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

2022-08-20 15:35:07公文范文
邓晓明张美杉内容摘要: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具备特殊交际功能的语言现象,通过其相对模糊的表述方式,降低语

邓晓明 张美杉

内容摘要: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具备特殊交际功能的语言现象,通过其相对模糊的表述方式,降低语篇表述的绝对程度,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篇的客观严谨性,在学术语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为切入点,探究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点及作用,并通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方法,提出了对应法、省略法、增加法、转换法四种方法翻译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

关键词:学术语篇 模糊限制语 翻译方法 严谨性 客观性

随着近年来模糊限制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经成为语篇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表达手段,通过使用非绝对化的表达形式,降低语篇语言的绝对性,从而提高语篇的客观性与严谨性,在学术语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語十分关键。同样,在翻译学术语篇时,译者能否恰当处理模糊限制语的翻译对于语篇译文的整体呈现也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及其特点,并探讨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方法,希望对未来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有所帮助。

一.学术语篇与模糊限制语

学术语篇要求语言使用科学严谨,在众多语言手段中,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十分常见,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能够达到语言严谨的目的,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的立场。

1.学术语篇的定义及特点

学术语篇是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群体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学术语篇是指学术中存在的思维方式和使用语言的方式(Ken Hyland,2009)。学术话语承载着传统观点和科学客观事实的特殊分量,这些观点和事实是以中立的、独立的描述性话语体现在学术写作中,且尽可能较少的加入作者的主观判断(Mauranen, A. & Bondi, M.,2003)。20世纪60年代中期,Huddleston、Hudson和Winter对科技英语的语言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之后,对学术语篇的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自那时起,学者们对学术话语研究的对象已经扩展到研究论文或研究文章方面。传统意义上,认为学术语篇是对客观独立的研究事实的反映,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学术成果展示,其使用的语言多为中立性语言,且较少使用含有个人情感的词汇(A. Mauranen & M. Bondi, 2003)。学术语篇的关键任务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准确并客观地展现学术上的新成就、新方法、新理论等(余国瑞,2002),学术语篇写作大多被视为是一系列描述或呈现观点的客观陈述或事实,其语言使用需具有客观性和信息性(Maria Elena Gherdan, 2019)。通常在学术写作中会常常使用以下常见的语言表达手段:非人称句、名词化、被动语态、模糊限制语等。

随着对学术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兴起,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学术写作也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伍敬芳,2008)。他们把学术语言置于社会语境中,发现学术语篇除了用客观事实报告科学数据和成果外,还使用大量篇幅来表明文章作者的态度,起到引导读者和受众接受作者学术观点的作用。Thompson(2001)认为,学术语篇语言含有“他者”的声音,并具有巴赫金提出的话语的“对话性”(dialogism)。学术语篇不仅是作者个人表达观点、叙述客观事实的媒介,也重视读者的参与度,让读者参与到语篇之中,与作者通过语篇建立联系,并对语篇中的观点及表述表示赞同、否认、质疑等态度。

对于学术语篇中作者与读者间的联系,学者多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操控性、模糊限制语、礼貌性。当语篇作者在利用操纵性手段时,读者则需要进行极强的有意识的反对,才能够保持自己对语篇中作者的观点或其背后的意识形态的不认同(E.Lou Hohulin,2001)。句子中的评价性语言越不突兀,就越有可能成功地“操纵”读者。模糊限制语则可以通过其相对模糊的语言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或者可以通过保持学术语篇作者的礼貌性来维持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学术语篇作者与读者间建立一定联系,读者在这种联系中对语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或否定,就可能引起新的学术研究,进而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学术研究进一步的发展。而上述这一过程是通过有效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实现的,通过从程度、范围、确定性等维度对语篇语句进行限定,模糊限制语为学术语篇的作者提供了高效表达力及可信度。

2.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特点

模糊现象客观而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很多词,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不明确,即所谓的“模糊概念”。1965年,扎德(Zadeh)在《信息与控制》杂志第8期上发表论文《模糊集》,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随后,模糊语言学以扎德的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对英语中模糊限制语以及加强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研究达到了顶峰。在20世纪90年代,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开始关注其是如何影响学术语篇和其他类型的语篇中礼貌、模糊和缓和的含义、用法和功能。

模糊限制语通常指文本中的一大类词汇和句法特征,起到减弱某一表述语气的作用。Hyland(1998)认为,在学术写作中,模糊限制语意味着“某一陈述是建立在合理的推理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并允许读者自由地对该陈述提出质疑”。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人们可以从语言上显示出自己对于自身观点或态度的承诺程度(Nivales,2011)。在书面语篇中,模糊限制语是指运用词汇和句法手段来降低作者对命题和主张的真实价值的延伸性和真实性的反应,表现出作者的犹豫、不确定性或礼貌性,以减少语篇对读者的强加程度。

