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2022-01-10 13:12:35工作计划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本文关键词: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学校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本文简介:鸦岭一中2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本文关键词: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学校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本文简介:鸦岭一中2016——2017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中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本文内容:

鸦岭一中2016——2017年度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中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常识,根据国家颁发的《中中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和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

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八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九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中外伤的处理。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4、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管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三)做好预防工作。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好的效果。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部门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严防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4、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以及对外购食品的索证工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五、具体防病措施

近视、沙眼、蛔虫、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将继续督促患有近视眼、龋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学生尽早治疗和矫正。

1、近视:对4.8、4.9近视学生、督促他们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不疲劳用眼,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及糖的摄入。对4.8以下的近视学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及时督促到医院治疗。

2、龋齿、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注意刷牙方式,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少吃甜食,坚持氟化泡沫治疗,做好体检后恒牙龋齿修补的督促工作。

3、沙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一经诊断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学生到医院治疗。

4、肠道蠕虫: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一经查出便为其进行驱虫治疗。

5、营养不良: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荤素搭配,重视早餐,多参加体育锻炼。

6、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份,人体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动物的肝脏、肾,瘦肉、血,以及蛋黄、豆类里均含有丰富的铁,因此经常督促患儿多摄入这方面的食物。

2016年9月

篇2: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本文关键词:班会,健康教育,教案,主题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本文简介: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二)墩集中学八(2)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教师了解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概念。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健康的概念2、健康的生活方式3、影响健康的因素4、健康促进三、教学过程导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本文内容: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二)

墩集中学八(2)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让教师了解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影响健康的因素

4、健康促进

三、教学过程

导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人民获得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更是责无旁贷。

(一)

什么是健康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没病、无伤、无残就是“健康”。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深化。

现代的人们认识到: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都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关注人的健康时,单从“生物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明显的不够全面,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随着这种认识的加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则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还是一个社会人。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并把个体与社会结合所提出的,是对健康的一个全面定义。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是自身客观上拥有健康,而且应该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识,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

还有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遗传、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内在因素外,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稳定状况(战争或和平)、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和饮水供应、社区服务、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等,其中无一不与健康关系密切。

自然环境:它包括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质和土壤情况(包括所含矿物质)、磁场与射线等等,也都直接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如某些地区由于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多或少可以造成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

生物环境:主要指人们生存的环境中的生物状态,特别是致病和传播疾病的生物的浓度、活跃情况和致病性等。如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和蚊子、苍蝇、蟑螂等虫媒以及老鼠等动物。当人生存的环境中这些生物浓度较高或致病性强时就必然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遗传因素:人的身体素质特点会遗传给后代,某些疾病也具有遗传性,如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等。

心理因素: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例如长期的心理紧张可以导致高血压,突然的情绪激动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增加患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机会。长期过量饮酒可能损害肝脏并引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和冠心病。高糖饮食、缺少运动可能引起糖尿病。

科学研究表明,在上述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美国,不健康生活方式占总死因中的48.9%,在我国占37.3%。这说明人类的行为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极大。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早期受家庭的影响较多,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如刷牙习惯)、起居习惯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进入青年和成年以后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行为习惯。如是否讲究卫生、是否喜欢运动、是否喜欢与人交流、是否吸烟饮酒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也就是生活方式将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全球人口的期望寿命可以延长10年以上。

1、合理膳食。即营养要全面均衡。每餐以八分饱为宜,主食由细粮、杂粮搭配,减少动物性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牛奶,限制盐的用量,每人每天摄入盐的不超过6克。

2、适量运动。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项目应因人而异,每周可做轻中度运动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中青年可打球、长跑。中老年可快步行走、慢跑、骑自行车。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消除疲劳、保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3、戒烟限酒。吸烟酗酒是健康的大敌。吸烟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可获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据科学家们多年的实验后发现,吸烟者在戒烟后其体内器官会发生一系列有益的变化:

