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青春年少好读书

2022-08-20 18:56:01公文范文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话说得有趣,也有内涵。我的理解是,阅读让人感到幸福,是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话说得有趣,也有内涵。我的理解是,阅读让人感到幸福,是可以坚持终身之事。然而,近年来经常听身边的朋友——主要是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小,也常看到一些媒体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的阅读状况不理想。其实,以我的经验来看,现在青少年的阅读量并不小,如果每个老师都以他自己的专业阅读量,或者仅仅以传统的阅读方式来衡量学生的阅读,那么确实可能形成与我相左的判断。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阅读范围、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阅读范围而言,现在青少年阅读范围总体上要广于我们这一代人,他们的文史类书籍阅读量可能不尽如语文老师、历史老师的“意”,他们的科普类书籍阅读量可能也不尽如物理老师、化学老师的“意”,然而他们总的阅读量并不小;
以阅读方式而言,现在青少年的阅读方式更为多元,除去纸质阅读,他们还习惯于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等,数字阅读甚至可能是他们阅读中的首席,因而我们如果只计算他们读了几本纸质书,那么显然就低估了他们的阅读量。另外,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来看,2020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07本。这和我的感受大致相当。因此,我们不宜低估青少年朋友的阅读量。当然,这并不意味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尽善尽美,相反,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青少年朋友们的阅读观念、对象、方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在阅讀观念上,我们不能将阅读过于功利化。我们的阅读,很多时候是有功利性目的的,这没有错。我们为什么读书?增长知识,扩展视野,丰富体验,提升修养,这些目的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当然也是阅读的应有之义。然而,现在青少年朋友的阅读出现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倾向。阅读应该指向考试,要有助于提分。对提升分数有用的书,就读;
对提升分数无用的书,就不读。这种“读书有用论”的观念是极为狭隘的。以我们高中的整本书阅读为例,《红楼梦》和《乡土中国》是列入统编教材中的必读书。这两本书都是相关领域的经典作品,是值得读、值得细读的好书。然而,现在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同学将读或不读与考试关联起来。如果高考要考,就读,高考不考,就不读了。如果要考的话,还要看看考试的方式,由考试的方式来决定阅读的方式。我并不是说《红楼梦》和《乡土中国》一定非读不可,只不过这种过分功利化的理念是极为有害的。这种“读书有用论”不只在高中盛行,在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也不乏见。有些青年朋友考上研究生之后,迅速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然后只选择与论文相关的书籍阅读,短时期内这可能有助于毕业论文的完成,然而对整个专业的学习无疑是弊大于利的。因而,我非常反对将阅读过于功利化。其实,在完整的阅读经历中,还有一部分阅读是无功利性的。这部分阅读,不是为了增长某方面的知识,扩展某方面的视野,提升某方面的修养,而就是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获得精神的享受。正如博尔赫斯所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读书是获得心灵的享受,也正是因为这种幸福感,会让读书成为终身之事。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走出校园之后,就很少读书,甚至不再读书,14—17岁的青少年成为阅读量最大的群体,固然一方面与成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狭隘的读书观念相关,其实读书不是压力,不是负担,而是获得心灵享受之源。当然,让读书成为享受,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有赖于我们青少年阶段形成正确的读书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其次,在阅读对象上,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让经典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在信息化的时代,书籍的生产与获得实在是太方便了。在海量的书籍面前,我们如何选择?这常常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我们已经不必讨论“开卷是否有益”的问题,因为即便开卷皆有益,我们也不能读尽所有有益的书,必须有所选择,只能读其中极小的一部分。那选择什么书呢?我觉得就要读你感兴趣的领域中的经典书籍,读为这个民族打下精神底色的核心书籍。金克木先生有一篇文章《书读完了》,里面讲他去拜见历史学家夏曾佑,夏先生跟他说“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书怎么能读完,这不免让人疑惑。其实,这里的“书读完了”,并不是指所有的书籍都读完了,而是指中国文史方面的核心书籍已经读完了,甚至读透了。读透了这些核心书籍,或者说经典书籍,再读其他书籍,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俯视感,也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感。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在指导研究生学习的时候,说过这样一番话:“读书必自先秦始,源头不明,学无根柢。诸如《论语》《孟子》《左传》《礼记》《老子》《庄子》《荀子》等都是必读之书。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大家,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无一不是吃先秦、两汉著作的饭长大的。你们也应从此入手。不要怕读不懂,只要坚持读下去,一定能有所收获,并使你们受用终生。”程先生这番话不仅对文史领域的学习适用,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也有启发意义。另外,程先生还对阅读经典困难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进入经典困难,这是很多青少年朋友碰到的阅读问题。程先生的建议是,不要怕读不懂,坚持读下去,一定能读懂,而且能有所收获。据我的感受,坚持下去,获得的不是肤浅的暂时的快感,而是深层的持久的精神愉悦。

再次,在阅读方法上,我们不能寄希望“一招鲜吃遍天”,要针对不同的书形成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阅读经典书籍,就需要细读,逐字逐句地读,前后相连地读,探源溯流地读。前贤在阅读经典书籍时留下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如做读书卡片,博闻强识的钱钟书先生一生积累的读书卡片就有十万余张;
再如写读书心得,古代数量庞大的文话、诗话正是某种意义上的读书体会;
又如做批注,如流传甚广的《古文观止》有夹注,有总批,也可视为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当然,我们又不仅仅读经典,还会读时文、读一些消遣书籍,那么就不必要细读了。这时,不妨用用泛读、跳读、选读等方法,提纲挈领,知其大要。另外,不同门类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文学、历史、哲学、科普、学术论著等各有特点,要依据各自的特色,结合自己的阅读目的,形成有效的读书策略。

总而言之,学会阅读,不仅要形成正确的读书观,还要具备享受阅读的能力。青少年阶段是形成正确的读书观和有效的读书方法的关键时期,关系着整个人生事业和精神的收获,切不可轻忽。

樊新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曾获得上海市园丁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一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等荣誉。近年来,出版了《困教录——学情视野下的文本细读》《一丛花隅——明清散文精选鉴赏》等著作。37672768-EFED-443E-993B-7C12136D98B6

猜你喜欢 书籍观念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学苑创造·A版(2022年3期)2022-03-29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16钓鱼的观念垂钓(2019年8期)2019-09-10小学数学课堂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曹文轩主编的书籍当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当观念成为艺术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8年2期)2018-03-09书籍与少年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7年9期)2017-10-13中日青少年体质PK世界博览(2017年14期)2017-07-31现代书籍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6期)2016-07-15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奥秘(2015年8期)2015-08-12

推荐访问:青春年少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