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以学科层次为资源获取导向开展大学双创教育

2022-03-23 10:37:32公文范文
母一宁[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在初创期获取创业资源的能力,文章以学科层次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创

母一宁

[摘 要]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在初创期获取创业资源的能力,文章以学科层次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问题,通过课堂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通过对比和举例的方法讨论了创新层次与创业生态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揭示了基于自身学科层次为创业资源获取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与具体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互联网+;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160-03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正式了推出“新工科”计划,这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正确的指引方向[1-2]。我国正处于新工科、新产业快速崛起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提升新工科、新产业创业成功率对加快我国在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中抢占主导地位十分关键。大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绝大多数已然成为当下新工科产业创新创业的潜在后备力量,并且备受学界的关注[3]。然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在2015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新建企业中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不到3.32%,尤其是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方面,创业成功率不到1%。可见,初创的大学生科技想要取得生存并实现快速成长非常不容易。初创企业想要度过生存期并最终实现快速成长离不开创业资源的支撑。因此,非常有必要以创业资源获取为导向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4-5]。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已十分完善[6-9]。根据考夫曼基金会的调查,大多数美国高校通常以聘请成功商人、企业家、行业精英回母校任教的方式来指导本校学生提升创业资源获取能力。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快速形成创业集群效应,使大学生创业者快速获取市场资源与资金资源。而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则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充分快速联系实际,而且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初创者快速获取技术与人力资源。然而,目前这些主流的创业导向研究成果均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适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针对我国现阶段新工科快速崛起这一全新的特殊创业环境而言,西方现有的研究结论能否继续有效指导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发展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两项重要使命

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调查问卷方式已成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創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10-11]。笔者于2019年依托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平台,针对长春理工大学2017届437名分别来自光信息科学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俄语与日语专业大二本科生进行课堂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与创业资源获取存在以下两方面疑虑。少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创业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学生在学校就应该好好学习”。相反,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大学生创业的正面意义,但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难度太大,成功概率太低。作为一个学生,对任何行业都不太了解,技术水平差、领导能力低,很难获得团队信任”。除少部分“二代”具有额外非对称社会资源外,绝大多数平民子弟很难快速获取创业资源,度过创业生存期。就当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存在两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使命。第一“明其道”:从创新的角度说,让学生明确当代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知其术”:从创业的角度说,让学生明确作为大学生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最为有效的方法。我们先从“知其术”切入并予以讨论。我们对2018年吉林省互联网+决赛创意组与初创组一等奖、二等奖作品商业计划书加以梳理后发现:绝大多数较为完善的创业项目均依托于该推荐校的优势学科或优势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可见,母校的学科与科研平台才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最容易获取创业资源的地方,这也是与非大学生青年创业存在的本质区别。依托自己学校优势学科与自己导师或教授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或研究方向开展创业活动,是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快速获得创业资源的最优手段。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母校优势学科平台,不仅可以像欧洲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那样让大学生创业者快速获取技术资源,而且可以在科研机构中快速建立团队,获取初期的人力支撑。而且在教授的指导与帮助下,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快速了解并洞悉该创业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而在创业初期占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与军工领域的高层次研发项目中,上市企业承担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私营上市企业携资在我国的尖端科技领域抢占制高点,甚至无须项目拨款就可以垫资进行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仅靠国家级科技立项的利好消息,就可以直接在股市获得巨大收益并弥补项目研发成本。可见,未来的创新必然离不开创业模式的有力支撑,两者将是相辅相成的混合体。为了让学生“明其道”,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单一目标评价体系与多目标评价体系之间的本质区别。现代考试作为一种源自于工业社会的单一目标评价系统,自有其公平、易于执行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进行人才初级选拔。但创业与社会则是典型的多目标复杂评价系统。跟着教师学书本上的知识,或许能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对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而言,“和人学做事”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与自我提高手段。综上,依托自身的特色学科背景,以创业项目为创新研究抓手才是实现当代青年人知行合一的最佳手段。

