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寻觅文言津梁

2022-08-20 19:07:02公文范文
钟伟建学习文言文要“文”“言”并举,不仅要训文字读文章,还要赏文学传文化,这一观点已得到语文界的极大

钟伟建

学习文言文要“文”“言”并举,不仅要训文字读文章,还要赏文学传文化,这一观点已得到语文界的极大认同。那么,如何才能品味到经典“文”“言”之“膏粱”?笔者以为“寻觅文言津梁”即一好方法。何谓津梁?渡口桥梁是也,喻指用作引导的事物或过渡的方法、手段。文言津梁,可以是文章工处奇处,也可以是平处常处;
可以是简处易处,也可以是繁处难处……借助一双慧眼,找到文言津梁,借此引渡,可达经典的别样洞天,更为写作技法借鉴之良道。现择其一二来说。

一、于工处品妙

工处,指作者花了心力且文中比较出彩的地方,读者一般能看出此处是与众不同或非同寻常的。此等津梁定要仔细理会,且定会读出丰富的内蕴,也为作文之参考。

杜牧《阿房宫赋》有一段文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此句极尽铺排,多项对比一“多”和一“少”:多的是柱、椽、钉头、瓦缝、栏槛、管弦,少的是农夫、工女、粟粒、帛缕、城郭、言语。显而易见,“多”指向阿房宫及居于内的统治者,显示了阿房宫工程之浩大,统治者生活之穷奢极欲;
“少”指向国家及生于斯的老百姓,暗示了国家人口之寥落,民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中。六个对比句相似度极高,是否意味着可把多者或少者各自的六处进行调位呢?对比的六组对象,同组间有着高度形似性,只不过前者较直观,而后者稍显抽象,原来每组都是一对本体和喻体。如作者没有视通细物之微眼力和思接广宇之大神力,无法写出此等文字。这六“多”间和六“少”间处处不能换。

大家作文必求文质兼美,六个喻体还有深刻内蕴。农夫、工女,社會生产劳动者,是农业社会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农夫、工女之少,劳动力不够,势必带来粟粒、帛缕之少。粟粒、帛缕,象征温饱,百姓温饱这一基本生存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怎能安定?城郭、城墙,可借指城市,是百姓生活场所,城市景象折射出经济发展程度;
按古义,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郭在冷兵器时代有着重要的战略防御作用,所以城郭坚固与否还折射出国家军事实力之大小。言语为人之心声。统治者从善如流,百姓才敢发声。本应嘈杂的集市上少人言语,那是迫于政治高压百姓惶恐终日、口不敢言所致。市人之言语折射舆情民意,反映了国家的政治情况。总之,这六个喻体,还具有象征性:暴秦统治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言而吞声。这六个比喻句处处不能删。

本句从“使”字以下,句式工整,语义连贯,“使”字可删否?“使”,使令义,以下情况非天使然,秦使然也!前有连年征伐,暴秦烧杀坑埋无辜,秦统一六国,爱纷奢,兴土木,征徭役,藏美女,缺农夫少工女,必然也。六个分句层层推进,揭露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兵连祸结,民劳财伤;
经济落后,民不聊生;
国力衰颓,民居不安;
政治高压,民意不达。联系全文,此句是本赋由“体物”转入“写志”的一处过渡性语句。六个出句与前文对阿房宫的描写相呼应,六个对句引入思想内核,可自然过渡到函谷被举、阿房被烧的下场,为后文进一步写志做足铺垫。本句不仅分句间层层推进,而且在全文有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此句处处不能改。

文言之工处,可是精妙之炼字,精巧之结构,精辟之思想……学文言者,不嫌其微,不避其大,凡有精彩处,皆可成津梁。

二、于异点归本

所谓异,即文中异常悖拗但能自洽处,读者按惯性思维常生惑也易出错。雾里望月,拨开云雾见月明;
异点迷眼,归本探源可得事理之始然。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孟子如此表述仁政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异点一:孟子提出的七条仁政措施,第一条“不违农时”与第六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都属农田耕作,有重复之嫌。这得从彼时井田制说起。按井田制,田地被划为许多方块,形似“井”字,故名。“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公田私田都得到耕种,意味私囤公仓充足,社会已较富足。“不违农时”是“王道之始”的必要条件,“王道之成”则需“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无疑。

异点二:“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属“王道之始”,“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属“王道之成”,似不符常理。原来战国时期仍以捕捞天然水产资源为主,而家庭式畜禽养殖已普及,“六畜兴旺”之说古已有之可证。前者同“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表明人类还靠天吃饭;
后者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表明劳动人民已能动养培动植物。《荀子·天论》有言,“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其次,根据史料,春秋战国人均寿命三十一岁,五十已老,七十古稀。农耕时代人类靠体力获取生活资料,老人丧失劳动力,自然难以优先享用稀有物资。老人衣帛食肉,说明社会不仅物质充足,且道德水平极高。“五十者”“七十者”和“颁白者”,一线而下,都关注老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成了孟子心中理想社会的写照。结合异点一可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都信奉“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但后者社会粮食在量和质上都有很大提升,由有吃到吃好,由普通人拥有到老人可享用,由少数人吃饱到大家庭无饥。七条主张措辞谨严,逻辑缜密,充分体现孟子较为成熟的为政思想。

