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2022-08-16 15:14:02公文范文
赵学锋杨世伟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

赵学锋 杨世伟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源于党的历史贡献,最终取决于人民的信任重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具有优秀政治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堪当领导民族复兴大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征程的启航者、掌舵者和开拓者,引领和确保民族复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2)02-0012-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伟大的领导者正确引领。在中国,这个伟大的领导者就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不朽贡献的中国共产党。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归属,是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一、歷史逻辑:历史选择、历史贡献和人民重托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是经过近代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80多年历史选择,以及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洗礼和考验,历史和人民的最终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的筛选和人民深刻认识后的信任重托,是必然结果。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历史和人民选择由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这就为民族复兴伟大梦想选定了最值得信赖的主心骨。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这个曾被奉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由此,两大历史任务摆在中华民族面前: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规定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也是决定中国各政治力量历史地位的大考。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政治力量,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政治团体都曾登上历史舞台,探索各式各样的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从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君主立宪的戊戌维新,再到“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结果都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建立了划时代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大门,但这场不彻底的革命,终究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1921年,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党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一个政党影响力的大小和在国家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从来都与其能否满足一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历史要求密切相关。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主动适应历史要求的自然结果。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源于其巨大历史贡献

历史或许能在不同的时间给予一个政党或集团适当的舞台表现机会,但要赢得历史和人民的认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政党的现实表现,即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从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能在众多的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源于其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突出的表现,在党的领导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把自身锻造成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体贡献表现在理论贡献、道路贡献、制度贡献等方面,也因此成就其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和复兴的理论,百年中国复兴的目标断难实现。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改变中国的境遇和命运,许多爱国先驱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思考,从君主立宪改良到民主共和革命先后失败,各种主义思潮和方案都曾在中国的大地进行尝试,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最终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洞察世界、开启未来的钥匙,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思想锐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鲜活丰富的实践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谋求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并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实践。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寻路史。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辛的探索和伟大的实践,相继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党在不同时期中国特色正确道路的开辟与确立,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具体国情,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凝聚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任务的艰巨性世所罕见,在一穷二白的战争烂摊子上开启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困难的多样性世所罕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进行改革开放面临矛盾问题的复杂性世所罕见,由此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把中国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的强大的政党。只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伟大社会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组织起强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先后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联合各民主党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過程中始终能提出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目标纲领和施政纲领,并以此凝聚全民意志,汇聚人民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40。只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各阶层人民,才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应对民族复兴征程中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和重大阻力。在当代,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其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和凝聚力,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成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磅礴之力。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信任重托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发展的结果最终表现为人民的选择。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领路人。同样,一个有作为的政党,也需要以人民为基本力量,以自身的实践获得人民的支持,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百年来,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谁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通过对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比较、选择来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动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大革命失败后,整个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只有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从而开辟了土地革命战争新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高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提出以联合政府的形式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主张,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国民党反动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并悍然发动内战,党领导人民打赢解放战争,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感天动地的奋斗和无与伦比的牺牲精神最终感动了中国人民,在一次次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而选择跟随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还是在民族复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以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深深信任和支持。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郑重选择后的信任和重托。

二、政治逻辑:具有先进性和优秀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堪当大任

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百年政党,何以能从弱小变为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何以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各个时期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解析其中的密码,源于中国共产党具备有别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和优良政治品质,必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者。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

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先进是一个政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的科学性为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和历史实践所证明,它所具有的批判性、革命性、实践性以及与时俱进等理论特征使其始终保持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生命力。“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写在行动的旗帜上。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解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先后创立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才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着国家人民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党的先进性在党的组织成员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对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表现出无限忠诚的先进分子才能成为党的成员。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汇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中具有无产阶级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最先进、最优秀的分子。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就要把全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所信赖的民族脊梁。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总是能集聚一批中华儿女中的优秀人才。党的事业始终薪火相传,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拥有了一大批公而忘私、富有献身精神的优秀共产党人,有的被赞为民族英雄,有的被誉为时代先锋,有的被称为人民公仆。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构成的先锋队,因而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具有优秀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政党,不能称其为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实现党的理想信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向和一致的,民族复兴就是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大地的阶段性具体推进。一个政党的使命内在地决定了这个政党的奋斗宗旨,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所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1921年党的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到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百年来,党把民族复兴融入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接续奋斗、相融发展、相辅相成,终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一百年来,党总结的一条根本经验和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就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1]。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和为人民服务当作工作的中心和根本宗旨,使党始终站在道义的制高点,进而完全有自信、有底气去开拓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而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信心和根本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鲜明实践品格。中国的发展不是他国施舍和恩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5]。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和鲜明的精神谱系。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6]新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的伟大征程中,具有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也必将能带领中国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创造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更大奇迹。

