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新发展阶段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思考

2022-07-18 08:28:02公文范文
郑玉梅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

郑玉梅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发挥好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揭示了长江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 全面加强长江文化内涵研究,着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长江文化内涵分析

长江流域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持久稳定、丰富多样的人文特质,展现出别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一)长江文化孕育的是开放包容的人文内核

长江文化以长江水系为脉,辉煌宏大、璀璨多彩,既融通了沿线各民族文化,又给异质文化以影响。如,楚人有“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博大胸怀,孙子入吴传授兵法、范蠡入越治军辅政等展现出吴越文化的开放襟怀,巴蜀文化既吸收了楚文化、吴越文化、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优秀特质,还汲取了西亚文明、东南亚文明和印度文明中的某些养分。这些集中体现了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的实践创造和智慧成果,汇聚了中华大地的文明精华,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积淀出大气磅礴、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二)长江文化传承的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基因

从唐古拉山脉发源,长江浪奔涛涌地铺展开来,巴蜀、荆楚、吴越等文化形态在长江流域落地生根、交融荟萃。这其中,当曲、沱沱河汇集了神秘悠远的藏文化,川江奔涌涵养出巴蜀人民的豪爽性情,扬子江水浇灌出吴越大地的清新雅丽。它们既相互冲撞对抗,又相互影响渗透,最后集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长江文化统一体,为中华文化建构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这种多元一体,还体现在一个城市各种文化的交融发展上。比如,在历史长河中,巴渝人民与长江和谐共生,融合发展出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等。

(三)长江文化展现的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心力、凝聚力,熔铸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重庆为例,千百年来,巴渝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长江沿岸生息;商周时期,巴人以坚毅劲勇的精神立国;唐宋时期,三峡诗词唱响中国古典文学高峰,长江沿岸10余座宋蒙山城遗址见证了巴渝先民的忠义勇为;近代以来,邹容、邓小平、聂荣臻、杨闇公等革命先辈沿长江出巴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总之,长江文化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支撑。

二、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大意义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对于加强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人民精神力量意义重大。

(一)保护长江文化是加强民族认同的必然选择

文化之根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稻作、铸铜、建造、陶器、丝织、盐业等在长江流域蓬勃兴起,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长江流域繁荣兴盛,留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比如,地处上游的重庆,拥有“三国故地”白帝城、“三峡盆景”石宝寨、“水下碑林”白鹤梁等,这些无不展示着浓郁厚重的底色。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更要加强长江文化保护,充分地涵养长江历史文化根脉,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传承长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在长江流域,江南水乡古镇、南京石头城、扬州唐城等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独特文化韵味,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宜兴紫砂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久远,这些也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能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养料,孕育新的文化果实,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底气。

(三)弘扬长江文化是激发人民精神力量的本质要求

长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千千万万勤劳朴实的长江儿女,以精神为舵,以文化作桨,从热烈火辣、开放旷逸的巴蜀,到情懷浓烈、自强不息的荆楚,再到清新雅致、灵秀精巧的吴越,长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不仅要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更要激发流淌于血脉中的精神力量。

三、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方向路径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推动长江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聚焦“强根”,加强文化保护

长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据有关部门统计,仅重庆境内长江干流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就达1.4万余处。应把保护工作与城市提升、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推进长江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等保护,系统实施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举措,千方百计守护好长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加快钓鱼城遗址、白鹤梁题刻等长江流域重大文化遗产申遗步伐,提升文化遗产保护能级。文化保护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应有效利用中央扶持资金、地方财政、社会捐赠等各方资金,形成保护合力。如,对于长江三峡库区文化遗址保护,可将更多沿线遗址列入三峡后续扶持项目,加强保护性开发。创新文化保护模式,实施项目领队制、法人制、监理制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二)聚焦“承脉”, 坚定文化自信

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才能赋予长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长江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应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核心,深入实施长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系统挖掘凝聚伟大民族品格和红色文化基因的内在动力,用丰厚的文化资源滋养民族的精神灵魂。着力提高非遗传承水平,充实非遗保护名录,大力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博物馆、进校园、进景区。加强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资源发掘、保护、阐释,打造三峡皮影、五句子山歌等一批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切实增强非遗传承后劲。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利用开发,加快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依托工作站、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搭建资源转化平台,带动文创产业发展。

