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高中数学STEM教育理论的教学实践

2022-04-15 11:43:24公文范文
【摘要】本文论述STEM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出筛选STEM教育理论融入契机、建立S

【摘 要】本文论述STEM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出筛选STEM教育理论融入契机、建立STEM教育理论渗透机制、组织STEM教育理论实践活动、拓展STEM教育理论训练设计等教学建议,以期让学生在跨学科的思考和实践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 STEM教育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093-02

STEM教育理论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四个学科,其融合性特点极为鲜明。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引入STEM教育理论,其适配性更佳,为学科教学带来的帮助也更为显著。精选STEM教育理论教学对接点、寻找渗透切点、组织实践活动、拓展训练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和体验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成熟,对多种学科融合具有更强的认同感,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形成融合性思考和探究。

一、筛选STEM教育理论融入契机

在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入STEM教育理论,其适配性更高,能够为学生带来学科对接和融合的机会,也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的动力,提升教学品质。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要求,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推出一些学科融合性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跨学科探究的机会。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关系较为密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学科融合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学生主动开展跨学科思考和探索,能够带来丰富的学习启迪,其学习体验也会更深刻。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教师先介绍柱体、锥体、台体的特点,以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比设计,让学生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之间的关系,归结出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了解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过程,形成崭新的空间意识。在教学程序执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几何体,借助多媒体进行图形展示和分解,利用动画视频展开图形的立体观察。这些设计手段带有科学、技术、工程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思考中自然接触到多种学科内容的融合。特别是动漫技术的应用,其科学技术含量较高,对学生形成的感官冲击更为显著,其操作过程运用了技术手段,而图纸本身又属于工程范畴,这样的融合性设计,将多种学科内容进行技术处理,形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

教师借助多种学科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展示,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进一步证明了STEM教育理论的应用空间是极为广泛的,学生接受跨学科内容是主动的。立体几何本身为多种学科融合提供了机会,教师做出合适的设计,势必能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冲击。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对多种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时,能够借助更多新技术,形成教学启动力。教师主动推出学科融合内容,利用多种对接思考展开教学渗透,让更多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完成认知构建,这样的教学组织更值得推崇。

二、建立STEM教育理论渗透机制

STEM教育理论涉及多种学科的内容,跨学科特点较为鲜明,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渗透机会,将学科融合作为基本教学机制,确保融入制度的顺利执行,增强其组织效果。数学学科带有抽象性、逻辑性、实验性、工程性、科学性等特点,与技术、科学、工程等学科的关系较为密切,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教学对接机会,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对接处理,势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契机。数学教学有实验操作内容、有信息搜集需要、有实践应用要求,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设计动机。

组织数学实践性活动时,教师要从操作方法、活动程序、实践创新等角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融合环节,结合多种学科特点做出对应设计,自然形成跨学科的学习契机。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的方程》时,教师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进行重点解读,引导学生借助点斜式对直线方程中的斜截式、两点式进行推演,自然过渡到求解直线方程问题,让学生厘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猜,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教师设计投放了一些思考问题: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条件?根据所给直线,如何求出直线方程?方程导出的条件是什么?如果直线的斜率不存在,那么如何表示直线方程?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对直线方程的解法进行对应探索。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完成学习认知的构建。

STEM教育理论表现为多种学科的自然融合,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这些理念,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思考的选择。学生在跨学科运作中获得丰富的学习启迪,对学科认知展开系统性构建,其學习探索呈现高效性,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是比较有价值的。学生对STEM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要体现在学习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理论讲解,只需让学生借助对接思考完成融合和接纳,这样的学习才具有创造性,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才会更为鲜活而丰满。

三、组织STEM教育理论实践活动

设计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活动形式选择、活动程序组织、活动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科活动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时,还要对活动的融合性进行探索,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展开互动探索学习,给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并启动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建立综合学习认知能力。生活观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质疑释疑等,这些都离不开多种学科的支持,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数学与科学、技术等学科的融合点较多,教师在选择渗透切点时,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推出更多渗透性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完成思维对接。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教师借助多种实验演示,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直接的展示和解读,要求学生自行开展生活化的实验,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进行验证思考。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开始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如: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学生开始实际操作,对直线与平行平面内的直线关系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与平行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或者异面两种,并可以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继续投放相关思考问题,让学生利用多种实验操作完成认知验证。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展开思维设计,并利用实践操作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推导,建立系统性学习认知。学生有实验操作的经验,自然能够积极响应,开始了创意性探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展开推导和思考,使学习探索活动顺利展开。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相关问题和结论,其目的是要借助技术、工程、实验等学科手段,对数学原理进行推演和证明,使学生自然形成数学学科认知基础。学生有推导操作经验,教师适时进行延伸设计,鼓励學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验证操作,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学科融合探索。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要运用到技术、科学、工程等学科的知识,STEM教育理论应用特征更为鲜明。

四、拓展STEM教育理论训练设计

数学学科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创新、训练延伸组织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融合性探索,借助更多辅助手段,推出更多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进行多点对接,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提升学科综合素质。STEM教育理论与数学训练设计相融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和训练诉求做好评估,以便为学科训练方案的设计、投放、执行、评价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对融合性训练设计较为关注,教师要有对接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走势、训练基础等制约因素做出科学判断。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训练融合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数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种学科的融合,体现了STEM教育跨学科的共性追求。教师对多种学科特点进行综合处理,推出更多实践性训练内容,势必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圆的标准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图片,要求学生对这些圆的生活应用有直观了解,然后推出学习内容和任务:如隧道的出口是一个半圆形,如何借助坐标法研究圆的方程呢?学生开始对应思考,课堂学习顺利启动。在导学环节,展示隧道出口图形自然带有工程特点,对圆的坐标进行研究属于科学范畴,对图形进行对应讨论又带有技术特点。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其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教师继续引导,设计更多实践性任务:生活中有太多圆的图案,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活动,找到这些案例,进行必要的测量,根据掌握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推导,通过建立坐标系列出圆的方程,在解读过程中建立圆的方程认知。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信息搜集,很快就找到身边的一些圆形物品,开始了具体的观察和测量,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设计出圆的方程,在解读过程中完成认知内化。教师让学生进行集体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集中介绍操作经验,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教师设计生活画面,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展开计算操作,自然形成圆的方程的解题能力。特别是生活案例的寻找,让学生有了更多真切的感知体验,其实践特征更为鲜明,学生从操作推演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更为深刻。结合生活案例展开规划和操作,其学习带有科学、技术、工程的意味,教师做出针对性设计,让学科学习带上STEM教育理论特征。

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有较多相通之处,教师借助STEM教育理论展开融合性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形成新的教学动机,以满足学生跨学科探索的要求。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学科认知基础,教师适时启动STEM教育理论教学机制,能够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让学生自然进入学科探究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天竹.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2020(11).

[2]沈党平.整合教育,理念升级: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7).

[3]欧阳才学.STEM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0).

【作者简介】平丽敏(1971— ),女,江苏无锡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STEM教育教学实践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多彩课堂的研究小学时代·中旬刊(2020年7期)2020-10-14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探索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6期)2020-06-30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分析求学·教育研究(2020年6期)2020-06-04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创新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9年3期)2019-03-27让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地生根新课程·中学(2018年5期)2018-10-23《内燃机设计》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42期)2018-10-13学科知识整合取向下STEM教学应用模式的构建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7期)2018-06-07美国STEM教育政策述评及影响文教资料(2017年15期)2017-09-18漫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5期)2017-07-24基于“科技四小活动”的STEM教育校本实践探索科技与创新(2017年8期)2017-06-07

推荐访问: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