二、创新的层次与创业的生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已经发生了多次历史性转变。目前,除了小部分由原主管部门管理或者合并后划归教育部管理的高校外,其他绝大部分老牌行业大学已经由学校所在省市统一管理,这标志着行业特色办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随后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传统特色专业彰显出了许多新生问题,例如学科设置单一、办学视野狭窄、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只考虑自己行业的需求、难以形成学科交叉与互补等。张彦通、王亚杰在《论新时期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文中曾提到,“在人才培养方面,特色型大学不同于综合大学,即应该培养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新时期保持行业特色的关键问题”[12-14]。可见,层次性与特色性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也不应该进行统一规范。

从早期的985、211计划到今天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顶尖大学与普通地方院校之间或许存在学科定位不同或创新层次的差别,但就创业能力而言,后者也未必肯定弱于前者。我们通过梳理近5年创新型挑战杯比赛发现,不可否认来自我国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参赛作品占据了获奖作品的绝大多数,例如,在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创新型挑战杯获得特等奖的35项作品中,共有72.2%的获奖作品(26件)來自传统211学校,无一件作品来自全国排名150名以后的普通院校。此外,在获得一等奖的105项作品中,93.3%的获奖作品(98件)来自全国排名前200名的国内特色优势高校,如果刨除红色赛道获奖作品,普通地方应用型高校获奖作品不到整体的5%。相反,如果我们梳理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作品,其中就不乏来自地方应用类高校作品取得较好成绩的例子。

从创新层次上分,我国当前的一流大学通常会拥有多个一流学科,整体专业以及学科层次较高,拥有较为优异的科研资源、社会声誉与办学规模。相反,较高的学术地位迫使该类研究型高校必须紧跟全球层面的研究热点,从基础理论层面开展具有革命性的科研工作与技术突破工作。这就导致该类大学生创业者更容易接触到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取高水平的创业技术资源。对于传统老牌行业特色高校与普通省属院校而言,其一般仅在一到两个专业方向上较强,拥有的一流学科数量基本是凤毛麟角,通常可以支配的科研资源与办学规模均弱于我国一流大学或研究型高校。这种应用研究型高校一般为了凸显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将整体的专业与学科布局都向优势方向倾斜,进而为优势方向构建较为完善的工程学科体系。这类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者更容易接触到更为完整的行业技术体系与市场资源。最后,对于应用型或绝大多数的职业技术类高校而言,其拥有的科研能力与资源相对有限,主要的创新工作通常需要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其创新形式一般体现在产业模式与工艺技能层面。所以,应用型大学毕业的创业者更容易接触到更为精准、更为“接地气”的市场与人力资源。综上,“研究型高校”“研究应用型高校”“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高校”的学科层次在客观上存在明显区别,适合其开展创业的切入点、获取创业资源的模式以及自身毕业生所拥有创业的优势也大相径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不同创新层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从创新的角度看,上述三个层次的科技进步确实有高低上下之别,而从创业的维度来说,这三者或许没有明显的强弱之分。如果我们将创业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那么这个创业生态系统将被创新大致分成上述三个阶层,并且每个生态阶层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而我们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让每个阶层的创业群体知道自身的创业优势、洞悉快速获得创业资源手段、了解自己这个物种在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独有生存之道。

例如,对于来自一流学科或研究型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作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端,在高、精、尖领域创业具有先天的优势,更容易获得关键技术支撑、组建更为高端的创新团队、获悉更为权威的行业发展动向,依靠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迅速获取创业资源,其典型代表就是第二届互联网+金奖作品《钢轨延寿专家》。该项目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团队快速获得所需的核心技术资源。该团队的主创人员大都师出同门,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核心团队的凝聚力。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名教授的指导下,该团队不仅能快速洞悉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可凭借自身技术的先进与名校的威望快速获取市场资源与铁路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可见,这个项目所以在初期取得如此成功,其核心在于“双一流”大学生创业者将自身获取创业资源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而针对这一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其导向应是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知道作为创业生态链顶端的物种自身具有的优势与所要面临的困难。

