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2022-07-22 18:21:02公文范文
郭丽丽日常生活中总会用到数学估算,估算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新课

郭丽丽

日常生活中总会用到数学估算,估算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新课标理念,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估算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枯燥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注意力明显不集中,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排除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专心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此种情形同样出现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估算情境的有效构建,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体会估算的意义,促进学生对估算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估算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感知1升到底是多少,教师可设计多个实践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1)量杯认识:准备一个1升的量杯,让学生实际观察1升水到底有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在大脑中清楚地构建1升的概念。(2)正方体容器认识:教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观察、估算能否装下1升水。之后,让学生将量杯中的水(1升)全部倒入正方体容器中。这时,学生从表象观察就会认识到,正方体容器中的水正好为1升。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正方体容器中的水进行测量:正方体容器中水的高度、宽度及深度全部为1分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当正方体的长、宽、深全部为1分米时正好装1升水。(3)猜测、估算:初步估算一下,一升水能倒满多少杯水,准备一个喝水常用的玻璃杯,让学生将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亲自验证一下预估结果是否准确,从而体验容量的概念。

案例中,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感知、猜测、验证估算结果,亲身体验估算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估算认知经验,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估算的习惯。

二、丰富估算策略,提升估算能力

估算的实质就是一个计算近似数的过程,将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看成是整数从而实现对数值的估算。具体到估算的方法,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计算水平,还与题目的情境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制作物品的相关材料的计算中,估算方法多采用“进一法”,而在容积的计算中,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太局限太单一,而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灵活估算,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104×49的估算时,学生通常会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出估算结果:“100×50=5000,但如果将此算式融入故事情境中,则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班准备出游踏青,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共需要准备多少钱。我们班共有49位同学参加,每个人门票价格为104元,请问老师带5000元够吗?”学生按照常规思维列出估算算式:104×49≈5000元,因此,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老师带5000元足够了。这时,教师提出质疑,反问道:“5000元真的足够吗?”学生心中坚定的想法开始动摇,展开交流、思考、讨论。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见,不够。教师让这位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说道:“估算中我们将104当作了100少了4,4×50=200;而将49当作了50计算,多了1,1×104=104,200>104,因此,带5000元不够。”学生恍然大悟。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估算方法有多种,不同情境选择不同方法。

估算教学中,面对同一问题,处于不同情境时,方法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和领会估算的意义,培养学生估算方法的正确运用,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强化估算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教材的篇幅是有一定限度的,很多内容的对应习题都少之又少,估算内容也仅仅出现于多位数的四则运算中,且相应的题目训练配套不足,很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养成估算习惯,教师必须要以数学教材内容为基础,有效设计和变通估算题目,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尝试估算。这样,学生在长时间的估算训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掌握估算方法,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养成学生估算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出示多组题目,让学生利用估算判断对错:(1)62.7×0.45=440.86;(2)483×0.64=309.12;(3)0.04×68=0.17;(4)0.84×7.5=0.705。看到题目学生展开思考、交流。学生提出:第一题中,两个小数的乘积中小数的位数应该与前面算式中的位数相同,而题目中,显然积的小数位数与题目中位数不符,所以计算结果必然是错误的;第二题中,结果显示,小数位数没有出现错误,初步估算结果500×0.6=300,题目显示乘积只比300稍微大一点,所以结果是正确的;第三题中,通过小数位数不能判断之后,学生进行估算0.04×70=2.8,2.8与显示结果0.17数值相差悬殊,因此,结果也是错误的;而第四题中,看似前后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但算式中两个小数乘积的末尾应为0,在结果显示中应该省略掉。这样一来,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案例中,教师通过判断对错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估算训练,让学生在估算中体验估算的意义,促进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形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估算验证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实际计算的准确度,提升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解决估算问题,感受估算价值

估算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很常见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估算融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正确地认识和体验估算的价值,于不知不觉中转变学生的估算态度,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合理判断和推理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估算意识,促进学生估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三年级某班学生在体检后计算8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高度为146厘米,4名女同学的平均身高,高度为140厘米,请你计算一下,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为多少厘米?学生不经思考就给出算式:(146+140)÷(8+4)。显然算式是错误的,但教师并未过多地提示学生答案的错误,而是让学生认真审题,对比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信息,对学生的平均身高进行估算,这些同学的身高水平应该保持在哪个数值范围内?学生认真审题后,展开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需要求的是全体学生的平均身高,应该介于最矮和最高之间。”有的学生说:“女同学的平均身高较矮,男生身高较高,平均身高应该介于男生身高和女生身高之间。所以这个数值应该要比140厘米大,比146厘米小。”这样学生很快就列出正确算式:(146×8+140×4)÷(8+4)。

案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了思维的错误之处,转变思维,选择适当的方式展开讨论和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感受了估算于现实生活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可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估算教学,形成一定的估算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的猜测、推理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掌握估算方法,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正方体算式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7期)2017-08-09一道加法算式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7年5期)2017-07-29一道减法算式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7年5期)2017-07-29算式考考你小雪花·成长指南(2017年5期)2017-06-07智力魔方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方方正正的正方体娃娃画报(2016年6期)2016-07-29追根求源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12期)2015-10-16谁和谁搭档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5年5期)2015-05-25你的情绪够稳定吗中学生天地(B版)(2014年3期)2014-03-26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数学大世界·小学中高年级辅导版(2009年3期)2009-04-14

推荐访问:践行 估算 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