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书的传承:邓广铭父女间的精神纽带

2022-07-30 19:00:12公文范文
3月1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馆举办了邓广铭藏书捐赠仪式暨邓广铭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72岁

3月1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馆举办了邓广铭藏书捐赠仪式暨邓广铭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72岁的北大历史系教授邓小南和姐姐邓可蕴将父亲邓广铭留下的古籍捐给了北大图书馆。

此次贈书总计353种、6458册,其中善本55种、507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极高的文献价值,版本类别涵盖明、清至民国的刻本、抄本、活字本和石印本等多种形式。

1907年出生的邓广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被誉为“宋史泰斗”。他的小女儿邓小南也致力于研究宋史。邓广铭去世前曾说:“书是小南要用的,将来留给北大。”在捐出这批书时,邓小南感到宽慰又不舍。

用周作人的稿费买了第一套藏书

“我父亲与北大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上世纪30年代初,他还没考入北大,就跟随好友李广田到设在红楼二层的图书馆阅览室借书;大一时,他就给校长蒋梦麟写信,建议改善图书馆的条件;毕业后,胡适先生将图书馆的专用阅览室借给我父亲用,他终日活动在图书馆中。他与毛子水、金克木的毕生情谊,也是在北大图书馆结成。”邓小南告诉笔者,父亲最早的成套藏书百衲本《二十四史》也有一段故事。

邓广铭在辅仁大学读书期间,辅仁大学沈兼士请周作人来讲中国新文学。周作人后来在书序中回忆道,自己讲课其实没有做太多准备,只写了一些提纲,但是在最后一节课上,“邓恭三先生(邓广铭字恭三)却拿了一本笔记的草稿来叫我校阅,所记录的不但绝少错误,而且把我所乱说的话整理得略有次序,这尤其使我佩服”。

后来,周作人将这本笔记整理出版成《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出版社给了周作人一笔稿费,他把这笔稿费都给了邓广铭,叫他用这笔钱买一套百衲本《二十四史》。这笔钱买这部书还不太够,周作人亲自出面跟出版社讲了价。

不买房子只买书

抗战胜利后,邓广铭应傅斯年要求回到北大。邓小南回忆,父母本想凑钱买个小四合院,因为日本人撤走后,北平有一些空出来的房子,价钱也不算太贵,几百大洋左右,“他们看了好几套,最后决定还是不买房子了。因为如果把钱拿去买房子,就没有钱买书了。我父亲靠终生积蓄攒下这些书。”

邓广铭以藏书丰富著称。“之前周一良先生在世时曾来借赵孟頫的《松雪斋集》,宿白先生也常来我家借书,他们在我父亲不在之后也会来找我借书。早年季羡林先生刚从国外回来时曾问我父亲,经费有限应该先买什么书。”邓小南回忆父亲的藏书往事,在她看来,父亲与老先生们的很多深厚友谊都是因书开始的。

父亲的书不能卖

从东厂胡同1号,到中关园,到朗润园,再到如今的蓝旗营,这批书伴随着父女两代人的故事。家里很多书在柜里都快堆到顶了,在书柜和房顶之间还要放书,邓小南经常担心一旦楼上漏水怎么办。

“暑期中,看着几千册书装箱、搬运,当时我的心情也很复杂。这些成箱的书,当年实际上是我父亲一本一本、一部一部,蚂蚁搬家式地买回来、凑起来的。”邓小南说,“去年夏天,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馆派了一支专业的团队来邓小南家整理,进行了专业化的清点、移交,其后进行了彻底地整理、编目、审核,装入函套,钤印保存。”

邓广铭去世后有不少人曾经找邓小南询问,打算购买这些书,有的藏书家也来问过。但邓小南说:“我父亲去世后他的书我一本都没卖过。从朗润园往蓝旗营搬家时运书非常麻烦,新居空间也很有限,但是我们把这些书完好无损地全都搬过来了。后来有人跟我女儿开玩笑,说这些书可以给你换大豪宅,以后也不用再上班了,我女儿说:姥爷的书不能卖!”

这批书中,有一个家庭、两代历史学人的生活痕迹和人生经历。就像邓小南在捐赠仪式上发言时说的那样:“这不仅是一批古旧图书,这是父亲多年心血的累积,是他心中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全部价值,也是我和父亲之间的精神纽带。”

(摘自《北京晚报》 陈梦溪/文)

猜你喜欢周作人借书稿费“稿费”的由来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借书去幼儿智力世界(2020年4期)2020-10-29不说穿意林(2017年12期)2017-06-30钟繇学书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4期)2016-11-19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新高考·英语进阶(高二高三)(2016年1期)2016-03-05历史上外国作家的稿费读者·校园版(2015年2期)2015-05-14周作人的后半生时代人物(2014年6期)2014-01-27鲁迅与周作人杂文选刊(2012年6期)2012-05-14我的第一笔稿费等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11期)2009-12-07稿费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08年10期)2008-10-29

推荐访问:父女 纽带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