相反,对于普通应用型或民办应用型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作为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底层,大都不会具备顶端物种的创业资源,但作为创业生态系统底层物种也自有它们的生存之道。例如在第三届互联网+比赛中,普通民办本科学校吉林省动画学院包揽了2金、1银、16铜的好成绩,成为该年度互联网+比赛最大的赢家。其中“互联网+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作品更是杀入了前四强。与华中科技大学相比,后者没有一流国家级的科研成果,两者之间的学科层次存在非常明显的维度差。但后者却在创新创业这个生态系统中超越了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处在创新生物链的最底层却拥有着最强的创业生命力。可见,其成功的关键与前者一样,都是在自身的学科层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其特色。与“双一流”学科相比,这一层次学科多以系统类、工程类、技能类见长,他们的教师与教授拥有更为务实的工程技能,他们的学科研究成果拥有更为广泛、更为接地气的应用市场。作为创业生态链最底层的大学生创业者,依然可以从母校快速掌握创业所需的技能、获得更为廉价的人力资源,以及拥有更为接地气的盈利模式,进而使创业项目快速取得必要的创业资源,并在短期内获得初创成功。

可见,就不同层次学科的教研能力、成果水平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而言,确实存在客观上的创新层次高低不同。但就以创新创业这个生态环境的生存能力而言,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上下之别,关键在于创业主体能否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生存之道。

三、以学科层次为创业资源获取导向

综上,我们总体上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未来的创新必然依托创业为载体,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创新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小。第二,依托母校学科特色开展的创业行为,将直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进而让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第三,对于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母校学科平台才是获取创新创业资源的最佳捷径。第四,不同层次学科创新切入点的不同,将会导致不同层次学科创业导向的不同。

基于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改革方向不但要做到校校不同、院院不同,甚至更应该细化到学科与学科之间也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学科层次,以本学科创业资源获取为导向,设置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大学生创业者可以深刻了解自身的创业投机方向,至少可以在初创期快速突破创业壁垒获取创业资源。此外,就创新创业课程设计而言,一定要有本学科资深教授或学术带头人参与。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学科在国内所处的层次与特色,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订出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在创新创业教学授课环节中,一定要有一线科研或专业教师介入,因为他们才是大学生创业资源的真正提供者。这不仅可以丰富创新创业授课内容,而且还可以使大学生创业者与他们的指导教师直接对接,进而有效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概率。

[ 参 考 文 献 ]

[1] 施晓秋,赵燕,李校堃.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0-15.

[2] 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3] 赵波,张志华,范蔚.模式创新与路径协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J].江苏高教,2016(3):111-113.

[4] 蔡莉,葛宝山,蔡义茹.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创业机会与资源开发行为研究[J].管理学季刊,2019(2):44-62+134.

[5] 王玲,蔡莉,彭秀青,等.机会—资源一体化创业行为的理论模型构建:基于国企背景的新能源汽车新企业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12):1854-1863.

[6]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7] 胡万钦,户可英.美国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51-53.

[8] 王占仁,徐文.以德国为镜鉴 建设良好大学生创业环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45-46.

[9] 胡瑞.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1):83-87.

[10] 周勇.江苏大学生创业认同状况分析[J].江苏高教,2015(4):99-101.

[11] 施生旭,姚翠岚.闽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8(4):65-70.

[12] 罗维东.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10.

[13] 王亚杰.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高教研究,2009(5):23-26.

[14] 张彦通,王亚杰.论新时期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J]. 教育研究,2008(2):47-5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互联网浅谈“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4期)2019-04-15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对策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12期)2018-08-29从校企对接探讨咸宁“互联网+”应用研究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8期)2017-11-13“互联网+”环境下跨境零售电商发展现状及改善方略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6期)2017-04-02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改进策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1期)2016-12-26如何让大学生创业无后顾之忧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互联网+高校二手交易网络平台公司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0期)2016-08-19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推荐访问:导向 学科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