使用模糊限制语来传递信息、表达新思想是学术写作的惯例之一。通过在学术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作者可以很容易地表现出他们对自己主张的肯定或不确定的态度,也能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主张的信心程度,并且可以与读者进行“对话”(Rounds,1982)。由此可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作者能够适当地调整对自己观点的确定程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参与对话的空间。

二.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翻译

模糊限制语在我们日常话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涉及命题、假设和演绎的学术语篇中,它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作者不仅能够降低他们对语篇中所陈述内容的责任程度,而且能够把某一命题作为一个客观表述而不是事实来呈现给读者。通过这种相对模糊的表达形式,作者将读者视为聪明的“同事”,这个“同事”能够以开放、自由的态度参与到语篇中来,从而引发共谋。学术写作风格是基于谨慎和尊重的语言,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语言使用(Hassan Soodmand Afshara & Ahmad Asakerehb & Masoud Rahimi,2014),一般来说,好的论点只有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才是“好的”,并非能够一概而论,而模糊限制语的作用就是创造这种“好的”观点,通过在学术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作者将自己的观点及立场以一種更“安全”的方式表达,并让读者参与到语篇讨论中来。

(一)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1982年,Prince等人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类,根据该分类,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可分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过使用“I think”、“I guess”、“probably”等修饰语篇中的观点,这种模糊限制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两类,即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则通过使用数字上的模糊语言或词语来改变语篇观点的肯定或否定程度,这种模糊限制语也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即程度变动语(adaptors)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s)。

1.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即并不改变语篇结构的原意的模糊限制语。在语篇中加入这样的模糊限制语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解释,通过使用这种模糊限制语,使得学术语篇中的本来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与态度趋于缓和。

直接缓和语作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使用一些词或短语表达来将学术语篇作者对语篇中某观点的猜测或怀疑态度表达出来,降低语篇观点的绝对性,当作者对语篇中表达的观点或所述语言的真实性没有足够的信心,或无法给予绝对肯定时,直接缓和语就可以用来表达语篇作者的猜想或怀疑,从而缓解语篇中所述观点的肯定程度。常见的直接缓和语有I think, as far as I know, as far as I can, I wonder, I believe, I"m afraid, I guess, I suspect等。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另一个分类即间接缓和语,指通过使用第三者视角的观点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以表达语篇作者的不确定性。间接缓和语与直接缓和语的区别在于,直接缓和语是直接表达作者对自己某观点表述的怀疑态度,而间接缓和语则通过他人视角来进一步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语篇表述更加客观,进而一定程度上巧妙地避免了话语失实的责任。常见的间接缓和语有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 as is well known, presumably, someone says that, it is said that, it is hard to say, it seems等。

下面是某学术语篇中的语句:

例1:It is important to bear in mind that a sentence of spoken language may look very different from a sentence of written language.(An Extract from Functional English Grammar by G. Lock,1966)

这个句子中的“may look”在这里起到了缓和语气的作用,通过使用“may look”,作者以第三方的视角,降低了后面表述观点的肯定程度,避免绝对化,同时“may look”也增加了读者的参与度,作者并未明确指出动作“look”发出着是谁,只表达了被观察的对象,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2.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即一定程度上改变语篇话语原意的词语。在语篇撰写过程中,作者通过使用这种限制语来改变句子原意,降低所述观点的完全程度,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同样,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也有两个分类。其中,程度变动语指那些能够修正语篇语言真实程度的词或表述,这些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一些接近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的表述更加恰当,更加接近真实。常见的程度变动语有sort of , a little bit, almost, kind of, more or less, some, somewhat, to some extent等。

同样看下面的例子:

例2:The word sentence is actually somewhat problematic.(An Extract from Functional English Grammar by G. Lock,1966)

这个句子中的“somewhat”是一个程度变动语,通过使用该词,作者从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句子的肯定程度,降低了该表述的绝对程度,更加严谨。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另一类即范围变动语,这种模糊限制语指限制变动范围的词和短语。这种模糊限制语通常与特定的数字一同使用,限制了语篇表述观点的考虑范围,读者只需在特定的范围内考虑某一观点和表述。通过在语篇中使用范围变动语,读者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理解语篇,而不必过度关注所有可能的实际情况与语篇表述的接近程度。常见的范围变动语有about, around, 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 in most respects, strictly speaking, roughly,over等。

看以下例子:

