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教育改革新政对教育生态重塑的意义

2022-08-12 14:56:02公文范文
袁一镕摘要:2021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新政。本文通过回顾新政主要内容,解读与探讨了其背

袁一镕

摘要:2021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新政。本文通过回顾新政主要内容,解读与探讨了其背后的深意以及对我国教育生态重塑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改革;新政;双减

1 中国教育改革新政回顾

2021年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改革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我国公布了近10项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与法律法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和同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3]。从上面三部有代表性的意见与法律法规方面中可以看到,关于教育我国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变化。

第一、教育主体重心的改变:从短线、功利性的现状转变为以立德树人的素质与创新性教育为目标;以学科、身体、人文、素质与心理同步提升的教育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第二、严格控制教育资本化和义务阶段教育产业化的可能。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审批新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已获批的要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同时,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外资不得以任何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第三、教育资源与政策逐步倾斜到以公办院校为主的教育主体中,其中体现在师资引进与培训方面的政策与支持;课程體系的改进与提升;民办教育比率的严格要求与管控。

第四、国家大力推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比重与发展,“引企入校”“学分银行”,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成为后期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第五、国家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了家庭与教育之间的权责。以法律形式确保教育政策的落地,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以上五个方面能够看出我国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改革力度与决心。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系统的改革新政,对我国后期教育发展未来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首先,义务阶段的教育去资本化、去产业化,让我国的教育从资本的裹挟中解放出来,利于教育回归其本源作用。同时,通过“双减”将教育资源重新回归到公办教育主体之内,让教育在课堂中的作用加大,从而进一步减轻教育给家庭带来的教育焦虑问题:经济成本大、补习课业重等问题。其次,国家首次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协同支持。这意味着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家事,它也是国事。新时代不仅赋予父母们神圣的责任,也对父母们的教育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最后,国家提出要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明确了后期我国教育的大方向,那就是需要重点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与大国工匠。这意味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将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 教育改革新政背后的深意解读

关于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其实多年来,我们国家从未停止。这不光因为教育关乎一个国家人才的培养,长久的发展与未来的国际影响力;也因为教育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儿,是涉及每个家庭的大事儿,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矛盾之一。

2.1 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与教育生态

虽然我国提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实际上这次改革新政落地之前,我们的教育还是以应试的、功利性、短期性为特点的教育模式。应试为导向造成的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对人之为人的人本素质提升的关注度不够。一味追求高分忽视其他素质培养而造成的社会责任感缺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重分数、轻素质”更是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学生补课多、负担过重,更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教育生态乱象环生,教育内卷严重。这些乱象不仅扰乱了教育秩序,还动摇了国本。尤其是资本对教育的裹挟,特别境外资本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教育失去民族之魂;校外培训机构贩卖教育焦虑,让“鸡娃大战”“教育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这一方面导致家庭教育经济负担过重,衍生出不敢生、养不起情绪,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之大计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内卷严重,家长孩子精神压力大,过度焦虑,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解决中国教育的焦虑问题,首先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教育不是竞争,不是淘汰。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是保障性、基础性的,所以遵循的应该是非选择、非淘汰、非竞争性的,应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则。如果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家长势必会为了追求进入好学校而增加教育成本的投入和不必要的教育竞争。同时,这种差距也会让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巨大。教育无形中变成富者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穷者更穷的尴尬现状。唯有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真正的解决了生源、财源、师源均衡发展,才能从第一步解决目前我国的教育焦虑和教育现状。

第二个造成教育焦虑的原因,恐怕是我国自1996年开始出现的教育产业化现象。教育产业化,尤其是义务阶段的教育产业化最大的弊端是将教育商品化,教育机构变成了以盈利为目标的场所。虽然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收入,同时从表面上缓解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压力,但从长期看,这种产业化发展终究是饮鸩止渴,极易走入一味逐利的盲区而偏离教育的本源。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为国培养真正的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教育产业化中培训机构的本质又是什么?我们看到,在近十多年的义务教育环境当中,培训机构往往是围绕商业利益运作的,一些通过融资上市,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故意营造教育恐慌,编撰出一些不符合科学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理念的营销口号让家庭盲目买单,让孩子陷入繁重的课后辅导。义务阶段的教育不能产业化发展,是因为义务阶段教育的公益性决定它与教育产业化的目标往往是相悖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对于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板块,教育产业化正在积极的发挥着推动作用,甚至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多种经济模式在这些教育板块中的合理协调作用。

最后,我们不得不回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上来看我国教育的问题。那就是优质教育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说到底,就是我们国家拥有何种的教育价值观问题。流行的教育价值观可能是“上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考了好大学是为了一份好工作”,教育成了一块敲门砖、一个短期功利性的工具。那么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是我们选择人才的依据,什么样的工作又被我们认为是一份好工作呢?这些涉及标准和评价体系的问题,决定着我们教育的走向,更决定着每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方向。如果我们教育的评价体系仅仅以追求高分、死记硬背和内卷式竞争作为标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设计和教育发展。这种效应在测试学中叫“反拔效应”(washback) [4],即:考试对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同时,如何定义好的教育成果和好的工作,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就是教育失败?是不是技术工人就低人一等?教育的最高目标究竟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影响着我们教育发展的导向和人们对于教育价值的理解。

2.2 我国的现阶段发展要求

诚然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着我们必须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与国之间是合作中伴随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军事的、经济的、还是科技的,最终都要落脚到人才的竞争方面。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哪个国家拥有顶级的人才,哪个国家就在相关领域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话语权,因此人才的培养被视为一个国家发展重要的保障。以近期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来看,究其根本还是围绕着科技与经济的竞争。目前美国已经在很多重要领域对我国实行了一定的技术封锁,比如:限制我国的留学生从事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方向的学习和研究;限制我国一些技术性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自力更生,自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

从国内教育现状来看,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内部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性、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教育焦虑等捆绑着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问题外,核心应该是围绕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的问题。未来中国需要的人才:从人的角度来说:立德树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才的角度就要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来说。教育要为未来做准备,必须要有前瞻性,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人的时候一定要以提高人的创造性、强调人的探索精神为宗旨,使我们培养的人能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实现自我成长,从而成为社会前进的有力推动者。真正成为可以终生学习的人。知识无国界,人才有国界的。一个人如果只是拥有某项技术,心中没有他的国家,那么这样的人对于国家决不能称为人才。我们要培养的人才,需要既有过硬的知识素质更要具备四个自信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才,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D].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

[2]黃大勇,杨炳钧.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04).

猜你喜欢 新政教育改革双减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教育家(2021年34期)2021-09-26“双减”政策之下,校外培训何去何从?财经(2021年18期)2021-09-12“双减”带来的转折与期盼环球人物(2021年17期)2021-09-08重磅“双减”政策,要点有哪些?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9期)2021-08-26浅谈高校如何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期)2017-01-09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4期)2016-10-29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金融理财(2014年11期)2015-01-19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重塑 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