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指向“精准可视化”的逆向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07-30 16:42:02公文范文
李建锋摘 要: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融合SOLO分类理论和可视化理论,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

李建锋

摘   要: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融合SOLO分类理论和可视化理论,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为例,探讨指向“精准可视化”的逆向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精准;可视化教学;杠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2)4-0033-4

1999年,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威金斯和迈克泰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时,发现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依据教材和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但因缺乏教学目标导向而造成教学低效。基于此,威金斯和迈克泰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即“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手段与措施;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1]。简而言之,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2]。结合课堂实践,为追求优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应在逆向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融合SOLO分类理论和可视化理论,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准、可视化和可测评。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为例,做具体说明。

1    “精准”是逆向教学设计的衔接保障

国内教师开展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遵循“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步骤。但在三个步骤的衔接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困惑:如何把预期结果(教学目标)解构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何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如何将评估证据与教学活动相融合。

1.1    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精准解构

1.1.1    分析教学素材,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制订教学目标,要综合分析教学素材,如课程标准、教材、近几年中考题目等。2011年版義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教材:“杠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点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整理近几年的中考题,发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分类”是考核的热点。

1.1.2    运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认知

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衔接小学知识并了解学情,教师利用“问卷星”编制题目,课前推送给学生完成,指引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教师通过分析问卷,确定学生的前概念认知:知道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知道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能简单区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1.3    融合SOLO理论,解构学习目标

基于学情分析,融合SOLO理论,把教学目标解构为学习目标。SOLO层次主要包括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五个层次[3]。

借助SOLO分类理论,将教学目标解构为低阶认知和高阶认知两个阶段,共分成四个层级,进一步把每个层级的要求细化为可测量的学习目标(表1)。解构学习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1.2    从学习目标到课堂评价的精准衔接

根据SOLO分类理论把教学目标解构为9个可测量的评价观测点(学习目标),再将9个评价观测点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中考题和课本评价任务相结合,从而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表2)。评价方案包含“评价观测点”“评价任务”“主要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四个维度。

1.3    从课堂评价到教学活动的精准设计

首先,确定课堂评价方案,即确定学习目标达到的证据,再根据发现证据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实现课堂评价与教学活动的精准衔接,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结构。

1.3.1    创设情境,认识杠杆

教师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名言“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进而引出课题——“杠杆”。教师追问学生“下列哪些物体(图1)是杠杆?”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杠杆的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1.3.2    类比模型,探究实验

教师播放PPT,呈现“跷跷板”模型,先讲述杠杆的平衡状态,再让学生把桌面的杠杆调成水平位置的平衡状态。小组完成探究实验:类比跷跷板游戏,用质量较大的钩码替代大人,质量较小的钩码替代小孩,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位置的平衡状态,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1.3.3    妙用口诀,突破难点

力臂的认识和作图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首先介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力臂。再设疑:如果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又该怎样画?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得出力臂即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手握直角三角板的斜边,让力的作用线与一条直角边重合,缓慢移动直角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支点O,并巧用 “转角(直角边)遇到爱(支点)”的口诀,画出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力臂(图2),从而由简入深、层层递进,突破力臂的作图。

1.3.4    联系生活,明辨杠杆

PPT呈现不同类型的剪刀,创造生活情境:你会用哪把剪刀修剪花木?教师联系生活,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类型,既营造了课堂的氛围,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    “可视化”是逆向教学设计的高效保障

在物理知识抽象之处创设可视化情境,一方面,遵循了初中生认知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学生跨越思维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知识可视化有利于达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知识抽象之处通常出现在物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呈现之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或难点[4]。借助“可视化”理论和工具,把逆向教学设计的教与学活动高效落实到位。

2.1    学情信息的可视化

利用“问卷星”软件开展学情调查,把学生认知以答题正确率、答题的选项分布等方式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设计,实现学情信息的可视化。

2.2    教学策略的可视化

利用SOLO分类理论把教学目标解构成学习目标,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促成教学策略的可视化。

2.3    概念构建的可视化

“力臂”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首先,学生利用杠杆尺模拟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但在分析数据时,学生对“力臂”的认知思维仍停留在支点O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改变某一个力的方向,观察力的大小变化,并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实验数据表格中的距离指的是什么?这个距离一定在杠杆上吗?然后,抽象出模型,让学生主动建构力臂的概念。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力臂”不在杠杆上的画法是具有较大的难度的。教师先呈现杠杆(图3),再利用PPT动画(或擦掉杠杆)使杠杆暂时“消失”(图4),只给学生呈现支点O和两条力的作用线。学生联系数学知识,较容易理解此时“力臂”就是支点O到两条力的作用线的最短距离,并结合 “轉角(直角边)遇到爱(支点)”的口诀画出“力臂”,促成概念建构的可视化。

2.4    实验数据的可视化

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后,把实验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纠正(F1+L1=F2+L2)的错误认知,并巧妙地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快速呈现(F1L1)和(F2L2)的所有值,顺利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实现实验数据的可视化。

3    总结与反思

逆向教学设计主张“目标先行,评价优先”的思想,而指向“精准可视化”的逆向教学设计可帮助教师较好地衔接和落实教学设计。经过实践检验,将逆向教学设计的概念延伸为“逆向精准可视化教学设计”(图5),即综合逆向教学设计、可视化工具、SOLO分类理论,达成指向“精准可视化”的逆向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威金斯,迈克泰.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

[2]张旭东,孙重阳.由峰至原:中学化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化学教学,2019(3):41-45,49.

[3]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熊华,卢天宇,郭美华.试论思维可视化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要点——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22):13-15,2.

(栏目编辑    邓   磊)

猜你喜欢杠杆精准精准扶贫美了乡村歌海(2019年1期)2019-06-11基于SWOT分析的二轮精准备考策略探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5期)2018-05-14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妥善解决杠杆率偏高问题财经(2016年33期)2016-12-24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10期)2016-11-04推衍“精准”共产党员·上(2016年2期)2016-03-28变形杠杆的教学探究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5年5期)2015-05-05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中学科技(2014年8期)2014-09-27

推荐访问:可视化 逆向 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