例3:In English, quantities are described with expressions generally involving three elements:
unit, numeral, and approximator.(Natural language of uncertainty:
numeric hedge words by Scott Ferson & Jason O’Rawe & Andrei Antonenko & ack Siegrist & James Mickley & Christian C. Luhmann & Kari Sentz & Adam M. Finkel)

句子中的“generally”为一个范围变动语,通过使用该词,作者将这个句子的考虑范围缩小,暗含意思为可能并非只包含三种要素,如果读者认为存在其他要素也是可能的,这样就避免了绝对化的表述,更加准确地表达作者本人的立场,同时降低自身的责任程度,允许例外观点的存在。

(二)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模糊限制语是良好的学术话语的主要特征之一(Yelena Mkhitaryana & Sona Tumanyan,2015),当学术语篇作者试图采取某一预防措施,以更谦虚、朴实和模糊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时,模糊限制语则成为作者们的最佳选择之一。

1.作者的“保护伞”

学术语篇的作者要想为世界学术知识的建设做出一定贡献,并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共鸣或讨论,就需要能够进行有效地写作(Vera Sladkova,2017)。使用模糊限制语则是作者的最佳选择之一,通过在学术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作者可以降低自己在学术语篇中的观点的绝对性,使得语篇中的表述更加谨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者的作用,维护作者的“面子”,避免因为语篇表述过于绝对而出现例外的情况,堪称作者的“保护伞”。

这里以前面的例2进行说明,“somewhat problematic”中的“som-

ewhat”起到了一定的限定作用,将“problematic”的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去除了该词的绝对性,也就是说,原文作者通过“somewhat”的使用允许了句子表达观点相悖的观点的存在,降低表述绝对性,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2.读者与作者间的“连接纽带”

除了保护作者外,模糊限制语也不乏称之为读者与语篇作者间的“连接纽带”。之所以称之为“连接纽带”,是因为通过在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在降低作者责任程度的同时,也给读者留有一定的讨论空间,以不完全肯定或否定的表述,让读者能够发挥其想象与批判思维,对学术语篇中作者的话语进行思考,加入到语篇中,提出自己对于语篇表述内容的观点与看法,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里以上文中的例1进行说明,该句中的“may look”并未明确表明是谁“look”,这就可能是作者本人,也可能是读者,在阅读该语篇时,读者可以自动带入语篇,将自己视为“look”的主动发出者,去分析“look”的承受对象,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样“may”的使用也表达出作者的态度,即并非绝对肯定,允许读者有不同观点,这里“may look”就成为了读者与语篇作者间的“纽带”,可能会引发一场读者与作者间的思维碰撞。

3.语篇准确的“护航员”

模糊限制语的另一个作用即语篇准确的“护航员”,虽然前面我们提到了模糊限制语是使语句变得模糊的词,乍一看这种词语应该会降低表述准确性,但实则不然,通过在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能够起到上述两种作用,也能够保证语篇表述的准确性。

这里以上面的三个例子综合说明,例1中“may look”、例2中“somewhat problematic”和例3中“generally”,通过使用这三个模糊限制语,语篇作者避免了绝对化的表述,以一种相对模糊的方式向读者展示自己的观点态度,更加谨慎。三处模糊限制语虽然表面对表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模糊,但却都增加了该表述的准确程度,避免了因过于绝对而造成失误表达。

(三)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

客观严谨是学术语篇的语言特点,模糊限制语以其相对模糊的表达方式,降低语言的绝对性,从而使语篇的客观性与严谨性提高,那么,如何合理地翻译模糊限制语对于学术语篇的译文呈现则十分关键。

1.对应法

例4:At any given frequency, absorption is a percentage effect, so that the higher the power, the greater the tolerance of absorption.

译文:在任何给定的频率下,声吸收都成百分比效应,因此功率越大,声吸收的耐受性就越大。

例5:They could form relatively well-defined beams.

譯文:可以形成相对清晰的光束。

例6:I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proteinase.

译文:我认为蛋白酶内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一些词汇,其表达意义相对模糊,确定性相对较低,因此,在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在翻译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时,可以采取对应法进行翻译,选择与原文中模糊限制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模糊限制语进行翻译。上面两个例子中,“any”和“relatively”分别对“frequency”和“well-defined”进行修饰,属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ny”有“任何;任一”含义,“relatively”有“相对地”含义,由于二者都有在汉语中对应的模糊词,因此可采用对应法进行翻译,分别对应译为“任何”与“相对”。例6中的“I believe”使用第一人称,意为这只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并非所有人的看法,降低表述的绝对性,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翻译时将其译为“我认为”,采用对应的翻译方法即可还原原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即保留客观严谨的程度,同时也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省略法

例7:The Parker Solar Probe would be exposed to more heat and radiation than any spacecraft it had built.

