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沸腾的西海固

2022-07-20 10:14:02公文范文
邬志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作品《硬卧车厢》获《中国青年报》

邬志斌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作品《硬卧车厢》获《中国青年报》优秀专题摄影奖、《大墙里的演出队》获《人民摄影》年度银奖、《赶着羊群下贺兰》入选并获2007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优秀奖、《乌金淘客》获宁夏第九届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一等奖 ,曾获得第三届银川市贺兰山文艺奖摄影成就奖和第四届银川市贺兰山文艺奖摄影创作一等奖。

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纪实摄影《中国故事》、《20世纪的中国·逝者如斯》、《人民摄影1991-2001年精品集》、纪实摄影集《中国人本》、《最后的震憾中国的不朽影像》黑镜头丛书、《中国艺术摄影年鉴》。

作品参展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万象——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展”、平遥国际摄影节、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十人作品人民大会堂联展、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等。

策划拍摄《在山走动的地方》纪录片及担任同名书籍的图片拍摄,出版作品《贺兰山口消逝的村庄》,主编摄影作品集《镜头里的故事》。

多年担任创新团队、训练营及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指导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大赛,并连续三届5人次获奖。常年在各地举办的摄影研修班授课,并多次获优秀教师称号。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于2021年4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教师邬志斌有多幅作品参展。

多年来邬志斌一直都在关注西海固移民搬迁扶贫动态。2018年6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点项目“影像见证新时代·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 大型影像跨界调研创作工程”项目启动,邬志斌作为宁夏主创团队的摄影师参与了项目拍摄。近期,该工程的宁夏卷——《沸腾的西海固》出版。借此机会,记者对邬志斌进行了访谈。

记者: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这个项目的拍摄过程吗?

邬志斌:2018年6月项目启动,受中国摄影家协会陈小波老师推荐,我有幸成为宁夏主创团队的摄影师,心里备受鼓舞,但也顿感肩头的压力。10月,团队负责人李建军带领主创人员穿越宁夏中部干旱带直至最北端的陶乐庙庙湖移民村,一路调研,从南到北,将宁夏全境走过。

一路上我不断在思考:“影像见证聚焦扶贫”这样宏大的命题应该从何处入手,又怎样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一路马不停蹄走马观花,这样的拍摄与异地采风无异,离主题创作要求甚远。经共同商量后,我们决定以经济作为视角将镜头对准移民扶贫开发区之一的閩宁镇。

我们从山大沟深的移民搬迁原住地一路追踪,找到了昔日最先搬迁的移民,热播剧《山海情》中马得福的原型人物——原西吉县王民乡、今日闽宁镇福宁村支书谢兴昌,我们看到硬化的路面、丰收的景象和村民们幸福的笑颜以及逐渐释怀的心结。

记者:对于闽宁镇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在拍摄中有什么体会?

邬志斌:在闽宁镇,我们看到当地干部群众利用特色种植养殖优势,规划各村产业发展方向,这里既有葡萄酒庄集群区,也有华盛绿能光伏产业基地、红树莓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大棚、扶贫服装加工厂,处处都有移民工作的身影。闽宁镇积累了脱贫攻坚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为宁夏脱贫做出了有益探索。

吴建新:对影像见证历史、记录时代变迁的感受有哪些?

邬志斌:用镜头讲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用影像记录在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历史变革和这个时代的壮举,展现岁月变迁、百姓命运对于摄影者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更是幸运。

20多年前拍摄的老照片成为比对今昔的佐证。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携手绘就一幅奔向全面小康的时代蓝图,也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闽宁西海固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综艺报(2022年8期)2022-04-29漫画专栏电脑报(2021年20期)2021-08-10对口扶贫协作“闽宁经验”的样板闽宁镇宁夏画报(2021年4期)2021-07-01讲述脱贫攻坚战中的“闽宁模式”宁夏画报(2019年6期)2019-11-12旺久多吉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2期)2018-06-20扎堆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2期)2018-06-20记闽宁教育发展之路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27期)2017-10-21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与汉族的中医体质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6期)2016-11-02关于西海固 我们一直了解得太少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9期)2015-11-25心像视界中国摄影(2014年2期)2014-02-24

推荐访问:沸腾 西海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