开新部署。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阶段。不同时期“三步走”发展目标的具体内涵前后贯通、内在统一、彼此接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绘制了实际而又清晰的路线图。

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成就,表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文化建设、民生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创的新局面,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方向。

把握“兩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此,我们党提出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设定了两个具体发展阶段。这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体现了我们党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回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阶梯式上升的历史过程,我们看到从“温饱梦”“小康梦”到“强国梦”,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一步一个台阶、脚印不断深化、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动态变化,延伸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决不能动摇。同时又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这个历史阶段及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这一新表述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动态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方式,彰显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满生机、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

明确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判定,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具有较高起点的特定历史阶段,还是促进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过渡的历史阶段。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判定,遵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它意味着中华民族正在面对并即将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未来30年,就是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冲刺期”。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磅礴伟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娇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沈   聪

猜你喜欢 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几何图形组合能力的发展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20年3期)2020-06-29车路协同发展阶段及路径时代汽车(2020年24期)2020-03-03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现代交际(2019年18期)2019-11-17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求知导刊(2019年12期)2019-08-27共享经济背景下共享单车发展历程的思考中国市场(2018年13期)2018-06-2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业革新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36期)2018-03-01核电站一回路失水事故分析科技视界(2017年8期)2017-07-31创客教育:从萌芽到发展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7年3期)2017-04-07高技术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2009-09-24

推荐访问:发展阶段 方位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