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整合资源重变式,深化认知建模型

2022-04-15 12:02:10公文范文
李丽萍几何图形是现实物体的抽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借助变式还原图形的本质。练习的设

李丽萍

几何图形是现实物体的抽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借助变式还原图形的本质。练习的设计除基本的技能训练外,还不能忽视对知识本质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寻。形成思维方式比单纯地掌握公式更重要,建立模型比会用公式计算更重要。

一、抓住原型,感受知识联系

有一道习题:如图1,圆环的面积是628 cm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2。这道习题得分率仅为31.5%,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此题的原型(如图2所示),已知圆的面积是21.98平方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已知单个圆的面积求正方形的面积)。如果认为此题需要结合逆向思维,可先解决“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圆的面积”。

这类题型学生最大的障碍在于怎么求出圆的半径,但越是想要求出半径,越无从下手。如何突破这个思维定势?回到图2,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r,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r2。看来,求圆(正方形)的面积直接需要的条件是r2,而非r。把r2看作一个整体代入S圆=πr2。反过来,已知圆的面积求正方形的面积(r2):r2=S圓÷π。

回到圆环这道题,同样的道理:图中外圆的半径等于大正方形的边长,内圆的半径等于小正方形的边长,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R2-r2,把R2-r2看作一个整体代入S环=π×(R2-r2)中求,得到S阴=S环÷π。

把“圆环”降为“圆”,不是简单“两个”变“一个”,这里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变与不变的思考辨析中,学生学会在变式中找到原型,在原型中发现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

二、举一反三,巩固解题方法

从一题出发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巧用整体代入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就如,教师可以提问:“这个正方形能不能换成其他图形,这个方法还适用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到可以用等腰三角形替换原来的正方形,此时只要抓住这个等腰三角形面积是原来正方形的,再用整体代入法来解决就简单多了。

教师还可以出示变式题组,继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1)图3,正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π=3.14,下同)。解题思路:S正=4r2=12→r2=3→S阴=3π=9.42 (cm2)。

(2)图4,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题思路:S正=4r2=20→r2=5→S阴=20-5π=4.3( cm2)。

(3)图5,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求圆环的面积。解题思路:S阴=2R-2r2=16→R2-r2=8→S环=8π=25.12  (cm2)。

有同一维度的拔高,也有多个维度的提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还原本质,促进认知深化

(一)分析错因,返“璞”归真

在学生的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错误:S环=π×(R-r)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厘清形式相似的π×(R2-r2)和π×(R-r)2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回到生活中常见的箭靶,有9个圆环,虽然每个圆环的环宽一样,但是从里往外,圆环的面积是越来越大。如果S环=π×(R-r)2的话,得到结果都相等,这就产生矛盾,所以两个数的平方差和这两个数差的平方是不同的。通过对错因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圆环面积公式的理解,也使其明白在射箭比赛中为什么射中不同环的得分不一样。

另外,部分学生还理不清外圆的半径、内圆的半径、环宽三者关系。如:苏颂公园里有一个直径6米的圆形喷水池,要在它的周围铺上1米宽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此题学生往往会这样做:内圆的面积,3.14×(6÷2)2=28.26(m2);外圆的直径,6+1=7(m);外圆的面积,3.14×(7÷2)2=38.465(m2);圆环的面积:38.465-28.26=10.205(m2)。

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没有错,错在求外圆的直径时忘了加另外一端的小路的宽度。现实中的“型”本质在于图中的“形”,如果学生在做题时能够借助“形”来辅助理解外圆的半径=内圆的半径+环宽、外圆的直径=内圆的直径+2条环宽,相信学生在碰到类似题时便不会再有困惑。

(二)借助史料,还原本质

学生受知识正迁移的影响,认为圆环的面积只能是外圆的面积减内圆的面积。还能转化成什么?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我们利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等面积的近似长方形,想象一下:圆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拉直?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数学万花筒”中有这样的介绍,可以把一个由草绳编织成的圆形茶杯垫片,沿着半径剪开后可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圆环可以看作两个同心圆,它们都转化为三角形重叠在一起,相差部分就是梯形,上底是2πr(内圆的周长),下底是2πR(外圆的周长),高是R-r(半径之差),梯形的面积就是圆环的面积。这个方法在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记载:今有环田,中周九十二步,外周一百二十二步,径五步。问田几何。答曰:二亩五十五步。术曰:并中外周而半之,以径乘之为积步。

四、拓展延伸,建立数学模型

在学生理解掌握了圆环的概念、圆环面积的计算之后,我们很有必要针对这类图形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方法的概括。于是笔者设计这样一组题型(如图6)。学生通过计算每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后,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的相同之处。这组题都不是圆环的面积,但用的方法跟求圆环的面积思路(大的面积-小的面积)是一样的,从而拓展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对一道习题的研究与思考,发现学生需要一个呈现知识及关系的平台,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化认知;教师教学需要精选范例,关注变式,整合习题资源,还原知识本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用“做”悟“学”,立足思维起点并向深处迈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圆环半径正方形重构正方形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4期)2021-04-20超级变变变小小艺术家(2020年10期)2020-10-30画一画家庭百事通(2018年2期)2018-02-07巧剪圆环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0期)2017-10-31移火柴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7年8期)2017-08-22转动戒指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43期)2016-10-28智慧填数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6年9期)2016-05-14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五)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4年6期)2014-11-28圆的切线学习“一卡通”学生之友·最作文(2014年6期)2014-07-24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数学大世界·初中生辅导版(2010年2期)2010-03-08

推荐访问:建模 深化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