(三)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和自我提高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7]。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郑重的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8]。中国共产党懂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在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奋斗历程中,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成熟,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以贯之地把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是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提出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建党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9],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从而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三、实践逻辑:民族复兴征程的启航者、掌舵者和开拓者

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百年党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实践,真正体现了党是民族复兴征程当之无愧的启航者、掌舵者和开拓者。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实践过程考察,集中体现在: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征程

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昂首挺胸站起来,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从几千年封建专制转向人民民主,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复兴的坚实足迹和路线图。

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前提;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近代以来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制度基础;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奠定了民族复兴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向强起来的奋进中迎来复兴的光明前景。百年伟大实践历程充分证明百年以来中国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设道路、改革道路和复兴道路的开辟者,是不同历史阶段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和捍卫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以雄厚的实力,秉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姿态创造新的辉煌。全体中国人民在党领导创造的历史伟业之中,对党领导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实践充满信心,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民族复兴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领导能够保证民族复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前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3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接续探索,开辟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社会整合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和全局掌控能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从而始终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前进。

党的领导能够有效应对民族复兴征程中各种风险考验。“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1]。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各方面风险也在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唯有中国共产党具备解决的资历、阅历和能力。在承担历史责任与实践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不断得以锤炼,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高超的应对复杂局面、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智慧,表现出坚定的领导自信和执政底气。中国经历了大洪水、大地震、大疫情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也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敌对势力分化等国际风浪挑战。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办大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创造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奇迹。

(三)党的领导能够接续顶层设计,一以贯之推进民族复兴事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坚持党的领导这种制度优势直接体现在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顶层设计方面,党始终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兼顾。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不断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纵向进程考察,坚持党的领导,能够保证复兴大业始终如一不断推进,能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目标的坚定性。五年规划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从1953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6年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从提出“四个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党关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正是在党的强有力领导之下,一届接着一届干,通过既定路线方针政策,党实现了民族复兴事业的持续推进不断发展。

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内涵角度分析,党的顶层设计还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布局和内涵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倡导“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党的领导对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线图进行了宏大的顶层设计,引领着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迈上了新台阶。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到科学发展理念的不断调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走上更加科学、全面、系统、健康的发展轨道。

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了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明确了这项战略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努力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有效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把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机结合,使党的领导作用与国家治理体系功能有了更加科学的配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了治理现代化道路。

四、结语

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百年沧桑”到“百年复兴”的历史轨迹说明:在昨日之旧中国,没有任何别的政党能够让中国人民从苦难屈辱中站起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在今日之中国,没有任何别的政治力量能够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治初心而接续奋斗、孜孜以求、勇毅前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10]。历史和现实已经给出结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6]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

[7]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60.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Historical Logic, Poli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ZHAO Xuefeng, YANG Shiwei

Abstrac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general attribution of the historical logic, poli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dhering to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eans tha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historical choice,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party and ultimately depends on the trust of the people. Adhering to the political logic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ean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n advanced Marxist party with excellent political character, which is worthy of the great task of leading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dhering to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ean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navigator, helmsman and pioneer of the journe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leading and ensuring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Key words: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istorical logic; political logic; practical logic

責任编辑:邓   喆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历史逻辑 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困境与进路世纪桥(2021年2期)2021-08-19加快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实践逻辑研究中国德育(2021年4期)2021-04-28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29期)2020-12-10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历史逻辑探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0-07-16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内涵、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2020年6期)2020-05-29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三重逻辑中州学刊(2020年12期)2020-01-11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历史逻辑与路径选择职教通讯(2019年7期)2019-08-27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教育界·中旬(2019年6期)2019-08-06在陈述史实上下工夫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3期)2019-04-16职业教育发展中企业角色的三重逻辑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7期)2018-10-20

推荐访问:逻辑 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