(三)聚焦“铸魂”,彰显文化魅力

着力丰富发展长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综合运用文艺创作、宣传展示、文化熏陶等方式,创作一批经典作品,讲好景区景点的长江文化故事,展示长江文化之韵、人文之美,使长江文化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比如,重庆相关区县创作的《归来三峡》《烽烟三国》《天上黄水》《印象武隆》等演艺项目广受赞誉,很好地彰显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应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和人文优势,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让文化和旅游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点举措

(一)搞好研究阐释

长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信息,构筑了长江文化的精神之魂。近年来,各地从考古、历史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但研究系统性还不强,研究深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应搭建长江文化学术研究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考古中国”长江文明进程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研究成果。如,重庆组织开展《长江三峡文化发展研究》《三峡文物与三峡旅游发展研究》等一批重点研究课题,长江三峡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挖掘。特别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从长江文化的内涵外延、历史渊源、发展历程、表现形态等着手,搞清楚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其次,加强长江流域考古发掘,对于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十分重要。最后,应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阐释工作,把长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化基因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推动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序列。

(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修复

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长江文化的重要抓手。在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8个长江沿线省市的12个历史文化街区在列,占比达40%。一方面,应突出地方特色,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加大沿长流域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比如,近年来重庆将长江文化与巴渝文化有机结合,实施石柱西沱镇、合川涞滩镇等重点名镇整体保护利用,推进渝中区十八梯、沙坪坝磁器口等传统风貌区保护,让文化之花在城市中美丽绽放;另一方面,在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中,应强化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物图像、文字等进行收集和数字化技术处理,实施珍贵历史遗迹的抢救性保护。

(三)抓实文化交流传播

长江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但知名度和影响力仍亟待提升。这应围绕大河文明、水文化等,结合遗址遗迹保护,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主题博物馆等长江文化地标性展示平台,全方位展示长江文化魅力。如,重庆白鹤梁题刻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博物馆,既有效保护了水下原址,又增强了景区的观赏性和知名度。同时,通过策划大型长江文明展、举办世界大河歌会、长江文化论坛等形式,加强交流互鉴,不断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比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长江沿线博物馆,推出《长江文明展》《三峽文物保护成果展》等长江历史文明系列展览,有效阐释长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区域特征及价值理念。此外,还应发挥好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载体,加强长江文化的宣传推广。

(四)做优做特文化旅游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要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长江沿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长江文化旅游产业,把长江沿线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更好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次要推动长江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充分挖掘长江沿线生态人文资源,健全旅游产品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建设高品质的长江文化旅游廊道,构建全域文化旅游格局。最后紧扣长江旅游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加快培育文化研学、山水观光、乡村民俗、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产业带。这方面,不少沿线城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如,重庆依托大山大水、大城大桥的地域特色,沿江布局一批大型文化设施;湖北举办荆楚文化节,为文创企业提供与资本对接平台;江苏着力打造“江南水乡”田园文化旅游线路,助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

(五)扩大区域交流合作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沿线各省市加强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一是应建立健全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跨区域、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大事项,强化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系统性、协同性。二是加强经验交流, 联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上海等沿线省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研座谈,围绕保护传承弘扬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分享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三是强化资源互补和整合,探索成立长江流域考古联盟、博物馆联盟等,推动沿线省市全面系统保护展示长江文化。

参考文献:

[1]涵养底蕴深厚的文化长江[N].人民日报,2018-07-19(09).

[2]李良.激活长江文化流淌于血脉中的精神力量[N].南京日报,2020-11-25(B04).

[3]张永新.深刻把握长江文化内涵[N].学习时报,2021-02-08(05).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

责任编辑:粟 超

猜你喜欢弘扬长江文化长江掠影当代党员(2022年2期)2022-03-28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25期)2019-12-30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中国漫画(2017年9期)2018-01-25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人人健康(2017年8期)2017-05-02保护历史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寻根(2016年4期)2016-11-18什么是文化公务员文萃(2016年2期)2016-02-26长江8号漫画月刊·哈版(2009年9期)2009-11-25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长江8号漫画月刊·哈版(2009年12期)2009-03-26

推荐访问:长江 传承 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