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整体性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探索

2022-03-22 11:39:20公文范文
王琼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础构成要素,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

王琼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础构成要素,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成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点、线、面、体四重维度,探索整体性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追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146-03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青年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心智逐渐健全,思维尤为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的思政课程之一,需要结合时代之需,把握思政课程教学规律,运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成才需要和期待。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认识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以来,全国普通高校在本科阶段开始全面推行“4+1”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本科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形势与政策(以下简称“形策”)[2]。其中,原理课程为本科阶段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研究生阶段开设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门课程的统一体。不同于“三分法”的独立研究,“原理”课程将三门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注重各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提升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3],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与马克思所讲的“一个艺术的整体”、恩格斯提醒要注意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的认识高度一致。

近年來,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理论成果丰硕。张雷声认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视整体性为原理相关学科存在与发展的“生命线”[4]。张建云通过回顾十余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条或几条基本原理的简单组合和拼凑,而是一个系统性高、有机性强的体系和框架,基于整体性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统一性,是开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路径[5]。刘召峰梳理了整体性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存在问题,并主张在学科贯通的视野下,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资本论》为主要文本,开展整体性研究[6]。

整体性研究不应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其研究成果要在实践层面发挥作用。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当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统筹“两个大局”,做出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因此,只有从整体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有力回应现实,只有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检验、深化理论认识,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至新的理论境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整体性决定了原理课程教学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7]。从教材设计来看,导论部分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如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鲜明特征、发展历程及当代价值等内容,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形象。七个章节分别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介绍,这是教材本身的外部形式逻辑。模块化剖析基本原理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而深刻、系统认识的获得需要融通具体原理,把握教材的内在内容逻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和贯彻整体性原则,是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遵循。

二、四重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践

整体性视角要求“原理”课在形式逻辑之外,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逻辑,即把握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具体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点、线、面、体四重维度有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抓住“点”,在深入研究上坚实有力

“点”意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核心、基本的观点,是在通晓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般规律性科学认识,内容涵盖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三大领域。2018版教材的导论部分中罗列了包括世界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内的17条基本观点[8],这些基本观点分别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维度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是本科“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丰富的科学内容,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实践中,对基本观点的理解和阐释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点,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二)把握“线”,在融会贯通上不遗余力

“线”,即主线。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各基本观点之间并非杂乱无章、彼此孤立,而是具有贯穿其始终的主线——关注现实的人的当下及发展,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是“为人类求解放”[9]。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经过实践不断消解异化,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其最高价值旨趣。因此,以现实的人之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各基本观点有机统一起来。各“点”紧密围绕在“线”之上,各“点”之间有“线”可循、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探究现实的人及其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予现实的人“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而对现实的人之深情关切,在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内容的同时增进其现实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发展、完善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中,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唯物而辩证的考察,破解了人类历史之谜,根据其所发现社会运动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当下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人类最终走向物质、精神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结论。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地解决矛盾,不断完成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才能最终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体现出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三)拓展“面”,在协同发展上齐心戮力

“面”是指本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共同面。“原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其作用的发挥要关注与“德法”“纲要”“概论”“形策”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做到协同发展、整体推进。本科阶段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均有各自独立的教学体系,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统一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共同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德法”侧重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纲要”侧重于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说明“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为“概论”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现实之基。通过“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把握,为“概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之源。“概论”课程基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现代化的实践,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必要性。因此,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必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策”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课程载体。五门课程有机统一,课程体系内的融会贯通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均直接关系着作为整体的思政课程形象,关系着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因此,各门课程在“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課”的同时,要戮力齐心,建设好“思政课程共同体”。

(四)构建“体”,在育人共同体上同心毕力

“体”是指思政课程育人的立体大思政格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非独立作用于“现实的人”,需要结合学生特质,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调动一切育人的积极因素,有效整合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家校各方的力量,形成育人合力,构建社会关心、多方参与、各方支持的大思政格局。具体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在纵向上,坚持小学、中学与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脉相承,形成小中大思政课程一体化格局。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点应依据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特质设置,聚焦各阶段在思政课程一体化推进中的特定任务。同时,树立课程一体化意识,共同担当思政课程的育人使命,培养好、教育好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小中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11]。小中大思政课程“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育人、一体发展”,既有效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能做好过渡衔接,有利于呈现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形象。在横向上,高校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专业课程教师要在全面掌握专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学科特点,适时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注入思政基因,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12]。另一方面,思政课程教师在教学育人实践中,应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构建思政课程与学生专业发展的契合点,思政课程因专业人才不同而具有特殊性、针对性,应做到各方协作,最终形成有效的课程育人合力,提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之问的优秀答卷。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严密完备,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鲜明特征。在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需要。这要求在“原理”课程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整体性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传授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概念、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从点、线、面、体四重维度呈现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象,克服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有助于师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与精神实质。整体性视角下的“原理”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整体性、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指导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有所为。整体性视角下“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必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最终实现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6.

[2]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1-03). http://w 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 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EB/OL]. (2005-12-23). http://w 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0512/t20051223_82753.html.

[4] 张雷声.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定位[J]. 思想理论导刊,2020(10):85-89.

[5] 张建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15年来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90-94.

[6] 刘召峰.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有成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进路[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2):148-155.

[7] 郝立新,张晓华. 在“原理”课教学中贯彻整体性原则[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5):94-95.

[8] 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 新华网.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04). 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 812/t20181216_125693.shtml.

[10] 列宁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 http://www.mo 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from=timeline.

(荐稿人:魏代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教学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3-18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38期)2018-09-25时空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理论·下(2017年10期)2018-03-28MOOC环境下基于SPOC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30期)2017-03-06新形势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南北桥(2017年2期)2017-02-06新形势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南北桥(2017年2期)2017-02-06“设计素描”类课程在高职设计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3期)2016-12-23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0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述评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5期)2015-06-25

推荐访问: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