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豫西黄河河务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践综述

2022-08-14 18:49:02公文范文
谢亚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

谢亚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体系的主流文化,不断兼容并蓄,谱写了壮丽辉煌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作为豫西黄河流域管理机构,豫西黄河河务局切实担当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创新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方法,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

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尔雅·释水》称:“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汉书·沟洫志》更是明确指出:“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河”即黄河。黄河被尊为“百川之首”,其根本的原因是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正因如此,黄河流域被冠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历朝历代虽然政治不断变革,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始终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且光芒辐射整个东亚大陆,声威震撼远洋各國。黄河流域诞生了儒、道、墨、法、兵、阴阳等中华元典智慧体系,诞生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天文历法体系,诞生了以“四大发明”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华百家姓大多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华汉字衍生于黄河流域,陶瓷、玉石、青铜、丝绸、书画、诗词、中医、武术、戏曲和饮酒等“十大国粹”都集中于黄河流域。这是黄河文化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很好的例证,可以说黄河文化光耀世界。

在近代,黄河及黄河文化的生存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格局,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进程。黄河文化积淀深厚,开掘不尽,源远流长,不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景,亦有蛟龙入海的奇观,还有一大批驰名世界的人文景观。

豫西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黄河冲出晋陕峡谷,自潼关转向东流,就进入了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河洛文化。作为黄河文化孕育的千年古都,洛阳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文化传承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特色精品上聚力加力,正在讲述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豫西黄河文化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第一,创建黄河水利风景区1处。创建于2014年的孟津黄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铁谢控导工程而建,面积约7.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约2.28平方千米。孟津黄河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规划为“一带两区”的旅游格局。此风景区以山水风景、黄河水文化以及黄河水利工程为主要载体,是黄河工程管理精细化及景点化建设、维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黄河治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二,建设综合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处。2018年,豫西黄河河务局在吉利黄河白坡控导工程6坝至8坝处,将立式招牌、书简、宣传长廊、园林小品等元素融入工程,建成了吉利黄河法治文化基地。2019年,该基地增设“中国法治进程”内容展板,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基地。2020年,该基地新增展示吉利治黄业务工作的宣传栏、包含“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党建宣誓平台、展示民法典等内容的文化长廊、供游人驻足休息的凉亭等。2020年9月,吉利黄河法治文化基地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法治文化建设基地”荣誉称号。

第三,建设黄河法治文化苑1处。2019年,结合黄委政法局资金帮扶,由孟津黄河河务局投资5万余元,打造了黄河法治文化苑。其中设置大型固定法治宣传板和宣传标语牌共54块,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汛条例、河道管理办法、黄河诗词、防汛知识、孟津历史等。

第四,与地方政府共建黄河文化项目。孟津黄河河务局主动与当地政府对接,融入黄河文化带建设,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豫西黄河河务局配合地方政府,将黄河工程融入洛阳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洛阳境内沿黄道路287千米全线贯通,形成了黄河绿色生态景观线。基于吉利黄河湿地的宝贵生态资源,巧妙融入生态元素,完成了白坡控导工程养护绿化、南陈护滩工程翻修、吉利黄河法治文化基地提档升级。

第五,结合特色,讲好黄河故事。一是主动发展奇石文化。依据黄河河段的砂卵石河道特性,豫西黄河河务局鼓励干部职工不断挖掘色彩丰富、图案奇巧的黄河奇石,推广普及奇石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二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豫西黄河河务局密切关注吉利区万佛山景区、柴河画家村等文旅项目,加强文化对接,在“硪工号子”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过程中提供了应尽之责。三是讲好豫西黄河故事。豫西黄河河务局结合豫西治黄特色,立足黄河文化传承、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精神、挖掘先进模范、展示治黄风貌。济源黄河河务局从2015年开始,每月坚持开展岁月印记主题讲堂,以此作为单位文化建设阵地,吸引了该局青年职工踊跃参与;孟津黄河河务局探索创办了《黄河之韵》内部刊物,内容由“精神导读”“基层要闻”“党建之窗”等8个结构板块组成。

豫西黄河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弘扬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翻一页是厚重,看一眼是风雅,品一口是文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2019年10月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相互连通……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让一处处大遗址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再现历史遗产辉煌。一座座博物馆、纪念馆散落在河洛大地上,成为彰显黄河流域文化品格的新地标,全面释放了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为深入挖掘豫西黄河文化内涵,将豫西黄河文化和河洛文化相融相促,豫西黄河河务局结合单位实际,将相关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纳入“十四五”发展计划,深入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文化湿地公园建设、红色革命文化建设、黄河历史文化展示等,有效保护、创新传承和弘扬豫西黄河文化。