异点三:语段每句都用句末语气词,但“也”“矣”混杂,觉无甚章法。这不妨从两词的意义和用法入手。作为古文中的句末语气词,“也”有表判断这一特殊用法,而“矣”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未之有也”,都是判断句,当用“也”。“也”在句末还可表陈述、疑问(或反诘)、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但以肯定或判断为主。“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用语气词“也”传达出物资充足之感。而“矣”相当于现代汉语“了”,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已完成。“王道之成”阶段用语气词“矣”,表明百姓已经丰衣足食了,社会已经普兴教化了。一字差别,理固宜然。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

经典之异点,有违读者阅读经验,诸如用语突兀,情节突转,人物言行不一等,以“异”为津梁,通过解惑纠错,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于误中得真

误,指文本矛盾、纰缪之处,非作者有意为之且无法自洽者。经典中错误罕见,然弥足珍贵,可成解锁文章之密码。

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情节矛盾,人物让人生疑,连时地交代都前后不一,其中窦娥奇冤得昭之关目,更是破绽百出。

窦娥昭雪首要条件,亲爹是窦天章,然这绝无可能。窦天章,一穷书生,科举及第,后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有势剑金牌加持,身居台省,位正三品。两淮指淮东、淮西(又有淮南、淮北之说),下辖天章老家楚州(今江苏淮安)。一落魄书生成两淮司法长官,可全权处理所有案件,何其难哉!此外,这亲爹,恰管着老家,巧接手女儿案件,概率几何?故天下“窦娥”有,“窦天章”难有,“窦娥”亲爹是“窦天章”绝无仅有,试问“窦娥”冤案由亲爹“窦天章”昭雪有无可能?

窦天章仕途通达,因其“廉能清正,节操坚刚”,事实绝非如此。张驴儿诡辩儿子不会药死老子,窦天章只能让冤魂自来折辩,其断案能力堪忧!寻找女儿,邻里街坊不知蔡婆所踪,窦天章束手无策,窦娥与窦端云名不同,便断定非己之女,迂腐呆愚之极!窦娥案已结便固执不再查看,忘己职责就是“审囚刷卷”。窦天章渎职无疑!同姓之人犯法,心生厌恶,不看案卷,这是玩忽职守!父女相认后,不问青红皂白,呵责女儿辱没祖宗世德,连累自己清名,自私冷血之极!如此父亲主动替女伸冤不太可能,窦娥昭雪主要靠自己冤魂能力。窦娥冤魂可托梦父亲,可让门神户尉放行,可多次施计拿案卷。生前大喊“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无人理会,换作冤魂折辩则全被取信,再加上张驴儿施咒对窦娥冤魂不起作用,足见以窦娥冤魂之力,无须窦天章,亦能伸冤,何必多此窦天章!

诚如王国维所言,元杂剧初创“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审读“拙劣”“矛盾”,可知悟作者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窥见文字背后的真相,从而发现作品的别样价值。首先,本作品满足了读者需求。元杂剧,娱乐为先,审美主体多为平民百姓。中国百姓一贯追求大团圆结局,窦娥冤屈昭雪正符合这一审美传统。大众娱乐常带猎奇心理求新奇满足,三桩誓愿和冤魂加入无疑达成这一功用。其次,本作品实现了文学价值。《窦娥冤》诸多错误固然表明当时戏曲不够成熟的真相,然浪漫主义手法的加入,极大丰富了戏曲表达形式。窦娥的悲惨命运还深刻揭示了元朝社会现实,实现了作品针砭时弊的现实功用。此外,本作品折射了社会期待。文学误点最能反映普罗大众和作者期待,进而暴露生活真相。窦天章一角是百姓缺少清明官吏的期待,暴露元朝官府之黑暗,司法制度之弊陋;
也是作者关汉卿这类穷书生仕途和志向的期待,即有朝一日平步青云,仕途通达。人物的苍白无力诉说现实人物原型之缺失。然正因对缺失的期待,才促使人类不断变革现實,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经典之误处,诸如技法粗糙,观念陈旧,思想局限,因经典作品固然能“超前”,然无法绝对“越后”,以误为津梁,可得文字后隐秘的真相。

阅读文言经典,寻津梁,品“膏粱”,犹悟写作之道。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

猜你喜欢 窦娥王道文言 窦娥冤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2期)2021-03-19埋个将军故事会(2020年23期)2020-12-04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青年生活(2020年27期)2020-07-30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文言之美美不胜收杂文月刊(2018年5期)2018-05-14微趣图看世界(2018年4期)2018-02-27“刚”与“柔”的完美统一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12期)2018-02-13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语文周报·教研版(2017年21期)2017-06-08谁杀死了窦娥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5年10期)2015-11-03一摸就得要故事会(2011年3期)2011-02-16

推荐访问:津梁 文言 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