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凝固的音乐

2022-08-10 11:56:02公文范文
王芳 李鑫摘要:从艺术的起源开始,阐述内蒙古油画中的美的规律,肯定节奏与韵律是艺术表达的追求目标,分

王芳 李鑫

摘 要:从艺术的起源开始,阐述内蒙古油画中的美的规律,肯定节奏与韵律是艺术表达的追求目标,分析地域文化与民族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内蒙古油画中“游牧式”视觉现象特点的形成。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油画;地域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美丽的自然景观历来是当地油画家们的创作源泉。草原文化培育了当地油画家独具个性的精神气质,并赋予了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性和天分,使得他们在油画创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群体特色。

一、内蒙古油画中的美的规律

由于艺术直接发源于人的自身,并且不一定要借助于特定的工具,因此可以这样论定:音乐与舞蹈应先于其他一切艺术而出现,并为其他艺术的出现奠定审美基础和价值标准。人们可以把这个基础和标准称为美的规律。再看21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它更多的是借鉴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对社会和艺术发展过程的总体把握,从多视角出发,概括和总结每个时代艺术发展演变的外在原因和内部联系,反映共生于同一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各类艺术的总貌,最终解释艺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但无论如何发展,艺术本质的审美基础和价值标准是永恒不变的,若离开了美的规律,那么也就不能被称为艺术了。

如果回到音乐与舞蹈是其他一切艺术派生的源头这个思路上来讲的话,节奏与旋律等基本要素则能够为人们提供提示与判断。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那么,将其转移到绘画上来的话,人们可以把这些基本要素称为节奏与韵律。

从本质上来说,绘畫是材料与工具在平面上留下的痕迹,其画面诸要素的节奏及由此形成的韵律就是人们对画面不断完善的终极诉求。在油画创作中,画笔的笔触、色彩之间的对比、线条的起伏等都是带有节奏的,就好比音乐的曲调一样。内蒙古油画就很注重画面点线面之间、色彩块面之间的节奏关系,并且内蒙古油画家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汲取、吸收了不少精华。蒙古族油画家妥木斯曾说:“对书法,我也研究,不是觉得练书法有用,我从它里面找别的,比如结构、节奏变化、叙事趣味、刚柔变化,找这个。有时候没事就想点什么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了解,中国人怎么认知世界,又怎样表达自己的认知,从而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决定着我的审美取向,使我的作品共同呈现出中国文化心理的特征。”概括来讲就是,内蒙古油画家是以油画材料为依托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是在平面上不断调整画面诸要素的节奏与韵律关系,从而完成对主观情感的表达。

二、内蒙古油画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艺术生态是艺术赖以生存的更大的社会系统,地域文化就在这个大系统之中。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并由此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相和谐的群体审美心理,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尤为突出。

地域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人文、历史、宗教等特点的总和。尽管每个内蒙古油画家的个性都不相同,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共性,如他们的创作多是草原题材,因此出现了“内蒙古草原画派”的称呼。另外,其共性还体现在艺术取向和审美追求上。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致来讲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岩画区域。内蒙古的岩画内容主要是动物、狩猎、放牧等,反映了当地人民处在北方猎牧经济模式下的生活状态。整体来看,无论是技法、表现形式还是风格,内蒙古岩画都有着极明显的共同特征,这种共性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下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相似性,进而表现出相似的文化内涵。

正如前文所述,音乐在内蒙古各类艺术中是最成熟、和地域文化结合最好并形成了鲜明特色的艺术门类。绘画作为其姊妹艺术,二者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具有相同的艺术本源,同时成熟的音乐形式对节奏、韵律的把握和运用同样值得画家们借鉴并运用于油画艺术创作中。长调是流淌在蒙古族人民血液里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它以民族特有的语言述说着对历史文化和美学的感悟,具有巨大的宣泄空间。由此,人们可以感悟到内蒙古油画家的艺术气质,他们天生具有强烈的抒发欲望,同时也具有该地域天然的、诗意的、浪漫的特点。

