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新形势下农村反诈工作现状与治理探析

2022-03-31 10:34:53公文范文
祁家宏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

祁家宏

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然而,近年来农村线上线下诈骗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基层政府在农村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反诈工作,成为重要命题。

一、农村反诈工作形势严峻复杂

(一)诈骗套路形式繁多

当前,诈骗手法套路持续翻新,部分新手法生命周期较短,根据中国信通院、任子行等单位监测统计,2020年1—10月累计出现260余种新诈骗手法。同时,诈骗实施模式与引流推广方式不断升级,诈骗过程呈现接触周期长、诈骗环节多、多手法叠加、跨平台实施等特点,群众防不胜防。据了解,犯罪分子还持续招募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人才,针对性编制诈骗“脚本”,诈骗手法频繁迭代更新。目前,农村地区主要存在以网络借贷名义收取各种手续费实施诈骗、网络交友诈骗、刷单诈骗、网购退款诈骗、网络中奖等典型诈骗套路,以及非法集资和新型金融产品诈骗。另外,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线下“高收益”理财、伪P2P下乡、民间借贷、消费返利、优惠商品等诈骗方式屡见不鲜,受骗时有发生。

(二)诈骗手段针对性强

当前,线上线下诈骗对民众的穿透力极强,覆盖不同年龄、学历和不同知识、经验结构的各类人群。同时,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精准诈骗逐步成为主流模式,更具指向性和针对性,欺骗性、迷惑性进一步增强。针对中老年人,诈骗分子线上利用其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功能不了解的弱势,以及手中资金有增值需求实施诈骗,线下则用其贪图小利和从众心理等实施诈骗。针对青少年,诈骗分子利用其心智不够成熟的特点,通过网络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方式欺骗消费,甚至直接购买身份信息用于非法用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诈骗分子利用农村娱乐休闲生活不足,以及独自在外的孤独感,通过交友、骗取投资等方式进行诈骗。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方式是冒充乡镇领导,针对乡镇干部职工、个体商户以及一些村民,以帮助解决问题为由诱骗钱财。此外,在特定时期对特定群体进行针对性诈骗成为新的趋势,如开学季针对学生特别是高校、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利用刷单返利、网络投资、网络贷款、冒充客服等手段进行诈骗。根据2021年有关统计数据,网络电信诈骗受害者年龄从10余岁至70余岁,涉及各行业、各领域人员。仅2021年9月,重庆市某区立案的针对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就有17起。

(三)诈骗危害不断攀升

当前,反诈工作持续推进,但诈骗骗术愈发精准专业,个体上当受骗损失仍处高位。根据360企业安全集团、360猎网平台发布的《2019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从2014年到2019年网络诈骗举报的数量和人均损失来看,5年间尽管举报数量有所起伏,但人均损失数额却逐年增多,2019年达到最高,举报者被骗总金额达3.8亿元,人均损失24549元。据统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2020 年 3 月 13 日),360猎网平台共收到有效诈骗举报 3243 例,举报数量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47%,举报者被骗总金额达 5997 万元,人均损失为 18492 元。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917元,这意味着我国电信诈骗受害者的受害程度在逐渐加重。农村地区也不例外,以重庆某区为例,2021年1至10月,农村地区共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5件,损失资金712万元,单笔损失金额最大为44万元,相比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来说,受害程度仍然较大。

二、农村反诈工作变化加剧挑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农村建设发展持续向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更理性的选择,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针对农村地区的诈骗活动也进入易发复杂阶段,对基层反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一)积财与理财矛盾凸显,财产安全风险增大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成为诈骗犯罪行为新的目标。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类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农村实现资金点状回流到面状富集的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可支配資金持续增加,由储蓄为主到主动理财的变化较为显著,对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农村地区理财模式单一,金融理财渠道匮乏的矛盾逐步凸显。当前,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农村信用社、国有银行营业网点不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网络理财等业务又不符合中老年人的理财观念,给看似便捷、高利率、高回报的诈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金融消费者缺乏相应的风险规避能力和法律维权意识,对维权渠道知之甚少。在理财机构的甄别上意识不足、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于金融机构工作机制的合法性难以甄别,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导致农民对于金融消费活动的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对涉及的证据、资料保护意识不强。

(二)传统与现代冲击加剧,致富需求不断增强

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为农村诈骗行为提供了土壤。当今信息时代,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的乡土空间,从信息闭塞到信息轰炸,农民接收新消息、新事物的途径极大扩展,最偏远村庄的农民也可以和北京、上海等最发达地区的居民一样面对全世界,信息海量涌入,群众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思想观念随之变化。致富观念由“勤劳致富”到“加速致富”,生活追求由“老婆孩子热炕头”到“高品质富足生活”;在生产方式上,传统农业附加值低、见效慢、社会认同度低,农民对自身缺乏自信,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愿意“脸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逃离”土地寻求致富途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传统道德观念规范作用越来越弱,攀比之风仍然突出,金钱成为许多人评价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只要能赚钱就是有本事。在此风气下,讲排场顾面子观念持续发酵,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建房子买车子大力攀比,对金钱过分看重和追求。再者,世俗对传统礼治带来了持续冲击,血缘、地缘持续弱化,利益和礼仪、道义之间的冲突更加深刻。有的农民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常住集镇,只有春节甚至家族中有重大“红白喜事”才齐聚一堂,交流减少,宗族意识淡化,有的村民在父母生前不孝顺,死后讲排场、修大墓、挣名声。