(一)治黄文化

第一,编写《洛阳黄河志》。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黄河干流经渑池县关家村东的峪家沟进入洛阳市境,途经新安县、孟津区,到偃师市的杨沟渡出境,过境全长97千米。禹王故道,历史悠久,其中新安段37千米、孟津段59千米、偃师市1千米。洛阳黄河是河南黄河的有机组成,洛阳黄河的发展事关黄河大局,编写《洛阳黄河志》,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两个时间段来反映洛阳黄河治理开发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二,建设孟津治黄发展陈列室。孟津黄河治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设孟津黄河发展陈列室,收集整理当地黄河治理中的历史典故、名人故事、防汛抢险料物及抢险机具等,以此为窗口向广大群众宣传黄河文化和历史,普及黄河防汛知识,增强沿黄群众忧患意识和黄河生态保护意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修建铁谢工程历史展区。拟在孟津铁谢控导工程2+600上堤路口两侧以雕塑墙的形式建设工程历史展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铁谢控导工程的修建历史。让人们看到人民治黄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治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让人们感受到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第四,建设吉利区黄河文化综合宣传教育基地。在白坡控导工程及上游沿河建立一处集党建、法治、黄河文化、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综合宣传教育基地,并与正在建設的黄河湿地公园相衔接,在孟津区北岸沿黄群众中形成“党建引领、助推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宣传氛围,以达到宣传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目的。

(二)生态文化

第一,培育和建设孟津黄河水利风景区生态景观。保护河滩地自然生态系统,以黄河滩、黄河水、野生植被景观为核心,在黄河大堤防护林带的旅游景观和休闲设施的基础上,扩大整个旅游区段可游览区域的面积,重点保护和恢复黄河滩地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改变林相,形成植物景观体系,努力营造突出生态、绿色、环保、野趣特色的自然环境景观。

第二,重现孟津八景。孟津是一个具有4000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州名县,位于黄河南岸,是河洛文化的一处发祥地。孟津景观历来为孟津人津津乐道。孟津八景指的是邙山晚眺、汉陵晓烟、石坂新篁、半坡春游、柿林点翠、梁桥积雪、中潬渔唱、潜亭流碧。在临河堤肩放置形态各异的景观石8块,自西向东依次在奇石上刻写孟津八景名称,在每一处奇石旁砖砌一个石碑,碑文主要为每一景的介绍。让人们深刻领悟到古代文人们对美景的认识和体会,在观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情操。

第三,打造孟津黄河文化长廊。在铁谢堤防4+200至4+600的背河堤肩,放置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景观石,景观石上镌刻由书法家书写的关于黄河方面的诗词佳句,如:“孟津古渡打渔家,黄河南北两飞架。草荒树青茶来迟,就着柳穗看浪花。”“黄河滚滚东逝水,奔流到海不思归。昨日小浪底上歌,今朝泥沙化清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漫步在长长的黄河岸,面对波涛滚滚、一往无前的母亲河,品味着古今黄河诗词,心中充满了对黄河文化的崇敬。

第四,建设孟津黄河奇石馆。黄河奇石是黄河流域特有的瑰宝,母亲河赋予它偶然天成的自然美,极具观赏价值。由于自古以来黄河孟津段奇石品种多、质量好,计划在铁谢堤防4+800处背河建设黄河奇石馆,收集、陈列各式各样的黄河奇石。

(三)渡口文化

历史上,孟津古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黄河自潼关至三门峡段为豫西大峡谷,这一段河谷狭窄,河势险峻,水流湍急。至孟津以北,河道展宽,水流缓慢,易于行船和涉渡。故而,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河南西部黄河两岸往来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被称为天下要冲之地。孟津的水路交通运输历史悠久,“八百诸侯会孟津”、历代的漕运都彰显着孟津古渡的重要地位。

孟津古渡包括孟津、平阴津、冶坂津、委粟津、硖石津、小平津、富平津等7处渡口。计划在渡口遗址处建造亭子,设置石刻及浮雕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孟津古渡的悠久历史。

(四)红色文化

第一,修建朱德渡黄河处。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朱德总司令渡黄河,自铁谢渡口登岸到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谋划抗日事宜,作《出太行》诗一首:“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计划在朱德渡黄河处设置朱德头像雕塑、故事简介碑等。

第二,修建皮(皮定均)徐(徐子荣)支队渡河处。1944年9月21日晚,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俗称皮徐支队)司令员皮定均在黄河北岸的蓼坞渡口下达了渡河令,在第二天天将拂晓时完成了全部渡河任务。皮徐支队南渡黄河后初战告捷,炸毁了日军临汝飞机场,解救民夫2000余人。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部队发展到万余人,相继从日寇铁蹄下解放豫西南22个县(市),策应了中国军队对日大反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计划在皮徐支队渡河处设置纪念亭、纪念碑,以图文形式制作纪念宣传版块。

第三,修建抗日碉堡群遗址。早在1936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便把河南作为国防重点,在豫北、豫东和豫西修筑了许多国防工事。孟津县会盟镇和白鹤镇黄河南岸沿线分布着一些碉堡,碉堡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碉堡上一般有3个射击孔,均朝向北面的黄河滩。在抗日战争中,这些碉堡虽然没有直接经受战争的洗礼,但应该说这些工事及黄河天险对日军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计划在抗日碉堡群遗址处设置纪念碑、历史故事文字及图像展示展板等。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豫西黄河河务局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站位,切实履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责任担当,高标准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河务局黄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阳光总在风雨后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2年2期)2022-03-11郑州黄河河务局 开展科技创新助力幸福河建设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1年1期)2021-03-09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黄河时代文学·上半月(2017年7期)2017-07-29重拳出击打硬仗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7年6期)2017-07-01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文化之间的摇摆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渡过黄河看雕塑雕塑(1995年2期)1995-07-15

推荐访问:黄河 传承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