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涵意蕴与实践理路

2022-08-19 14:49:02公文范文
谢霄男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精神之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从认知之维认识“坚

谢霄男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精神之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从认知之维认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行动之维认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意志之维认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情怀之维认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难发现其是一个内在贯通、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实践品格、磨砺意志品质、书写情怀故事的需要。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积极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认知能力、切实强化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精神、不断磨砺新时代大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努力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党为民情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2-017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伟大建党精神作了明确概括:“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将这笔精神财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对于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的时代嘱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支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该精神是由四个方面基本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部分内容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具体可以从认知之维、情怀之维、意志之维与行动之维角度,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解析。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之维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柱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2]。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条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坚守的理想,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贵在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并捍卫真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对理想的坚守离不开对真理的坚持。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因此有信心也有能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坚信共产主义终有一日会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高光时刻。也必将在对真理的坚持与理想的坚守中,铸就中华民族新的辉煌。因此,“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之维。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之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二为”,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说容易,做难,做成更难。有了为人民、为民族增福祉的初心和使命后,关键在于践行与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干”出来的,是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诠释。

从行动层面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进行解析,就有了更为明确的践行指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干事创业,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只要是能增进人民利益福祉的事情,纵然再难、再苦、再繁重,中国共产党人也会咬紧牙关“干”。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初心如磐、使命不改,在为民造福上接续奋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行动也善于行动的大党、强党。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意志之维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真理的坚持与理想的坚守中,在对初心的践行与使命的担当中,切实做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牺牲”的外延极为宽泛,不单单是指抛头颅、洒热血,还包括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甘愿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等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怕牺牲”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已经熔铸为中国共产党可贵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是在各种艰难险阻、生死考验中锤炼、磨砺出来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每一步都是在斗争中向前推进的。百年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质,已经深深融入党的精神血液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怀之维

天下之德,莫大于忠。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首要的精神品质就是对党忠诚。每一位加入党组织的中共党员在鲜艳的五星红旗面前宣誓时,都会做出“永不叛党”的庄严承诺。对党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党忠诚不渝是一种大德。

忠诚于党之所以会融入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根源上来讲,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执政的党,自身并没有特殊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党至忠至诚,就是对人民至忠至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与亿万华夏儿女的共同支持分不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党不负人民,也势将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迈步在第二个百年赶考路的伟大征程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准确认识并深刻体悟“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的内在一致性,站稳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情怀立场。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向度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这门关键课程有着多维的价值向度。

(一)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需要

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融入高校思政课,从认知层面来看,具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新时代大学生头脑,感召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砥砺奋斗,使其理想信念更为坚定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关键在于认识真理。如果连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都不甚了解,坚持真理难免会沦为空谈。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寻求人类解放的学说。认识马克思主义,可以探明人类从“必然王国”通达“自由王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共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认识马克思主义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相关经典著作。在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将之灵活运用于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坚守中。

(二)锤炼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品格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目标的政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身的初心使命[1]。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融入高校思政课,从行动层面来看,就是要涵养大学生的实干精神,锤炼其实践品格。若想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没有本领是不行的。

大学阶段是新时代青年夯实过硬本领的关键期。新时代大学生本领够不够硬,既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只有以踏实肯干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才会真正拥有让自己人生出彩、为党和国家效力的过硬本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新时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要有越是艰险越要向前的坚强毅力。这些优秀的实践品格,都有赖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扛起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標历史重任中逐步得到锤炼。

(三)磨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需要

追寻理想,要有一种不怕牺牲自己时间、精力的精神,而这有赖于对为什么要牺牲、牺牲什么的深层次认识。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民族复兴伟业的早日实现,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新时代大学生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付出再多的时间、投入再多的精力都是值得的。练就本领贵在于“恒”,只有持之以恒地苦练基本功,本领才会过硬。

新时代大学生练就基本功忌讳三分钟热度,短时间能投入学习不难,难的是常抓不懈。新时代大学生磨砺自身的意志品质,应有一种同懒惰思想、不良习惯作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学习上疏于自我管理、满足于浅尝辄止,均是练就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民族过硬本领的“大敌”,必须英勇地与之展开斗争。因此,从意志层面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融入高校思政课,是磨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需要。

(四)书写新时代大学生情怀故事的需要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优秀主讲人于佳慧指出,要做“有情怀的大学生”。她饱含感情地说:“这个关乎情怀的故事要我们每个人自己来书写。”我国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有一种忠诚于党、不辜负人民的伟大情怀。当前要做好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工作,应该明确新时代大学生要忠诚于党的什么以及怎样做到不辜负人民。具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一方面要忠诚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要忠诚于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强国时代。国家的强盛有赖于无数奋发图强的新时代大学生共同铸就。新时代大学生忠诚于党的宗旨与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任务,二者相互促进,统一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写好新时代大学生情怀故事的需要。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理路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契合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新时代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学校等多元主体的作用。通过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基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认知能力;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依归,强化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精神;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抓手,磨砺新时代大学生顽强意志品质;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标准,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党为民的情怀等举措,实现将伟大建党精神和高校思政课融合育人的目的。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践基点,提升思想认知能力