20分钟内:血压降到标准水平;脉搏降到标准速度;手、脚的温度升到标准体温。8小时内: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肌梗塞危险性降低。48小时内:神经末梢的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嗅觉和味觉对外界物质敏感性增强。72小时内:支气管不再痉挛,呼吸大为舒畅,肺活量增加。2星期至一个月:血液循环稳定;走路稳而轻;肺功能改善30%。1至9个月:咳嗽、鼻窦充血、疲劳、气短等症状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上出现新的纤毛,处理粘液的功能增强;痰减少,肺部较干净,感染机会减少;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体重可增加2_3公斤。1年内: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减至吸烟者的一半。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勿吸烟。如果一时戒烟有困难,每天吸烟应限量,并逐渐减少直至彻底戒烟。酒要少饮,不喝高度烈性酒,经常或过量酒会影响健康。

4、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最重要。保持心理平衡要做到以下几点:三个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对待社会。三个既要:既要尽心尽力奉献社会,又要尽情品味美好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本职工作,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三)、健康教育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健康教育被正式引入我国以后,健康教育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

健康教育就是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影响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的环境条件。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宣传画、标语等,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

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四)、健康促进

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促进作如下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其基本内涵包括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结合我们国家的实践经验和文化背景,我们将健康促进定义为: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各相关部门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但与健康教育相比更侧重社会性,着重于发挥社会功能。

健康促进具有以下功能

促进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通过健康促进使政府部门产生共同认识和行动。让人们获得健康是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实行广泛的部门合作,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促进社会动员,加强社区行动。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健康环境的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区卫生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开展认知教育和保健技能培训,帮助人们树立健康观念和提高作出健康行为选择的能力。如帮助孕妇获得孕产期保健知识,使其主动选择系统保健和住院分娩,促进母婴安全。

促进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健康促进,建立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网络体系。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和社区的参与,对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优化选择,把卫生服务的重点调整到最需要的地区和最急需的人群。

但是,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涵义,常常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卫生宣传等同看待。其实,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卫生宣传有着重要的区别。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内容上的深化,范围上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扩充。

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促进战略思想为指导和支持,不仅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个体群体的认识水平与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的能力,同时还须借助健康促进中政策、资源、环境等提供的支持,最终促进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而健康促进也需要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来推动和落实,即通过传播与教育活动,促进各部门对健康教育的关注与参与,促进政策制定者、社会领导群体观念与行为的改变,实现对健康相关事业与活动的支持。

篇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作者:彭慧勇发表时间:2004年06月08日05:42阅读次数:185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00年10月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于2000年3月开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彭慧勇

发表时间:2004年06月08日

05:42

阅读次数:185

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00年10月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于2000年3月开始准备,于2000年10月启动,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结论和成果,特提请结题鉴定。

一、实验研究提出的背景

当前,世界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加,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生活中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人口稠密等特征日益明显;另外,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成效最为明显,独生子女占少年儿童的90%左右。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又通过家庭的折射、缩小或放大然后作用于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存在着过早受“升学”——“就业”——“生存”的驱使而陷入失去童真、失去快乐的学习竞争中的现象;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受离异家庭的打击或不良影响,生活信心不足、情感体验不健全、逆反心理异常强烈;存在着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处在特殊的养尊处优的地位上,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胆怯、自我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存在着受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心理平衡失调、精神空虚、道德品质下降,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及自杀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专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打下良好、长久、全面的基础。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特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国内外专家研究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改变仅仅依靠学校学科教学和德育对学生施以影响的局面,积极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a、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b、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c、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d、小学生心理咨询。e、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对实验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心理品质,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能力的教师。

三、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

1、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究。

2、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建设与使用。

4、小学生心理咨询实验研究。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研究与应用。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四、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多次邀请了玉溪师范学院教育系、玉溪师范学校教心学组的专家参与共同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多次专程到昆明请教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以求得理论上的有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起点合理。

根据本课题研究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确定了以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实验小学为基地;以市教科所为中心,上联省教科院,横联玉溪师院和玉溪师校,下联实验学校;以云南省教科院、玉溪市教科、玉溪师校、玉溪第一小学四方合作;以心理学教师、专职教研员、小学校领导、小学教师(班主任)四类人员结合组成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认真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规划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制定了本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课题组内外多次专题组织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于2000年10月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