(三)扩面与深化同步提速,治理效能亟待提升

随着反诈工作不断深入,对抗持续加剧,部分问题逐步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能。

一是网络不全,合力不够。反诈工作重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民发动、全社会动员。当前,反诈工作条块化明显,统筹不够;分工明确,协同不够,部分环节出现脱節。如预警劝阻工作队伍力量统筹不足,很多时候主要靠公安力量,基层一线力量调动不充分,且部分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未明确专兼职反诈工作人员,涉诈高危人员管控劝返难度大,一段时期内还存在核减率不升反降的情况。

二是入耳容易,入心不易。当前,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氛围已持续巩固,但在宣传方式、形式和针对性、警示性、结合性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宣传效果不佳,警示性和指导性作用发挥不好。有的群众学了案例,仍被类似手法所骗;同一手法屡次得手、同一群体甚至同一人重复受骗屡见不鲜。

三是重堵轻疏,迷茫焦虑。随着反诈工作深入开展,“哪些不能干”得到持续加强,但“应该怎么干”相对薄弱,群众致富增收和积财理财途径亟须拓宽,否则反诈工作和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脱节,群众感觉“越反越迷茫,越反越焦虑”。

三、创新农村反诈工作措施刻不容缓

农村反诈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思维,注重源头治理,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务实管用的工作格局。

(一)“党委牵头+全民参与”构建全社会反诈格局

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成立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反诈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围绕落实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定期和不定期研判推动反诈工作,统筹开展创建安全学校、安全村、安全企业、安全社区、安全单位活动。提升村委会(居民委员会)效能,压力责任直达社(组),一竿子插到底,一张网全覆盖,增强村民(居民)主人翁精神和共同体意识,激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活力。充分发挥辖区各社会组织作用,协同开展教育、管理、治理工作,推动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牵头、公安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反诈工作体系,打响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诈人民战争。

(二)“线上群建+线下阵地”搭建全时空防诈矩阵

拓宽宣传途径,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和载体,特别是镇域互动平台和阵地,多形式、高频次、全覆盖宣传,让广大群众随处看得到、听得着、可咨询,营造浓厚的全民防诈反诈氛围。在线上,开展反诈宣传进圈群活动。建立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反诈微信群以及辖区重点单位、家校联系等微信群,安排政府工作人员、村居网格人员、民警辅警等加入,实时互动;大力推进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人人知晓、人人扫码、人人使用。在线下,组织民警辅警、村(社区) 干部、社长(组长),针对性开展防诈反诈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同时,利用村组干部会议、群众代表会议、逢集日等载体,逐步打造信息发布、群众动员、交流沟通的固定工作平台和官方信息集散地;利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示栏,村(社区)、重要场所宣传栏,以及广场、门店等场所宣传设备,打造全面覆盖的宣传发布阵地。

(三)“全向覆盖+靶向关怀”架设全群体防护体系

整合工作力量,提高工作精细化水平,推动形成预警劝阻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在预警劝阻上下功夫。区县级政法机关、公安部门要制定相关机制,强化各乡镇街道、各派出所预警劝阻属地属事责任,在用足用好派出所民警辅警、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的同时,延伸工作触角,督促辖区企事业单位配备反诈宣传防范和预警劝阻专兼职人员,构建紧密的工作网络。辖区内有园区和重大项目的,要针对企业多、职工多的情况,督促企业配备反诈宣传防范和预警劝阻专兼职人员。

二是要在心理干预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群体分别开展定向工作,按照“3+N”工作模式,政府、公安、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为固定人员,针对性安排教师、法律顾问、心理咨询人员等力量,针对性开展重点难点人员预警劝阻、受骗人员心理疏导,实现事前事后精准干预,重点人群重点关怀。

(四)“德法相伴+自治强基”建立全方位抵抗能力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坚持法治保障。加强城乡居民反诈法治教育,深入开展送法进村(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宣传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和“两高”相关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强、形式灵活便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诈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让人民群众知晓基本法律常识和法律救济途径,提升全员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是坚持德治教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深入挖掘、积极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完善农村乡贤文化体系,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络,弘扬时代新风,培养良好家风、文明乡风、优良社风,祛除急功近利、攀比虚荣心态,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三是坚持自治强基。完善村规民约治理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形成共监督、齐遵守的良好局面。

(五)“政府搭台+全向拓展”拓宽全方向致富途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助农增收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和帮助农民富起来,从源头上减小受骗风险。要着力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大对农民创业扶持力度,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着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服务,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户以劳动力、土地经营权、空闲房屋、资金等入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着力增加转移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民惠农政策。要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理财软硬件环境和服务水平,丰富金融服务与产品,全面满足乡村政府、企业、村民的需求,满足乡村振兴释放的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让农民共享更多社会发展成果。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村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致富增收到合理理财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作 者: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责任编辑:钟学丽

猜你喜欢反诈诈骗农村“反诈民警老陈”火了:他让“国家反诈中心”APP登顶各大应用商店意林·作文素材(2021年20期)2021-11-05扫码撸警犬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2期)2021-07-19“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2期)2021-07-19“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人民周刊(2021年11期)2021-07-09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派出所工作(2021年2期)2021-03-15诈骗作文大王·低年级(2019年10期)2019-11-25警惕电信诈骗神州学人(2018年8期)2018-08-22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实践·党的教育版(2017年1期)2017-03-07《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9期)2016-07-11《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5年19期)2016-03-12

推荐访问:探析 新形势下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