译文:帕克太阳探测器成为NASA所发射过的航天器中承受最多热量和辐射的一个。

例8:In this range, very high numbers of false positives are possible.

译文:在这个范围内,可能出现大量误报,不容小觑。

在例7中,“any”对“spacecraft”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例8中,“very”对“high”的程度进行限定,二者均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翻译时,两个句子的译文都采取了省略译法,例7译文省略了“any”,直接译为“所发射过的航天器”,而非“所发射过的所有航天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加上“所有”译文稍显赘余,因此直接省略“any”不译更佳。例8译文同样采用省略法,省略“very”,即避免了叙述赘余,同时也能将“误报”的数目之大表述清晰。

3.增加法

例9:That in turn greatly limited search rate.

译文:这反过来又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搜索速度。

例10:It can be argued that beyond some fixed length the array no longer represents a coherent receiver, so that the length advantage is lost.

译文:有人认为,阵列超过一定长度会影响接收器工作,由此丧失长度优势。

上面两个例子中,“greatly”限定“limited”的程度,属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it can be argued that”通过第三方视角引出后面所叙述的观点,属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翻译时,例9译文使用增加译法,“greatly”本意为“极大地”,此处译文增加“程度”一词,“极大程度上”这一表述书面化程度更强,同时又能对应原文模糊限制语的作用。例10译文增加了人称“人”作主语,符合汉语重人称的特点,同时也还原原文模糊限制语的作用,降低表述绝对程度。

4.转换法

例11:Following a very different path, the US Navy found that its searchlight sonars missed many potential contacts because they had to search each direction in sequence.

译文:美国海军则另辟蹊径,他们发现探照灯声呐错过了许多潜在接触点,因为这种声呐必须按顺序在每个方向上进行搜索。

例12:Sixteen Polaris, each with a single warhead, roughly doubled the size of a submarine quite capable of taking rather more than 16 standard torpedoes.

译文:16枚“北极星”导弹(每枚配备一枚弹头)使潜艇的尺寸大约增加了一倍,而尺寸增加后的潜艇可以携带的标准鱼雷将不仅仅是16枚。

在例11和例12中,“very”限制后面“different”的程度,“more than”对“standard torpedoes”的数量范围进行限定,二者属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very”有“十分;非常”含义,“more than”有“比……多”意义,译文对这两个地方使用了转换翻译法,将“very”转换译为汉语的四字词语“另辟蹊径”,通过四字词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朗朗上口且清晰准确,将“more than”转换译为“不仅仅”,语言表述相比直接译为“比16枚多”更加书面化,降低表述的口语化程度。

学术语篇准确严谨的特点要求作者在撰写时,要更加注意表述的严谨程度,模糊限制语则允许研究人员在学术语篇中通过一些相对模糊的语言,将自己缺乏完全真实性的观点合理地进行表述,避免语言的绝对性,进而提高语篇的严谨性与客观性。因此,在翻译学术语篇时,不仅要关注语篇整体语言风格的客观严谨,同时也要重视模糊限制语的翻译,合理地翻译模糊限制语对于语篇译文的整体呈现至关重要。在翻译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时,可采取对应法、省略法、增加法、转换法四种翻译方法,通过结合具体上下文,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因地制宜,以达学术语篇“模糊中的严谨”。

参考文献

[1]Hyland, K. (2009). Academic Discourse 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M]. London:
Continuum.

[2]Mauranen,A.& Bondi,M. (2003). Evaluative Language Use in Academic Discourse[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04, 269-271.

[3]余国瑞.(2002).科技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Maria Elena Gherdan. (2019). Hedging in Academic Discourse[J]. Romanian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16,123-127.

[5]伍敬芳.(2008).試论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功能[J]. 牡丹江大学学报,03,42-44.

[6]Thompson, G. (2001).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 Applied Linguistics,01,58-78.

[7]伍敬芳.试论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功能[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03):42-44.

[8]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Applied Linguistics,2001(01):
58-78.

[9]Nivales, M. L.M. Hedging in college research papers: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instruction[J].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ticles–CEBU Conference Issue,2011(52):35.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严谨性客观性翻译方法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年11期)2018-06-11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7期)2017-08-09刍议民生新闻主观性及客观性的把握记者摇篮(2017年6期)2017-06-20交际翻译理论观照下的广告文本翻译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12期)2017-04-17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实现研究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6年12期)2017-04-14初探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12期)2017-01-19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中学生理科应试(2016年6期)2016-05-14培养“准数学教师”思维严谨性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5期)2014-09-01中学数学教学应兼顾严谨性与量力性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10期)2008-12-04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性评价问题探讨中学生物学(2008年2期)2008-07-07

推荐访问:术语 模糊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