这些与地域环境和人文关怀高度契合的艺术表达生动再现了地域文化对内蒙古油画群体创作的影响,也因此形成了内蒙古油画群体的创作特色。人们要立足于地域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只有用心灵真正去贴近地域文化才能感觉到它的启示。内蒙古地域文化的影响涉及了内蒙古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的发展,艺术家们对创作皆是站在艺术源点上的本真思考,这也决定了内蒙古的油画创作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都更靠近于艺术的本质。

三、“游牧式”视觉现象特点的形成

面对丰富的地域与民族文化营养以及丰富而独特的视觉资源,内蒙古油画家们在艺术创作方面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较为统一的艺术取向,正如内蒙古的民族音乐一样,充分体现了人与地域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又进行着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在这当中,地域所赋予的节奏与韵律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画家们的创作。就画面而言,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节奏,由它所派生出来的各种动力倾向的对峙形成了画面的基本风貌,使画面如音乐般和谐。“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凝固的音乐”,这正是内蒙古油画艺术特征的真实写照。

对于外来艺术表现形式的本土化,它们都有着从学习模仿到选择借鉴,再到融合创造的过程。“游牧民拥有一个界域,他因循着惯常的路径,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他并没有忽视点(取水点,定居点,集合点,等等)。……任何的点都是一个中继,它只有作为中继才能存在。一条途径始终是介于两点之间……然而,‘之间已经具有其全部的容贯性,它既享有自主性,又拥有一个自己的方向。游牧的生活就是间奏曲。”CB4C3794-32EF-4B6E-8792-B186EC3A6199

内蒙古油画总体来讲有两个特点。第一,都是在描绘生活。无论是林区还是牧区,它们都是艺术家们热衷的采风和体验生活的地方。内蒙古油画家在一次次下乡采风的过程中渐渐发现,真正打动他们的是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景和物,以及自然中四季的变迁,这与其崇敬自然的本性产生了共鸣。另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历史悠久,从生产劳作到民俗民风,从自然生态到历史传承,都有表现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愿景。在画家面对画布的时候,他们的情感表达非常顺畅,毫无牵强生涩之感,这一点可以从历届全国美展及其他一些重要展览的参展作品中得到印证。艺术源于生活,油画表现语言源于对生活的不同理解,这成了内蒙古画家群体的自觉选择和坚守。第二,和而不同。在共同的艺术主张面前,不同的内蒙古画家彰显着各自的艺术个性,努力寻找自己的油画表现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与油画发展和演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就像东西方的艺术在表达上再怎么不同,但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却会在最高处汇合。在对艺术作品质量的考量上,对于节奏与韵律的把握是永恒的标准。妥木斯曾说:“我的注意力在艺术语言上。心怀草原,那里有我的乡情。祖先传给我真诚、爽直、朴实、不斗心计的品格,我很珍惜。”内蒙古油画家不排斥美术史上任何一个流派的作品,无论是古典主义、表现主义还是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他们都能接受,其实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油画家们的认识范畴变得宽广。

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中,内蒙古油画家在色彩语言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也因此为内蒙古油画独特面貌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西画色彩语言体系的发展来说,其大体可被划分为固有色、条件色、主观色三类。首先,固有色绘画,形的轮廓非常明确,强调形质(形的质感)的特点,处理的是色形之间的关系。另外,对形的轮廓的处理是它处理空间的方式,同时尽量降低光线对色形的影响。其次,关于条件色体系,其实很早就已经为画家们所知,这可以从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中清晰地看到。直到印象主义时期,随着人们对光色原理的普遍认识,條件色体系作为画面色彩语言的主导因素才得以确立和完善。印象主义绘画最大程度地撼动了传统绘画中素描的权威地位,提升了色彩的表现力度和艺术价值,画家们强调物体之间、光线与空间之间相互的色彩影响和冷暖映衬关系,强调光源色的色彩变化与不同光照时间、不同环境的冷暖色调的影响,强调空气流动中的色彩气氛以及色彩与笔触形式的情感联系。最后,主观色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更符合色彩规律,更主动,凭借感觉随心所欲,但乱而有序,体现了对色彩的理解。将主观色引入画面并加以发展始于后印象主义,经由纳比派、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直到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主观色表现体系已完全成为作品色彩语言的主导力量。