组织了实验前的学生心理测量分析,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有关专家对玉溪一小三年级以上学生,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建立起了玉溪一小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验做好了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00年9月——2001年2月)

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落实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研究和实验的重点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难点任务(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布置。

对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以保证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组长彭慧勇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和实验,负责协调四方工作,负责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副组长王春雷主要负责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副组长陶琳主要负责心理咨询和家长辅导;副组长王云华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实验工作;其他成员分别具体负责课题的各项组织、实施、研究、实验、测量、统计和分析工作。

搜集、购买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著、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方式,并多次由王春雷、陶琳、聂建萍、付荣华在课题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专题辅导和专题讲座。

通过学习、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并初步筛选、确定了心理辅导课的教材和心理测量的工具;初步完成了有关论文。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1年3月——2002年10月)

在玉溪第一小学的三、四两个年级的四个实验班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两周开课1节,由实验班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开课前首先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林崇德任名誉主编,沃建中任主编的《小学生心理导向》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了该教材的编排体系、特点及优势,共同研究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由陶琳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两节,作教学设计指导多次。在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组织了一次校内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了一次对外开放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两次活动共上公开研究课8节,其中2节被评为市级一等奖,2节被评为市级二等奖。

在实验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陶琳、聂建萍、付荣华主持,每周在星期四的下午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指导。通过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作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打消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实现了学生自主、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建立后,每次均能接待到不少学生的咨询,自今共接待了近200名学生的心理咨询。

为了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建设,加强家庭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结合,每学期组织对实验班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由陶琳、聂建萍、王云华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专题讲座。先后组织了3次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辅导,参加培训的学生家长近1000人次。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家长对孩了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提高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中的小学生(6-13岁),心理变化大、变化快,发展性心理问题较多,可塑性极大。虽然从整体上看没有表现出突出的心理问题,但每个实验班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发展趋势,如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王春雷的指导下,各实验班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档案,在长期跟踪观察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和指导对象进行心理个案研究。从而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力度,提高了实验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进一步掌握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正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组织进行了两次实验中期心理测量。使用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以“学习焦虑情绪”为重点的心理测量、统计,并对照全国常模进行分析。使用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编制的《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性格测量、统计,并对照云南省常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在研究实验的最后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品质”为研究实验的重点。为了最终检验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效和实验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优秀性格品质”发展水平,组织进行了实验后期心理测量。使用由本课题组副组长王春雷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

在全面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把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紧密地接合在一起,坚持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在充分实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完成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心理咨询的策略”、“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策略”、“家长心理辅导培训”、“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分析”、“心理测量分析报告”等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2月)

召开课题结题工作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有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总结。统一安排了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日程和具体分工,之后,全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和分工全面进入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共分为16类档案,分别装袋归档,并建立了“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档案室”(设在课题实验学校——玉溪第一小学)。

对所完成的关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由课题组组长执笔完成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之后,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五、研究实验的结论和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文。

3、构建了“三教统一、三导结合”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研究”的案例分析。

5、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性格测试总体情况分析报告”。

6、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报告”。

7、完成了“玉溪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筛选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小学生心理导向》。

9、初步建立了“玉溪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0、组织展评了“小学生心理教康教育优秀辅导课”。

11、经过培训和参加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2、经过培训和参与进行家庭辅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3、经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云南省城市学生常模相比,实验班学生情绪特征总体比较平和,女生在生活旨趣、意志品质、认知风格和态度倾向等方面更具有社会性意义特征,男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素质;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善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14、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玉溪一小现已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并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发展和完善。

15、该课题实验研究已在我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在市区小学及各县城区小学都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附:

一、主要参考书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全国九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主编陈永胜

山东教育出版社)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张承芬

孙雍胜

警官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导向(教学参考)》(名誉主编林崇德

主编沃建中

科学出版社)

二、主要教学材料

《小学生心理导向》(名誉主编林崇德

主编沃建中

科学出版社)

三、主要测量工具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

2、《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

3、《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日本铃木清编制

周步成主持修订)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本课题组王春雷编制)

本课题研究成果,已于2003年1月通过了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办组织的专家组的结题鉴定验收,同时被玉溪市科技局评为玉溪市2003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二○○二年十一月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