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事迹材料

探析材料、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间的关系

2022-03-20 11:08:31事迹材料
张文菊摘要:科学技术把我们带进一个新的时代,而艺术让我们所处的时代多姿多彩。科学技术和艺术是相辅相成

张文菊

摘 要:科学技术把我们带进一个新的时代,而艺术让我们所处的时代多姿多彩。科学技术和艺术是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关系。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材料直接影响艺术设计的表达,而设计师的思维想法将会为技术、材料的发展带来灵感和创新。基于此,文章以苏州博物馆为例,浅析当下材料和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材料技术;苏州博物馆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对其作品的实用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表达的可实施性要求都较高的领域,而作品的实现和艺术的表达毫无疑问需要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在技术和材料的基础上表达思想和情感。回顾人类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技术和材料都会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古埃及建筑的测量和起重技术、古罗马的混凝土拱券技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等等都足以证明这一点,现代主义设计更是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典型。贝聿铭作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在建造苏州博物馆时同样遵循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传统和现代天衣无缝的过渡和结合。贝聿铭将当代技术和材料与苏州当地的地域文化、人文涵养有机结合,献给我们一个跨越时代的经典之作。

一、材料、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意大利现代建筑师奈尔维认为:建筑是且必须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技术加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广义建筑的扩大和外延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设计意图需要通过物质手段予以实现,而技术和材料恰是其中的媒介,同时,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也会开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完善艺术性表达,让室内外环境尽善尽美。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先驱柯布西耶在20世纪初便说过:“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形式经过几个世纪的漫长变化,在钢筋水泥的50年里为人类建筑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变革。”而正是在20世纪,金属结构、玻璃幕墙等新型材料已经成为新建筑的重要材料,使得当时的建筑形式和艺术表现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审美不断变化,由新材料、新技术催生出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影响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人,在环境中的需求变化影响着能够解决空间功能性和实用性问题的科学技术,同时影响着解决审美问题的艺术创作,三者通过实践相互结合形成环境艺术设计。

二、材料、技术在苏州博物馆室内外环境

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一)苏州博物馆概况

贝聿铭先生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苏州博物馆便是他送给家乡的礼物,也是他建筑生涯的封刀之作。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不仅体现了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与现代主义的简洁风格结合得自然动人。贝聿铭先生按照“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将苏州博物馆置于庭院景观之中,使得博物馆与其周围的狮子林、拙政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协调统一。同时通过材料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来诠释设计理念,让整个建筑在观感和功能上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苏州博物馆将建筑造型和所处环境自然融合,加上现代化的创新,无不体现出别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和苏州的江南人文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它是集东方美学与古典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现代园林的延续、经典建筑的典范。

(二)苏州博物馆中材料的运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影响

“材料”是艺术家用以表达情感、灵感的物质载体,不同的材料经过不同的设计实践和精神创造能造就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苏州博物馆体现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风格中,“中”指的是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理念,“苏”指的是融合苏州人文涵养与地域文化,而其中的“新”就是指材质的新颖。贝聿铭先生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使用新材料让人们在博物馆的室内外环境中感受到强烈的现代艺术气息,同时感受悠久的传统文化。可见,材料的巧妙运用对环境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有着重要作用。

在材料的运用上苏州博物馆主要采用玻璃和钢材等现代感十足的材料,同时考虑到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采用了瓦片、砖等传统材料,将传统和现代合理结合,达到了和历史对话的目的,整个建筑内外充满了现代感却又不乏江南建筑的古典韵味。

苏州博物馆的屋顶设计采用现代化的几何形态而非传统的坡屋顶,其中金字塔形玻璃天窗时断时续,跨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个性鲜明。开放式的钢结构用木材镶边,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气息,同时能够确保整个建筑永不变形和虫蛀。玻璃屋顶之下大面积使用的金属遮阳片和木作构架使得博物馆内充满柔和的光线,符合贝聿铭先生一贯以来的“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整个博物馆的色调是江南传统的粉墙黛瓦,但在表现形式上是现代的。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相互映衬,选择“中国黑”花岗岩而非传统砖瓦。苏州作为一个多雨的城市,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博物馆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中国黑”与传统瓦片材质不同,色调、特质却相同,日晒而灰,水洗而黑,有著江南水墨晕染之感,为粉墙黛瓦的江南符号增添了新的诠释内涵。博物馆庭院的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和古典气韵,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小桥、八角凉亭、小片竹林等景物组成了现代感十足却又诗情画意的庭院景观,既不同于传统园林,又蕴含着苏州古典人文气息和神韵,粉墙灰瓦,飞檐翘角,以壁为纸,以石为绘,营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画般的意境。

(三)苏州博物馆中技术的运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奠基人格罗皮乌斯认为,设计应该要与工艺相统一,艺术应该和技术结合,在建筑设计中不光要考虑其功能,同时也要考虑当下的技术水平以及之后的维护成本。苏州博物馆就遵循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结合,增强了室内外环境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包括给排水、暖通和电气依据需求和功能采用不同设计方式的合理做法。

在庭院景观中,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八角凉亭体现了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凉亭的设计采用钢材作为一体化屋顶的骨架,骨架上覆盖模数化的玻璃。这样的建造方法不仅可以加快施工速度,而且能够简化施工步骤,同时能够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由于位于多雨水的江南城市,所以苏州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对防潮防霉有一定的要求,而室内又有着小型水景,故而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又不能影响其美观性。为此,给水采用变频恒压供水,馆内地下室的污水处理采用潜水泵抽升排水。而博物馆屋面的形式较为复杂,所以排水方面虹吸雨水排水系统与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相结合。消防设置上,苏州博物馆采用消火栓及喷淋系统,并且碰头布置根据装饰要求去精确定位,如馆内部分顶面采用玻璃天棚,此处均采用侧墙喷头。总之,消防设置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既满足规范要求又不影响装饰效果。

苏州博物馆的通风系统采用一次泵变频技术,展厅、走道等公共区域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系统。风口的布置也做到了功能与造型结合的综合要求,斜侧送风位于展柜的后部,而回风处理置于展柜离地的间隙,送回风口则做到了很好的隐蔽处理,保证功能性的同时不失美观性。

三、当下材料、技术对苏州博物馆室内外环境

艺术设计的影响

苏州博物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将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用现代方法展现,即用钢结构搭建主体建筑,采用多种现代材料,达到了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基于此,“中而新,苏而新”的特点在建筑形式和室内外风格上获得了完美的体现,使得“新”充满了苏州的气韵,变成了创新的“苏”和创新的“中”。

四、结语

通过综合分析材料和技术的运用对苏州博物馆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发现,材料和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的发展,同时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能够催生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是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关系。新的时代技术能够反映出时代精神,而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这些物质条件去发挥时代审美的作用以达到体现时代的審美意识和审美新指向的目的可能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付龙珠.浅析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6(52):117.

[2]戴建华,吴萍.室内设计中材料的表现与运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4-66.

[3]张宝贵.新材料技术对环境艺术的影响[J].建材发展导向,2003(5):90-92.

[4]马远.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环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上的探索青年时代(2018年6期)2018-03-30“环境艺术设计生产实训基地”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戏剧之家(2017年24期)2018-01-10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与就业技能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8期)2017-10-31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分析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7期)2017-09-18民族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速读·下旬(2017年6期)2017-07-27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大陆桥视野·下(2017年4期)2017-06-05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学周刊(2017年15期)2017-05-13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1期)2017-03-17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研究企业文化·中旬刊(2016年10期)2016-11-2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23期)2014-11-11

推荐访问:探析 关系 材料