内蒙古油画在色彩语言体系的选择上,整体倾向于固有色体系和主观色体系的综合,在大色块的节奏与韵律当中寻找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油画创作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应该是因人而异、因表现题材及表现意图而异,如有的画家不用大色块进行对比,而用黑、白、灰来统领整个画面,控制画面的整体节奏,使画面除去浮华因素,更趋于静穆深远、耐人寻味。另外,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崇拜使色彩更具有了艺术表达的属性,这与绘画中色彩的功能不谋而合,二者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磨合与交融,从而产生了内蒙古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绘画色彩谱系。这种色彩谱系如同草原上的长调一般,是一种源于自然而发自内心的节奏与韵律。妥木斯曾说:“我选择了西方传来的油画技艺为终身职业,然而洋人之须眉亦不能安在我之面目。不想冒充洋人!我族人也惯食乳品,但别于洋人。他们伴咖啡,我们伴砖茶;他们加糖,我们加盐。各有自己味道,各为自己人喜爱,艺术更是如此!”这种千差万别的精神性的显现,正是游牧状态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所在。在这一方面,内蒙古油画界的前辈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是他们为油画语言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的特色之路。

绘画材料说到底是绘画精神的外在物质依托,只要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那就是合适的材料。有些油画家的画面表达与其对中国山水画家的关注、自身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自身的性格以及骨子里的中国文化潜质有关,这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从他乡到故乡的跋涉过程。另外,在画面张力的处理上,有的画家喜欢蓄势待发、寓动于静的状态,在静穆的外在表象上,各种动力倾向达到一个平衡,喷涌而出的力量潜藏在平静的外表下,就像火山喷发前片刻的宁静。这种特点与创作者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用妥木斯的话来讲:“从大体看,大家或多或少都在具象语言里揉入不少抽象语汇。就油画而言,除对点、线、面等造型符号的运用外,色彩的抽象效应也是必然碰到的技术内容。色彩的本意也应当是在抽象意义上的显示,即色彩的点、线、面之间的配置,是以抽象意义上关系的肯定为准。色块间的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色线、色点只是调剂色块配置不足的手段。这种配置本事在油画里最讲究,需要每个油画家用毕生精力去经营、培育、钻研、探求。画家常要做的是将其关系提高、降低,加强、减弱,调整来调整去,创造出多种表情、多种情趣、多种感觉的艺术效果。不可停留在一两种色彩关系上,轻车熟路,图便利。”这种抽象元素的配置正像草原上悠扬的长调,其节奏与韵律完全来自这片拥有广袤森林与草原、河湖密布、蓝天白云遍布眼帘的神奇土地,那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游荡在草原上一日又一日沉淀下来的基因。

四、结语

在内蒙古风格各异的油画作品中,人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或静谧,或奔放,或悠扬。奔放如雨后绚丽的彩虹,静谧如草原上缓缓流动的细流,悠扬如毡包上升起的炊烟,袅袅地飘向远方。这是来自对民族文化的安静思考,也是艺术发展走向未来的坚定信仰。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德勒兹,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第2卷[M].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芳,博士,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李鑫,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CB4C3794-32EF-4B6E-8792-B186EC3A6199

猜你喜欢 油画家油画内蒙古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农业灾害研究(2022年2期)2022-05-31浅析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表现与文化自信的建立美与时代·下(2020年3期)2020-06-23载玄载黄 黔山为裳艺术大观(2019年35期)2019-11-16当代青年油画家风景油画作品中形式感的突破青年生活(2019年18期)2019-10-21写物写心 真景真情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12期)2019-09-12油画去哪了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4期)2018-02-10闫锡聪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3期)2017-02-08内蒙古大草原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7期)2016-09-22油画《惊涛拍岸》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2期)2015-12-05楚雨的油画诗歌月刊(2014年3期)2015-04-14

推荐访问:凝固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