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立德树人”。树什么样的人,就要立什么样的德。社会主义高校要树的人,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政课要在坚定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上下足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5]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途径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果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都不甚了解,也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简单化地机械记忆,诚如恩格斯所言,“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6]毛泽东同志也曾明确强调,要香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要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失去中国特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践基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在如何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相结合”,即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两个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新时代大学生勇毅前行的科学理论。

(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践依归,强化使命担当精神

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依归,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精神,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促使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作为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7]为中国人民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就会出现怯于担当、不敢作为的现象。新时代大学生是新的赶考之路的主力军,其勇挑时代重担,需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是抽象的,练就过硬本领需要真抓实干、不务虚功。

学好党的历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练就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民族、服务于党的过硬本领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百年间,为了担负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时代重任,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学好党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认识到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取得今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来之不易,在倍加珍惜今日建设成果的同时,从前人的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是要为人民、为民族、为党服务的。有着一身过硬本领的大学生,并不必然会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在特定的条件下,没有正确政治观的大学生本领越高强,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民族的事业非但不会成事,反而可能坏事、贻误大事。因此,学习党的历史注重树立正确党史观,强化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依归。

(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实践抓手,磨砺顽强意志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7]。新时代大学生是投身伟大斗争的主力军。新时代大学生是在“两个大局”,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背景下投入伟大斗争的,这些伟大斗争呈现出很多新的历史特点。

新时代大学生要想在斗争中取胜,需要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实践抓手,不断磨砺自身的意志品质。斗争要讲究艺术,不怕牺牲不意味着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以恣意糟蹋自己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开展伟大斗争的基础性前提。身体垮了,也就失去了投身伟大斗争的资本。新时代大学生在党的带领下投身伟大斗争,应该特别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新时代大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仅与自身相关,还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民族的事业能否开创新局面紧密相连。为此,新时代大学生在锻炼身体、拥有强健体魄上,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两个大局”下开展伟大斗争,会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风险、新挑战、新困难。这些新情况既存在于实体空间,也存在于网络空间;既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新时代大学生要成为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就要不断磨砺自身顽强的意志品质,掌握斗争方法,提升斗争本领。斗争不是蛮干,而是一门艺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有灵活智慧的斗争方法。斗争方法是赢得胜利的“桥”和“船”。高超的斗争方法,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开展斗争如果不得章法,则可能事倍功半。有效的斗争方法是在对真理的坚持与理想的坚守,是在对初心的践行与使命的担当中获取的。斗争方法的获取、斗争本领的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抓手,不断磨砺新时代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助于练就其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

(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实践标准,厚植爱党为民情怀

对党是否忠诚,是否辜负人民,是检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成效的实践检验标准。理想信念不坚定、使命担当意识欠缺、斗争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是难以做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贡献巨大力量的。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切实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育人实效,应该大力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为民情怀。爱党和为民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执政的党,为人民的利益贡献应尽的力量,是爱党的表现;热爱代表人民利益执政的党,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为人民谋求利益福祉。

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党为民情怀,需要发挥学校、高校教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合力育人作用。从学校层面来看,应该营造新时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校园文化氛围;从高校教师层面来看,思政课教师在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党为民情怀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高校其他课程教师也应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标准,在涵养学生爱党为民情怀上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从学生本人层面来看,认识、掌握、运用并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崇高理想,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磨砺将理想化为现实、肩负历史使命的斗争意志,做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时代新人,是每一位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作为。

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实践检验标准,切实厚植爱党为民情怀,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坚守人民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勇于并善于在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发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侧重于实践检验结果,结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是否真正做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将这三点做深做细做实,永葆一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自然会收到喜人的实践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

[3] 铸就百年辉煌 书写千秋伟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N]. 人民日报,2021-07-01.

[4]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12.

[5]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8.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飞天(2021年10期)2021-10-13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廉政瞭望(2021年7期)2021-08-0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伙伴(2019年11期)2019-12-14思政课提升大学生党员群众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管理观察(2018年2期)2018-03-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新民周刊(2017年43期)2017-11-22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微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10期)2017-11-0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20期)2017-06-26高校思政课问题教学中的教师主体性研究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年8期)2016-09-1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前线(2012年12期)2012-07-13

推荐访问:理路 意蕴 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